书城公版山海经校注
35830200000012

第12章 中山经(1)

中山经薄山之首,曰甘枣之山。共1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其上多杻木,其下有草焉,葵本而杏叶2,黄华而荚实,名曰箨3,可以已瞢4。有兽焉,其状如(虫犬)鼠5而文题,其名曰难(隹改能)6,食之已瘿。

1 郭璞云:“音恭。”

2 郭璞云:“或作楛叶。”

3 汪绂云:“箨音托。”

4 郭璞云:“音盲。”珂案:说文四云:“瞢,目不明也。”

5 郭璞云:“(虫犬)鼠,所未详,音虺,字亦或作虺。”

6 汪绂云:“音耐;或作熊。”

又东二十里,曰历儿之山1,其上多橿,多(木厉)木2,是木3也,方茎而员叶,黄华而毛,其实如拣,服之不忘4。

1 郝懿行云:“水经注云:『河东郡南有历山,舜所耕处也。』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蒲山亦名历山。』即此也;盖与薄山连麓而异名。”珂案:舜所耕历山,盖传说中地名,所在多有,非可实指,此藉使能证成,亦不过传说中之一耳。

2 郭璞云:“音厉。”

3 珂案:是木,指(木厉)木。

4 珂案:经文拣,汪绂本、毕沅校本均作楝,王念孙、孙星衍、郝懿行亦均校作楝,作楝是也。汪绂云:“楝音炼。楝木似槐子,如指头,色白而粘,可捣以浣衣,服之益肾。此服之不忘,谓令人健记,盖亦楝类也。或作简,非。”

又东十五里,曰渠猪之山,其上多竹。渠猪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其中是多豪鱼,状如鲔1,赤喙尾赤羽,可以已白癣2。

1 郭璞云:“鲔似鳣也。”珂案:鲔音委。

2 珂案:太平御览卷七四二引此经,尾上有赤字,可以上有食之二字;同书卷九三九引此经,赤喙上有而字。

又东三十五里,曰葱聋之山,其中多大谷,是多白垩,黑、青、黄垩1。

1 郭璞云:“言有杂色垩也。”

又东十五里,曰(水委)山1,其上多赤铜,其阴多铁。

1 郭璞云:“音倭。”

又东七十里,曰脱扈之山。有草焉,其状如葵叶而赤华,荚实,实如棕荚,名曰植楮,可以已癙1,食之不眯2。

1 郭璞云:“癙,病也;淮南子曰:『狸头已癙』也。”珂案:郭引淮南子说山篇文,“已癙”今作“愈鼠”。

2 珂案:谓不厌梦也,已见上文西次四经“英鞮之山”注2。

又东二十里,曰金星之山,多天婴,其状如龙骨1,可以已痤2。

1 郝懿行云:“本草别录云:『龙骨生晋地川谷、及太(大?)山岩水岸土穴中死龙处。』”

2 珂案:说文七云:“痤,小肿也。”汪绂以“皮上磈磊病”释之,良是。

又东七十里,曰泰威之山,其中有谷曰枭谷1,其中多铁。

1 郭璞云:“或无谷字。”

又东十五里,曰橿谷之山1,其中多赤铜。

1 郭璞云:“或作檀谷之山。”

又东百二十里,曰吴林之山,其中多葌草1。

1 郭璞云:“亦菅字。”郝懿行云:“说文云:『葌,香艹,出吴林山。』本此经为说也。众经音义引声类云:『葌,兰也。』又引字书云:『葌与蕑同,蕑即兰也。』是葌乃香艹,郭注以葌为菅字,菅乃茅属,恐非也。”

又北三十里,曰牛首之山。有草焉,名曰鬼草1,其叶如葵而赤茎,其秀如禾,服之不忧。劳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潏水2。是多飞鱼,其状如鲋鱼3,食之已痔衕。

1 珂案:经文鬼草,太平御览卷四六八引作鬼目。

2 郭璞云:“音如谲诈之谲。”

3 珂案:经文鲋鱼,太平御览卷四四引无鱼字。

又北四十里,曰霍山,其木多榖。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尾有鬣,名曰朏朏1,养之可以已忧。

1 汪绂云:“朏音菲。”

又北五十二里,曰合谷之山1,是多薝棘2。

1 郝懿行云:“玉篇作金谷多薝棘。”

2 郭璞云:“未详;音瞻。”郝懿行云:“本草云:『天?冬一名颠棘。』即尔雅『髦,颠棘』也。薝,玉篇云:『丁敢切。』疑薝、颠古字或通。”

又北三十五里,曰阴山1,多砺石2、文石。少水出焉,其中多雕棠,其叶如榆叶而方,其实如赤菽3,食之已聋。

1 郭璞云:“一曰险山。”

2 郭璞云:“砺石,石中磨者。”珂案:磨,字本作,石硙也,今俗呼磨子;言可以为石硙者。

3 郭璞云:“菽,豆。”

又东北四百里,曰鼓镫之山,多赤铜。有草焉,名曰荣草,其叶如柳,其本如鸡卵,食之已风。

凡薄山之首,自甘枣之山至于鼓镫之山,凡十五山,六千六百七十里。历儿,冢也,其祠礼:毛,太牢之具;县以吉玉1。其余十三山者,毛用一羊,县婴用桑封,瘗而不糈。桑封者,桑主也2,方其下而锐其上,而中穿之加金3。

1 郭璞云:“县,祭山之名也;见尔雅。”珂案:例以下文县婴,疑此处县下脱婴字。

2 珂案:江绍原中国古代旅行之研究第一章注10谓经文桑封系藻珪之误,桑主即藻玉,婴系以玉献神之专称;其说近是,可供参考。

3 珂案:经文桑封者桑主也已下十九字,毕沅谓疑是周秦人释语、旧本乱入经文者,或当是也。桑封若从江说系藻珪之误,则此释乃端在说明藻珪即藻玉之形状,而郭璞注乃云:“言作神主而祭,以金银饰之也。公羊传曰:『虞主用桑。』主或作玉。”未免望文生义,漫为立说矣。

中次二经济山之首,曰辉诸之山,其上多桑,其兽多闾麋,其鸟多鹖1。

1 郝懿行云:“玉篇云:『鹖,何葛切;鸟似雉而大,青色,有毛角,斗死而止。』”

又西南二百里,曰发视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砥砺。即鱼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伊水。

又西三百里,曰豪山,其上多金玉而无草木。

又西三百里,曰鲜山,多金玉,无草木。鲜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鸣蛇,其状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见则其邑大旱。

又西三百里,曰阳山,多石,无草木。阳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化蛇,其状如人面而豺身,鸟翼而蛇行,其音如叱呼,见则其邑大水。

又西二百里,曰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1。有兽焉,其状如彘而有角,其音如号2,名曰蠪蚳3,食之不眯。

1 郭璞云:“此山出名铜,色赤如火,以之作刃,切玉如割泥也;周穆王时西戎献之,尸子所谓昆吾之剑也。”珂案:昆吾亦人名,见海经新释卷十“有国曰颛顼”节注3。

2 郭璞云:“如人号哭。”

3 郭璞云:“上已有此兽,疑同名。”郝懿行云:“蚳疑当为蛭;已见东次二经凫丽之山。”珂案:王念孙、何焯校并同郝注。

又西百二十里,曰葌1山,葌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有木焉,其状如棠而赤叶,名曰芒草2,可以毒鱼。

1 珂案:葌音奸。

2 郭璞云:“音忘。”

又西一百五十里,曰独苏之山,无草木而多水。

又西二百里,曰蔓渠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伊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洛。有兽焉,其名曰马腹,其状如人面虎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1。

1 珂案:水经注沔水云:“沔水中有物,如三四岁小儿,鳞甲如鲮鲤,头似虎,掌爪常没水中,出头。小儿不知,欲取弄戏,便杀人;名为水虎者也。”其形性均近此马腹。又经文人面,毕沅校本作人而,于义为长。

凡济山之首,自辉诸之山至于蔓渠之山,凡九山,一千六百七十里。其神皆人面而鸟身。祠用毛1,用一吉玉,投而不糈。

1 郭璞云:“择用毛色。”珂案:言以毛物祠神也。

中次三经萯山1之首,曰敖2岸之山,其阳多(王雩)琈之玉,其阴多赭、黄金。神熏池居之。是常出美玉3。北望河林,其状如蒨如举4。有兽焉,其状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诸,见则其邑大水。

1 郭璞云:“萯音倍。”

2 郭璞云:“或作献。”

3 郭璞云:“或作石。”

4 郭璞云:“说者云,蒨、举皆木名也,未详;蒨音倩。”郝懿行云:“蒨,草也;举,木也。举即榉柳。本草陶注详之。”

又东十里,曰青要之山,实惟帝之密都1。是多驾鸟2。南望墠渚3,禹父之所化4,是多仆累、蒲卢5。(鬼申)武罗司之6,其状人面而豹文,小要而白齿7,而穿耳以鐻8,其鸣如鸣玉。是山也,宜女子9。畛10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有鸟焉,名曰鴢11,其状如凫,青身而朱12目赤尾,食之宜子。有草焉,其状如葌13,而方茎黄华赤实,其本如 本14,名曰荀草15,服之美人色16。

1 郭璞云:“天帝曲密之邑。”珂案:例以西次三经“昆仑之丘,实惟帝之下都”语,此天帝盖即黄帝也。

2 郭璞云:“未详也。或曰驾宜为鴐,鴐鹅也;音加。”

3 郭璞云:“水中小洲名渚。墠音填。”

4 汪绂云:“左传言鲧化黄熊,入于羽渊,而又云在此,世之随处而附会以为古迹,类似此也。”珂案:盖亦传闻不同而异辞,正所以为神话也。

5 珂案:郭璞云:“仆累,蜗牛也。”郝懿行云:“蒲卢为蜃蛤之属。仆累、蒲卢,同类之物,并生于水泽下湿之地。”则仆累、蒲卢,盖亦同声之转耳。

6 郭璞云:“武罗,神名;(鬼申)即神字。”珂案:郭此注或据说文九“(鬼申),神也”为说,而段玉裁云:“当作神鬼也,神鬼者,鬼之神者也。”自以段说为长。玉篇云:“(鬼申),山神也。”说亦较单以神释(鬼申)贴切。

7 郭璞云:“或作首。”珂案:齿或作首者,首、齿形近易讹;然揆经文之意,仍以作齿为是。又经文小要,宋本作小?,吴宽抄本、项絪本、黄丕烈、周叔弢校本均作小腰;要即?、腰字之古写。

8 郭璞云:“鐻,金银器之名,未详也;音渠。”郝懿行云:“说文新附字引此经,云:『鐻,环属也。』”

9 吴任臣云:“淮南子『青要玉女、降霜神也』,本此傅会之。”珂案:今本淮南子天文篇作“青女乃出、以降霜雪”,无“青要玉女”语,或吴氏别有所本,当在阙疑。

10郭璞云:“音轸。”

11郭璞云:“音如窈窕之窈。”

12郭璞云:“朱,浅赤也。”

13珂案:葌,兰也;已见上文吴林山。

14郭璞云:“根似 本,亦香草。”

15郭璞云:“或曰苞草。”

16珂案:综上经文所叙,(鬼申)武罗者,盖楚辞九歌山鬼所写山鬼式的女神也。“小要(腰)白齿”,所以“窈窕”、“宜笑”;“赤豹文狸”,或即“人面豹文”之演化;“荀草服之美人色”,山鬼所采“三秀”,说者亦谓是使人驻颜不老的芝草之属;而山鬼所思之“灵修”,亦此(鬼申)武罗所司密都之“帝”,均高级天神也。

又东十里曰騩1山,其上有美枣,其阴有(王雩)琈之玉。正回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飞鱼,其状如豚而赤文,服之不畏雷,可以御兵2。

1 郭璞云:“音巍。”

2 珂案:艺文类聚卷二引山海经云:“飞鱼如豚,赤文无羽;食之辟兵,不畏雷也。”初学记卷一引郭璞图赞略同,惟无羽作无鳞,雷也作雷音,义较长;疑此即赞也。“食之辟兵”可以为经文“服之御兵”作诠解。又上文牛首山劳水已有飞鱼,与此同名,非一物也。

又东四十里,曰宜苏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蔓居之木1。滽滽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是多黄贝。

1 郭璞云:“未详。”郝懿行云:“广雅云:『牡荆,曼荆也。』曼,本草作蔓,此经蔓居,疑蔓荆声之转;蔓荆列本草木部,故此亦云蔓居之木也。”

又东二十里,曰和山,其上无草木而多瑶碧,实惟河之九都1。是山也五曲2,九水出焉,合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苍玉。吉神泰逢司之3,其状如人而虎尾4,是好居于萯山之阳,出入有光。泰逢神动天地气也5。

1 郭璞云:“九水所潜,故曰九都。”

2 郭璞云:“曲回五重。”

3 郭璞云:“吉犹善也。”

4 郭璞云:“或作雀尾。”

5 郭璞云:“言其有灵爽能兴云雨也。夏后孔甲田于萯山之下,天大风晦冥,孔甲迷惑,入于民室;见吕氏春秋也。”珂案:见吕氏春秋音初篇。

凡萯山之首,自敖岸之山至于和山,凡五山,四百四十里。其祠泰逢、熏池、武罗皆一牡羊副1,婴用吉玉。其二神用一雄鸡瘗之,糈用稌。

1 汪绂云:“?同,音劈;周礼:『以?辜祭百物。』言分磔牲体以祭也。”

中次四经厘山之首,曰鹿蹄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甘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泠石1。

1 郭璞云:“泠石,未闻也;泠或作涂。”郝懿行云“泠当为?;西次四经『号山多?石』是也。郭云『泠或作涂』,涂亦借作泥涂字,?又训泥,二字义同,故得通用。又涂或淦字之讹也,说文?、淦同。”珂案:王念孙亦校改泠作?、涂作淦。吴宽抄本作冷石,非。

西五十里,曰扶猪之山,其上多礝石1。有兽焉,其状如貉2而人目,其名曰(上鹿下言)3。虢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瓀石4。

1 郝懿行云:“礝当为。说文云:『,石次玉者。』玉篇同,云亦作瓀,引此经作瓀石,或所见本异也。张揖注上林赋云:『石白者如冰,半有赤色。』”

2 郭璞云:“貉或作(豸豦),古字。”

3 郭璞云:“音银;或作麋。”

4 郭璞云:“言亦出水中。”郝懿行云:“瓀亦当为。”

又西一百二十里,曰厘山,其阳多玉,其阴多搜1。有兽焉,其状如牛,苍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其名曰犀渠2。滽滽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伊水。有兽焉,名曰(犬颉)3,其状如獳犬而有鳞4,其毛如彘鬣5。

1 郭璞云:“音搜;茅搜,今之蒨草也。”

2 郝懿行云:“犀渠盖犀牛之属也。吴语云:『奉文犀之渠。』吴都赋云:『户有犀渠。』疑古用此兽皮蒙楯,故因名楯为犀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