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山海经校注
35830200000013

第13章 中山经(2)

3 郭璞云:“音苍颉之颉。”

4 珂案:文选江赋李善注引此经(犬颉)作獭,獳犬作?,无有鳞字。

5 汪绂云:“毛出鳞间如彘鬣也。”

又西二百里,曰箕尾之山,多谷1,多涂石2,其上多(王雩)琈之玉。

1 珂案:经文谷,宋本、汪绂本、吴任臣本并作榖,作榖是也。

2 珂案:上文鹿蹄之山多泠石,郭璞注:“泠或作涂。”即此。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柄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滔雕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羬羊。有木焉,其状如樗,其叶如桐而荚实,其名曰茇,可以毒鱼1。

1 郭璞云:“茇一作艾。”郝懿行云:“尔雅云:『杬,鱼毒。』说文杬从艹作芫,疑作艾者,因字形近芫而讹。”

又西二百里,曰白边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

又西二百里,曰熊耳之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棕。浮濠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其中多水玉1,多人鱼。有草焉,其状如苏而赤华,名曰葶薴2,可以毒鱼。

1 珂案:后汉书郡国志刘昭注引此经而西下有北字,水玉作美玉。

2 郭璞云:“亭宁、耵聍二音。”

又西三百里,曰牡山1,其上多文石,其下多竹箭竹(上竹下媚),其兽多(牛乍)牛、羬羊,鸟多赤鷩2。

1 郝懿行云:“尔雅疏引此经作牝山,藏经本作壮山。”

2 郭璞云:“音闭;即鷩雉也。”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讙举之山。雒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玄扈之水,其中多马肠之物1。此二山者,洛闲也2。

1 郝懿行云:“上文蔓渠山马腹,一本作马肠,盖此是也。大荒西经女娲之肠或作女娲之腹,亦其例。”

2 珂案:谓讙举、玄扈二山夹洛水闲也。水经注洛水云:“玄扈之水,出于玄扈之山。”盖山水兼受其目矣。

凡厘山之首,自鹿蹄之山至于玄扈之山,凡九山,千六百七十里。其神状皆人面兽身。其祠之,毛用一白鸡,祈而不糈1,以采衣之2。

1 郭璞云:“言直祈祷。”郝懿行云:“祈当为(上几下皿)。”珂案:说文五云:“(上几下皿),以血有所刉涂祭也;从血,几声,渠稀切。”则以作(上几下皿)为是,(上几下皿)为祭礼之一,非“直祈祷”之谓也。

2 郭璞云:“以采饰鸡。”

中次五经薄山之首,曰苟床之山1,无草木,多怪石。

1 郭璞云:“或作苟林山。”郝懿行云:“下文正作苟林山,文选江赋注引此经亦作苟林山。”

东三百里,曰首山,其阴多榖柞,其草多(上艹下朮)芫1,其阳多(王雩)琈之玉,木多槐。其阴有谷,曰机谷,多(鸟大)2鸟,其状如枭而三目,有耳,其音如录3,食之已垫4。

1 汪绂云:“(上艹下朮),山蓟也,有苍朮、白朮二种;芫,芫华也;皆入药用。”

2 汪绂云:“(鸟大)音地。”

3 郝懿行云:“盖鹿字假音;玉篇作音如豕。”

4 汪绂云:“垫,下湿病。”

又东三百里,曰县斸1之山,无草木,多文石。

1 汪绂云:“斸音斲,又音祝。”

又东三百里,曰葱聋之山1,无草木,多庱(夌改夆)石2。

1 珂案:上文已有此山,疑是其连麓。

2 郭璞云:“未详。”毕沅:“庱(夌改夆)当为玤;说文云:『石之次玉者。』”

东北五百里,曰条谷之山,其木多槐桐,其草多芍药、?冬1。

1 珂案:?当为虋,音门,俗亦作门;门冬有二种:一麦门冬,一天门冬,均入药用。

又北十里,曰超山,其阴多苍玉,其阳有井,冬有水而夏竭1。

1 珂案:中次一十一经云:“视山有井,夏有水,冬竭。”与此适反。

又东五百里,曰成侯之山,其上多木1,其草多芃2。

1 郭璞云:“似樗树,材中车辕。”郝懿行云:“说文云,杶,或作,即今椿字也。”

2 郝懿行云:“芃,说文训草盛,非草名也。疑芃当为(上艹下几)字之讹;(上艹下几)音交,即药草秦(上艹下几)也,见本草。”珂案:郝说是也,王念孙校同郝注。

又东五百里,曰朝歌之山,谷多美垩。

又东五百里,曰槐山1,谷多金锡。

1 珂案:毕沅本槐山作(禾鬼)山,云(禾鬼)当为稷,稷山在今山西省稷山县,后稷播时百谷于此,遂以名山。关于后稷,参见海经新释卷十一“西周国”节注2、5。

又东十里,曰历山1,其木多槐,其阳多玉。

1 郝懿行云:“即上文历儿山;水经注云:河东郡南有历山,舜所耕处也。”

又东十里,曰尸山,多苍玉,其兽多?1。尸水出焉,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美玉。

1 郭璞云:“似鹿而小,黑色。”毕沅云:“郭说非也。尔雅:『麠,大鹿。』说文云:『牛尾一角,或从京。』则此是大鹿。凡云京皆大也,郭义失之。”

又东十里,曰良余之山,其上多榖柞,无石。余水出于其阴,而北流注于河;乳水出于其阳,而东南流注于洛。

又东南十里,曰蛊尾1之山,多砺石、赤铜。龙余之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洛。

1 郝懿行云:“水经注作虫尾。”

又东北二十里,曰升山,其木多榖柞棘,其草多藷藇蕙1,多寇脱2。黄酸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璇玉3。

1 郭璞云:“蕙,香草也。”珂案:蕙已见上文西山经浮山及嶓冢山。

2 郭璞云:“寇脱草生南方,高丈许,似荷叶而茎中有瓤,正白,零桂人植而日灌之以为树也。”

3 郭璞云:“石次玉者也;璇音旋。”

又东十二里,曰阳虚之山,多金,临于玄扈之水1。

1 郭璞云:“河图曰:『苍颉为帝,南巡狩,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扈洛汭,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出此水中也。”

凡薄山之首,自苟林之山至于阳虚之山,凡十六山,二千九百八十二里。升山冢也,其祠礼:太牢,婴用吉玉。首山(鬼申)也,其祠用稌、黑牺、太牢之具、糱酿1;干2,置鼓3;婴用一璧。尸水,合天也4,肥牲祠之,用一黑犬于上,用一雌鸡于下,刉一牝羊,献血5。婴用吉玉,采之6,飨之7。

1 郭璞云:“以糱作醴酒也。”

2 郭璞云:“干,万;干,楯也。”

3 郭璞云:“击之以舞。”

4 郭璞云:“天神之所冯也。”

5 郭璞云:“以血祭也;刉,犹刲也。”珂案:刉,本作(气刀),音机;谓杀牛羊等取血以衅也。

6 郭璞云:“又加以缯彩之饰也。”

7 郭璞云:“劝强之也。特牲馈食礼曰:『执奠,祝飨。』是也。”珂案:仪礼特牲馈食礼云:“尸答拜,执奠,祝飨。”郑注云:“飨,劝强之也。”是郭注所本。

中次六经缟羝山之首,曰平逢之山,南望伊洛,东望谷城之山1,无草木,无水,多沙石。有神焉,其状如人而二首,名曰骄虫2,是为螫虫3,实惟蜂蜜之庐4。其祠之:用一雄鸡,禳而勿杀5。

1 郭璞云:“在济北谷城县西,黄石公石在此山下,张良取以合葬尔。”珂案:谷城山在今山东省东阿县东北,一名黄山。

2 珂案:太平御览卷九五0引此经作娇虫。

3 郭璞云:“为螫虫之长。”

4 郭璞云:“言群蜂之所舍集。蜜赤(亦)蜂名。”

5 汪绂云:“禳,祈祷以去灾恶,使勿螫人,其鸡则放而勿杀也。”

西十里,曰缟羝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又西十里,曰廆1山,其阴多(王雩)琈之玉。其西有谷焉,名曰雚谷,其木多柳楮。其中有鸟焉,状如山鸡而长尾,赤如丹火而青喙,名曰鸰(要鸟)2,其鸣自呼,服之不眯。交觞之水出于其阳,而南流注于洛;俞随之水出于其阴,而北流注于榖水。

1 郭璞云:“音如瓖伟之。”

2 郭璞云:“铃要二音。”

又西三十里,曰瞻诸之山,其阳多金,其阴多文石。(水射)1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洛;少水出其阴2,而东流注于谷水。

1 郭璞云:“音谢。”

2 珂案:王念孙校,经文出下应增于字。

又西三十里,曰娄涿之山,无草木,多金玉。瞻水出于其阳,而东流注于洛;陂水出于其阴,而北流注于谷水,其中多茈石、文石。

又西四十里,曰白石之山。惠水出于其阳,而南流注于洛,其中多水玉。涧水出于其阴,西北流注于谷水,其中多麋石、栌丹1。

1 郭璞云:“皆未闻。”郝懿行云:“麋石或是画眉石,眉麋古字通也;栌丹疑即黑丹,栌卢通也。”

又西五十里,曰谷山,其上多谷,其下多桑。爽水出焉,而西北流注于谷水,其中多碧绿。

又西七十二里,曰密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铁。豪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洛,其中多旋龟,其状鸟首而鳖尾,其音如判木1。无草木。

1 珂案:旋龟已见南山经杻阳之山。

又西百里,曰长石之山,无草木,多金玉。其西有谷焉,名曰共谷,多竹。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洛,其中多鸣石1。

1 郭璞云:“晋永康元年,襄阳郡上鸣石,似玉,色青,撞之声闻七八里,即此类也。”珂案:鸣石,盖磬石之类;郭说襄阳郡上鸣石,见晋书五行志。

又西一百四十里,曰傅山,无草木,多瑶碧。厌染之水出于其阳,而南流注于洛,其中多人鱼1。其西有林焉,名曰墦2冢。谷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洛,其中多珚玉3。

1 珂案:人鱼已见上文西山经竹山竹水、北次三经龙侯山决决水及中次四经熊耳山浮豪水。

2 郭璞云:“音番。”

3 郭璞云:“未闻也;珚音堙。”珂案:水经注谷水引此经作(王囷)玉,影宋本太平御览卷六二引作(王困)玉;玉篇云:“(王囷),齐玉,奇殒切。”则珚玉盖(王困)玉之讹也。

又西五十里,曰橐山,其木多樗1,多备(人改木)木2,其阳多金玉,其阴多铁,多萧3。橐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修辟之鱼,状如黾4而白喙,其音如鸱,食之已白癣。

1 郝懿行云:“樗当为(木乎);说文云:『(木乎)木出橐山。』谓此也。”

2 郭璞云:“今蜀中有备(人改木)木,七八月中吐穗,穗成,如有盐粉着状,可以酢羹;音备。”珂案:经文备(人改木)木,王念孙云:“木字疑衍。”

3 郭璞云:“萧,蒿;见尔雅。”郝懿行云:“尔雅云:『萧,荻。』郭注云:『即蒿也。』”

4 郭璞云:“黾,蛙属也。”

又西九十里,曰常烝之山,无草木,多垩。潐水1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苍玉。菑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

1 郭璞云:“音谯。”

又西九十里,曰夸父之山1,其木多棕柟,多竹箭,其兽多(牛乍)、牛羬羊,其鸟多鷩2,其阳多玉,其阴多铁。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3,是广员三百里,其中多马4。湖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珚玉5。

1 郝懿行云:“山一名秦山,与太华相连,在今河南灵宝县东南。”

2 珂案:宋本鷩上有赤字,何焯校亦增赤字。

3 郭璞云:“桃林,今宏农湖县阌乡南谷中是也;饶野马山羊山牛也。”珂案:桃林,毕沅说即邓林,是神话中夸父弃杖所化而成林者;见海经新释卷三“夸父与日逐走”节注6。

4 珂案:太平御览卷一五八引此经,多马下尚有造父于其中得骅骝騄耳之乘以献穆王十六字,或系逸落之郭注误入经文也。

5 珂案:珚玉亦当为(王囷)玉,已见上文傅山注3。

又西九十里,曰阳华之山,其阳多金玉,其阴多青雄黄,其草多藷藇,多苦辛1,其状如橚2,其实如瓜,其味酸甘,食之已疟。杨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洛,其中多人鱼。门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玄(石肃)3。(纟昔)4姑之水出于其阴,而东流注于门水,其上多铜。门水出5于河,七百九十里入雒水6。

1 珂案:经文苦辛,宋本、吴宽抄本、毛扆本均作苦莘,邵恩多校本同。

2 郭璞云:“即楸字也。”

3 郭璞云:“黑砥石生水中。”

4 郭璞云:“(纟昔)音藉。”

5 珂案:经文出,宋本、毛扆本作至。

6 王念孙云:“门水出于河云云,乃郭注误入正文,水无出河出江之理,作至于是也。”

凡缟羝山之首,自平逢之山至于阳华之山,凡十四山,七百九十里。岳在其中1,以六月祭之2,如诸岳之祠法,则天下安宁。

1 汪绂云:“此条无中岳,而曰岳在其中,盖以洛阳居天下之中,王者于此以时望祭四岳,以其非岳而祭四岳,故曰岳在其中;此殆东周时之书矣。”

2 郭璞云:“六月亦岁之中。”

中次七经苦山之首,曰休与之山1。其上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2,五色而文,其状如鹑卵,帝台之石,所以祷百神者也3,服之不蛊。有草焉,其状如蓍4,赤叶而本丛生,名曰夙条,可以为簳5。

1 郭璞云:“与或作舆;下同。”

2 郭璞云:“帝台,神人名;棋谓博棋也。”

3 郭璞云:“祷祀百神,则用此石。”

4 郝懿行云:“说文云:『蓍,蒿属。』广雅云:『蓍,耆也。』”珂案:蓍音尸,埤雅云“草之多寿者”,古取其茎为占筮之用。

5 珂案:簳音干,箭干也。

东三百里,曰鼓钟之山,帝台之所以觞百神也1。有草焉,方茎而黄华,员叶而三成2,其名曰焉酸3,可以为毒4。其上多砺,其下多砥。

1 郭璞云:“举觞燕会,则于此山,因名为鼓钟也。”

2 郭璞云:“叶三重也。”

3 郝懿行云:“焉酸,一本作乌酸。”珂案:太平御览卷四二引此经正作乌酸。

4 郭璞云:“为,治。”郝懿行云:“治去之也。”

又东二百里,曰姑媱之山1。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上艹下瑶)2草,其叶胥成3,其华黄,其实如菟丘4,服之媚于人5。

1 郭璞云:“音遥;或无之山字。”

2 郭璞云:“亦音遥。”

3 郭璞云:“言叶相重也。”

4 郭璞云:“菟丘,菟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