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知行天下国家地理:全球100文明奇迹
36156000000019

第19章 卢克索神庙——生命感性的萌动

现在的卢克索镇坐落在底比斯古城之上。在遥远的年代,底比斯曾经是一座繁华热闹的城市,它声名远播。“底比斯”是希腊人对这座城市的称呼,它的埃及名字叫做“威斯”。从公元前1991年起,这里就是古埃及的首都。在这里,古埃及的帝王展示自己的文治武功,而著名的拉美西斯二世,则更多地把兴趣投注到神庙的建筑上。

与卡纳克的阿蒙神庙一样,卢克索神庙也是献给众神之王阿蒙的。它紧邻尼罗河,自阿蒙霍特普三世开始修建。阿蒙霍特普三世是阿蒙的崇拜者,因为在这位法老降生时,神庙的文献记录他是阿蒙神与太后——图特摩斯四世的妻子的孩子。但阿蒙神的地位在这个时候依然不稳固,被他代替的太阳神“瑞”的祭祀们一直没有放弃使瑞恢复地位的努力。当阿蒙霍特普三世去世之后,他的儿子阿蒙霍特普四世恢复了对瑞神的崇拜,并且也恢复了瑞神的“发出白天的光的日轮——白天的阿登”这一本来的名字,在执政的第四年,他发动了宗教改革,诏令只有阿登之信仰才是正式国教。所以,从阿蒙霍特普四世后来的100年间,这座献给阿蒙神的卢克索神庙停工了。

100年之后,拉美西斯二世登基,阿蒙神的地位得到巩固,神庙开始继续修建并完成,教徒们当作教堂。后来神庙主体损毁,阿拉伯人在上面盖起了一座清真寺,在发掘卢克索神庙的时候,这座叫做奥哈贾的清真寺被小心翼翼地移到另外的地方。

不过,卢克索神庙中的主神阿蒙的神性似乎更多地体现了它作为光明的太阳神的特点,这种变化与古埃及人对生命意义的理解的变化密切相关。更早时代的古埃及王国认为肉体的尘世是一种过渡,人们更关心死后的灵魂是否能通过俄西里斯的审判而进入瑞神永恒的光明国度,那个时候的埃及人的精神是沉重而固执的,他们漠视现世的阳光。但是,在中王国时期,古埃及人的精神意识的重心开始向现在的尘世转移,这些萌动的生命感觉,在卢克索神庙的建筑形制和雕饰中得到了表现。

肇始于埃及中王国的精神追求在卢克索建筑上得到和谐的表现,优美和阳刚之气得到了充分的尊重,2000米长的壮观的羊首司芬克斯大道就从卢克索神庙直达卡纳克神庙。在尼罗河泛滥的中期,埃及人在这里举行盛大的持续24天的宗教节,这条大建筑地位世界上最壮观的古建筑物之一,197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道上都是游行的队伍,其中有祭司、音乐家、国王的战车和卫队、舞蹈家。他们从卡纳克出发来到卢克索神庙的正门前,接受这里的女祭司代表阿蒙神给予众人的祝福。

卢克索神庙的正门有一对花岗岩的方尖碑,高25米的碑体上布满隐现在平面上的阴刻象形文字,刻记着“古埃及的拿破仑”图特摩斯三世的事迹。这两座方尖碑中的一座后来被法国人辗转运到了巴黎的卢浮宫。金字塔的造型意识在这里已被凝聚为碑顶上严整的三角形。这座以整块花岗岩雕琢而成的垂直物,以最明确的形式表达了纯粹的纪念碑性质。遍布碑体的阴刻象形文字,其视觉功能是尽可能地造成清晰的投影,这些硬直的阴刻投影在阳光的照耀下,引导着观者的灵魂不断地向精神的光明天空上升。不远处孤零零地矗立着两座巨大的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坐像。人们称它们为门农石像,它们以前矗立在阿蒙霍特普三世神庙的入口处。高15米的石像上面有像罗马皇帝哈德良的宫廷诗人等一些有名望的游客留下的字迹。

阿蒙霍特普三世的神庙和庭院是卢克索神庙中的重要建筑。构成这些建筑的主要是石柱,而主要的装饰,是随处入眼的圆雕、深浮雕以及“凡石头就有雕刻”的浅浮雕。阿蒙霍特普的庭院虽然不大,但也有2500平方米,这里最著名的是那些莎草造型的石柱。石柱精雕细镂着含苞怒放的花朵,埃及人对优雅品位的修养在这里得到非凡的表现,这种优雅的品位显示出在众神之王阿蒙的光照下,埃及人一直紧张的灵魂得到某种缓释和松弛,它削弱但并不是代替了埃及雕塑的僵硬的平面对于现世生命的感性成分的摒弃。其实,当中王国时期金字塔凝聚为方尖碑,就标志着埃及人开始将金字塔巨大形体中的力量向外扩散,历时15个世纪的漫长里程耗散了埃及灵魂的内在力度,疲惫的灵魂开始渴望阳光的抚慰。正因为这样,这里的拉美西斯二世的神庙庭院里,才雕建了他的巨大的阿波罗形象的雕像,这些雕像高17米,单体重量都在1000吨以上。在希腊文明的影响下,太阳神的光芒将要照亮古老的尼罗河畔,感性的生命觉醒了。

也许任何民族或文明都不能逃脱一次又一次重新塑造的考验,不论是毁灭或者是新生,人们可以预感到变化,但不能控制变化后的结果。当对现世的热爱之情浮于精神的上空,人们对永恒的渴求就淡出了,那时的《竖琴乐师之歌》中唱道:“欢度快乐的日子吧,不要忧郁,因为谁都带不走他的财富,而且,到那里去死的人,谁也不会再返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