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知行天下国家地理:全球100文明奇迹
36156000000080

第80章 加尔桥——淳朴中的诗意

罗马人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建筑热情,他们修建庙宇和宫殿,也修建了许多方便实用的引水渠。这些引水渠被用于灌溉,更多的时候,是为了满足城市中的公共浴场和私家浴室的需要。有钱的罗马统治阶层把修建公共浴室视为最有意义的公益事业。

公元前1世纪,为了向法国内地的尼姆城运送城市必需的淡水,奥古斯都大帝的亲戚玛库斯·维帕斯安流斯·阿格里帕投资修建了一条从塞文山的泽斯附近的一道旺泉到尼姆的引水渠,以满足那里各方面的用水需求。尼姆在古罗马统治时期,成为有2.02平方千米土地和5万人口的城市,而这个水渠每天能提供2万多立方米的淡水。渠水流入尼姆的一个蓄水池中,在这里,由5个辅助水管分引至5个不同方向的水槽。水池底部的3个开口用以收集沉淀物,需要时可以比较方便地进行清洗。

加尔桥,是一个宁静而淳朴的奇迹,这项至今还在发挥作用的工程,是那条长48千米的引水渠的一部分,桥高49米,长275米,为3层拱桥,底层有6个半圆拱门,6个拱门中只有一个跨越了加尔桥,中间层有11个,上层有35个,正好在水槽下面。为了完成这项工程,大约有1000个工人在工地上劳作了3个春秋。用于建桥的石材被切割得非常精确,这些重约6吨的石材彼此叠合覆压,缝隙中没有任何黏结物。历经2000多年英姿依然,确实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

建筑地位

塞文山区的水是硬质水,大量矿物质迅速淤积在水槽内。为便于维修和清除,人们在桥梁两面留出了一些突出于桥的壁面石磴,它们可以用来连接木脚手架,尽管这一外观特征可能显得桥造得较为粗劣,但对桥的维修却是有实际的作用。由于水源和尼姆之间的落差只有17米,所以为了保持这种落差,高架水渠必须避开崇山峻岭,直取加登河谷这条道路。而为了保证“虹吸效果”,在穿越这个河谷的时候,水槽必须用石板严密覆盖,以便产生足够的水压,使水流向前流动。今天,当人们沿加尔桥顶层走时,可以看到这些水槽,那些曾经覆盖在上面的石头有的已经不知所终。

加尔桥最灿烂的时光是在午后,金黄的阳光洒下来,加尔桥就成为一座金桥。“在这里,我见到了只有在梦幻中才能见到的奇迹,为此,我的心灵深处感到震撼,甚至在古罗马斗兽场前,我也没有过如此的感觉。”这是著名法国作家司汤达在见到加尔桥时的感觉,其实,这位作家的这些文字说出了曾经一睹过加尔桥姿容的许多人的共同感受。加尔桥,打动人心的是它不事张扬的淳朴中蕴涵的深厚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