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瑟王》的电影中,你可以看到它的身影。一道类似中国长城的高墙,在不列颠的土地上巍峨地蜿蜒了117千米。
与那位中国的始皇帝有些类似——罗马帝国的哈德良皇帝为防御工事而修建它的时候,大概也不曾想到,日后它能成为大不列颠人最骄傲的资本。
东起泰恩河口,横贯英格兰,从公元112年开始哈德良皇帝亲临大不列颠,下令3个罗马军团用了6年时间,才建成了这道将防线拉到西海岸的长城。城墙一开始只是用泥土堆砌,后来再慢慢加上石块巩固基础,聪明的修建者在城墙两侧都挖了又深又宽的壕沟,以抵挡外敌入侵的速度。在长城沿途还建有16座城堡,如同在大不列颠土地上竖立的一座座“里程碑”,结果我们不得不承认,它除了军事应用之需,还完美地满足了这位皇帝膨胀的虚荣心。
不过这一点也没妨碍、反而使它成功地登上了古罗马最伟大建筑的榜单。后人与其从史料中寻找罗马帝国的宏伟和坚固,倒不如亲眼见见来得震惊。虽然这座哈德良皇帝的杰作已在历史洪流中渐渐残破不堪,但留待追忆的,始终是罗马人那贯穿了两千年的骄傲与炫耀。
哈德良长城是古代分隔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城墙,又称“罗马长城”。它是一座2世纪时期的石砌的防护城墙,是建于不同历史时期的防御工程。公元122~128年,由罗马皇帝哈德良下令在英格兰北部建造。哈德良长城全长120千米,高约4.5米,宽2.5~3米,用约75万立方米的石块和草泥砌成。历时6年建造完成。
即便按照典型的罗马帝国的宏伟标准来衡量,它仍是不列颠古代一项惊人的建筑工程。
长城西起索尔韦的鲍尼斯,东至泰恩河。目的是为了防御北方游牧部落的侵略,以巩固罗马帝国对英格兰的统治。
早在公元43年,罗马军队入侵了不列颠。公元84年罗马军队向北推进,战役中最终征服了一些部落,但为了把罗马人与外邦人分隔开来,帝王建造一道屹立在他庞大帝国西北端的永久性的屏障。城墙采用防御地形,顶如峭壁,最早的地面建筑是公元80年左右军事交通网布设的罗马驿站,构成整个军事防御系统的组成部分。在防御长城体系中,有驿站、要塞、城堡等建筑。墙内外都有壕沟,外壕宽8米,深4米,内壕宽2米,深3米,并设有通往主堡或各个小堡的通道。除此还有道路、给养基地和土木工事。哈德良长城既是一个复杂的军事区,又是罗马政权的象征。
哈德良长城是一道令人惊叹的屏障。防御长城每隔8千米建有一座要塞或里程堡,其中保存最好的要塞在豪斯坦茨。同时还有连接各个要塞的通道和“一里堡”(相隔1罗马里的小堡)。沿墙有16座城堡,相隔大约1.6千米就有一座碉堡,世人称为“里程碑”。在每两座一里堡之间有两座间距相等的塔楼,它是一座小型望塔。塔楼分上下两层:上层望,下层住人。这些城堡可供一些军人居住,但大部分军队都驻扎在长城的南面。哈德良长城为罗马人控制这个地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哈德良长城的结构相当复杂,布置方式十分独特。从纽卡斯尔到伊尔新河渡口,防御长城是用石头砌成的石墙;从伊尔新河渡口到鲍尼斯,防御长城是用灰土夯成的;伊尔新河渡口西面的防御长城全部是灰土墙。长城的其他地方的部分是石制城墙。墙体原设计为3米宽,4.6米高,北侧连同胸墙在内高达6米。灰土墙下厚上窄,基础部分宽约6米,高约3.6米,上有木制胸墙。墙南北两边掘有深沟,城墙与南沟之间筑有通道,作为传递军事消息之用。又在边墙沿线建起了14座新的要塞,包括切斯特斯要塞和伯特斯威尔要塞,它们仍能在豪斯坦茨看得到。在墙南建有和城墙平行的壁垒,还有科布里奇和文多赖达两处遗址都被称誉为博物馆,同时也都有令人瞩目的考古发现。
罗马帝国始终面临着外来侵略的威胁。当公元4世纪末,罗马人从英格兰撤兵后,皮克特人和苏格兰人越过哈德良长城,入侵英格兰南部。此后,这一地区陷入频繁的战乱之中。
哈德良长城因战争和年久失修而逐渐残破坍塌,而有一些段落至今仍坚固完好。对部分损坏的段落进行了修复,尽管这样,哈德良长城至今仍然宏伟地逶迤在陡峭险崖之巅,成为不列颠最引人入胜的景观之一。同时它也是英国保存下来的宏伟古罗马遗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