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实用特色技能
36170100000009

第9章 附三,腰椎“四十问”

腰椎结构解剖

人体的腰椎位于身体的中段,是上连胸椎,下连骶椎的那一部分脊柱。腰椎一共有5个。每一个腰椎都由椎体、椎弓及从根弓上发出的突起(包括上、下关节突,横突和棘突等)

腰椎的椎体较颈椎和胸推大而厚,主要由松质骨组成,外层的密质骨较薄。从侧面看,椎体略呈楔状,横径大于前后径,并从上到下逐渐增大。椎体与椎体之间由椎间盘相隔,由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相连。

椎弓位于椎体后方,包括椎弓根,椎板及上、下关节突,棘突和横突7个突起。椎弓根上方有一上切迹,下方有一下切迹,上一椎体的椎弓根下切迹与下一椎体的椎弓根上切迹共同构成椎间孔,椎间孔内有脊神经通过。双侧椎板向后中线处汇合形成棘突,即为触摸后腰部时,可扪及的、自上而下排列的一个个突起。从椎弓根和椎板连接处向两侧伸出者为横突。棘突、横突及上、下关节突都是肌肉、韧带的附着部位,并由此连接上下腰椎。

推孔由椎体后方和椎弓共同形成。椎体的后面为椎孔的前壁,椎弓为椎孔的后壁和侧壁。椎孔可为卵圆形、三角形或三叶草形。全部椎孔借韧带等组织相连组成椎管。椎管内有脊髓和马尾神经、脊神经通过。

腰椎在胚胎生长、发育过程中较易形成一些先天性的解剖异常,如先天性的6个腰椎腰5;与骶1融合形成腰椎骶化、骶或胸12.可发生移行关系形成腰化、腰5棘突有时未融合而形成隐性脊柱裂;可造晚腰痛症状的腰3横突肥大,可与滚骨形成假关节的腰5横突肥大等。所有这些先天性的畸形都有可能成为腰部疾患的病理基础,在一些诱发条件下则可能由此产生腰部疼痛、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

1.正常的腰椎解剖结构是怎样的?

椎骨在幼年时期有33块,即: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尾椎4块。成年以后,骶椎和尾椎分别融合为1块骶骨和1块尾骨,故有椎骨26块。

腰椎位于身体的中段,上连颈、胸椎,下连骶椎。腰椎共有5块,腰椎的椎体较颈椎和胸椎大而厚,主要由松质骨组成,外层的密质骨较薄。椎体呈横肾形,上下面平坦,周缘有环形的骺环,环中骨面粗糙,为骺软骨板的附着处;前面较后面略凹陷。椎弓根粗大,椎骨上切迹较浅,椎骨下切迹宽而深,椎弓板较胸椎宽短而厚。椎孔呈三角形、椭圆形、近三叶草形或三叶草形。棘突为长方形的扁骨板,水平伸向后,上下缘略肥厚,后缘钝圆呈梨形,有时下角分叉。关节突呈矢状位,上关节突的关节面凹陷,向后内方。下关节突的关节面凸隆,向前外方。

2.腰椎的血液供应来自哪里?

供应脊柱的动脉主要来自节段性动脉。颈段来自椎动脉、胸段来自肋间后动脉、腰段来自腰动脉、骶段来自骶外侧动脉和骶中动脉。腰椎的血运来自起于腹主动脉的4对腰动脉和来自骶正中动脉的第5对腰动脉。腰动脉在绕行椎体前及侧面时,发出中心支入椎体,并发出升支及降支形成网状,在接近骺板处穿骨入椎体。腰动脉在椎间孔处发出3组分支:前支分为腹壁支,沿神经干至腹壁肌;后支向后入骶棘肌,在临近椎弓处分支入骨,供给椎板及棘突的血运;中间支为椎管支,又称脊椎动脉,经椎间孔入椎管。脊椎动脉在后纵韧带处分为前侧支、背侧支和中间支。主要供应腰5椎弓根、横突、椎板、棘突、关节突、神经根袖及脊髓的血运。

3.不同的体位对腰椎负荷有什么影响?

正常站立时,躯干、双上肢和头部的重量可经椎间盘均匀传到椎体各部。姿势不正时,如腰椎前凸增加,则重力后移到关节突关节,可引起关节退变,而胸椎后凸增加时,则易引起韧带慢性劳损。

坐位时腰椎的负荷比站立时大,此时骨盆后倾,腰椎前凸消失,身体重力中心移向脊柱前方,椎间盘受压大。直坐时骨盆前倾,腰椎前凸,腰椎负荷较上述小,但仍比直立时大,当坐有腰托的坐椅时,腰椎前凸接近直立位置,负荷也较小。

仰卧时脊柱减少了上身的重量,因而负荷最小。伸髋仰卧位时腰大肌紧张,增加了对脊柱的压力。屈髋仰卧位时腰部肌肉放松,椎间盘负荷减少。俯卧时,腰椎前凸增加,因肌肉牵拉而增加了腰椎间盘的负荷。

人体在背、抬、搬、推、提重物等活动时,腰椎所承受的外力则更大,尤其是腰椎下部受力更大,而且除所搬物体的重量外,还与物体的大小、搬物方式及腰椎弯曲等情况有关,因此,不正确的劳动姿势,是造成腰肌劳损和产生腰背疼痛的常见原因。

4.腰椎骨性结构怎么样?

腰椎骨共有5块,每一个游离椎骨都包括椎体、椎弓及由椎弓发出的突起三部分,即上、下关节突、横突、棘突。椎体的后面和椎弓共同组成的椎孔,全部椎骨的椎孔借韧带共同连成椎管。

5.腰椎是否有四个或六个椎骨呢?

有腰椎是构成年人体脊柱的一部分,上面有第12胸椎,下面有骶椎连接,有一部分人因为先天发育异常,骶 1椎体和其他骶骨椎间仍有软骨分隔,成为6个腰椎,也叫骶椎腰化,第12胸椎也有类似的移行关系,腰5也可与骶骨融合,成为4个腰椎叫腰椎骶化。临床证明有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的人群容易得腰腿疼痛症。

腰椎椎体的后方为椎弓。椎弓包括椎弓根、椎板、上关节突、下关节突、棘突和左横突、右横突共七个突起,它和椎体的后面共同围成椎孔。椎体为椎孔的前壁,椎弓为椎孔的后壁和侧壁。

7.什么叫椎弓根?

椎弓根是椎弓的一部分,起于椎体后上部,短而厚,与椎体方向垂直向后方突起,其外形呈弧形,与椎体、关节突和椎板融合在一起,椎弓根是组成椎间孔的组成部分,其上方有一较浅的切迹构成椎间孔的下壁,椎弓根下方有一较深的椎弓根下切迹构成椎间孔的上壁。

8.腰椎后关节结构如何?

腰椎后关节由几部分构成:①上一椎体的下关节突;②下一椎体的上关节突;③关节囊、关节突位于椎管的后外方出发,扩大呈圆形、斜向后外呈乳头状,下关节突由椎板外下方出发较小,被下一个椎骨的上关节突抱拢着,腰椎后关节有滑膜及少量关节滑液,腰椎后关节为微动关节,因此,该关节易扭伤,引起腰痛。

9.腰椎椎板位于椎弓的什么位置?

腰椎椎板位于上关节突与棘突之间构成椎孔顶部,上、下椎板有一空隙,叫椎管间隙。在此空隙内由黄韧带将椎板相连,椎板向后下方呈斜坡状,椎板厚度平均腰1为6.32mm,腰2为6.21mm,腰3为6.07mm,腰4为5.80mm,腰5为5.6 7mm。

10.腰椎棘突偏歪是腰有病吗?

棘突由两侧椎板在中线处汇合向后,其末端膨大,下方如梨状,腰椎棘突具有杠杆作用,肌肉韧带附着其上增加脊柱的坚固性和稳定性。腰椎的棘突宽并且垂直向后,在尾部有棘上韧带附着,有一半的正常人X线片可出现棘突偏歪,它的下缘常扭曲10~20度。所以腰椎棘突偏歪不一定是腰有病,应结合病史及症状分析。

11.哪些腰椎横突较特殊?有何临床意义?

腰椎横突由肋骨残余遗迹与横突合成,亦叫肋样突,位于椎弓根与椎板之间向两侧突出,第3腰椎和第5腰椎较特殊,前者为腰椎5对横突最长者,弯度大、活动多,杠杆作用最大,受到的拉应力也越大,其上附着的筋膜、腱膜、韧带、肌肉承受的拉力较大,损伤机会也较多,急性损伤处理不当,或慢性劳损均可引起横突周围瘢痕粘连,筋膜增厚和肌腱挛缩,使神经血管束受到卡压,引起腰、臀部疼痛,此即为腰3横突综合征,腰椎第5横突,较厚而大,常可一侧或两侧增大,与髂骨形成假关节,引起腰痛。

12.腰椎椎孔和椎管由什么构成?有何临床意义?

腰椎椎孔由椎体后方和椎弓围绕构成,各腰椎椎孔相连成腰椎管,自腰1~腰2以下包含有马尾神经,是重要的神经通道,椎孔有两个径:椎孔矢径自椎体后缘至两椎板联合最突出处;椎孔横径,为两侧椎弓根向外突出,内缘间最宽的距离。椎管两个径中,以矢径最为重要,一般认为如果矢径小于13mm,横径小于18mm,即可定为椎管狭窄症,如小于10mm则绝对狭窄。在各椎孔矢径中,以腰3最小。在有病理改变的情况下,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症,可以腰4为最小。

13.腰椎侧隐窝位于哪?有何临床意义?

侧隐窝位于侧椎管。其前面为椎体后缘,后面为上关节突前面与椎板和椎弓根连结处,外面为椎弓根的内面。内侧入口相当于上关节突前缘。侧隐窝为椎体孔两侧向外陷入部分,向外下方形成脊神经根通道,与椎间孔相续。侧隐窝是椎管最狭窄部分,为神经根的通道,其矢径越小,横径越大,表示侧隐窝越窄越深。侧隐窝狭窄卡压神经根是腰腿痛的原因之一。腰5椎间孔最易引起侧隐窝狭窄,原因是:①椎间孔多呈三叶形;②侧隐窝明显,矢径可小至2~3mm;③上关节突增生变形较多。

14.腰椎椎间孔有什么东西通过?

腰椎椎间孔为腰神经根出椎管处,呈上宽下窄的耳状形,椎间孔是节段性脊神经出椎管,及供应椎管内软组织和骨结构血运的血管及神经分支进入椎管的门户。上下界为椎弓根,前界为椎体和椎间盘的后外侧面,后界为椎间关节的关节囊,黄韧带外侧缘亦构成部分椎间孔后界。正常情况下,椎间孔要比通过它的所有神经血管宽大,剩余空隙被疏松的结缔组织和脂肪填充,以适应这些结构的轻度相对运动。

15.腰椎椎管的内容物包含有什么?

腰椎椎管内容物为硬脊膜、蛛网膜、脑脊液、脊髓圆锥和马尾神经,硬脊膜和椎管壁间以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间隔,硬膜外的空隙内有动静脉和神经分支,这些动脉来自起源于腹主动脉的腰动脉和骶中动脉,供应腰椎的血液,静脉通过椎管内外的丰富静脉丛回流至腔静脉,这部分静脉丛没有静脉瓣,故手术时损伤椎管内静脉不易止血。

16.腰椎的韧带有哪些?

腰椎的联结除依靠椎间盘组织外,腰椎的韧带发挥重要的作用,腰椎主要的韧带有9条,分别为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椎体侧方韧带、黄韧带、关节囊韧带、横突间韧带、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髂腰韧带。

17.前纵韧带起始及功能如何?

前纵韧带位于椎体前面,上起于枕骨底部和环椎前结节,下至骶骨上半部,韧带的宽窄厚薄各部有所不同,前纵韧带内层纤维与椎间盘外层纤维和椎体的骺环相连,但并不进入椎体,前纵韧带整个看来是一条长而宽的纤维带,非常坚强,在尸体上试验,在600~700磅压力下并不致折裂,它的功能是限制脊椎过伸。

18.后纵韧带起始及功能如何?

后纵韧带位于椎管内椎体的后方,上起枢椎向下延伸到骶椎;较前纵韧带狭窄,含深浅两层纤维,浅层跨越了3或4个椎体,深层呈“八”字跨越一个椎间盘,连于相邻两椎体间,“八”字弧形边缘部分紧靠椎弓根部,有椎体血管通过,后纵韧带在椎体后面较松弛,与椎间盘的纤维环及椎体的骺环附着紧密,与椎间盘纤维环外层不能区分,此韧带的中央部较厚而向两侧延展部的韧带宽而薄,故椎间盘突出症向外后方突出者较多,后纵韧带具有限制脊柱过屈作用。

19.黄韧带的走行及临床意义如何?

黄韧带又称弓间韧带,行走于相邻椎板之间,主要由坚韧的黄色弹力纤维构成;其上面附于上一椎板前面,向外至下关节突面构成椎间关节囊的一部分,再向外附于横突的根部,黄韧带下面附于下一椎板的上缘,并向外延伸到此椎体上关节突前上侧,并参加椎间关节囊的组成,黄韧带的外侧游离,构成椎间孔的后界。在中线两侧黄韧带之间有少许脂肪,在韧带的正中部有一裂隙,其中有静脉穿过,黄韧带占据椎管背侧约3/4面积,此韧带由上而下增强,以腰部韧带为最厚,约2~3mm,此韧带具有限制脊柱过屈的作用。

由于外伤或其他原因,黄韧带失去其正常柔软和能折起的特性,变为坚厚的纤维组织,甚至可厚达8~16mm,连续的外伤是引起黄韧带肥厚的主要原因,这种过度肥厚可引起椎管狭窄症及神经根的压迫症状,通常易发生在腰4~腰5椎板之间,使马尾神经受到压迫,同时相邻的椎板亦往往增厚,腰5椎间孔因较小而神经根较粗大,如黄韧带亦过度增厚,该处的神经根极易受到压迫,黄韧带肥厚的发病率可占坐骨神经痛手术探查病例14%。

20.棘上韧带的起止及功能如何?

棘上韧带起于颈7棘突,向下止于骶中嵴,在颈部也叫项韧带,棘上韧带在腰部是一条较为表浅的纤维束状腱性组织,其深部纤维与棘突相连,浅部纤维跨越3~4节段与棘间韧带和起自棘突的骶棘肌腱性纤维相连,浅部纤维具有较好的弹性,棘上韧带具有限制脊柱前屈的作用。

21.腰椎的关节囊韧带的组成及功能如何?

腰椎的关节囊韧带含有黄色和白色的弹性纤维,其中有一部分黄韧带纤维参与。关节囊韧带包绕在相邻椎体椎间关节的关节囊外面,此韧带比较松弛,便于脊柱运动。

22.髂腰韧带的走向及组成如何?

髂腰韧带将下两腰椎与髂骨相连。此韧带为两部分,即上束和下束。上束起源于腰4横突尖,纤维斜向外下方,向后止于髂嵴,为薄的筋膜层。下束起于腰5横突尖,纤维斜向外下方,向后止于髂嵴的上束止点前内方,为腱弓样组织,有时下束又分为两股,分别止于骶髂关节前面及骶骨翼的外侧部分。

23.腰椎的动脉系统是如何构成的?

腰椎的血液供应来自腰动脉,由腹主动脉的后壁发出,沿椎体的中部向后外侧行走沿途发出一些垂直小支进入椎体前方,以营养椎体。腰动脉至椎间孔前缘先后分为脊椎前支,横突前支及背侧支,形成椎管外内两组血管网,以横突为界,椎管外血管网又分前组和后组,前组由横突前支(横突前动脉)形成。此支比较粗大,沿途在横突前方尚发出许多肌支,其位置较深,破裂可产生巨大腹膜后血肿,随后可发生顽固性肠麻痹。椎管外血管网后组,由背侧支的关节间动脉及上、下关节动脉组成,关节间动脉绕过椎弓根峡部向后方延伸,行走于椎板与肌筋膜之间,然后向中线行走,沿途发出许多肌支,最后分布于椎板间韧带及棘突,椎管内血管网包括脊前、后支,(椎间孔前、后动脉)。脊前支先分出一个小支供应神经根,然后经椎间孔的前缘进入椎管内,即分为升、降支,由升支再分出横支,在中线会合,经椎体后面的静脉窦孔进入椎体,相邻节段脊前支的升降支彼此吻合,形成纵行的血管网,动脉分支神经支与椎管内窦神经沿脊椎上、下伴行,脊后支较前支细,呈网状分布于椎板和黄韧带内侧,然后穿入椎板,以微细小支在硬膜外脂肪中走行,与硬脊膜动脉丛相连。

腰椎椎体的营养动脉中央支数目较少而恒定,由椎体前外侧而进入的有1~3支,由背面进入的有1~2支,为椎体中心的主要营养动脉。

椎弓关节突、横突及棘突,由胸主动脉与腹主动脉发出成对节段动脉的后支供应。因此,结核菌同样能经血流途径侵犯椎弓等处,腰椎前部椎体的背正中面有一个主要的动脉进入,在两侧还有小的左、右前外侧动脉,在节段动脉自主动脉发出不远处进入椎体侧面,这三个动脉最后均终止于发育中的椎体松质骨中心,形成不规则的血管管道,其周围软骨区可看到弥散的薄壁道管,有极小的血管穿入软骨板,另有纤维的毛细血管进入纤维环。

24.腰椎静脉系统是如何构成的?

腰椎的静脉系统,由三个互相交通的无瓣的静脉网构成。

(1)腰椎椎骨(内)静脉从椎体周围静脉注入椎体中央管道,然后在后纵韧带及骨膜的深面经椎体后部滋养孔汇入静脉窦内,与椎管内静脉相交通。

(2)腰椎椎(管)内静脉分为三组

①椎管内后静脉:离椎间盘较远。

②椎管内前静脉:在椎管横突冠状线之前,沿椎管前面有两个纵行静脉系统,此静脉在椎弓根部向内,在椎间盘部弯行向外。在椎弓根内侧,这个静脉在滋养孔与椎骨内静脉相交通。椎管内前静脉紧贴椎间盘后面,位于硬脊膜及与马尾神经之前。

③根静脉为节段静脉,对每一个腰椎成对静脉,分别在两侧椎弓根的上下,下对静脉与神经根密切相关。根静脉经椎间孔穿出。

(3)腰椎管外静脉,主要有椎体两侧的腰升静脉,在椎体横突及椎弓根交界处形成的沟内纵行向上,在远侧,此静脉与髂总静脉相交通。在近侧,左腰升静脉注入半奇静脉,右侧的一般较小,可以在腰4~5椎间隙为一个根静脉,向上又与其他根静脉重新组成,最后汇入奇静脉。

25.腰椎血管的解剖特点有何临床意义?

腰椎静脉没有瓣膜,血流呈双向性,一般进入下腔静脉,硬脊膜外静脉丛位于疏松网状脂肪组织内。由于胸腹压增高,血流向相反方向流动,使硬脊膜外静脉压增高,再加某些诱因,如咳嗽、翻身、弯腰等静脉压可急剧增加,若静脉壁发育异常即可导致静脉壁破裂引起硬膜外血肿。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时俯卧位,可使下腔静脉压力升高,手术时宜架空腹部,防止静脉血逆流至椎管内,使手术出血过多。

由于横突前动脉位于横突前,且较粗,在进行腰部手术时,不宜扩大至横突前方,以防止大量出血,在作全椎板切除时,为了充分减压,特别对神经根管进行减压时,因为神经根管为骨性管道,上、下各有椎间静脉通过,其前内侧有椎内静脉丛,外侧有腰升静脉,出口为椎间孔,充满网状的静脉丛,只有后方为安全区。

根据椎内静脉前丛与椎间盘关系,加压下腔静脉,自股静脉注入造影剂,可使椎静脉系显影或经腰升或骶升静脉作选择性腰骶部硬膜外静脉造影,如椎内静脉前丛有移位或中断,可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

26.腰椎间盘的形态构造如何?

腰椎间盘由透明软骨(也叫软骨终板)、纤维环和髓核三部分构成,纤维环由坚硬的密胶质纤维形成,围以髓核。

透明软骨板即椎体的上、下软骨面,在解剖上属于椎体各部分,但临床上与椎间盘病变密切,可视为椎间盘的一部分。透明软骨板作成髓核的上、下界,与相邻椎体分开。在椎骨发生过程中,椎体的上、下面各有一次级骨化中心,其周围虽然成骨,形成骺环,但其中心仍一直保留为软骨,5岁以前椎体上下的骨骺和骨体相融合,软骨板的大小和形状与上下相连的椎体相当,椎体上下无血管的软骨板如同膝髋关节的关节软骨,可以承受压力保护椎体,防止椎骨遭受压力,只要软骨板保持完整,椎体就不会因压力而发生吸收现象,软骨板还可视作半渗透膜,在渗透压下,水分可以扩散至无血液的椎间盘。

纤维环在上下透明软骨板的周围有一圈坚强的纤维组织,由胶原纤维及纤维软骨组成,成为纤维环,是椎间盘的最主要维持负重的组织,与上下软骨板和脊柱前、后纵韧带紧密相连,纤维环作同心层排列,各纤维的方向彼此交错,犹如肋间内外肌排列一样。相邻两层之间借粘合剂样物质相连,纤维环的前部及外侧部较后部约宽一倍,后部各层较窄,层次少,相邻层的纤维接近平行,连接的物质较少,最内层的纤维与髓核的细胞间基质相融合,无明显界限,成年人纤维环由一系列板层构成,形成不完全的环,每个板层的纤维在两个椎体间斜行,并以一定角度(30毅~60毅),越过邻近板层的纤维,有的甚至垂直。纤维环相邻纤维层的交叉排列,可能与髓核对其所施内部压力有关,短纤维较长纤维更易遭受巨大的压力,不利于两椎骨间的运动,可引起放射状撕裂,纤维环连接相邻两椎体,使脊柱在运动时作为一个整体,纤维环甚为坚固,紧密附着于软骨终板上,保持脊柱的稳定性,脊柱外伤时,必须有巨大力量,使纤维环广泛撕裂,才能引起椎体间脱位,纤维环的特殊排列方向,使相邻椎体可以有轻度活动,但运动到一定限度时,纤维环紧张,又起节制的作用,限制旋转运动。

髓核在出生时比较大而软,位于椎间盘的中央不接触椎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髓核位置有变化,椎体后面的发育较前面为快,因此至成年时髓核位于椎间盘偏后,髓核是一种富有弹韧性半液体的胶状物质,约占椎间盘切面的50%~60%,髓核由软骨样细胞组成,分散于细胞间基质,其中有分化较差,不太致密的胶原纤维网覆以多糖蛋白质复合物,这个多糖,硫酸软骨素由于其羟基能使髓核与水分结合,细胞间基质形成三维乳胶体系统。髓核含有85%的水分及退化的脊索残余,髓核一般位于纤维环的中部,较偏后,并不绝对中心。髓核随外界的压力而改变其位置及形状,其位置在不同椎有所不同,如在颈椎即靠前。髓核的形成由周围的纤维环及上下软骨板所固定,它为同质的基质,原纤维结构无一定排列。

27.腰椎间盘的功能有哪些?

腰椎间盘与颈段、胸段椎间盘的功能基本相似,在介入脊柱承受躯干重量,联系肢体,保持整个身体正常的生理姿势,进行躯干的各种运动时,腰椎间盘发挥着特殊的功能,具体的功能如下:

(1)保持脊柱的高度,维持身高,随椎体的发育,椎间盘增长,以此增加了脊柱的长度。

(2)联结椎间盘上下两椎体,并使椎体间有一定活动度。

(3)使椎体表面承受相同的力,即使椎体间仍然有一定的倾斜度,但通过髓核半液状的成分使整个椎间盘承受相同的应力。

(4)缓冲作用

①由于弹性结构特别是髓核具有可塑性,在压力下可变扁平,使加于其上的力可以平均向纤维环及软骨板各方向传递;

②是脊柱吸收震荡的主要结构,起着弹性垫的作用,使由高处坠落或肩、背、腰部突然负荷时,起着力传导的缓冲作用,起到保护脊髓及脑部重要神经作用。

(5)维持侧方关节突一定的距离和高度。

(6)保持椎间孔的大小,正常情况下椎间孔的大小是神经根直径的3~10倍。

(7)维持脊柱的曲度,不同部位的椎间盘厚度不一,在同一腰椎间盘其前方厚,后方薄,使腰椎出现生理性前凸曲线。

28.腰椎间盘退变会引起什么后果?

儿童的椎间盘富有弹性和极大的压缩性,甚少发生椎体骨折,年老者因椎间盘失去水分而变形,加之椎间盘本身缺乏血供或因长期反复应力过度屈伸运动,生理曲度改变,椎间盘不稳定,椎体畸形变异而发生退行性变,使脊柱正常曲度消失,活动变为不灵活。腰椎间盘随年龄增长而发生脱水和纤维性变,引起萎缩,失去固有的弹韧性。

椎间盘退行性变表现为椎间隙狭窄,椎体边缘不稳和骨质密度增高,髓核后移,椎间盘进一步退变,向周围膨出,在椎体边缘掀起前纵韧带,在其下方小三角形空隙内逐渐骨化。

29.什么是腰椎间盘的生理退变?

这要从腰椎间盘的结构谈起,椎间盘外圈的纤维环和内圈的髓核中所含的水分,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日益减少。同时,纤维环逐渐加厚,而髓核则缩向中心部。其中,髓核中所含的蛋白多糖在30岁后日益减少,使髓核失去弹性,趋向胶原化。纤维环各层成45度角与软骨板附着,两层间以90度角交叉。这种结构加强了纤维环的弹性和韧性,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则因磨损部分产生网状变性和玻璃变性,失去原来的清楚层次及韧性,成为纤维环上的薄弱之处。软骨板也随年龄增长而变薄,另产生了软骨细胞坏死,纤维环的附着点亦松弛。脱水和重复损伤,使得退变椎间盘的薄弱处出现了裂隙,且多在纤维环后部,裂隙可涉及纤维环的不同深度,也可出现在软骨板,变成髓核突出的通道。

30.腰椎间盘发生退变时,其周围组织是如何变化的?

同腰椎间盘一样,其邻近组织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只是这些退变较之椎间盘的退变稍晚一些而已,其中包括:

(1)脊柱的退变:实际上这是一泛称,它通常是指体前、侧边缘发生的多发性骨赘或韧带骨化。

(2)椎间小关节的退变:其退变过程同全身其他滑膜关节的退变是相同的。早期出现滑膜炎,进而导致滑膜分泌功能逐渐丧失,关节面软骨失去营养,而逐渐变薄,甚至出现软骨下松质骨骨折,最后,导致软骨下松质骨有效吸收应力的生理功能完全丧失。同时,椎间小关节的关节囊也由于不断的损伤,不断纤维化,形成僵硬。

(3)肌肉:韧带附着点的退变:肌肉、韧带是人体的动力基础,其末梢部分也是应力集中或应力交汇之处,极易遭受损伤。这类组织的损伤无论轻重,均会造成损伤反应、炎症、愈合这个相当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最终结果是导致疼痛反应加剧。

31.腰椎软骨终板的功能有哪些?

腰椎软骨终板(也叫透明软骨)有两个功能,一是因在上下椎体面覆有软骨盘,在椎体边缘部分有软骨成分的骺环,这种无血管组织的最重要功能之一是保护椎骨在承受压力下免于或减轻发生压迫性骨萎缩,二是椎体与椎间盘之间的液体,营养代谢物质的交换,是通过软骨终板进行。

32.腰椎髓核的功能有哪些?

髓核有三个功能:(1)在脊柱承受突然压力的情况下,起吸收震荡的作用,起着弹性垫的作用,在压力作用下,髓核不能压缩,但能变形,将力传送到纤维环各部分,使纤维略延长或改变各层纤维的方向而分散压力;(2)在脊柱运动时髓核作为运动的支柱,在一般情况下不能压缩,在脊柱作前屈,后伸和旋转运动时起着类似轴承的作用;(3)应力的平衡,在承受力量时,髓核向各方向均匀地传递力量,这样避免了椎间盘某一方向过多的承受力量而造成纤维环的破裂,软骨终板的骨折,甚至椎体的压力性骨吸收。

33.纤维环的功能有哪些?

纤维环是一个围绕髓核的纤维弹性环,象围墙一样构成软骨终板外围的部分,纤维环的纤维紧密地分层排列,有五种主要功能:

(1)纤维环的强度及纤维环在骺环和软骨盘的附着点的坚实性,使上下两椎体互相连接,保持脊柱在运动时稳定性。

(2)由于纤维环的少许弹性和纤维环纤维的特殊分层排列方向,使每个脊柱间有一定的活动度。

(3)纤维环本身如一厚的韧带组织,在脊柱的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加强下,限制了脊柱的前屈、后伸、侧倾和旋转运动。

(4)保存髓核组织的液体成分,维持髓核组织的位置和形状。

(5)吸收震荡是纤维环的最重要功能,髓核在受压力的情况下,形态可轻度变扁,并将所受的压力均匀地分布于纤维环各部分,使纤维环纤维延长,当整个脊柱的纤维环均发生此改变时,脊柱所受的压力即被纤维环吸收。

34.腰椎间盘、椎间孔与神经根的关系怎样?

脊髓的背根神经纤维和腹根神经纤维,在背根神经节的远端处组合在一起,成为混合神经干,经椎间孔出椎管,腰椎椎管较长,腰神经根自马尾神经发出,经椎间孔出椎管,在椎管内行走一定距离,神经根在椎间孔处最易受压。当腰椎间盘突出或小关节突滑膜肿胀,骨性增生,均可使椎间孔狭窄,小于神经根的直径,从而压迫腰骶神经根引起腰骶神经受压症状,据解剖研究,腰3椎间孔发出水平,平均腰3椎弓根水平,不经椎间盘出腰3椎间孔。腰4神经根发出水平自腰4椎体上缘至椎弓根下缘,不经椎间盘出腰4椎间孔,腰5神经根发出水平,自腰4椎体下缘至腰5椎弓根中上2/3交界处,跨腰4~5椎间盘出腰5椎间孔。骶1神经根发出水平自腰5椎弓根下缘至腰5椎体下缘,跨腰5.骶1椎间盘,出骶1骶孔。一般情况下,即腰3~腰4椎间盘突出,压迫腰4神经根,腰4~腰5椎间盘突出,压迫腰5神经根。腰5~骶1椎间盘突出,压迫骶1神经根,若腰椎间盘突出较大,并且偏于椎管中央部分则不表现为单根腰或骶神经根受压症状,而是大部马尾神经受压。

35.腰椎间盘与邻近重要组织结构关系如何?

腰椎椎体和椎间盘的前面是后腹壁的中央部分,前纵韧带由上而下逐渐增宽,附着和覆盖在椎体和椎间盘的前方,膈肌脚右侧起自腰1~3椎体及椎间盘侧方,左侧起自腰1~2椎体及椎间盘侧方,椎间盘前侧最重要的结构是中线附近的大动、静脉,腹主动脉与腰1~3椎间盘相接触,腹主动脉在腰4椎体下缘分叉为髂总动脉,左侧髂总动脉在中线偏左与腰4椎间盘接触,髂总动脉汇合成下腔静脉位于腹主动脉的右侧,也与腰1~4椎间盘接触,腰5椎间盘不与上述大动脉贴近,但前面有骶中动、静脉通过,并有骶前血管丛位于它的前方。

椎间盘侧方与起于腰椎横突的腰大肌相邻,在腰大肌内缘有输尿管,紧贴腰椎侧方的有交感神经链,因此从前路或侧前方入路作腰椎间盘手术应注意这些结构。

腰椎间盘的后方结构与椎体一并构成椎管的前壁,椎间盘纤维环后侧中央部分与后纵韧带相连,两侧则无后纵韧带加强,故椎间盘突出多发生在一侧,后侧椎间盘与椎管结构有密切的关系,当腰椎间盘突出时,可以影响到椎管内有脊椎动、静脉的循环和神经纤维的传导功能。了解腰椎间盘与邻近重要结构关系,其意义在于手术时不要误伤这些结构,引起严重后果。

36.腰椎间盘的高度对脊柱产生什么影响?

腰椎间盘的高度,一是影响脊柱的继发弧度构成,二是关系到脊柱腰段的长度,腰椎间盘和颈椎间盘一样都是前厚后薄,这就构成了人体脊柱在颈腰二段的生理前凸,脊柱腰段的长度占骶椎以上脊柱长度的1/3,而其中腰椎间盘又占脊柱腰段长度的30%~36%,腰椎间盘的这种形态不仅关系到脊柱的继发弧度也直接影响到人体坐、立位的姿态和功能运动。

37.为什么说腰4~5及腰5~骶1是躯干受力最大的部位?

人体躯干骨骼类似多个倒立的三角形,胸腰三角最大,由于尖部向下,故灵活有余,稳定不足,其中受力最大的部位是腰4~腰5,及腰5~骶1.但为适应这种情况,肌肉则以相反的方向,互相交叉排列,既能使腰椎稳定负重压力,又可利用最小的力获得最大的效应,颇似帆船上的桅绳。这样保持腰4~腰5,腰5~骶1在正常情况下不受损伤。

38.腰椎活动的动力结构有哪些肌肉?

腰部的肌肉是腰椎活动的动力结构,借各肌的相互配合作用,使脊柱腰段产生屈、伸、侧、弯、旋转及回旋运动,在直立时各肌肉的张力可协助韧带维持脊柱腰段处于精确平衡状态,在脊柱腰段处于某一体位时,如弯腰工作时,则可以协助韧带维持腰部稳定于此一特定状态,因而,不论静止或运动肌肉的运动都是不可缺少的。与腰部活动有关的肌肉可分为二组:

(1)直接作用于腰脊柱的肌肉

①背肌:浅层———背阔肌、后下锯肌;深层———骶棘肌、横突棘肌、横突间肌、棘突间肌。

②腰肌:腰方肌、腰大肌。

(2)间接作用于腰脊柱的肌肉

①腹前外侧壁肌———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腹横肌;

②臀肌———臀大肌;

③股后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上述肌肉可分为背伸肌、前屈肌、侧屈肌及旋肌。但在不同的收缩组合时,各肌又产生不同的功能。另外腰背部尚有强大的筋膜,作为肌肉的起点和保护装置,腰部的筋膜同时只是协助肌肉产生动力的结构。

39.腰椎间盘的营养如何获得供应?

成年人椎间盘是人体最大的无血管组织,其本身的营养及代谢产物的处理是通过椎间盘以外的血管进行,椎间盘三个组成部分,即纤维环、软骨盘和髓核的营养供应有所不同:

①纤维环的营养供应:纤维环外、中层的营养供应依靠椎体周围脊椎动脉的小血管;

②软骨盘的营养供应:软骨盘依靠与椎体松质骨骨髓的直接接触而得到营养。

40.影响椎间盘营养主要有哪些因素?

任何对椎间盘周围毛细血管网产生的干扰,都是对椎间盘营养供应的潜在危险因素,椎间盘的许多功能可影响流变学系统,影响椎间盘细胞的运转和代谢。其因素有:

①运动可改变椎间盘的营养,在另一些情况下,过度持续运动则有损害作用,在外部持续承载下,椎间盘通过肿胀和液体丢失变形,当椎间盘周边的循环改变代谢物质达到椎间盘的速率,实验证明,中等强度的运动是有益于椎间盘的营养的;

②腰椎间盘节段融合———如先天畸形、手术后感染、外伤引起椎间盘节段的融合,制动相邻的椎间盘节段,改变机械压力,影响了融合的和相邻的椎间盘的构成,使椎间盘转运乳酸的速率降低,部分关闭了溶质运动逸出软骨终板外的一个重要通路,使代谢产物堆积,影响椎间盘的营养;

③震动脊椎和椎间盘系统过度承载方式或特殊运动,将对椎间盘的结构、细胞和大分子产生不利的影响,从而降低了椎间盘营养代谢;

④吸烟———毛细血管中溶质传递效率,溶质弥散,细胞摄取率对椎间盘的营养供应甚为重要,吸烟可使毛细血管阻断、狭窄,并进而影响血液循环。因此,长期吸烟可影响椎间盘外的循环系统和椎间盘内细胞摄取速率和代谢产物的产生以及废物排出,出现椎间盘营养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