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实用特色技能
36170100000010

第10章 附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及保健

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病,约占腰腿痛原发病的20%。该病最显著的症状是坐骨神经痛,大多疼痛剧烈,病情缠绵且易复发,多发于20~50岁的中青年人,在东西方都被公认为难治性疾病之一,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医疗资源。自从1934年该病被发现并被报道以来,人们对其认识逐步加深,也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治疗上逐步从主张手术过渡到非手术。尤其在中国国内,各种非手术治疗,因其适应病例的广泛性、备选方法的多样性和临床治疗的有效性等诸多特点,加之大多具有“简、便、验、廉”优势而受到绝大多数患者的推崇。目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认识也在日益深入,对“生活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们都希望多掌握一些保持健康的方法,在自己患上腰痛的时候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治疗。同时,在接受治疗不仅要关注是否有效,还常常关注某种治疗是否有害。为此,这就对临床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时代要求。在此背景下,对于从事专业腰腿痛防治的临床工作者来说,确实历史任务艰巨。进入新世纪,传统的中医药学重新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中医学所主张的“防重于治”理论仍然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目前,中国国内很多中医医院都在积极开展“治未病”研究与实践,其核心思想就是“未病先防”、“继病防变”、“瘥后防复”等。下面介绍一些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预防方面的知识,帮助大家进一步提高认识,努力做到“医患合作”,提高防治效果。

2.预防措施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主要是基于椎间盘自身退变,部分病例可有外伤、受凉等诱因,但临床大多数患者无特别病因,可逐渐发病,也可突然而致,从而使得有关的预防措施缺乏针对性和主动性。从解剖上讲,椎间盘本身没有血管,髓核的营养主要靠软骨终板和纤维环周围血管的渗透作用而获得。因而,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①久坐伏案是现代人主要的工作生活方式,这种姿势体位会长时间增加椎间盘自身的内压,降低腰背肌肉的弹性与应急能力,久之定会腰酸背痛,甚至罹患腰椎间盘突出症;②开车即使在中国国内也早已不是什么时尚,驾车出行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在悄悄地危害着我们的腰椎,乃至整个脊柱,原因是路面的颠簸与马达的低频振动都会使椎间盘负荷增大,同时影响椎间盘营养的渗入,加之每次踩刹车时都会增加椎间盘的内压,如果再算上久坐驾车,则我们的腰椎将在长时间驾车时遭受巨大的伤害。所以,对于开车一族应尽量端正姿势、减少震动、间断休息,不疲劳驾驶。③吸烟影响体液溶质的运输,可降低椎间盘的营养输入和废物排出;糖尿病所致的动脉硬化,可影响椎间盘周围动脉的血液循环,降低椎间盘组织代谢,这些都会引起椎间盘退变,因而戒烟、积极治疗糖尿病不可忽视。④突然或持续的受凉会导致腰背肌的收缩,突然或剧烈的肌收缩有时会对椎间盘产生纵向挤压作用,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或使已经治愈坐骨神经痛反复。因此,避免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受凉也是特别需要注意的,譬如办公室的中央空调、车载空调、冒雨涉水、突坐凉具、运动后受寒、气温骤变等都应当心。⑤椎间盘纤维环在受到超负荷应力时易断裂,反复损伤可使断裂加重。因此,在弯腰搬重物时,椎间盘内压将突然剧增,易导致腰椎间盘突出。为减少脊柱负重,搬重物时应尽量下蹲,采用直腰屈髋屈膝的体位,缩短力矩,减少椎间盘的应力。⑥长时间卧床休息后体液渗入椎间盘,导致椎间盘内流体压力增大,若此时坐起和站立时,椎间盘压力会突然增加,也易导致椎间盘突出。因而,在早晨起床前,应先侧卧短时间以减少流体压力,避免起床时椎间盘压力突增。另外,如果自己不小心罹患腰腿痛或坐骨神经痛后,要及时卧床休息,并至医院接受专业医生的体检与相关的影像学检查,以求早期确诊,有针对性地接受专业治疗,从而获得满意的康复。

3.坐姿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

在许多时候,人的坐姿并不完全取决于人的本身,坐具对坐姿的正确与否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坐具不合适,同样也可以引起腰痛。

坐凳子时,因无靠背,人们或自然弯腰坐着,或直腰坐着,可使腰椎保持自然屈曲状态,腰肌相对处于松弛状态,此时腰椎的稳定由腰椎周围的韧带维持,久坐后腰椎周围韧带易发生劳损;直腰坐时,腰肌处于收缩状态,久坐后腰背肌持续收缩,易发生劳损,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产生腰痛。老年人和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患者的腰背肌肉,韧带弹性及耐力较差,有不同程度的退变或损伤,不合适坐凳子,尤其不合适坐太低的凳子。青壮年则由于肌肉、韧带的弹性及耐力良好,较适合坐凳子。

椅子由于有靠背,可以承担躯体的部分重力,使腰背肌肉处于相对松弛的状态,同时也不加重腰椎周围韧带的负担,可减少劳损机会。坐椅子时,应注意尽量将腰背部贴紧椅背,工作时,应将椅子尽量拉向桌子,缩短桌椅间的距离。

既然坐具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关系,那么什么样的坐具更合适呢?有人做过这方面的研究表明:腰背部休息时的角度和腰部有无支撑物依托,对椎间盘压力有着直接关系。即由直角状态的坐姿改为向后倾斜120度时,可以使椎间盘内压力明显降低,此时再于腰部加3CM厚之依托物,可使椎间盘内压力进一步降低,如将此支撑物加大至5CM厚时,则椎间盘内压力可降低至-0.3Mpa。因此,较为合适的坐具要求高低适中,并有一定倾角的靠背,如在腰部有3-5CM厚的依托物则更佳。此姿势适合汽车驾驶员的坐姿。

4.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手脚麻木

值得警惕的是腰椎病引起的手脚麻木,它是由椎腰椎病变引起的上肢麻木和腿麻木,这种四肢分散麻木出现的情况是局部神经受到了刺激,如腰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椎间盘压迫神经可导致人体行动不便,甚至大小便失禁等。这种是属于腰椎病的范畴,根据情况需要到腰椎专科就诊,拍CT或者核磁共振,由专家确诊之后指定方案治疗。

腰椎引起的手脚麻木可能是腰椎的骨质增生压迫了腰部脊髓神经,导致手足麻木如果确实是腰椎脊髓受压,可以采取牵引或采用治疗骨质增生的药物以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如果压迫严重而药物治疗、保守治疗无效的话,就要采用多元微创治疗了,更严重的话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了。如果是神经损伤引起的手脚麻木,要根据神经损伤的程度、范围、性质来选择是采用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通常配合针灸、理疗同时进行,促使其快速恢复。

5.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

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的护理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急性期应睡硬板床,绝对卧床3周。

(2)避免咳嗽、打喷嚏,防止便秘。

(3)症状明显好转后,可逐步进行背肌锻炼,并在腰围保护下,下地做轻微活动

二、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过治疗和休息后,可使病情缓解或痊愈,但该病的复发率相当高,原因为:

(1)腰椎间盘突出症经过治疗后,虽然症状基本消失,但许多病人髓核并未完全还纳回去,只是压迫神经根程度有所缓解,或者是和神经根的粘连解除而已。

(2)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病情虽已稳定或痊愈,但在短时间内,一旦劳累或扭伤腰部可使髓核再次突出,导致疾病复发。

(3)在寒冷、潮湿季节未注意保暖,风寒湿邪侵袭人体的患病部位,加之劳累容易诱发本病的复发。

(4)肝肾亏损未能及时补充。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肾精充足、肝血盈满,则筋骨劲强、关节灵活。人到中老年,生理性机能减退,肝肾精血不足,致使筋骨失养,久而久之,容易发生骨关节病。

6.注意事项

颈腰椎病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时确诊并非容易。一旦有了这方面的症状,一定要请专科医生帮助确诊,否则延误诊断,耽搁治疗。一旦诊断明确,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对疾病要有正确的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颈椎病病程比较长,椎间盘的退变、骨刺的生长、韧带钙化等与年龄增长、机体老化有关。病情常有反复,发作时症状可能比较重,影响日常生活和休息。因此,一方面要消除恐惧悲观心理,另一方面要防止得过且过的心态,放弃积极治疗。

(2)注意休息:颈腰椎病急性发作期或初次发作的病人,要适当注意休息,病情严重者更要卧床休息2~3周。卧床休息在颈部肌肉放松,减轻肌肉痉挛和头部重量对椎间盘的压力,组织受压水肿的消退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卧床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肌肉萎缩、组织粘连、关节粘连等变化,阻碍颈腰椎病的恢复。所以颈椎病的间歇期和慢性期,应适当参加工作,不需长期休息。

(3)注意保养:人体犹如一部复杂的机器,时常需要加以保养。尤其是颈椎病,本身就是一种退行性病变,更要对颈部加以保护,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伤。无论是睡眠、休息,还是学习工作,甚至日常一些动作,都要保持良好的习惯,时刻不忘颈椎的保护。同时加强颈肌的锻炼。

(4)正确治疗:颈腰椎病的治疗方法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之分。绝大多数病人经非手术治疗能够缓解症状甚至治愈不发。保守治疗最好选择安全绿色的外用中药贴剂;这是因为由于病根是在骨头上,病变部位血液循环很微弱,口服药物难以到达,长期服用还会损伤胃、肠、肝、肾等。而牵引、按摩、理疗等虽能暂时缓解症状,却无法清除病根,极易复发。

7.日常必知事项

一:睡硬板床。睡硬板床可以减少椎间盘承受的压力。

二:注意腰间保暖,尽量不要受寒。避免着凉和贪食生冷之物,不要长时间在空调下,这样对腰部不太好!加强腰背部的保护。

三:白天腰部戴一个腰围(如腰痛治疗带),有利于腰椎的恢复。

四:不要做弯腰又用力的动作(如拖地板等),注意劳动姿势,避免长久弯腰和过度负重,以免加速椎间盘的病变。

五:急性发作期尽量卧床休息,疼痛期缓解后也要注意适当休息,不要过于劳累,以免加重疼痛。

六:平时的饮食上,多吃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虾皮、海带、芝麻酱、豆制品也含有丰富的钙,经常吃,也有利于钙的补充,注意营养结构。

七、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腰腿受凉,防止过度劳累。

八、站或坐姿势要正确。脊柱不正,会造成椎间盘受力不均匀,是造成椎间盘突出的隐伏根源。正确的姿势应该“站如松,坐如钟”,胸部挺起,腰部平直。同一姿势不应保持太久,适当进行原地活动或腰背部活动,可以解除腰背肌肉疲劳。

九、锻炼时压腿弯腰的幅度不要太大,否则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还会造成椎间盘突出。

十、提重物时不要弯腰,应该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后慢慢起身,尽量做到不弯腰。

8.病症预防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腰腿受凉,防止过度劳累。

(2)站或坐姿势要正确。脊柱不正,会造成椎间盘受力不均匀,是造成椎间盘突出的隐伏根源。正确的姿势应该“站如松,坐如钟”,胸部挺起,腰部平直。同一姿势不应保持太久,适当进行原地活动或腰背部活动,可以解除腰背肌肉疲劳。

(3)锻炼时压腿弯腰的幅度不要太大,否则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还会造成椎间盘突出。

(4)提重物时不要弯腰,应该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后慢慢起身,尽量做到不弯腰。

从生物力学的角度上看,腰4~腰5及腰5~骶1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最大,其活动度也最大,而位于这两个节段的后纵韧带却相对较窄(只有上部宽度的1/2),因而腰4~腰5及腰5~骶1椎间盘是最容易受损的部位,临床上也是以腰4~腰5及腰5~骶1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

9.预防产后腰椎间盘突出

由于内分泌系统还没有完全恢复,产后骨关节及韧带都较松弛,对腰椎的约束以及坚固力量减弱,容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很多新妈妈产后以养为主,很少活动,所以体重有所增加。腹部过于肥胖,使腰部肌肉负荷增大,从而增加了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率。

针对新妈妈们的这种情况,建议产后避免睡软床。长期睡在软床上,人的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会增大,久而久之,就容易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因此要改用硬床。其次要保持合适的体重,过于肥胖的腹部,增加了腰部负荷。与此同时也要避免持重,新妈妈刚经历生产,自己不要抬重物,动作不要过猛,拿东西时身体要靠近物体,避免闪腰。如果情况严重者,则建议到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予以牵引、按摩、理疗(如腰痛治疗带),如果病情严重的话则要考虑手术治疗。

(1)加强锻炼增强腰部肌肉。长期缺乏身体锻炼,腰部肌肉力量减弱,不利于保护椎间盘。例如在睡觉前将腰部和臀部反复抬高呈弓状,可以达到一定效果。

(2)避免持重新妈妈刚经历生产,自己不要抬重物,动作不要过猛。拿东西时身体要靠近物体,避免闪腰。

(3)休息。充分的睡眠可帮助产妇恢复体力,恢复肌肉的弹性。不能搬动较重的物体,减少腰部受伤的机会。

(4)适当控制体重。大多数产妇产后体重都有明显的增加,过于肥胖的腹部,增加了腰部负荷。当然,身体也不能过于瘦弱。所以,体重适度最好。

(5)保暖。产后产妇的体质非常虚弱,容易受凉,尤其是怀孕期间受力较重的腰部,更容易受到风寒侵袭,所以要做好保暖。

10.常见保健方法

(1)加强锻炼增强腰部肌肉。长期缺乏身体锻炼,腰部肌肉力量减弱,不利于保护椎间盘。例如在睡觉前将腰部和臀部反复抬高呈弓状,可以达到一定效果。

(2)避免持重新妈妈刚经历生产,自己不要抬重物,动作不要过猛。拿东西时身体要靠近物体,避免闪腰。

(3)休息。充分的睡眠可帮助产妇恢复体力,恢复肌肉的弹性。不能搬动较重的物体,减少腰部受伤的机会。

(4)适当控制体重。大多数产妇产后体重都有明显的增加,过于肥胖的腹部,增加了腰部负荷。当然,身体也不能过于瘦弱。所以,体重适度最好。

(5)保暖。产后产妇的体质非常虚弱,容易受凉,尤其是怀孕期间受力较重的腰部,更容易受到风寒侵袭,所以要做好保暖。

11.其他预防方法

(1)饮食均衡,蛋白质、维生素含量宜高,脂肪、胆固醇宜低,防止肥胖,戒烟控酒。

(2)工作中注意劳逸结合,姿势正确,不宜久坐久站,剧烈体力活动前先做准备活动。

(3)卧床休息,宜选用硬板床,保持脊柱生理弯曲。

(4)避寒保暖。

(5)腰椎间盘突出是运动系统疾病,预防原则要求减少运动,放松休息。

6.平时应加强腰背肌锻炼,加强腰椎稳定性。

12.腰椎保健操

预备姿势:身体直立保持放松,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叉腰。

第一节

1:挺胸时双臂尽量后展。

2:还原到预备姿势。

3:含胸时双臂尽量内收,肘关节向前。

4:还原到预备姿势。

第二节

重复做一遍上一节的动作。

第三节

1:上体平行左移动,下肢及髋部保持不动,双臂侧平举。

2:还原到预备姿势。

3:上体平行右移动,下肢及髋部保持不动,双臂侧平举。

4:还原到预备姿势。

第四节

重复做一遍第一节的动作。

第五节

1:挺胸时双臂尽量后展

2:上体平行左移动,下肢及髋部保持不动,双臂侧平举。

3:含胸时双臂尽量内收,肘关节向前

4:上体平行右移动,下肢及髋部保持不动,双臂侧平举

第六节

1:挺胸时双臂尽量后展。

2:上体平行右移动,下肢及髋部保持不动,双臂侧平举。

3:含胸时双臂尽量内收,肘关节向前。

4:上体平行左移动,下肢及髋部保持不动,双臂侧平举。

第七节

重复做第五节的动作。

第八节

重复做第六节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