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随便问吧——有关孔子和《论语》
36186100000047

第47章 孔子见南子是怎么事

历史上,关于孔子与卫灵公夫人南子的关系,一直是个谜。历代文人对此事津津乐道,让人不由得产生很多遐想,“子见南子”遂成为史上有名的公案。

南子是卫灵公的夫人,宋国人,生得十分俏丽,富有风情,是春秋时卫国最著名的美人。公元前496年,孔子56岁,刚刚辞去鲁国“大司寇”职务,到了卫国做官,但是有人向卫灵公打小报告,说孔子的坏话,孔子害怕获罪,辞官想到陈国去,在“匡”这个地方被误作阳虎而被抓,脱险后在一个叫“蒲”的地方呆了一个多月,后又返回了卫国。

到卫国后,卫灵公夫人南子希望见见这位名人,孔子先是辞谢,后来就去拜见了南子。孔子见南子时的情景是:南子在葛布做的帷帐中,孔子进去后,向北行礼,南子在帷帐中还礼,佩戴在身上的玉器相互撞击发出清脆的声音。孔子说:“我本来就不愿见她,现在既然不得已见了,就得还她以礼。”子路不高兴了。孔子立马辩解说:“我如果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让上天惩罚我吧!让上天惩罚我吧!”

孔子见南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使得子路会不高兴?是不是做了见不得人的事情呢?无据可考,不得而知。不过孔子会见南子做出非礼的事情的可能性是很小的。虽然据朱熹注解说“南子有淫行。”但是孔子当时的年龄已经56岁,而且孔子作为一个客居卫国首次进宫面见国君夫人的名人来说,借给孔子十个胆子也不敢胡来。

据朱熹分析,子路不高兴是因为看不起南子的品行,认为南子行为不合礼教,而孔子居然去面见这样的人,显然有失身份。朱熹为孔子见南子一事进行了深刻而巧妙的解释。朱熹认为孔子见南子是不得已而见之。“盖古者仕于其国,有见其小君之礼。”的确,“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意思是在这个国家做官的,有拜见国君夫人的礼节,所以孔子见南子是当时的礼节规定了的,不得已而见之。

皇后为何称“梓童”

封建社会中最高统治者皇帝的正妻皇后,统摄六宫,母仪天下,地位相当显赫,但是皇后有一个奇怪的称号,常常被皇帝称为“梓童”,或自称为“梓童”。

“梓童”之名是什么意思呢?对此人们颇费猜详。据有的专家考证,“梓童”原作“子童”最早见于《全相平话五种》:“妲己乃问天子曰:‘大王前者行文字天下人进宝,近日进得何宝?将来与子童随喜看之。’”(《武王伐纣平话》)

吕后:“子童领旨,九月二十一日未央宫下,斩讫韩信也。”(《前汉书平话》)

高祖圣旨言:“寡人去游云梦,交子童权为皇帝,把三人赚人宫中,害其性命。”(《三国志平话》)

在明代小说中,“子童”逐渐被“梓童”所替代,用于对皇后的称呼。例如《西游记》中“那国王急睁眼睛,见皇后的头光,他连忙爬来道:‘梓童,你如何这等。’”(《西游记》八十四回)

最早出现“子童”名称的是《全相平话五种》,其著作的年代当在南宋之中或元至元之初。此时正是通俗文学大发展之际,随着通俗文学的发展,一大批新语汇产生,“子童”当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