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张玉杨
所在的学校:长沙市北雅中学
最喜欢读的书:励志书籍
最喜欢的休闲方式:爬山、打篮球
第一部分我的成长故事
题记:“我把昨天打进记忆的背包,今天我抖擞精神,又起锚远航,既然选择了明天,就风雨兼程,破浪远航。”
我想飞,却怎么也飞不高
“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想要飞,却飞也飞不高……”刚踏上工作岗位时,最喜欢听的就是赵传的这首歌了,也许它就是我当时内心真实的写照吧。
老实说,走上教育这条路并非内心的渴望,而是命运的安排。高中毕业那年,我受当时社会择业观的影响,报考了湖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后为了将来的工作,又继续到湖南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攻读研究生学历。在学习期间,我在昏黄的灯光下阅读《高等数学》《应用数学》《数学发展史》《教育学》《心理学》《外国教育史》……书读得多了,我感觉到自己的心开始变得宁静起来。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报考了长沙市开福区北雅中学。自认为教个初中学生不在话下,因此,沉浸在自我的陶醉中。但我永远忘不了那一节课,那是刚到北雅中学不久,我费了很大的气力向学生解释一个概念,可学生就是不懂。无奈,第二节课请来了教导主任帮忙。没想到他只是简单的几句话,学生们就一下子全明白了,一个孩子还兴奋地连声说:“好懂!好懂!真简单!”看着学生那茅塞顿开的样子,我的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你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你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这是刚到学校时许校长送给我的一句话。从小不服输的我暗暗告诉自己:“只要你努力,你也能把数学课上得简单、快乐!”于是,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成了学校最谦虚的“学生”,反复听老教师的课,一遍遍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全身心扑到了数学教学的研究实践中。身在一线,我真切地体会到教学基本功的重要。为了练好粉笔字,我随身带一块小黑板,几乎一有空就写了擦,擦了写;为了练好普通话,我干脆拜长沙电视台播音员为师;为了备好一节课,我苦苦思索,多少次备好,又多少次推翻,直到满意为止;为了上好第二天的课,夜深人静时,我还在对着墙壁一遍又一遍“试教”。为了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建构属于自己的数学教学思想,我走进了学校图书馆,苏格拉底、卢梭、洛克、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专家学者的鸿篇巨制开始走进我的视野。那是一段更为艰辛的阅读,因为,读理论无疑要有啃书的勇气和耐力。一次次烦躁地放下,又一次次珍爱地拿起,一遍遍对自己说:“读下去,读下去……”行走在教育理想的路上,心终于安定下来。那是一段难忘的岁月!一次次备课,一遍遍试讲,一次次修改,我仿佛是一只春蚕在经历着人生的蜕变,“痛并快乐着”是我真实的心境写照!多少个夜晚,我独自面对空旷的教室认真讲解,反复揣摩;多少次在路上,我骑车苦思冥想却不得其解时,差点被人撞倒。有付出就有收获,我的课越来越得到学生和教师的认可,在学校青年教师赛课中成为佼佼者。
学习是创新的源泉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深深体会到,锲而不舍地坚持学习是造就一名优秀教师的先决条件。因此我给自己“约法三章”:“要敢于吃别人不愿意吃的苦,要乐于花别人不愿意花的时间。”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研究的今天,随着对教育的深层次理解,我更是加倍努力,吸取多方面的信息,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利用工作之余,我阅读了大量国内外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书籍,学习了建构理论、多元智力等理论,并且坚持做读书笔记。
坚持不懈的学习,为我的教书育人事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我将一些教育理论付诸实施。在班级管理中,我依据理论想点子,制定班级的整体目标,使学生的成长有一个系统的安排和构想,并与班集体达成一致目标。我经常告诫学生,“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我带的班级班风好,学风正,凝聚力强,任何时候都起着榜样的作用。
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为我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探求课堂教学和谐互动的科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我课堂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我认为,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是师生经历、思想、情感乃至人格等方面进行交流、沟通与碰撞的过程。这应是一个精彩的灵动的过程,就像一条涓涓流淌的小溪,而绝不是一潭死水。为了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我通过课堂教学的设计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场所,使学生能在这种生活中获得富有个性的发展。我认为,建立在师生平等基础上的对话,不仅是促进课堂和谐交流与互动的前提,更是促进学生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有效教学策略。通过引导,我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彼此分享思考、经验、知识,以达到课堂充满灵动气息的效果。
反思是超越的翼翅
“不应尽力而为,而是全力以赴”,我逐渐悟出了一点成功的道理。有人说思索是一道大门,通向世界上没有的东西,通到现在人类想不到的地方。的确,正是在思索中,我开始建构自己的教学思想:数学是什么?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
伴随着一步一步走进新课程,我更是用新课程的理念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个人认为,数学课应该把握好的几点:第一,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认知内驱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第二,创设教学情境应注意恰到好处。有些课没有必要,就无需创设情境,画蛇添足,而应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第三,数学课堂不宜过分讲求合作学习,要认识数学的本质。事实上,独立思考能力更为重要。第四,探究活动应视具体问题而定,有些简单的问题不必设问探究。还有一些过于复杂,学生根本不可能在课堂中解决的问题,也不应设置探究。要防止这两种倾向,适度有效地设置探究活动。第五,数学课堂还是要以落实、完成教学目标为首要任务。教师应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和组织能力,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第六,适度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力求突出重点,讲究技术,简洁明了。第七,课内还需注重师生交流,提高课堂应变能力。一些偶发事件处理得当,会冒出“智慧的火花”,课堂会因此而精彩。第八,每堂课都应进行教学反思,反思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反思会使教师超越自我,反思是教师创新的翼翅。
反思,能让我拒绝平庸;反思,能使我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反思,使我吐故纳新;反思,使我们的教学经验升华。反思曾让我身陷沉思,迷惘困惑;反思曾让我辗转难眠,挑灯夜战;然而我发现:反思使我的教学显示出更强的生命力。它一定能让我超越自我,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通过反思撰写的教学论文曾获得教学论文一等奖。
第二部分我的研究之旅
数学概念也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核心,它是理解、掌握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灵活运用知识实现迁移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概念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概念教学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
概念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
传统的数学概念教学中,往往先举几个引入例,然后提出概念定义,并要求学生复述,接着讲解例题,最后练习巩固。新课程实施以来,数学教学要求合作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注重训练,轻视效率。在概念教学中,如果按照“定义 例题”的教学模式进行,这样只能“强塞”给学生定义与方法,而删去了从问题到结论和方法之间的精彩过程。数学思想和数学最深刻的内涵实际上是通过数学概念反映出来的,但是从学生的表现来看,无论是考试、作业都是以习题的形式来完成的,结果造成对概念不重视,而单纯依靠大量的做题来弥补对概念理解的不足,造成学习效率不高,老师和学生都很疲劳,这是一个得不偿失的过程,相反,如果一个概念比较清楚的话,就能够对题目或问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现实的情况是,概念用几分钟的时间呈现,然后靠大量的题来弥补。
二、注重感知,轻视认知。初中生的思维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在概念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感知是很必要。但感知是简单的,表面的,零碎的。如果忽视概念本质特征的抽象和概括,势必影响其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注重记忆,轻视理解。在概念教学中,重记忆、轻理解的现象普遍讯在,主要表现在:偏重形式记忆,当一个概念出来后,只要求学生去记概念的内容,而忽视它的来龙去脉,理解不深刻。
四、注重现象,轻视本质。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重视了概念的理念,关注枝节,从概念的枝节上提问题,忽视对概念本质的理解。
数学概念教学之破解之策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判断和推理的起点。概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起重要作用,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首先必须强化概念教学。
一、在观察体验中形成概念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入、生成和运用概念,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亲切,而且能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化,易于理解、掌握和解决问题。因此,进行概念教学时,应密切联系概念的现实原型,引导学生在观察有关的实物、图片、模型的同时,获得对于所研究对象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逐步认识它的本质属性,并提出概念的定义,建立新的概念。这些实际事物,可从身边比较熟悉的事物着手。下面我就认识函数来谈谈。
这是一节较难讲授的概念课,因为涉及的概念多,而且抽象,呈现动态,学生难以掌握,尤其是函数这个概念。本人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引入了生活实例,用描述的方法进行概念教学,让学生在感性上接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问题1小明的哥哥是一名大学生,他利用暑假去一家公司打工,报酬按16元/时计算。假设小明的哥哥这个月工作的时间为时,应得报酬为元:
师: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对每一个确定的值,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
问题2跳远运动员按一定的起跳姿势,其跳远的距离(米)与助跑的速度(米/秒)有关。根据经验,跳远的距离(0<?<10.5)。
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师:在上述问题中,哪些是常量?哪些是变量?生:常量0.085,变量?
师:计算当分别为7.5、8、8.5时,相应的跳远距离是多少(结果保留3个有效数字)?
生:s=4.78125、5.44、6.14125.
师:给定一个的值,你能求出相应的的值吗?生:能。
师: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对每一个确定的值,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
通过对两个学生熟悉的问题的讨论,这样就巩固了常量、变量的概念,为学习函数的概念作好准备。一般地,如果对于每一个确定的值,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对应,那么就说是?的函数,叫做自变量。例如,上面的问题1中,是?的函数,是自变量;问题2中,是对?的的函数,是自变量。
二、在交流互动中领悟概念
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基础,要使学生对数学概念有透彻清晰的理解,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剖析理解概念的实质,弄清一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也就是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明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如垂线概念的学习,要引导学生在交流探讨中,理解垂线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了解引进垂线的背景:两条相交直线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时,其余三个也是直角,这反映了概念的内涵。第二,知道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是两条直线相交的一个重要的特殊情形,这反映了概念的外延。第三,会利用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定义进行推理,知道定义具有判定和性质两方面的功能。另外,要让学生在交流运用中解决问题,加深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如“一般地,式子(a≥0)叫做二次根式”,这是一个描述性的概念。式子(a≥0)是一个整体概念,其中a≥0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又如,讲授函数概念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函数概念,我们必须揭示其本质特征,进行深层交流,逐层剖析:①“存在某个变化过程”——说明变量的存在性;②“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v”——说明函数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③“对于x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说明变量x的取值是有范围限制的,即允许值范围;④“v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说明有唯一确定的对应规律。由以上剖析可知,函数概念的本质是对应关系。
三、从“概念填鸭式描述”到“概念引导式构建”
在讲授图形的旋转的概念时。(教师先出示一些含有旋转现象的动画,让学生观察。)
教师:同学们发现这些现象中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学生:旋转。
教师:对,旋转,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板书课题。
(教师幻灯片出示旋转的概念描述:把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内某一个点O转动一个角度,就叫做图形的旋转,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度叫做旋转角。)
教师:请同学们找一找,这个概念中有哪些关键词?学生:平面图形、一个点、转动……
教师:很好。我们在理解一个图形的旋转时就要把握这几个关键点。
评析:上述案例,学生实际上是在被动接受“图形旋转”的概念。“旋转”被“填鸭式”传授给学生。情境引入旋转时,学生可能还在沉浸在生动的旋转动画中,瞬间被一些“平面图形、一个点、转动……”等生硬的字眼弄愣了,还没来得及从形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上,一个数学概念就已经形成了。其实这种让学生记住概念的描述,消化概念内涵的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负面的情绪。
“引导式构建”尝试
(教师先出示一些含有旋转现象和平移现象的动画,让学生观察)教师:同学们发现这些现象中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指着旋转现象的动画)
学生:旋转。
教师:这些现象又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指着平移现象的动画)学生:平移。
教师:说的很好,同学们知道这两种现象的区别吗?
学生1:前面的几组动画在转动,后面的没有转动,在水平运动。教师:也就是说我们发现旋转一定转动了——
学生2:转动了一个角度。
教师:大家看看,这些转动的图形在转动的过程中有什么规律?(指着旋转的动画)
学生3:围绕一个点在转动。
教师:也就是说,旋转不是毫无规律,它需要围绕一个——学生:定点。
教师:那么,同学们归纳一下,在判断一个现象是否为旋转时,我们应该抓住哪些关键的要素?评析:改进以后,教师并没有急于选择引出旋转的概念,而是选择相信学生,在教师的对比引导下,让学生发现,辨别,区分,总结,每一次总结都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的一次飞跃,再经过学生自己的整理,“旋转”的概念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构建起来,这不仅是学生知识的构建,也是他们学习能力和信心的构建,这个过渡很自然。
其实,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要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概念,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思考,能够从数学活动中获得数学学习的思考经验,因而构建式概念讲授优越于填鸭式概念讲授,即使学生在后面的习题练习中如何巩固概念来弥补对概念的不理解,其效果都没有构建式好。
四、从“概念的实虚列举”到“概念的深度辨析”
概念构建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新的概念与其他容易产生混淆的概念加以区别,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把正确的和错误的实例列举出来,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因此教师这时候的深刻辨析就要非常到位,如果引导的不恰当,有可能学生偏偏混淆了概念,辨别不出来了,或者过了一段时间,学生还是不能透彻地把握概念的实质。概念的列举并不是只要把所有的注意点列举给学生,告诉学生就能达到辨析的目的。
教师:请大家判断上述方程中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学生1:(1)(2)(3)(5)(6)
教师:回答部分正确。我们一起来看,显然(1)(2)(3)是对的,第(4)个方程为什么不是的?
学生2:有两个未知数。
教师:很好!那么第(5)个呢?学生:不是。(疑惑)
教师:很好,不是。因为这里的未知数在分母中不是整式方程。第(6)个呢?
学生:不是。(疑惑)
教师:很好。大家看看,将所有的项移项到方程的一边,整理后x2还存在吗?
学生:不存在。
教师:很好,所以以后,我们在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要注意三个关键点:“一元”“二次”“整式方程”。
评析:上述案例中,教师反复强调了一元二次方程必须满足三个关键点,从目前情况来看,学生确实掌握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判断,似乎也看到了课堂知识教学的高效性,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被调动的还是记忆思维,记忆性思维是很容易遗忘的。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大部分学生对这几个重要的关键点都能够记住,但少部分学生还是会淡忘,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以致出现了向这样的方程:x2 x 1=0,学生还是会说是一元二次方程,出现了这样尴尬的局面不足为怪,学生还没有彻底弄懂这个概念。
教师:请大家判断上述方程中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学生1:(1)(2)(3)(5)(6)。
教师:我发现你没有选择(4),为什么呢?学生1:因为(4)中有两个未知数。
教师:很好,你能说出你的判断标准吗?
学生1:只能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二次。教师:不错,标准很清晰,有和他选择不同的同学吗?
学生2:我选的是(1)(2)(3)(6),没有选(4)(5)。教师:你的理由是……
学生2:不选(4)的理由跟他一样,不选(5)是因为这个方程的未知数在分母上。
教师:为什么未知数在分母上就不行呢?
学生2:因为它是我们学过的分式方程,我们今天学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都是整式。
教师:说得很好,你能说出判断的标准吗?
学生2:首先应当是一个整式方程,其次只能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只能是二次。
教师:非常棒!我们的判断标准又多了一条,还有和他选择的不一样的吗?
学生3:我选择的是(1)(2)(3)。教师: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3:(6)实际上没有二次项。教师:我明明看见有二次项的呀!学生3:移项后,x2前面的系数为0.
教师:太好了,我们也看出来了,说说你判断的标准?
学生3:整数方程,一个未知数,最高次数二次,并且二次项系数不为0.
教师:我们的判断标准又进步了,还有其他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吗?学生4:我选的是(1)(3),没有选(2)。
教师:说说你没有选择(2)的理由。
学生:我觉得(2)是分式方程。教师:我觉得也像。
众生:不是,分母中没有未知数。
教师:呵呵,我们判断失误了。学生4坐下。
教师:大家还有不同意见吗?(环视四周后)最后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标准……
评析:本案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自己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理解进行辨析,深入理解,教师只是引导者,在学生的不断否定不质疑中,一元二次方程的判断标准逐步完整清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得以建立,而非教师的灌输式传授。
其实,数学概念中往往是互相关联的,只要把这些关联之处区分开来,让学生彻底顿悟,我们的教学就能够达到好的效果。能够让学生完成的,教师绝不代劳。让学生在质疑中真正完成对概念的理解和深化,让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知识以外,还要掌握基本技能,这种技能就是数学中必须具备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从“简单的例题巩固概念”到“复杂的变式训练强化概念”
“学而时习之”是为了巩固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这个环节非常的重要,在讲授完一个概念后,一定要注重实效性,选择合适的题目让学生训练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讲授“二次根式”的概念之后,教师出示了这样一个巩固二次根式概念的问题:函数y=x 2x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众生:x≥-2
学生1:不对,分母还要不能为0啊!
教师:说的很好,我们学完了“二次根式”概念后,怎样求当函数中含有未知数时的取值范围?
学生2: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要大于等于0,如果分母中有未知数还应该不能等于0.
教师:总结得很好。……
评析:这是一节“二次根式”概念的新授课,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二次根式的非负性及二次根式成立的条件。而教师所出示的练习题却是一个陌生的函数表达式,分式和根式的综合使得知识得到了拓展。如果还需要拓展:
(1)y=x-2x(2)y=1x 1
对上述练习题再进行变式训练,虽然教师看来很容易,但对于刚刚学完了二次根式的学生来说,还是有困难的,估计又有很多学生对变式(1)的结果不假思索地写成x≥2且x≠0,变式(2)的结果写成x≥-1.
在练习题中,经常进行变式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概念的应用范围,从而真正达到学生在思考和探索中收获学习能力和经验。
第三部分我的班主任之乐
让爱为教育插上翅膀
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后进生的心理是自卑的,他们总是“低着头走路”。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作为教师要对后进生充满爱,要经常与后进生交往。
一、沟通交流缩短与后进生的距离
在传统的教育方式是:课堂上,教师站在台上,居高临下,师生之间的距离拉大,形成一道无形的心理防线;办公室里,老师坐着学生站着,师生间的不平等性明显拉大。在与后进生交往的过程中,我与他们边走边谈,请他们坐下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感到老师尊重他们,信任他们,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教室座位的编排上,我让他们的座位尽量靠前。而不要总是把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排在前面。有时将课桌排成圆形或半圆形,学生自由选择座位,与教师围坐在一起,让后进生感到老师是在平等地对待他们。随着教育者身份的淡化和师生空间距离的缩短,心理距离也自然缩短了。
我的班上有一名女生,在整个年级都是很“出名”的。就因为她经常惹事,所以其他班的很多老师都与她打过交道,认为她是根“难啃的骨头”。而我一直努力用我真诚的心来关心、帮助、改变她,希望她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一开始我先是警告,后是直接批评,几次后我发现并没有取得我想要的效果,这名学生不仅没有改正,而且不太愿意和老师说话了。这使我不得不做自我反省。我向她的一些小学同学打听情况,得知她的父母在她三年级时离婚。据她自己说,就是因为父母离婚她才会变成这样。我也找到她的家长了解情况,知道她现在与母亲和继父生活在一起,继父待她很不错,而她母亲因为脾气不好,和女儿相处并不太好,她和继父的关系反而比和她母亲的关系好。我了解到这些情况,先向其父母讲明现在的形势,说明我一定会努力培养她,同时要求家长在家对女儿也进行教育,学校与家庭双管齐下,一起来改正她。而在学校,我并没有给她“下马威”,也没有全班面前批评她,而是经常在课后找她谈话,与她拉家常,问她的爱好和梦想,讲学习的重要性;告诉她哪些是好的,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对的,不该做的。没有了老师的“严威”,有的只是朋友的真诚,在平易的没有压力的气氛中,她慢慢地说出了心里话。除了谈心之外,我还积极鼓励她在特长方面的发展。这名女生尤爱唱歌跳舞,也具有一定的天分。因此每逢有文艺活动的时候,我总是鼓励她带领其他同学排练节目,为班级增光。这样就可以让她有强烈的班级荣誉感,平时就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了。爱能够转变一个人,这就是爱的力量,这就是有效教育的力量!
二、宽容鼓励让后进生走出低谷
来自学业的失败,使后进生自己看不起自己,认为别人也看不起自己,在同学老师和家长面前总觉得低人一等,处处表现出自卑感。消除自卑感最有效的方式是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一次在周会课上与学生谈到如何提高学习兴趣时,一位女学生不好意思地说:“不知为什么,哪个老师表扬我,我就感觉特别爱上哪个老师的课,不知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教室里一下子沸腾了,同学们都深有感触的说:对!就是这个样子,我也是。看来表扬和鼓励确实能够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后进生来说鼓励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与一位学习成绩特别差的学生聊天时,当我问到他最近学得怎么样时,他一改以往的沉默不语,自豪地说:“语文老师说我比以前有进步了。”后来经了解因为他在听写字词时,比以前有一点进步,语文老师及时鼓励了他。这小小的鼓励,对这位学生来说却是莫大的鼓舞。教师的鼓励之所以对后进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一方面是因为老师在他们心中是神圣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后进生很少能得到别人的肯定,更不用说是表扬和鼓励了。因此,对后进生来讲,老师的每一次鼓励,每一个微笑,对他们的心灵都是一种安慰和激励。教师在鼓励后进生的同时不但缩短了教师和后进生的心理距离,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以前我曾教过一名学生,叫时小明,他体育成绩很突出。多次参加运动会获奖。但写作能力很低,作文总是七拼八凑。其他科目也是一团糟。又一次,我偶然发现,他在一篇文章中描写足球比赛场面写的很生动,使人如身临其境。面批时,我用惊喜的目光看他:“以前我对你了解不够,今天才发现,你这个‘体育明星’原来也有文学细胞呀!你这篇文章当范文读!”接着我列举了很多名人专业不行,但经过刻苦学习取得成功的事例后,终于在他心灵深处产生了共鸣。面批的几句话改变了他原来的学习态度,使他在语文学习方面兴趣大增。
三、良好班风环境让后进生迅速成长
我们班有59人,寄宿生比较多,学困生也比较多。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班级,我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实施了一些举措。我将班级中的班干部分为五组,每组两人,分组管理一天中的晨读、卫生、纪律等方面的事项。对管理出色的学生及时表扬,管理不当的则指出问题所在,帮他们一起改正。同时对部分班干部定期轮换,定期让那些中差生担任适当的工作,这不但增强了他们的自信,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各方面的能力,同时班干部之间也有竞争,而竞争又促进了班集体的建设。开展“班级之星”的评比活动,强化学生的一日常规。同时为了搞好优差生的帮扶活动。我们发挥学生群体的作用,将一个后进生和一个优等生配搭在一起,使他们座位相邻,构成学习上的伙伴关系。我给优等生规定三条任务:督促后进生按时完成作业;帮助后进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给后进生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同时给后进生也规定了三条要求: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必须虚心向优等生请教;要自觉地接受优等生的监督;优等生介绍的学习方法要认真地做好笔记并在学习中实施。
工作中我一个月召开一次优等生会议,检查他们对后进生转化工作的落实情况,收集一些反馈信息,共同商量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后进生转化工作有明显效果的优等生,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增加他们的操行评比分,对不负责的优等生提出批评、限期改正。一个月召开一次后进生会议,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多数后进生都认为:一帮一活动很好,他们遇到疑难问题,可以及时得到帮助和解决。在优等生的督促之下,学习自觉性逐步提高了,每次的作业能够按时完成了。同时,从优等生那里学到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效果。
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对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也是非常重要的。不但如此,良好的班级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与老师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后进生在良好的集体氛围中逐渐往好的方面发展,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便得心应手了。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