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一个很好的真实例子,事情发生在某一高层家属宿舍楼,一个开电梯的年轻女孩,因相貌酷似某演员,因此招来不少的议论,大家乘坐电梯时,总是有意无意地说起她像女演员之事,说得多了,她便默不作声。一天,下班高峰时间,挤在电梯里人们又开始谈论起这件事情,有人说:“真的,你长得太像某某演员了,何不去试试演电影呢?”言外之意,开电梯委屈她了。这位姑娘终于忍不住开口说话了:“您说的那位演员我知道,她只多是位三流的演员,而我却是一名一流的电梯工。”电梯里顿时鸦雀无声,从此,乘坐电梯时再也没有人议论此事了。
佛趣轶事
茶道中的佛
现代经研究发现,茶中含有300多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为茶素、茶单宁、茶香精、蛋白质、氨基酴、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等,它们对人体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和营养价值。下面综合我国古代及今人的研究成果,将茶的功用概述如下:
可延缓衰老,可抗癌。具有显着的减肥功效,有固齿之效,有抑菌、抗发炎之功,可治痢疾,饮茶可防糖尿病,促进糖的代谢,有解酒、生津、消食、解乏等作用。提神益思,能驱昏沉,这是修行人嗜好饮茶的主要因,如东坡诗:“建茶三十片,不审味如何。奉赠包居士,僧房战睡魔。”
茶在佛教里作用更微妙。例如,唐代刘贞亮概括饮茶的好处为“十德”1.以茶散郁气;2.以茶驱睡气;3.以茶养生气;4.以茶除病气;5.以茶利礼仁;6.以茶表敬意;7.以茶尝滋味;8.以茶养身体;9.以茶可行道;10.以茶可雅志。
日本名僧明惠上人也曾总结茶有十德:1.诸天加护;2.父母孝养;3.恶魔降伏;4.睡眠自除;5.五脏调和;6.无病息灾;7.朋友和合;8.正心修身;9.烦恼消减;10.临终不乱。
这就是说,茶不仅具有药用功能,还兼具社会功能,甚至成为了修行的一大法门,可见将茶提升到了多么神圣的位置。
放下就是释,放不下就是住
黄蘖希运禅师有一句着名的话:“终日吃饭,未曾嚼得一粒米;整日行走,未曾踏得一片地。”这里讲的就是不着相、不住相的意思。我们每天遇到很多很多事情,几乎日理万机,我们能否不被世间的相牵着鼻子走呢?自由自在,不要成为相的奴隶。这是黄蘖希运大师的话。哲学里讲认识了必然,就有了自由自在。自在是佛教追求的理想状态,最高境界。不是指物质层面的自在,而是心的自在。《穷爸爸富爸爸》里边讲“财富自由”概念,讲的是物质的自由自在;但仅仅有财富自由,没有心的自在是不行的,君不见,那么多那么多的人,发财致富之后就找不到自己了,迷失了,不快乐了,找不到安身立命之道。
六祖慧能听五祖讲《金刚经》,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顿时领悟成佛了。《六祖坛经》是中国人写的佛典里边唯一一个被称为“经”的,里边讲顿悟法门的核心理念就是:“无念,无住,无相。”但真的做到不住相、不起念太难了。我们的心不要“住”下来,不要被相困顿,要能够及时“释怀”,放下就是释,放不下就是住。“事来则应,过而不住。”住的越多,烦恼就多。学佛也是一样,千万不能越学越执着,有些人不学佛的时候很有文化,一学佛反倒没有文化了,变得过分迷信,执着于佛教名相。根本问题是要能够进得去,出得来,不要被佛教名相所困。
佛在心中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烦恼就是因为太住相了,不能释怀。公司里边职位调整,你的同事得到晋升,你没有得到,于是心生怨恨,为什么不是我?为什么是他?久久不能释怀,就住了,就烦恼了。你开着一辆捷达,看到办公室同事开了宝马,觉得没有面子,就咬咬牙也买了辆奥迪,其实还是贷款买的。这就着相了,被相所困,成为车的奴隶啦。女孩子买一个又一个的名牌包包,也不管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这也是着相啦。有什么用呢?从当下做起,从本分事做起;通过本分事锻炼平常心,去除名利缰锁;通过平常心锻炼无念,无住,无相,最后成为自在人,自由自在,不亦乐乎?
其实,佛在心中,禅在生活中,安在心田!
【人间世态】
自我认识的误区
有这样一位班主任,她由于长期营养不良而导致全身长满了紫癜,精神不济,教学水平下降,人际关系颇为紧张。经仔细了解得知原来在她还是学生的时候,家庭十分贫困,家里无钱供她读书,她靠做家教挣来的工资做生活费,参加工作后以为终于熬出头了,没想到福无双至,祸不单行,除了要供一个在读高中的弟弟外,还要负责因工伤而卧病在床的老父亲,家庭的困窘令她很自卑,总觉得同事都瞧不起她,感觉很痛苦。其实,这位老师的教学水平是有目共睹的,曾经获得优秀青年教师的称号,同事们对她评价还可以。可她却固执地认为同事都因她家庭困难而“看低”她,甚至因为她土气的服饰而“鄙视”她,最令她苦恼的是没有男同事追求她。为了改变现状,她常常连续一个月不吃肉,节约伙食开支,去购买漂亮衣服,甚至,买新上市的水果,在办公室吃给别的同事看,以获得同事的羡慕与“尊重”。这样的“牺牲”,并没有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处境有任何好转,反而发现同事投来异样的眼光,心情越来越糟,由于长期缩食,她患上了严重贫血,常常头晕目眩,给学生上课时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教学业绩大滑坡,作为学校里的“困难”教师,烦恼、自卑、懊恼时刻在吞噬着她不甘人后的自尊心,但此时的她已感力不从心……
安心释语
鉴于以上情况,以下有两个方案仅供参考:
1.用补偿心理超越自卑
贝多芬从小听觉有缺陷,耳朵全聋后还克服困难写出了优美的《第九交响曲》,他的名言——“人啊,你当自助!”成为许多自强不息者的座右铭。心理补偿是一种使人转败为胜的机制,如果运用得当,将有助于人生境界的拓展。但应注意两点:一是不可好高鹜远,追求不可能实现的补偿目标;二是不要受赌气情绪的驱使。只有积极的心理补偿,才能激励自己达到更高的人生目标。
2.学会微笑
大部分人都知道笑能给人自信,它是医治信心不足的良药。但是仍有许多人不相信这一套,因为在他们恐惧时,从不试着笑一下。真正的笑不但能治愈自己的不良情绪,还能马上化解别人的敌对情绪。如果你真诚地向一个人展颜微笑,他就会对你产生好感,这种好感足以使你充满自信。正如一首诗所说:“微笑是疲倦者的休息,沮丧者的白天,悲伤者的阳光,大自然的最佳营养。”
佛趣轶事
顺治皇帝出家偈
荣华犹如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
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最难!
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蒙眬又是谁?
不如不来亦不去,也无欢喜也无悲。
悲欢离合多劳意,何日清闲谁得知?
世间难比出家人,无牵无挂得安闲。
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逍遥佛殿任君嘻。
莫道僧家容易做,皆因屡世种菩提。
虽然不是真罗汉,也搭如来三顶衣。
兔走鸟飞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
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江山一局棋!
禹尊九洲汤伐夏,秦吞六国汉登基,
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
黄袍换却紫袈裟,只为当初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缘何落在帝皇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战几时休?
朕今撒手归西去,管你万代与千秋。
打破虚空笑满腮,玲珑宝藏豁然开!
直饶空劫生前事,六字洪名毕竟该。
为他人的言行苦恼,不如小丑笑骂由他
白云守端禅师有一次与师父杨歧方会禅师对坐。杨歧问说:“听说你从前的师父茶陵郁和尚大悟时说了一首偈,你还记得吗?”“记得记得,那首偈是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一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白云毕恭毕敬他说,不免有些得意。
杨歧听了,大笑数声,一言不发地走了。
白云怔坐在当场,不知道师父听了自己的偈为什么大笑,心里非常愁闷,整天都思索着师父的笑,找不出任何足以令师父大笑的原因。
那天晚上他辗转反侧,无法成眠,苦苦地参了一夜。第二天实在忍不住了,大清早就去请教师父:“师父听到郁和尚的偈为什么大笑呢?”
杨歧禅师笑得更开心,对着眼眶因失眠而发黑的弟子说:“原来你还比不上一个小丑,小丑不怕人笑。你却怕人笑!”白云听了,豁然开悟。
这真是个幽默的公案,参禅寻求自悟的禅师把自己的心思寄托在别人的一言一行。因为别人的一言一行而苦恼,真的还不如小丑能笑骂由他,言行自在,那么了生脱死,见性成佛。哪时可以得致呢?
方会禅师在追随石霜慈明禅师时,也遭遇了和白云禅师同样的问题,有一次他在山路上遇见石霜,故意挡住去路,问说:“狭路相逢时如何?”石霜说:“你且躲避,我要到那里去!”又有一次,石霜上堂的时候,杨歧问道:“幽鸟语哺哺,辞云入乱峰时如何?”石霜回答说:“我行荒草里,汝又入深村。”
这些无不都在说明,禅心的体悟是绝对自我的,即使亲如师徒父子也无法同行。就好像人人家里都有宝藏,师父只能指出宝藏的珍贵,却无法把宝藏赠与。杨歧禅师曾留下禅语:“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痕垢尽时光始现,心法双亡性即真。”人人都有一面镜子,镜子与镜子间虽可互相照映,却是不能取代的。若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寄托在别人的喜怒哀乐上,就是永远在镜上抹痕,找不到光明落脚的地方。
佛在心中
小丑由于认识自我,不畏人笑,故能悲喜自在;成功者由于回归自我,可以不怕受伤,反败为胜;禅师由于反观自我如空明之镜,可以不染烟尘,宜观世界。认识、回归、反观自我都是通向自己做主人的方法。但自我的认识、回归、反观不是高傲的,也不是唯我独尊,而应该有包容的心与从容的生活。包容的心是知道即使没有我,世界一样会继续运行,时空也不会有一刻中断,这样可以让人谦卑。从容的生活是知道即使我再紧张再迅速,也无法使地球停上一秒,那么何不以从容的态度来面对世界呢?唯有从容的生活才能让人自重。在实际的人生里也是如此,我们常常会因为别人的一个眼神、一句笑谈、一个动作而心不自安,甚至茶饭不思,睡不安枕;其实,这些眼神、笑谈、动作在很多时候都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之所以心为之动乱,只是由于我们在乎。生活在风涛泪浪里的我们,要做到不畏人言人笑,确是非常不易,那是因为我们在人我对应的生活中寻找依赖,另一方面则又在依赖中寻找自尊,偏偏,“依赖”与“自尊”又充满了挣扎与矛盾,使我们不能彻底地有人格的统一。认识自我,回归自我,反观自我,主掌自我,是开启智慧最重要的事。
【人间世态】
压力产生“流行病”
一年之初,本应是满怀激情地制定新一年工作计划、展望职业发展前景的时候,而今不少人却怎么也打不起精神,往日摩拳擦掌、大干一场的热情无影无踪。这种职场综合症——职业疲倦,正大面积向职场人袭来。中华英才网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90%的职场人对工作感到疲惫。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许燕认为,“职业之痒”已成为一种社会“流行病”,并呈增多趋势。
阿丹凭借优秀的学业成绩与出色的语言能力,毕业后顺利进入某四星级酒店担任高级行政助理。刚进酒店时热情高涨,但当她发现上司任人唯亲,身边的同事工作拖拉,她觉得没法和他们合作。阿丹不愿意看到同事们的工作状态,每天不想上班!
刘小姐在某杂志社工作10年。现在媒体竞争非常激烈,为了能在竞争中取胜,单位给每个人定有稿件任务,并且至少有3篇独家稿。3个月考核一次,要么上升,要么淘汰,很残酷,压力自然很大。刘小姐有些力不从心,她好想逃避,有时甚至想辞职不干。
张工是某建筑公司的工程师,工作出色,深得领导的赏识。最初每当完成一项工程后,他的心里就有一种很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可每天反复做简单的工作,他开始厌烦了……
安心释语
在逆境中,很多消极因素常常被一件小事放大,这时候最要紧的不是愤怒走人,而是静心思考和反省,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目前首要任务是找出正确的职业方向。何不学学那些修禅得道者“两袖一甩,清风明月;仰天一笑,快意平生;布履一双,山河自在;我有明珠一颗,照破山河万朵”的洒脱。不可否认,长期从事压力大的工作,更需要具备激情、经验、毅力和好心态。如果发现自己有某些方面的不足,就应该着重培养和锻炼。比如对于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它了解太少。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工作也是一样,在工作的平台期中,经常尝试一些变革和突破,会有效地缓解厌职情绪。
佛趣轶事
波浪的觉醒
海上起了大风,一浪高过一浪。
小浪看着旁边一个巨浪,又羡慕又自卑:“我好痛苦啊!看看你那么高大,而我却这么小,有的浪境遇很好,而我却这么差……”
“因为你没有看清你自己的本来面目,所以会痛苦。”大浪说。
小浪不解:“难道我不是波浪?那我是什么?”
“波浪不过是你短暂的现象,其实你是水!”大浪解释,“当你认识清楚自己的本体是水的时候,你就不会再为波浪的形体所困惑、你就不会再痛苦了”
小浪悟道:“哦,我明白了,原来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你我为一个大我呀!”
人之所以会有困惑,是因为没有悟通自己的本来面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