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建工作实务丛书:毛泽东思想常识
36242500000008

第8章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2)

在人民民主专政的条件下,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是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是毛泽东运用马列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结合中国实际,总结了在民主革命时期组织互助合作经验,在建国初期提出来的。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主革命采取乡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已出现了互助合作组织,1943年毛泽东总结这方面经验指出,解决农民穷苦的唯一办法,就是逐渐地集体化,而达到集体化的唯一道路,就是经过合作社。建国以后,特别是在完成土地改革以后,趁热打铁,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进行农业合作化。1951年9月,中共中央制定了《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1952年中共中央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入了新阶段。12月16日,党中央又做出了《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在这些文件中系统地阐明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在这些文件中提出农民个体经济,是劳动者的私有制,为防止农村两极分化,走上共同富裕道路,巩固工农联盟,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必须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必须依照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援助的原则。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三个互相衔接的步骤和形式,首先组织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互助组,接着发展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点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然后再进一步建立土地和生产资料集体化的、实行按劳分配的、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农村合作化运动中,根据土改后农村阶级关系的变化,毛泽东和党中央提出,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的阶级路线,对富农实行有分别吸收他们入社,通过劳动使之改造成为自食其力劳动者。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从土地改革后就开始了,1953年公布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后,进入有计划改造的阶段。到1956年上半年,高级社的发展突飞猛进,到6月底,参加合作社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63.2%。6月30日,中央公布《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到年底,加入高级社的农户达1亿零7百多万户,占全国总农户的87.8%,还有占总农户8.5%的农户加入了初级社。总的看来,比较顺利的基本上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农民个人所有制到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转变。但是,从1955年夏季以来,对所谓右倾的错误批判,助长了“左”的思想的发展,使农业合作化后期的工做出现了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化,以及一部分合作社经营管理混乱等缺点和偏差,以致在长时间内遗留了一些问题。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得以补救和解决。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在人民民主专政的条件下,采取利用、限制、改造政策,通过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用赎买办法,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是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是毛泽东运用马列主义关于“赎买”的理论,结合中国实际,在建国前后提出来的。毛泽东和党中央在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思想。1952年毛泽东和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进入了新阶段,毛泽东和党中央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主要点: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两部分,对官僚资本采取没收政策,用革命方式,推翻其反动统治;对民族资本则采取和平改造的方式,即把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当作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实行“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对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办法,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地把资本家所有制改变为全民所有制。把对企业改造和资本家改造结合起来,使其互相促进。

1955年下半年,农业合作化高潮兴起时,党因势利导,进一步推动私营工商业者接受社会主义改造。10月,党中央邀集中华全国工商联执委员举行座谈会。10月29日,毛泽东在座谈会上,鼓励工商界人士认清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掌握自己的命运,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并进一步阐明了党的赎买政策。11月,党中央召开了全国资本主义工商改造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的决议(草案)》,确定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推进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新阶段。1956年初,全国出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到年底,全国私人工业人数的99%、私人商业人数的85%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至此,我国胜利地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改造过程中虽然存在一些缺点和偏差,但整体说来,是成功的。毛泽东指出,花这么一点钱,就买了一个阶级,这是完全符合工人阶级和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于愿意接受改造的民族资产阶级人们来说,也是有利的。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个伟大的成功,创造了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理论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在人民民主专政的条件下,通过合作化道路,把个体手工业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是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就指出,中国还有大约百分之九十左右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这是落后的,在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以后,使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逐步地向着现代化发展的可能性。必须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1953年11月至12月,中共中央召开第三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朱德在会上作了《把手工业者组织起来,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讲话,会议确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和步骤等。在方针上,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在组织形式上,由手工业生产小组到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再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在方法上,从供销入手,实行生产改造;在步骤上,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将手工业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和逐步走向机械化,为了加强对手工业改造的领导,国务院成立了中央手工业管理局和中华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总社。这样,使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到1954年底,参加合作社组织的人数达到121万人,占手工业者总数的13.6%。1954年12月8日至1955年1月6日,召开了第四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朱德在会上作了《要把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办好》的讲话,会议确定了全年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1955年5月,党中央批准的第四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报告的指示中,提出了对手工业实行“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经过说服教育、示范和国家援助的方法,提高手工业者的社会主义觉悟,使他们自觉自愿地组织到手工业合作社中来。12月召开了第五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制定了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规划,要求手工业必须同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一道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在这些文件和指示中,系统地阐述了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提出必须把手工业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把手工业者逐渐组织到各种形式的手工业合作社中去,是国家对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唯一的道路。在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正确方针政策指导下,到1956年底参加手工业合作的组织达10万个,参加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达509万人,占全国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基本上实现了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内摧毁了产生资本主义的经济根源,扩大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力量。但在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缺点和偏差。主要是1955年夏季以后,对手工业的改造要求过急,改造的步子快了一些,工作粗了一些,过多地实行合并和统一计算盈亏。因此,一部分手工业产品质量下降,品种减少,给城乡人民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从总的方面来讲,还是顺利地进行了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的逐步过渡形式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逐步过渡办法。这是毛泽东在1952年提出来的。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在完成土地改革以后,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采取三个互相衔接的步骤和形式,从组织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临时互助组和常年互助组,发展到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点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进一步建立土地和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的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根据手工业行业复杂、产品繁多的特点,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三个互相衔接的步骤和形式,从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手工业供销生产小组,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再到主要生产资料完全归集体所有,实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等不同阶段,实现合作化。根据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两重作用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的特点,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具体工作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把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第二步则把国家资本主义转变为国营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又经过初级形式,即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等,接着又采取高级形式,即公私合营,对公私合营企业的私股股金,实行支付定息的办法。这种逐步过渡办法,使生产关系变革和人民思想、生活方式变化相适应,能避免由生产关系突然变革,造成人们思想跟不上产生的破坏。正是由于我们党在社会主义改造中采取逐步过渡的形式,因而逐步形成了一条适合我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

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不但在民主革命时期具有两面性,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仍然具有两面性。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说:在人民民主专政条件下,他们既有剥削工人阶级取得利益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1952年1月,周恩来在《“三反”运动与民族资产阶级》一文中,比较完整地叙述了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时期的两面性。指出:“今天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有其积极进步的一面,那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受过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他们中间一部分代表人物,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参加过或同情过人民解放斗争。解放后,他们逐渐参加了人民中国的建设,并在国家的领导下,发挥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还有其消极的一面,那就是由于他们与帝国主义的、封建的、官僚买办的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中国资产阶级本身也同世界各国的资产阶级一样,具有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投机取巧的本质。”在《关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问题》一文中,进一步论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长期的。“他们中间,多数对于新政权还是赞成的,至少不是采取积极反对的态度。他们参加全国和地方的政治协商会议,参加各级人民代表会议,成为我们的朋友”。“讲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也要讲它的本质。资产阶级的本质就是唯利是图,就是剥削工人榨取剩余价值。”根据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我们既反对资产阶级的消极一面,又积极支持和帮助其进步的一面,把他们逐步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团结、教育、改造民族资产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