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印的父亲是位老革命,他16岁参军,参加过八年抗战,火线入党,做过骑兵连的连长,光荣负伤后,不得已复员回家,低调地在村子里当了一名仓库保管员,负责保管公家的用品、记工分等事务。由于他耿直、正义,见过大世面,又曾经屡立战功,非常细心,对工作又很负责,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父亲的性格,对少年许家印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1951年,中央政府还颁给许家印父亲一枚毛主席像章,老人一直以此为荣,将这枚像章珍藏了一辈子。
可以说,许家印可谓是一个“根正苗红”的人。
还不到1岁,许家印的母亲得了一种非常可怕的病——败血症,因为家境拮据和当时的医疗条件所限,匆匆离开了人世,许家印成了没娘的“娃儿”,这是一件对许家印一生影响巨大的事件。若干年以后,在许家印已经成为一个成功人士之后,他曾私下里坦言,自己的性格之所以这样独立和倔强,不怕失败,应该和从小就缺少母爱有关。看着周围的人有母爱可以享受,有母亲可以赡养,许家印就非常羡慕。他曾经这样表达自己的心情,“你们这些从小有母亲看着长大的人,多幸福呵!”幸福,这样的幸福,许家印的记忆里从未有过。
所幸,许家印的奶奶替代了母亲的位置,给许家印温暖和抚慰,养他长大。许家印奶奶有一个托——酿醋,空闲时候。奶奶就做醋,然后拉到集市上卖,换得些微薄的收入,以贴补家用。在那时的太康农村,醋很便宜,根本卖不上好价钱,一瓶一两分钱,老百姓的需求也非常有限,不像盐那样是生活必需品。醋生意的收入虽然不多,但积沙成塔,集腋成裘,一年下来也能攒下一点儿钱,可以在逢年节时,买一两斤猪肉,再买点儿好吃的。肉太少,太金贵,放在冰天雪地的屋外“冷藏”或者用盐腌制,到过新年的时候,把肉炖出来,一直吃上两个月。从这个角度说,制醋是许家印家的生命线。
在每天放学后、星期天或者放假时,许家印也会给奶奶搭把手。
除了做醋以外,许家印家还有另外一个极为重要的收入来源——许家印父亲种了很多柳树,有的柳树早年就种下了,在艰难的岁月里,它们倔强地长大,于是,便有一些成材的树被砍下来,有时由许家印父亲拉到集市上卖,有的是将收树的人唤到家里来,这一类属于成材的柳树;而有的柳树是年年种,等它长得可以当树苗时,也拉到集市上卖有时,一根小柳树卖不多少钱,大概几毛钱的样子,这样的话,一车也能卖上几块钱。这就可以说是一项“重大”的收入了。
许家印不上学时,有时候也跟着父亲到集市上去,在熙熙攘攘的集市上,他亲眼看着父亲与人讨价还价,亲眼看着自家的柳树换成一张张钞票,再换成家里需要的日用品。
这便是许家印对商业最朦胧的认识,这种认识对他日后从事的行业和取得的成就而言,那个时候,谁也看不出来。
到了许家印出生时,已是连续多代单传,他的出生给许家带来的喜悦是巨大的、难以言说的。正因如此,奶奶非常疼爱许家印,这不仅仅因为他婴儿时就失去了母亲,身世可怜。然而,奶奶的疼自然有她自己的方法,疼是疼,但为了让孙子长成一个好人,她对许家印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如果许家印不听话,奶奶就会生气,甚至会打他。打骂教育固然不可取,但许家印奶奶这种不溺爱的教育却无师自通,给许家印以良好的影响。每当奶奶对孙子“动手也动口”时,脾气倔强的许家印便发挥了哭闹的“特长”,一挨打便坐在地上撒泼耍赖,有时甚至会在地上坐着哭上一天,不吃不喝,大人拉都拉不起来。
这种性格或许就是他日后成为中国有名的大企业家的基础吧。
岁月在羸牛拉破车一样艰难的的行进里,许家印到了上学的年龄。
上小学的第一天,当许家印将刚刚学会的“我爱北京天安门”的课文内容念给奶奶听时,奶奶兴奋得嘴都合不拢了,比她的醋卖了个好价钱还要高兴。这情景,即便在多年之后,许家印仍然能够清晰地回忆,或许,它已经融入许家印的梦里了。
许家印的家门口曾有一块石头,每天到许家印该放学时,奶奶就坐在石头上等他。奶奶身体硬朗、高寿,96岁时,她才安然逝去。因此,这块石头,便成了许家印温暖的记忆,尽管在春、秋、冬三个季节里,它都冰一样凉。
如今,许家印家的老房子因为岁月的洗礼,已然破败不堪,风雨飘摇之中,似乎在向过往的人们讲述着当年的故事。老房子已然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已无人居住。然而,院子里的两棵榆树,却愈来愈粗壮,仰头望去,树叶细碎而稠密。听许家印的亲人们说,这棵树种有40多年了,屈指而计,那时许家印十岁左右。
正房屋内的一个角落里,现在还留有一张小床,小床是由七八条木板拼接而成的,其长不足两米,60公分左右宽,破旧,简陋,积满了灰尘。然而,这张小床正是少年许家印睡觉的地方。小床的旁边尚有几床被褥,破烂不堪,被褥上补丁摞着补丁,有的早已看不清布的颜色和质地。由于老屋年久失修,北面的墙壁上有了一道巨大的裂缝,像一张狭长的大口,惊愕地张着。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所在,却孕育了许家印离开家乡、离开这一片热土的远大梦想。我们可以想见,在四十年前那些寂静而难眠的夜晚,少年许家印就坐在或躺在这张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小床上,做着各种各样的梦,睡不着觉的时候,小小的煤油灯光摇曳着,灯光虽然暗淡,却点燃了一个少年的理想。
对于已经成为成功的企业家的许家印而言,老家的一景一物都牵着他的回忆:袅袅炊烟,是关于生活、关于童年的永恒话题,永远摇曳着游子的思念,剪不断,理还乱;村里的鸡鸣狗吠,也充满着童真童趣,每一次想起便令人不由得心动。那条绕村而过的小河,日夜唱着那首古老的歌谣,让游子离得再远也难以忘怀……那一片自然的悠远与宁静,那虽然平凡但却自由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当时虽然不觉得有什么值得珍惜的,然而,几十年之后,那一切都那么值得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