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唐宋诗精品鉴赏
36373700000016

第16章 唐诗篇(15)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2]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3]。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4]。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5]。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6]。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7]。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8]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9]。

注释:[1]少陵野老:汉宣帝陵墓在杜陵县,许皇后葬在杜陵南园,称少陵,在长安县南四十里。杜甫祖籍杜陵,曾在此居住过,故常称“杜陵布衣”、“少陵野老”。曲江曲:曲江偏僻曲折之处。[2]江头:曲江头,有唐玄宗原来的行宫。宫殿锁千门:指行宫千门万锁,冷冷清清。安史之乱后,帝妃、权贵们都逃离长安了。[3]霓旌:霓虹色的彩旗,指帝妃巡幸时的仪仗旗。南苑:芙蓉苑,曲江南部。[4]昭阳殿: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所居宫殿,此指杨贵妃生前住处。辇:皇帝乘的车驾。[5]才人:宫中女官。带弓箭:指会武善射的女才人。啮:咬。勒:带嚼口的马笼头。因用黄金为饰,故称“黄金勒”。[6]明眸皓齿:眼亮齿白,形容美人,指杨贵妃。血污游魂:指杨贵妃被缢死马嵬驿之事。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安禄山陷长安,玄宗带杨贵妃出逃,准备入蜀。行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距长安百余里),六军不前,请诛杨国忠及杨贵妃。玄宗无奈,只好下令缢死杨贵妃于马嵬驿佛堂梨树前。[7]清渭:马嵬驿南滨之渭水。有泾水浊渭水清之说,故称“清渭”。剑阁:今四川剑阁县北,玄宗入蜀经由之地。去住:去指远去的玄宗,住指葬马嵬驿的杨贵妃。即生者与死者。[8]臆:胸臆。泪沾臆:杜甫说自己有感世事的沧桑巨变而泪落胸前。岂终极:哪里有终极之日。指江水长流,花开花谢,不以人情而转移。[9]胡骑:安禄山的军队。望城北:唐时长安城南为居民住宅区,杜甫住此。城北为宫阙所在地。两句是说杜甫本想往城南回家,不料却向城北走,足见内心悲愤,精神恍惚。一说肃宗在灵武即位,地在长安之北。望城北,望王师北来恢复京师。

鉴赏:全诗分三段。从“少陵野老”到“为谁绿”是第一段,写长安沦陷后曲江的荒凉景象。曲江原来是繁华的游览胜地,如今却宫门紧锁,寥落冷清。细柳新蒲为谁绿呢?只有诗人悄悄地来到这里,睹物伤情,吞声痛哭!诗的开篇四句就把长安沦陷后的险恶政治氛围以及时间、地点、诗人“吞声哭”的情态展露无遗,突出了诗题“哀江头”之“哀”。

从“忆昔霓旌”到“双飞翼”是第二段,回忆安史之乱以前曲江春日繁华的景象。那时唐玄宗和宫妃们驾临芙蓉苑,彩旗飘动,万物生辉。杨贵妃随车伴驾,女官们戎装跨马。她们仰射高空,正中比翼双飞的飞鸟。这精湛的技艺博得了杨贵妃粲然“一笑”!这段写唐玄宗与杨贵妃游苑的放纵、豪奢,同时暗示了他们后来悲剧的缘由。

从“明眸皓齿”到“望城北”为第三段,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悲剧及诗人的感慨。“明眸皓齿”照应前面的“一笑”,“今何在”照应开头“细柳新蒲为谁绿”的“为谁”二字,物是人非,何其沉痛!“血污游魂”写出了杨贵妃横遭缢死;“归不得”,长安失陷,杨贵妃的游魂不能归,只好埋葬在马嵬驿!“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杨贵妃长留渭水之滨,唐玄宗却远去剑阁。去留东西,生死两离,永无消息。这与前面“同辇随君”情融相对照,是何等的凄切!自然,这是他们逸乐无度的结果!接着,面对着人事沧桑,诗人顿生感慨:触景伤怀,泪湿胸臆;而大自然是无情的,江花照开,江水照流,永无止境。以“无情”衬“有情”,更见悲痛之情深!因此,在“黄昏胡骑尘满城”的恐怖气氛中,诗人心神恍乱,本想回城南家中,却向城北的皇家宫阙方向走去。

春宿左省

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1]。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2]。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3]。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4]

注释:[1]掖垣:唐置门下省在宣政殿东面,称东台,又称左省或左掖。掖垣,即左省(偏殿)的短墙。[2]星临:群星出现,星空闪烁。月傍:接近月亮。九霄:九天,高空。暗指皇帝宫殿高入云霄。[3]金钥:午门的锁钥,指皇帝接见群臣时开启殿门的声响。玉珂:马铃,因饰以玉,称玉珂。唐时规定:三品以上九珂;四品七珂;五品五珂。[4]封事:议论时政的重要奏章。数:屡次。

鉴赏: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任左拾遗时忠于职守、勤政为国的情景。

首联:“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写诗人在左省上夜班时所见的景物。花影婆娑,栖鸟飞过,点明时间是黄昏。“花”与“鸟”点明是春天,“掖垣”点明地点是“左省”。

颔联:“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写由傍晚至夜深的景色。皇宫之内,星光灿烂,似乎千门万户都在开开合合;高耸入云的宫殿,似乎更靠近月亮,因而接受的月光也就特别“多”,显得特别明亮。这是夜深,月到中天的形象,也暗含帝居高远。

颈联:“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写值夜班时看到的情景。因为值班睡不着觉,诗人仿佛听到宫门开关的锁钥声;因风吹动檐前铃响,自然想到了百官们骑着响铃的马来上朝的情景。这些想象真切地表现了诗人小心谨慎、勤于国事的心境。

尾联:“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写夜将晓自己不寝不宁的原因。因为想到第二天一早要为皇帝上“封事”(密封的奏章),心绪不宁,寝卧不安,所以数次询问“夜如何”,即现在晚上几点了。“数问”二字强化了诗人恭谨小心、非寝非宁的情态和忠君勤政的心情举动,活灵活现。

赠卫八处士

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1]。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2]。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3]。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4]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5]。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6]。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7]。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8]。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注释:[1]参与商:两星名。参,参星,即二十八宿中之参宿(相当于猎户星座);商犀即心宿(相当干天蝎犀座)。《左传》:“高辛氏有二子,曰阏伯,曰实沈,日寻干戈。帝迁阏伯干商丘,主辰,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参,故参为晋星。”商星居于东,参星居于西,在天体上的距离约180度,此升彼落,永不相见。[2]今夕复何夕:引《诗经·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言宾主意外相逢之惊喜。[3]半为鬼:曹丕《与吴质书》:“昔年疾疫,亲故多罹其灾,观其姓名,已登鬼录矣。”言故旧亲朋,大半死亡。热中肠:内心非常难过。[4]父执:父亲的朋友。[5]罗酒浆:摆列酒肴。[6]春韭:春季生长的韭菜。间:掺杂。黄粱:粟米之一种,粟米有黄粱、白粱、青粱三种。黄粱味香可口,常作待客之用。[7]十觞:言喝酒之多。觞,酒杯。[8]感子:子,指主人卫八处士。感子是说为你的深情厚意所感动。故意:故旧情意。

鉴赏:全诗分五层。第一至四句为第一层,诗人从大处起笔,从人生如参商二星,各在东西,强调与友人相见之难。“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以反诘句衬暂聚的喜悦,是说今夜我们在灯光下共叙离别之情。

第五至十句为第二层,从生离说到死别、重逢。记得当年离别的时候,我们都还是少壮之年,如今却“鬓发各已苍”,成了白头翁了!“能几时”引出对人生世事变化无常的感慨。再从相互询问亲朋故旧的下落,不料已有一半不在人间了!于是,彼此惊呼,心中难受!这里与开头的“人生不相见”相呼应,暗示出战乱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诗意一转,承接“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回到现实中,诗人与友为二人的幸存于世,为二十年之后的重逢而感到欣慰,同时又透视出深深的隐痛。

第十一至十八句为第三层,描写了友人儿女成行以及盛情款待他的情景。“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写出了二十年的岁月匆匆,迟暮已至的喟叹!“怡然敬父执”以下四句,写卫八的儿女“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已之时,又去摆设酒宴,冒着夜雨剪来春韭做菜,煮出掺杂黄梁的香喷喷的米饭,热情的款待。再现了他们彬彬有礼、亲切可爱的情态。

第十九至二十四句为第四层,写主客畅饮及对世事的感叹。“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在战乱中故人重逢话旧,实属不幸中之万幸。因而大家心舒气爽,开怀畅饮,一连喝了十大杯酒。杜甫作为客人,有感于友人的深情厚谊,也是十杯不醉。末二句写今夕的盛会,自然会引起明日别离之伤悲,故云:“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梦李白二首

杜甫

之一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1]。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3]。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4]。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5]。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6]。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7]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8]。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9]。

注释:[1]吞声:泣不成声。恻恻:惨惨不安貌。[2]江南:大江以南之地,包括李白系狱的浔阳(今江西九江)及流放的夜郎。瘴疠:南方湿热,多瘟疫。逐客:被朝廷放逐之人。[3]故人:指李白。明:知道。[4]平生魂:往日的生魂。测:推测,明白。[5]枫林青:江南夜景。《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魂兮归来哀江南”。关塞黑:秦陇一带多关塞,梦中李白从秦州返回江南路过秦陇关塞,时在夜间,故曰“黑”。[6]罗网:法网。时杜甫以为李白在流放途中。故云。有羽翼:喻来去自由。[7]落月:天晓之时。颜色:指李白容貔。[8]波浪阔:喻路途艰险。蛟龙:喻欲置李白于死地的人。

鉴赏:诗的开篇,即以“死别”与“生别”相对比,极言“生别”比“死别”还要痛苦。因为“死别”仅“吞声”一哭,痛苦自了;而“生别”却让人“常侧恻”,久思不能断。特别是友人遭遇了人生之大不幸,被“逐客”“江南瘴疠地”,又长久没有消息,相思之苦更是与日俱增。接着,写梦忆李白。但诗人不说自己作梦,而是说李白心里明白“我”对他的“长相忆”,主动入梦。这种写法,更衬托出他们二人相知甚深,友谊笃厚。“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莫非你真的死了,眼前的你不是生者之魂!唉,真是路远难测啊!先写见面的高兴,转而又开始生疑,疑而生出深深的忧虑和恐惧。逼真地展现了诗人的梦幻心理,同时折射出对李白无限的思虑“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写诗人梦中对李白的关切:你来时要穿越南方青葱的千里枫林,归去的时候又要跨越黑沉沉的万里关塞,难得你的一片深情啊!“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写诗人梦中恍惚的感觉:你在流放之中,怎么能有了“羽翼”来到我身边呢?“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残月满屋,诗人梦醒,仍觉李白憔悴容颜依然还在。“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写诗人对李白的告诫和祝愿:长江水深浪阔,中有很多蛟龙,但愿你的魂能安然归去,不要被蛟龙攫去。这里暗喻李白不要再被恶人所残害。

这首诗先叙做梦之前李白的流放;然后再写和他梦中相见,忽疑其是,忽疑其非,紧扣“梦”字,扑朔迷离;最后写梦后的叮嘱,情深意切,感人肺腑。

之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1]。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2]: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3]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4]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注释:[1]浮云:飘荡无定之云。游子:指李白。[2]告归:辞别。局促:不安貌,形容不愿遽然离去。苦道:再三表示。[3]冠盖:冠冕和车盖,指代达官贵人。京华:京都,京城。斯人:此人,指李白。[4]网恢恢:法网,宽大貌。语出《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意思是说天道无边(宽大),作恶者必受惩,无人能逃脱。累:同“缧”,被大绳捆绑。

鉴赏:此诗紧接前诗,前四句这些日子频梦李白。开篇以比兴领起:“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意思是说浮云能看到,而李白我却看不到。说明诗人对李白思念之深切。这里是从诗人角度切入,都是表明诗人和李白两人的友情深挚。

“告归”以下六句,写梦中李白魂返前的幻影:每当辞别之时,李白总是不愿离去,并且再三的苦苦诉说:“来一趟多么不易啊!水路上,风波险恶,我真怕沉船坠水呢!”他出门离去的时候,总是搔着头上的白发,仿佛是为辜负平生壮志而产生怅恨!六句中第一、二句写不愿“告归”,依依不舍的神态;第三、四句是李白“恐失坠”的内心独白,描绘出了李白忧路险、伤坎坷的苦情;第五、六句写他“出门”时的动作,展现他壮志未酬的愤懑心情。李白枯槁惨淡之状,历历在目,让人潸然泪下“冠盖”以下六句,是描写梦醒后为李白的遭遇坎坷表示不平之意。你看,在长安城里,到处是达官权贵,惟有李白这样一个大诗人“独憔悴”,困顿不堪,走投无路。甚至在年已五十九岁的“将老”之年,还被放逐夜郎,连自由也丢掉了!这哪里有“天网恢恢”之事?鲜明的对比,深切的斥责,表现了诗人对李白的同情和对恶势力的强烈愤恨!“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李白的诗才尽管能享千古的盛名,但生前遭遇却如此凄惨,“身后”寂寞无知,又有何用呢!诗人在这沉重的嗟叹之中,寄托着对李白的评价和深厚同情,也饱含着自己坎坷零落的无限心事。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1]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2]。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3]。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4]。

注释:[1]天末:天边。君子:指李白。[2]鸿雁:大雁,喻信使。[3]魑魅:本指山精、怪物,此指奸佞小人。[4]冤魂:指屈原。汨罗:汨罗江,在今湖南湘阴县,屈原自沉处。

鉴赏:首联:“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凉风,即秋风。因凉风而起悲秋之感,这是古代诗人普遍存在的心态。这联以秋风起兴,说在天边之地的秦州,已经秋风四起,草木稀疏了。人们都有了悲凉的感觉,你(李白)的感觉和心境又是怎样的呢?遥远的问候,真切的情思,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友人思念之深颔联:“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你在被流放途中的情况,什么时候才托鸿雁传到我这里呢?你途经了潇湘洞庭,那里风波险阻,你可要小心啊!诗人苍茫惆怅的感觉,表现出对友人的情谊至深,撼人心魄颈联:“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由对友人的深沉怀念转向对他身世的同情。意思是说“诗能穷人”,李白因为才高而遭遇困厄,仿佛文章憎恶人的命运亨通一般。反过来,命运亨通者的文章一般都不会有名。正如同魑魅喜欢人过而食之一样,奸佞小人总是争着去害君子和有才能的人。这联自述身世,表示同情,寄予感慨,高度概括了古来才智之士屡遭陷害、多舛坎坷的悲剧命运。

尾联:“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犹言凶多吉少,紧承上联,因为李白流放要过江湘。诗人自然想到被谗放逐、自沉汨罗的爱国诗人屈原。遥想李白定将自己同屈原一样的“冤魂”之语,写成诗句,向他(屈原)一诉曲肠的!满腹冤屈却无人可诉,只好向死去千年的屈原倾吐,这是多么冷峻的“欲说不能”的严酷现实。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1]。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2]。

注释:[1]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杜甫时在秦州,城楼上有戍兵守夜,定时击鼓。秋边:一作边秋,指秋天边远的地区,秦州远离长安,故言“秋边”。[2]未休兵:指安禄山已死,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再次攻陷汴州、洛阳等地,战事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