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唐宋诗精品鉴赏
36373700000037

第37章 宋诗篇(5)

三十三至四十句写神官给诗人释疑解惑的回答,两句一顿,循序渐进。意思是说天上的事本不是你该知道的,何苦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呢?如你一定要把名不符实的天上事问清楚,不是我不肯告诉你,只恐天机泄漏了于你不利。天机奥妙无穷,也如人间不公不平之事,难道你全部拿去问统治者吗?神官劝辞,道理深刻丰富。它表明朗朗乾坤处处有颠倒黑白是非不分的事,人道如此,天道也然。诗中”至如人间疑,汝敢问于王“两句直点正意,力批奸臣当道、忠臣受害、朝中贤路闭塞、实行恐怖高压的黑暗政治现实。

仙境如昙花一现即逝,梦境如泡沫随之破灭,诗也至此住笔,以“残灯荧空堂”凄清而悲凉的景象收尾,不难体会出作者交代梦醒后的感想以及失意怅惘的心情。

晚云

梅尧臣

耽耽日脚云,断续如破滩[1]。

忽舒金翠尾,始识秦女鸾。

又改为连牛,缀燧怀齐单。

伺黑密不嚣,额额城未剜[2]。

风吹了无物,犹立船头看。

注释:[1]黕黕:黑貌。[2]剜:挖。

鉴赏:诗前两句点题写出晚云最初形态。傍晚的西天,阳光透过云层直射地平线,乌云在晚风中舒卷翻腾,聚散不定,犹如支离破碎的河滩,不能连成一片。黕:惯形容乌云。

中间六句具体描写晚云在夕阳照射下千变万幻、五颜六色、绚丽多姿的奇景。晚云由于夕阳的照射、晚风轻吹,忽而展开黄金的翠尾,仿佛是仙女弄玉引来一群金凤凰;随后又变成了身披彩锦的牛群,犹如齐人田单在牛尾捆着火焰冲锋陷阵的火牛阵;忽而又变成了寂静蛰伏的步兵阵,正暗自包围敌城,等待深夜穴城奇袭。“伺黑”两句写奇兵围城的情景。“额额”:城高。“未剜”:洞穴未挖通。诗人借典故展开联想,用巧妙的比喻手法描绘出一幅在夕阳照耀下,傍晚云霞变幻莫测的奇景图。

收尾二句是写诗人被晚云奇景吸引入迷的情形。美妙无比的晚云,被一阵风吹得无影无踪了,自己因着迷幻影还一动不动地站在船头凝望遐想。此二句既暗示了景奇云幻,又补充了写景的立足点,“晚云”及综上所述,这些都是作者亲观之景,读诗使人倍感真切。

小村

梅尧臣

淮阔洲多忽有村,棘篱疏败漫为门[1]。

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

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

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2]。

注释:[1]漫:轻易地,这里指草草地。[2]王民:臣民。版籍:交租税的户籍。论:看待。

鉴赏:诗开头两句意思是:淮河大水泛滥成灾,淮河两岸低地沦为泽国,高处出现沙洲,作者忽见沙洲上有一小村;村中人家原来用荆条编成的篱笆,现已稀疏破败了,篱笆边草草地留了个门。两句写出水灾给小村带来的萧条景象,连一间像样的住房都没有。

三、四句进一步描写村中灾后情景。意思是说:冷得打抖的鸡偶尔找到点食物,还呼唤它的同伴们来共食;“寒”:一说鸡冷,也点明时令已是深秋了。寒冷的深秋季节,因淮河水患,村中老头没有御寒衣,却怀抱小孙子,用体温相互取暖。“寒鸡”:暗示村中因水灾家禽少,“老叟”、“抱孙”暗示村中因水灾壮丁外出谋生,家中只有老幼病残。

五、六句继续描绘水灾后小村情景。洲边水上有一只被水冲翻、斜翘着头的小船,像一只翘尾的小鸟,船上已无人迹,惟有断缆在眼前;村上树木全被洪水卷走了,枯桑树也只剩下一些残根了。

以上六句写淮河水灾后小村的凄惨荒凉景象:无完好的房屋,编棘为门;食物缺少,鸡难觅食;缺衣短食,老少饱受饥寒;甚至连船只枯树都没有了。说明灾民们饥寒交迫,生计艰辛。

结尾二句进一步陈述灾民们的痛苦。水灾后的沙洲如此荒凉凄惨,可更使人痛心的是他们这块不毛之地还被官府荒谬编入交租、纳税、完粮的“王民版籍”,得不到应有的抚恤,这是多么的可恨可悲啊!表现出诗人为灾民的呐喊声震耳,同情的心在滴血。

月下怀裴如晦、宋中道

梅尧臣

九陌无人行,寒月净如水[1]。

洗然天宇空,玉井东南起[2]。

我马卧我庭,帖帖垂颈耳。

霜花满黑鬣,安欲致千里[3]。

我仆寝我厩,相背肖两巳。

夜深忽惊魇,呼若中流矢[4]。

是时兴我怀,顾影行月底。

唯影与月光,举止无猜毁。

吾交有裴宋,心意月影比。

寻常同语默,肯问世俗子

注释:[1]九陌:这里指古代汴京街道。陌:路,道。[2]玉井:二卜八宿之井宿。[3]黑鬣:兽颈黑长毛。[4]魇:做恶梦。

鉴赏:此诗一至四句写月夜景色。汴京街道如昔日长安八街九陌,但夜深人定无人行走,月光如水,天宇澄澈,井宿星从东南升起,月夜景色美极了。

诗的四至十二句作者并不直接写怀人,而是写自己的马和仆人的情态,真是别具一格。诗意:我看见我的马垂首帖耳卧在堂阶前的平地上,马颈黑长毛恍惚间花白了,原来是月光反映的错觉。马棚里两个仆人背靠背睡得真熟啊!忽然其中一人做着恶梦在惊叫,仿佛中了冷箭。马本站着睡觉,五、六句中“马卧”、“垂颈耳”说明马非老即瘦。仆睡马厩说明他们非常困倦。此景非作者随意描写,而是睹物思己有感而发,原来神骏的千里马成了伏枥的老骥,自己即便有千里之志又如何呢?从诗的情景中反映出主人的情感:久经风霜,厌倦仕宦。大有屈原“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之意。

“寒月”、“霜花”、“卧马”、“睡仆”使诗人顿感环境清冷,自己孤寂,于是兴起了怀人之想。十三句至二十句说诗人由于寂寞把月和影同自己凑合拢成“三人”,以慰孤寂之情,从而更怀念起裴如晦、宋中道两位挚友,因在茫茫人海中,人大都是尔虞我诈之辈,惟觉裴、宋二位与自己志趣相投,简直就是月与影永相追随。诗人又想到平时自己与裴、宋三人彼此间有一种默契感,简直是心心相印,有了这样的朋友,一切凡夫俗子都不屑一顾了。

这首诗作者借月夜倦仆、羸马、月、影之景色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深切。以月、影拟人很有特色,全出梅尧臣新意。

东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1]。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注释:[1]东溪:即宛溪,在诗人故乡宣城县。此溪源出宣城东南峰山,至城东北与句溪合。宛、句两水,合称“双溪”,即李白诗“两水夹明镜”之“两水”。孤屿:即水中洲渚。

鉴赏:第一句,写行到之地(东溪)与到此之由(看水),而“闲意”已暗含于中。为“看水”而“行到”,自是爱闲而不是车马征逐、奔走钻营。第二句写面对之景(孤屿)与留连之情(发船迟),而山水之美,使人爱之不厌,亦自见于言外。

三、四两句,写“看水”时所见岸旁之景。“凫眠”是人所共见的,而“闲意”则由作者的想象与感觉来。作者看到“野凫眠岸”,想象它的自由自在,感觉它“有闲意”,其实正是诗人自己“爱闲”、“羡闲”。说“闲”并非真的遗弃世事,更不是不劳而食,而是一种人生境界。那些热衷名利的“车马客”是不会“爱闲”、“羡闲”的,他们才是真正不劳而食之人。

第四句写岸旁老树,春深着花。此亦乡村常见之景。但“老”与“丑”往往相连,说它“无丑枝”是作者的新意。这样写,不仅使这一平常村野增添几分春色,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作者的心情。“老树着花无丑枝”正是作者“老自有余态”、“心意难老大”的自我写照。三、四两句合起来,既写出了一个清淡平远而又生意盎然的自然景象,又写出了一个恬静自得而又老当益壮的人物心情。每句前四字写景,后三字写意,边写边议,有景有意,既写出了深层的含义,又保持了鲜明、生动的形象。

三、四句写水旁岸上,五、六句则写水中洲渚。蒲茸为宣城山水间常有之植物,加上“短短”与“齐似剪”,形象尤为鲜明。韩愈有诗“山净江空水见沙”,写的是急流;梅尧臣在句中加上“平平”和“净于筛”,则表现出了溪水的清澈而平静,更具有江南特征。此两句虽只写景,而春意之融和、游人之喜悦,却自在言外。

结以“情虽不厌”,总括了中间四句,并回应了第二句的“发船迟”。诗人“情虽不厌”,但事实上又不可能在这个野溪边住下,尽管如此,仍然直到“薄暮”才“归来”。

梦后寄欧阳永叔[1]

梅尧臣

不趁常参久,安眠向旧溪[2]。

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城鸡。

适往言犹在,浮生理可齐[3]。

山、王今已贵,肯听竹禽啼[4]。

注释:[1]永叔:欧阳修的字。[2]趁:跟随。常参:旧唐宋制,五品以上官员必须在皇帝正朝日,去大殿朝见。梅尧臣为母居丧前官为太常博士,也得随朝常参。旧溪:指作者故乡宣城东西二溪。[3]浮生:人生。[4]山、王:指竹林七贤之山涛、王戎。山涛官为后官吏部尚书,王戎官为司徒、尚书令。竹禽:指居住竹林善啼的竹鸡。

鉴赏:首联诗意:我已离开朝廷与友人多日了,安居故乡。此联实写,为后面写梦作铺垫。“不趁常参久”:辞官别友之久,思念朋友心切,形诸梦寐。只有“安眠向旧溪”安于现状。此为下文感叹如梦人生伏笔。

额联涵意深广,誉为名句。诗人五更梦醒后,看到的是“残月”斜照屋梁,听到的是满城辰鸡啼,他仿佛还沉浸在方才的梦境中,梦见与好友在千里之外京城相聚。梅尧臣写五更、残月与杜诗相通,而不言梦醒,以五更、残月暗示梦醒;梦醒的感叹以曙光、残月、鸡鸣景语作点缀,使人产生联想。

颈联先翻回梦境,又回照“梦后”,联想到现实人生。诗意:回味梦中,朋友相聚的知心话还在耳边回响,想到现时人生的一切,跟做了一场梦一样。诗中“言犹在”一笔带过梦境,是为了照应主题“梦后”。梦醒后只剩下“残月”、鸡啼,自然使人想起“人生如梦”,生活中的富贵功名之得失,仕途中的坎坷,都用不着放在心上,只有保持廉节、操守,才是无可厚非的道理。

结尾联由梦中与欧阳修相会,联想到现时的交往。诗意:老朋友啊,如今你已登显贵,是不是像从前同游时,再愿听竹鸡的啼叫?梅尧臣希望已居高位的欧阳修,不要忘记朋友之间的交往。“肯听竹禽啼?”以问句出,一是作者深切希望好友欧阳修莫改初衷,保持朋友间情谊,珍惜过去,二是希望他像山涛推荐嵇康那样保荐自己回朝为官。

文彦博(1006一1097),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山西)人。仁宗朝进士。庆历末由参知政事升宰相,曾建议减兵归农节支,没有成功,神宗时极力反对王安石变法。哲宗时任平章军国事,与司马光一起废除新法。司马光死后,他继任左相。元祜五年(1090)因年迈致仕,封潞国公。有《潞公集》遗世。

雪中枢密蔡谏议借示范宽雪景图[1]

文彦博

梁园深雪里,更看范宽山[2]。

迥出关荆外,如游嵩少间[3]。

云愁万木老,渔罢一蓑还。

此景堪延客,拥炉倾小蛮[4]。

注释:[1]蔡谏议:字子直,神宗时枢密院(英宗时知谏院)直学士。范宽:字中立,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善画山,更擅写雪山,运笔强硬,自成一派。当时画界称赞他画山“得山之骨”、“善与山传神”。[2]梁园:即兔园,梁苑(汉梁孝王刘武所建),地处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东南。[3]迥出:远远超出。关荆:即关仝、荆浩。五代后粱画家,善画山,关仝师事荆浩,有青出于蓝之美誉。关仝、李成与范宽三人是五代、北宋画山水画的三大流派。嵩少:即嵩山、少室山,合言为五岳之“中岳”嵩山别名(河南登封北),此文中当分言。[4]堪:可以、能够。延客:邀请客人。小蛮:酒榼,古时盛酒的器具。

鉴赏:首联诗意:隆冬季节,诗人与蔡谏议同游积雪很深的梁园,这时蔡谏议拿出范宽的山水画“雪景图”让诗人观赏。联中“梁园”:点明游玩赏画的地点,“深雪”说明游园的时间和园中积雪的厚度之“深”。此联直点主题雪中示“雪景图”。

额联诗意:诗人展开画轴欣赏范宽非比寻常的山水画,画面中心是范宽最擅长画的山,诗人不由为画家的化工之笔而惊叹,称赞范宽笔下之山远远超过了关仝与其老师荆浩笔下之山。画幅上峰峦叠嶂,气势磅礴,诗人观赏品味,仿佛神游于嵩山与少室山之间。此联“迥出”称赞画的不同凡响。“如游”喻画境逼真。诗人赏画时流露出对范宽艺术成就的钦仰之情。

颈联继续写画景。诗人观赏画中主山后移目山周围的景色。高峰上、山腰间,阴云凝结,惨淡阴沉,许许多多的千年老树在阴冷雪天更显森然。一位“独钓寒江雪”中的“蓑笠翁”,因为寒冷而停钓,正提着渔篓回家去。

尾联写诗人赏画后引起了邀客对饮的雅兴。诗人既置身于梁园深雪里,又刚赏罢范宽情景生动逼真的“雪景图”,兴致勃勃地要与蔡谏议一同围着火炉相互斟酒,尽兴痛饮一番。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幼贫而好学。天圣八年(1030)进士。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因议新法与王安石不合,退居颍州。卒谥文忠。提倡古文,奖掖后进,为北宋古文运动领袖。散文富阴柔之美,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学韩愈、李白,古体高秀,近体妍雅。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词》等。

画眉鸟[1]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2]。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3]。

注释:[1]画眉鸟:鸟名,身体棕褐色,有白色的眼圈,叫声很好听,常被笼养。诗题亦作《郡斋百舌》。[2]啭:鸟宛转地叫。随意移:是说鸟在树间任意跳跃移动。随:任。[3]锁向:关到。金笼:用金属丝编制装饰的鸟笼。自在啼:自由自在地叫。

鉴赏:此诗第一、二句是说林中画眉鸟啼声宛转悦耳,并能在树林间任意跳跃移动,不论是红花紫花,高树矮树,都可以随意栖止。

第三、四句承上所说,见了林中画眉活动自由,叫声动听,才知道关在用金属丝镶饰的鸟笼里的画眉鸟是多么的不自在,啼声也仿佛没有林中鸟那么悦耳。后两句言外之意,写鸟喻人(官场名缰利锁的束缚),也是这个道理。

别滁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1]。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2]。

注释:[1]浓烂:灿烂。[2]且:又。

鉴赏:首句写景。春光灿烂,花红柳绿。“浓烂”:春天繁花似锦,“柳轻明”:柳树舒枝展叶开花。此气候特征点明“别滁”时正是光景融和的春天。

二句叙事。“酌酒花前送我行”说滁州吏民众宾客宴送知州,官民同乐。“别滁”饯行说明滁州民众对贤知州感情朴实深厚。

三、四句是诗人抒发自己的感情。滁州的山山水水,吏民的热情叙别,使诗人百感交集。“我亦且如常日醉”写出了作者与饯行的众父老乡亲们开怀畅饮的神情意态和他内心激动而坦然自若。也说明作者在任期间一心为民,深得民众拥护。所以民众与他的感情友好且真挚。末句说饯别宴上奏出了欧阳修平常爱听的乐曲而为酒助兴,因作者忧离别,悦耳曲调反而使人内心愁上加愁。“莫教弦管作离声”,表达了欧阳修的本意,诗意余韵不尽,发人深省。

丰乐亭游春三首[1]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2]。

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

行到亭西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3]。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