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高原动物探索大百科
36420900000055

第55章  以沼泽为栖息地的小动物——刺胸齿突蟾

大多数动物都会选择在平原、高原、山地等作为其生活的家园。然而,却有一群怪胎选择了与其他动物完全不同的气息环境,并且,在那里快乐地生活着。他们是谁?他们就是以沼泽为栖息地的小动物——刺胸齿突蟾。

明星名片:

刺胸齿突蟾为锄足蟾科齿突蟾属的两栖动物,俗名贝乃合(藏文译音),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青海等地,一般生活于泉水源头的沼泽中。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2800至42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四川东俄洛。

刺胸齿突蟾主要栖居于海拔2400~3900米高原山区地带,多在大、中、小型流溪和朱水沟内的石块以及朽木下面安家落户。有时也会在河流的缓流处的大石块下发现其踪迹。刺胸齿突蟾的栖居地附近的植被以草原为主,也会有灌丛草甸和森林草原。刺胸齿突蟾的行动极为缓慢,最容易捕捉。在白天的时候,刺胸齿突蟾多藏匿于石块或是朽森下休息,到了晚上才会外出觅食,时常蹲坐在大石上或是在岸边游戏。

刺胸齿突蟾的体形肥硕,雄蟾较雌蟾的略长,雄蟾的体长在61~75毫米之间,雌蟾的体长在57~77毫米之间,刺胸齿突蟾的头部扁而平,头宽远远大于头长。刺胸齿突蟾的吻端呈圆形,吻棱不明显,颊部略微向外倾斜,生成一道凹陷,鼻孔处于吻眼之间,间距和上眼瞪几乎相等,瞳孔为纵轩,颞褶宽厚与耳后腺有几分相似,不具鼓膜,上颌膜,上颌长有稀疏齿突甚至无齿突,不具犁骨齿,舌头的形状为椭贺形,舌末端没有缺刻,咽鼓管口狭小。刺胸齿突蟾的指端呈球状;第一与第二指长度相等,较第四指略短,指关节下瘤不明显,又平又扁。刺胸齿突蟾的后肢短小。雌蟾公达肩后方,左、右两跟部均不相连,足较胫长一些,趾端为圆形,大多数刺胸齿突蟾的第四趾是1/3蹼,雌蟾的蹼较雄蟾略逊,内躔突又扁又平,不具外躔突,躔与趾的下面均无疣粒。刺胸齿突蟾的背面着有扁平状疣粒,呈行排列。雄蟾头部侧面、下颌缘零星着生着几处小刺疣。刺胸齿突蟾的腹面光滑,不具疣,雄蟾的胸部长有一对胸膛,上面布满了锥状角质黑腺,又窄又小,没有刺。

刺胸齿突蟾的食谱主要由有害昆虫和细长虫组成,对于农、林、牧业都有保护作用。刺胸齿突蟾的背部为灰橄榄或者黄褐色,两眼之间有一个三角形,色斑颜色逐渐加深一直延伸至肩部。吻棱和颞褶的下方长有黑褐色浅纹,背疣和其周围长有许多的深褐色的斑点,四肢背部颜色较体背浅一些,而且不具横纹。一般刺胸齿突蟾的咽喉部位和四肢腹面均为紫灰色,腹部呈棕灰色。蟾的前肢粗壮,内侧二指长有角质黑刺,为强锥状,胸部着有胸腺,上面也稀疏点缀着角质黑刺,趾间蹼较雌蟾略发达,不具声囊与雄性线。

刺胸齿突蟾在6~8月间正式进入产卵期,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段时间是产卵最旺盛的时期,一般雌蟾会将卵产于石块下,这些卵群呈团块状贴附在水中。刚刚孵化出的小蝌蚪通体呈灰色,腹部为乳黄色,小蝌蚪慢慢长大,体色也随之改变,由最初的灰色逐渐转变为橄榄棕色,成群栖居在流溪和河流缓流处的乱石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