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一是目标具体,精力集中,行动有力。在人生的道路上,成功的方式和道路并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功之处。面对各种各样的成功,我们应该追随自己的内心,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专一然后才能成功。我们首先要改掉“狗熊掰棒子”的习惯,唯有这样,我们才可以逐步走向成功。
有个著名的寓言故事:狗熊看到一个好的玉米,掰下来夹在腋下,又看到一个更好的,于是再掰下来仍然夹在腋下,可是此时上一个掰的玉米就掉了,仍然只有一个玉米,狗熊不断看着别的更好的玉米,于是就不断地掰下来夹在腋下,加一个的同时,上一个就掉了,最后辛苦了一夜的狗熊就带着一个唯一的一个玉米回家了。
曾经有一位哲学家讲过:人生专攻一点在某一方面做出成绩,就算是成功。这话十分富有哲理,大千世界,事事可做,人生苦短,总不能样样皆精。老子也讲:有所为,有所不为。其意思再明白不过,要做好一件事情,首先是要有所不为,集中精力专攻其一,才能够做到有所作为——这些就是生活给我们的哲学提示。
人生在世,诱惑实在是太多太多。通常情况下,我们不是目标太少了,而是太多了。刚发现一个目标,很快又被新的其他目标吸引过去,迅即又放弃新目标,总之,很难做到目标专一。其实,这正是人的欲望使然。由于成功的心理急切,社会充满浮躁,很多人缺乏耐心,不能冷静面对的情况,不能客观地看待自身,总被表面的变化所迷惑。
有些人以为,我们可以给自己设置更多的目标,在不同的目标中平均用力,但是,到底哪个目标更切合实际,哪个目标更有意义,并不清晰。难以客观准确地了解自己的目标,让自己专一于某一领域或行业,在追逐的过程就会像狗熊摘玉米,掰一个又扔一个,结果手中老是一个,并没有增多,运气不好时甚至会是“水中捞月”——什么都没得到。
在商业竞争中,人们很看重的市场占有率,甚至将其看作成败的关键。为了市场占有率不断地出花招,其实,这样做并不科学。“市场占有率”指一定时期的静态定量化指标,而市场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因而其指标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反映不出市场的真实状况。以此为依据做市场,会随着对市场占有率的过度追求,而陷入“只专注开发新的,而忽略维系既有顾客”的误区。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被新的目标所吸引,而放弃自己原有的积累,像狗熊掰玉米一样,掰一个丢一个,到头来还在原地。
我们拿生活中赚钱为例:如果一个人想要赚钱,最好的办法是,只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想发财,就不能考虑所做的事为何,而只能死守整天只能想着要赚钱这一件事。
1992年9月,索罗斯看到英镑将要贬值,于是把全部精力集中在攻击英镑上,他集中了100亿美元投资进去,结果赚了10亿美元。事后,索罗斯说:“我把所有的宝都押在了英镑贬值上,这是我看准了的。当我看准一个目标,并相信这个目标能给我带来巨大的利润时,我就从其他目标上转移过来,把精力和资金都集中在这个大目标上。这就是目标专一的好处。”
世界级的投资大师巴菲特成功的秘诀,就是长期持有优秀企业的股票。他看好的可口可乐、吉利公司、《华盛顿邮报》,一做就是二三十年,他的专一投资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巴菲特说:“我最喜欢持有一只股票的时间是:永远。”这句话虽然有情绪渲染的成分,但是却充分表现了巴菲特在投资时的耐力和定力。
从以上两位世界级投资大师的宝贵经历中我们不难看到,专一是他们成功的秘诀。因此,作为普通人,想要在人生的道路上获得成功,首先要改掉我们很多不良的习惯,同时还要细心学习两位投资大师在证券市场上捕捉投资目标的敏锐嗅觉和选取值得长线投资公司的能力,唯有这样,我们才可以逐步走向成功。
狗熊在玉米地里收获,刚掰下一个,觉得前面的更好,就扔下手里的去掰另一个,另一个到手,觉得还有更好,又扔掉手里的,去掰那个“更好”,不知不觉走到玉米地的尽头,天色已晚,只得慌慌张张随便掰一个,回去一看,恰恰是个癞子包谷,也只好将就了。
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成熟,往往很容易拘泥于已积累的习俗、常识、经验、经历……甚至形成一种固定化的、惯性的行动和思维模式。有时候为了维护自己熟悉的“模式”,对任何改革都漠不关心,甚至心存叛逆。就这样,在不知不觉的、简单的循环往复甚至自喜、得意中,以致于最终陷入“路走了很多,却是一直在围着原地打转,自身的素质没有得到长足的提高”的窘境,失去了进步与发展。
其实每一个人在解决不同问题的过程中都会有很多好的经验和想法,而这些通常是不容易去捕捉和分享的。个人的成功和进步,有赖于每一次的进步和提高,我们更应该重视自身在各个环节知识的积累,在不同情况下获得锻炼。避免像狗熊掰玉米那样,要学会把平时漏下的玉米粒接起来,收集起来,再细细品尝。才不至于到最后才发现,仍然是一无所有!
成功在每个人每一次的追求当中。一件事情是否值得,有时需要通过一段时间才能证明,需要通过自己的坚持才能证明,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能立刻得到相应的回报,但是盲目地放弃,丢掉已有的玉米,去追寻新的玉米,到头来并没有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