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老人住在神农架的深山里,他在山坡上开了块荒地,种上许多玉米。秋天,收获季节到了,玉米成熟了。可第一年的秋天老人就遇上麻烦事。
深山老林里还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它们发现了山坡上成熟的玉米,高兴极了。几十只猴子一齐拥进地里,按倒玉米秆就掰,一只只啃得津津有味。
猴群中有一只公猴,它长得壮实英俊,一身深褐色的毛油光闪闪。这只公猴是猴群中最不安分守己的家伙,它把掰到的一个红玉米棒,高高举过头顶,兴奋得“吱吱”乱叫。猴子最喜欢红色,如果发现哪块地里有红玉米,就非把这块地的玉米掰完不可。这一下,老人的红玉米遭殃了。片刻工夫,整块地的玉米被掰了个精光。
老人气坏了,发誓要是碰上猴子,一定用猎枪把它们全收拾掉。
第二年,老人又在山地上种上了玉米。玉米成熟的时候,他去收割。刚走近地边,他忽然发现奇怪的景象:那几十猴子一起双手捂眼,浑身颤抖,在地边整整齐齐地排成一列横队,队伍前有一只像猫一样的小动物在来回走动。老人明白:这群猴子遇上了豺!
豺的长相跟猫十分相似,只有两处与猫不同:嘴比猫嘴尖长,有一口锋利的牙齿;爪子像一个个铁钩,不管什么动物,挨上一爪准丢一块肉。它行动敏捷,能上树,善奔跑。别看它比猫大不了多少,却是山林中真正的野兽之王,连老虎碰上它都闻风而逃。猴子遇上豺是从不逃避的,因为它们知道逃也没用,最后总有一只要被抓住吃掉。久而久之,它们就学乖了,一遇上豺就老老实实排好队,让豺任选一只饱餐一顿。此刻,它们正心惊胆战地等待厄运的降临。
看到这情景,老人暗暗高兴。山林里出现了豺,猴子再也没法在这儿住下去了。他的玉米也就有保障了。老人躲在一边没出声,等待着将要发生的事。
豺在队伍前折了几个来回,最后在那只公猴跟前站住了。它用嘴衔起一根小柴棒,把它放到公猴的脑壳上。公猴年纪轻,长得又壮,它的肉自然是最鲜美的。其他猴子见豺选中了公猴,都悄悄地退到一旁,然后一转身钻进树林,逃得无影无踪。
选中公猴之后,豺并不急于下口,而是趴在它背上,用嘴扯着往下拔毛。它先要拔尽猴毛,再慢慢享受这顿美餐。豺每拔一口毛,公猴就疼得长嘶一声,凄惨的尖叫声在山谷中回荡。可嗜血成性的豺却无动于衷,依然有条不紊地一口接一口地拔着猴毛。
这惨状使老人震惊了,他心里产生了一股怜悯之情,再也无法袖手旁观了。老人拾起一块石头狠狠朝豺砸去。豺猛然间遭到袭击,惊得往旁边一跳,迅速爬到了一棵树上。就在它惊魂未定的时候,老人的枪声响了。随着枪响,豺从树上倒栽下来。此刻,那只公猴一头钻进树林,逃得不知去向。
打死了这只本来能够帮助自已赶跑猴群的豺,老人的心里反倒舒坦了许多。他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就开始掰玉米了。谁知过了没多久,那群猴子又返了回来。它们纷纷钻进玉米地,按倒玉米秆就掰。它们还学着老人的样子,把掰下来的玉米棒整齐地堆放在一起。原来这群顽皮的家伙是在帮老人干活呢。
从此以后,每年到收玉米的日子,这群猴子就来帮老人掰玉米,一只只都干得十分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