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民间养生密码:民间养生大智慧
36459100000005

第5章 民间谚语中的养生智慧(4)

练太极拳,不是一般的学习拳式,必须懂得很多基本功,做到“放松”、“气道通畅”。肺主一身之气,肺气调则周身气行,故练功必须令肺气顺,不可使气道结滞,所以说练拳不可闭气、使力,要以放松、沉气为主,并配合呼吸、配合开合等。这些要求使得练太极拳的人们在练拳过程中注意放松并调整呼吸,每次练拳下来心情舒畅、精神饱满,而且身体微微出汗,促进体内新陈代谢,起到祛病强身的健身功效。具体而言,太极拳有以下功效:

1.腰为一身之主宰,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故曰:“命意源头在腰际。”练太极拳时,腰的转动幅度大,带动胃、肠、肝、胆、胰做大幅度转动。同时,深、长、细、匀的呼吸,横膈肌活动范围的扩大,对于肝、胆起按摩作用,可以消除肝脏淤血,改善肝功能,甚至治愈肝炎等疾病。同时,加强胃肠的蠕动,促进消化液的分泌,进而改善整个消化系统,治疗胃肠方面的慢性疾病,效果非常明显。

2.太极拳是哮喘患者治疗和康复的最好方法之一。用太极拳治疗哮喘时,锻炼者两臂、手腕、肩、背、腹等全身肌肉都放松,柔和的动作会使人感到轻松愉快、心情舒畅,从而使哮喘病人情绪稳定;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得到很好的调节,有助于减轻或避免哮喘发作;常打太极拳对保持肺组织的弹性、胸廓的活动度、肺的通气功能及氧与二氧化碳的代谢功能均有积极的影响。

3.太极拳重视加大人体下部运动量,有利于避免上盛下衰的“时代病”。人年过四十,肝肾易亏,犹如根枯而叶黄。浇水灌肥应从根部着手,滋肝补肾,乃是养生保健的秘诀。除了服用一些食品和药品外,重要的是加强人体丹田部位和下肢的运动。因为人体丹田与命门之间(即小腹部位),正是人体吸收的各种营养转化为精血最关键、最根本的部位,所以增强小腹、腰、裆部位及下肢运动正是促进人体消化吸收和气血循环运行最基本的环节。腰脊和腿部增强,自然血脉流畅,精神旺盛,长久不衰,从而消除或避免“上盛下衰”诸症。

所谓“上盛下衰”是中医术语,指的是中老年人肝肾两亏、阴虚阳浮而出现的血压升高、心虚失眠、畏寒怕冷、四肢发凉、食滞便秘等症候群。患者看上去红光满面,并无病容,然而,因下元虚亏,两脚发软,走路时间一长,足后跟痛,膝关节发硬,腰酸背疼,浑身乏力。

此外,参加太极拳活动,有利于消除人的烦闷、焦虑、孤独和忧郁,对治疗心理障碍也是一剂千金难买的良药。

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

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寒冷的冬季,很多人就懒于锻炼了,这句民间流传的谚语就强调了冬季运动养生的重要性。在寒冷的冬季,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改善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增强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

但冬季运动时应注意几点:

1.冬季气温低,体表血管遇冷收缩,血流缓慢,肌肉的黏滞性增高,韧带的弹性和关节的灵活性降低,极易发生运动损伤。因此锻炼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待热后脱去一些衣服,再加大运动量。准备活动可采用慢跑、拍打全身肌肉、活动上肢和下蹲等。尤其是冬泳下水前,预备活动更要充分,通过慢跑、全身按摩等方法,调动机体各部分的机能活动,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反应能力。

2.不要过于剧烈运动,避免大汗淋漓。锻炼时运动量应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尤其是跑步。不宜骤然间剧烈长跑,必须有一段时间小跑,活动肢体和关节,待机体适应后再加大运动量。通过锻炼,感到全身有劲,轻松舒畅,精神旺盛,体力和脑力功能增强,食欲、睡眠良好,说明这段时间的运动是恰当的。

3.锻炼后,要及时擦干汗液,若内衣已潮湿,应尽快回到室内换上干燥衣服。对于坚持冬季长跑的人,要特别注意冰雪,防止滑倒。遇冰封雪飘大雾天气,可在室内、凉台或屋檐下原地跑步。

总之,运动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不应该忽略,否则一冬天积攒下来的身体方面的问题就会在来年春天凸显出来,而长期待在温暖的室内也会降低身体的免疫力,增加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几率。

“仁者寿”,民间谚语中的情志养生法

养生莫若养性

关于养生,自古以来就强调“养生莫若养性”,通过各项对长寿老人的调查也表明了这一说法的科学性:绝大多数长寿老人都具有心胸豁达、性格开朗、情绪乐观的性格特点。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心理状态一直处于泰然自若的最佳水平者,神经内分泌对机体各器官的调节也保持在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了机体的抗病能力,有助于健康长寿。

其实,《黄帝内经》中就已经提到养生在于:“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也就是说要学会掌控自己的身体和欲望,这可以看做是“养性”的中心思想。

但是要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却不是非常容易,首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人的情感活动与身体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精神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更大,甚至超过了生理因素。医生在就诊的病人中发现,一些机能性疾病是由精神心理因素造成的,如神经官能症、偏头痛、消化不良等,可以称之为心因性疾病。某些器质性疾病,如溃疡病、高血压、冠心病的产生和加重,也与心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有时甚至造成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

另外,良好的情绪是人体一种有助于健康的力量,而不良心理因素是一种强烈的“促癌剂”。现代医学证实,如果长期处于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中,患各种疾病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甚至会导致癌变。

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应从下列几方面做起:

1.树立正确的养生保健观点

古人说:“养生莫若养性,养性莫若养德。”所谓养德就是注重道德修养。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心胸开阔,开朗乐观,生命之树常青。

2.培养宽宏大度的品格

不要愤世嫉俗,对周围的一切都看不惯,整天牢骚满腹,怨天尤人,这些负面情绪对身体健康都非常有害。

3.广交朋友,乐于交谈

当你遇到困难,受到挫折,甚至遇到不幸时,首先要冷静下来,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然后向亲朋、同事倾诉苦衷,从他们的劝告和开导中得到力量和帮助,这样,苦闷的情绪会慢慢消失,你会变得豁达、轻松。

4.培养广泛兴趣

琴棋书画、养鱼鸟、种植花木,都是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或者在情绪不佳或紧张的工作之后,观赏一场相声,欣赏一下优美动听的音乐,这都有利于缓解紧张的情绪、消除心理上的苦闷。尤其是老年人,更应有各种爱好,调剂、点缀晚年生活。

心宽体胖

俗话说“心宽体胖”,一般人都会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心胸很宽广,想得开就容易发胖,其实,这里的“胖”,不是指身体上的肥胖,而是指身体强壮。也就是说心胸宽广,凡事想得开看得开的人身体就会比较好,不容易生病,相反,那些凡事都要斤斤计较,心胸狭窄的人往往经不起挫折和失败,这样的人也比较容易患病,特别是情志方面的疾病。

其实,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所以台湾著名散文家林清玄先生就提出了“常思一二”,忽略那些不如意的事,多想想那一二如意之事。一句简单的话,多少深刻的人生智慧就蕴涵其中了。

“此事古难全”,世人总是有太多的不如意,求财求名求利,求香车求美人,求健康的体魄,还要求无尽的享乐,可上天总是公平的,给予你一件东西的同时会拿走你的另外一件,所以,求全之心不免失望,而失望就会带来烦恼。烦恼一生,清静之心就远去了。若长期忧虑焦愁,身体又怎会健康?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也是一切烦忧的根源。当你有了房子、车子,开始的时候可能感觉还好,但是当你驾车行驶在街上,看到一辆豪华名车呼啸而过,你又觉得自己的车简直太差了,还有那套两室一厅的房子,怎么显得那么拥挤?所以新的烦恼又来了。其实这个时候,你不妨看看周围,还有那么多每天挤公车、依然在租房住的人们,比起他们,你是不是已经好很多了?我们不是倡导阿Q精神,只是你的生活中总有可以令你满意的事情,虽然并不富足,但是你有一个圆满的家庭,妻子贤惠、孩子可爱;虽然没有骄人的事业,但是同事、领导都很认可你的工作;虽然不能经常出入高档娱乐场所,但是邀几位好友花间小酌亦是一种享受……经常想想这生活中的一二之事,你的心情就会豁然开朗。

所以说,要养生要长寿,首先要把心放宽,对人对事宽容一点,把名利看淡一点,知足常乐,这样你体内的快乐因子才能打败致病因子,你才能拥有健康强壮的身体。简单来讲,所谓“心宽体胖”,就是宽容、豁达、随性的生活态度,这是情志养生的重要内容。

笑一笑,十年少

“笑一笑,十年少”,这可以说是一句人尽皆知的谚语。笑为心声,是乐观的表现,常笑的人,更容易时时乐观。笑是人的良好情绪的反应。笑不仅能使肺部扩张、促进血液循环,而且能够消除对健康有害的神经紧张感。笑会使生病的人更快痊愈。

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许多病痛,特别是心理疾病会随着笑声而销声匿迹。笑是调节人体神经状态的最好方法。因为人在笑时肺部扩张,氧气可畅通无阻地到达全身,同时笑相当于心脏按摩,有助于血液循环,胸肌伸展,增强免疫力。笑还可以减轻压抑和紧张情绪,增强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及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减少偏头疼和后背痛的发生。笑能增强腹肌收缩,使经络疏通,血气和畅,提高人体免疫力;此外,笑促进脑下垂体产生脑内肽,它是天然麻醉剂,如果笑到肚子痛,还能清肺、促进血液循环、释放天然的止痛药——内啡肽。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威廉姆·费赖伊是研究笑的先驱,他曾做过这样的测试,将四十八名心脏病患者分成两组,第一组每天观看三十分钟喜剧,另一组不做安排。一年后,第一组只有两人有过心脏病发作,另一组则有十人反复发作心脏病。在美国加州大学的一次笑疗试验中也证实:笑对患有严重疾病,包括患癌症的人有积极影响,可以缓解患者的不适和疼痛。

笑对我们来说不仅关乎心情更关乎健康,希望每个人都能笑口常开,笑声不断,笑到病除。

不急不恼百年不老,不懒不馋益寿延年

“不急不恼百年不老,不懒不馋益寿延年”,这句谚语听起来虽然简单,却说明了精神养生、运动养生和饮食养生的大道理。

“不急不恼百年不老”指平时性情平和,情绪乐观,遇事不急躁、不恼怒,可以使人健康长寿,保持青春活力。

“不懒不馋益寿延年”,不懒是指运动养生,平时手脚勤、不懒惰,经常参加体力及脑力劳动,或经常参加各种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活动,适量的运动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不馋是指饮食养生,即日常生活的饮食结构合理,平时的饮食能够做到多样化,粗细粮搭配、荤素搭配、不偏食,这样有利于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也是重要的养生方法之一。

之所以这么说,是与人的七情五志是有关系的:所谓七情是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绪变化;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与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具体来说就是:“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过分沉浸于任何一种情绪都会致病。

所以,要想健康长寿,首先就要不急不恼,遇事镇定自如,冷静地看待目前的复杂情况。事情过后,不要长期放在心上,自寻烦恼;要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心理抗逆能力,胸怀要宽广,情绪要乐观;要淡泊宁静,知足常乐,把人生忧喜、荣辱、劳苦、得失视为过眼云烟。万事只求安心,保持精神内守,人则长寿;平日多参加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寻找精神寄托,这样对预防情志过度,保证脏腑安泰,促进身心健康有积极作用。

养生必先养德,大德必得其寿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要想长寿首先要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仁者寿”、“有大德必得其寿”的观点,这似乎与养生离的有点远,《黄帝内经》中也写道:“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意思是有高尚道德修养的人,得享高寿,否则,被嗜欲、淫邪等牵累,思不合于德,行不合于道,就会受到灾难的侵害。

有人或许认为道德修养与养生长寿之间的关系有点远,但是想一下,如果一个道德品行败坏的人,他终日心里想的是怎样对付别人、怎样诋毁别人,或者是他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每天提心吊胆,唯恐被别人发现,精神极度紧张和惊恐,这样的人又怎么能够长寿?现代医学研究就认为:和谐的人际关系、与人为善的心态,能使体内分泌出有益的激素,将血液中的各种成分调节到最适当的水平;同时大脑会分泌出一种天然镇静剂,使人获得安宁与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