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艾炙疗法
藏医治疗学丰富多彩,其中许多独特的治疗方法,体现了浓郁的民族特色,至今仍广泛沿用。艾灸疗法是藏医最常用的外治疗法之一,它是将艾绒根据病症不同,做成大小不一的艾炷,直接或间接置于穴位上施灸,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该疗法是藏族医务人员在自己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吸收中医和外来医学的精华,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经验,使之日臻完善。
艾灸疗法主要用来治疗一些寒性病,如消化不良、胃火衰败、浮肿、水肿、黄水症、瘰疬、炭疽、神经错乱、健忘症、脉病等,其中黄水病和脉病疗效尤佳。在热病的后期,也可运用火灸施治。
但是一切热性胆病、血病、五官孔窍、男女生殖器、动脉搏动处忌用灸法。****间隙上部之动脉,误灸则阳痿不举(相当于耻骨联合上),此处有绝育作用。
灸法应用广泛,每位藏医艾绒随身带,大部分病症必施灸疗。藏医灸疗的精华则是化脓灸。藏医艾灸疗法是以藏医药理论为基础,在选穴、适应症、禁忌症、方法上和中医有不同之处,对某些疾病有非常显著之疗效。
艾灸的制作是一个很精细的过程。一般在秋天择吉日采集艾叶,用棍打碎,再揉成艾绒团。艾绒团的大小看所灸的部位不同而有差别:用于关节者,大小如姆指;用于头部和四肢者,大小如小指尖;用于脉窍者,大小如羊粪粒或制成条形;用于瘰疬和痞块者,大小如诃子;用于小孩胃部者,大小如豌豆。
艾灸取穴,一般有固定的穴位,一种是依据病人自诉症状部位定穴。患病的穴位按之疼痛且舒适,痛点即施灸的穴位,这与汉语中医的阿是穴颇为相似。另一种是分布在全身各个部位的固定穴,医生根据脏腑经络选穴。
艾灸能增强抗体,对免疫机能有调节作用,不但适用于机能低下的病变,也是预防疾病和健身的好方法。藏医常用的穴位均分布于颈、胸、腰椎下或靠近四肢较大的神经干,通过末梢神经的传入功能,促进大脑皮层对脑、植物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调整,使风、胆、痰(藏医学基础理论中的三大因素)趋于平衡,达到防病治病、健身的目的。
藏医放血疗法
藏医放血疗法是依体表不同部位,用不同形状的针刀,点刺或切开血脉,祛除病血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放血疗法多适用于热性疾病,如瘟病、疖疮、疮疡、丹毒、黄水、麻风、扩散伤热、骚热等热症。但凡不满12岁的儿童,70岁以上的老人,孕妇及产后都不能做放血治疗。身体虚弱,精气亏虚、浮肿、胃火衰微、呕吐,泄泻的病人不能放血。一般热病初期、藏医认为热尚不成熟者,或热病属于正气亏损以及空虚热等,虽然表现有热象,都不宜放血。另外,对于要害部位也不宜放血。
根据病种和病程的不同,大致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这三个阶段进行治疗。凡是热性病早期,应在热症初起,热势亢盛的时期,及时放血。而在病程的中期,恶寒停止身体感麻重之时,就及时刺血,放出恶血,以免热性扩散,难以控制。而在血病及赤巴病过程中,病血已散布在脉道之中,或因饮食不当而有余热未消,已散布于脉道,虽属晚期,也可放血治疗。
藏医放血过程分为鼓脉、进刀、察血、掌握出血量等步骤。所谓鼓脉法,就是设法使血流旺盛,这需要在放血前三天先内服一些分解药如三果汤(由诃子、毛诃子、余甘子组成),目的是将病血和正血分开。放血前应温暖躯体,待血流旺畅时,用扁形细绳捆扎放血以上部位。放血进针的穴位都有固定,要避开要害部位及命脉部位。
放血时,如流出液色黄而稀,甚或有泡沫、粘液者,均为病血。如果放出的血色鲜红且较稠,则为正血,不能再放。至于放血多少合适,也要根据病情和病人的情况而定,一般病人体质较壮实者,可略多放些。放血后,一旦病血流尽,正血出现时,即应该停止,勿放血过多,以免损伤正气。放血后要包扎伤口,禁酒3天,静止休息,以免再犯病
藏医药浴疗法
藏医药浴疗法是藏医学中特殊的一种特色自然治疗手段。很早以前藏族人民就知道用温泉沐浴能治疗多种疾病,常用的药用温泉有硫磺温泉、寒水石温泉、矾石温泉、五灵脂温泉、石灰石温泉等,藏医学家应用温泉的原理和方法,将其推广发展为独具特色的藏医药浴法。
药浴疗法就是将全身或部分肢体浸泡于药液中,选择适当温度,洗浴全身或患部的一种治疗方法。药液借助水的特性,将相关的药物溶于水,采用温热法,使药物透过皮肤毛孔、穴位等直接进入经络、血脉、分布全身,通过物理效应与药理效应发挥治疗作用。
药浴疗法的适应症包括﹕四肢强直或拘挛﹔跛行﹔疖肿﹔炭疽﹔妇女病﹔黄水积存在肌肉和关节﹔关节炎所致强直、驼背、弯腰等。禁忌症是孕妇、高血压患者,严重心脏或心功能不全者,有出血倾向的人,高热性疾病,有活动性肺结核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人,肝肾功能不全者,精神病、癫痫、浮肿、不能自我约束者等。
药浴疗法分为水浴和敷浴两种,各有特色。水浴疗法,以五种天然温泉治疗相应疾病为最优。其作用是治疗外散于肌肉.内伏于骨髓之伤热、毒热及陈热等各种热病。敷浴法是将配制或经烧煮后之药物装入布袋中,包扎或放置于病患部位,从而起到治疗作用的疗法。
患者在药浴前后需要细心护理,达到最佳治疗目的。浴前要消除患者胆心支持不住等顾虑,鼓励其密切配合,坚持按疗程治疗。并通过医生的体征等检查后方能进行,药浴期间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根据病人体质调节药液温度及药浴时间。药浴期间由于药液温度较高,时间较长,浴者会大量出汗,容易造成虚脱,应备好饮品,边浴边饮,补充丢失的水分,同时在药浴前10天左右搞好病人的饮食指导,食一些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等。浴后盖被发汗1~2小时,注意保暖,以免受凉。
藏药浴作为藏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藏医们经过不懈的努力探索和临床实践,已研制成针对性强,门类齐全的多种药浴配方,通过煎汤、浸泡、熏蒸、敷浴等特殊的疗法,分别针对五脏六腑和关节、皮肤、神经等病症,结合当今纯天然的日光浴、按摩、足疗,护肤等手段,集医疗、预防、美容、休闲为一体,达到医治疾患,防病健身,排毒养颜等综合目的,发展潜能无尽。因此藏医药浴疗法走出高原,走向世界的时代已经来临。
藏医泻下疗法
藏医泻下是指是服用具有下泻功效的方剂将脏腑病邪排出体外,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方法。此法适宜瘟病已经成熟者,波动热及热病已成熟而亢盛者,中毒症已被敛杀者,六腑的热性疾病,食积不化,痞瘤肿块,浮肿、水肿,肾型水肿,培根木布症,黄水病,麻风,痛风,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虫病,眼病朦胧症,陈旧性疮疡,特别是赤巴病,疗效显著。但凡身体衰弱,老年,孕妇,龙病患者,胃火衰弱者,****疾病,下泄龙上逆者,呕吐,以及外伤,如子弹等异物遗留于体内疼痛者等,均不可使用本法。冬季不宜使用泻下法。
泻下方剂,包括四味勇猛舵手丸、十味舵手膏、五味大戟丸、四味大戟散、三味泽漆散、五味大戟丸、六味大黄汤等
泻下药剂,分为汤、散、丸和药油丸4种。年老和体弱者,宜服汤剂,因能掌握服用量。体质强壮,病势亢盛者,服散剂为宜,有呕吐情况者,宜服丸剂。腹部坚硬并有呕吐者,服用药油丸。向患者保密所用药物,连续服泻。对于服药过久有厌药情况者,药物中掺和少量食物压住药味。
一般在清晨空腹服用,服药后用冷水漱口2~3次,再口含蔗糖、藏糖等甜食,以防呕吐。同时要安静,少说话,不宜侧卧,背靠枕头蹲坐,放松****,不要憋住矢气,欲泻则泻。
在服药泻下过程中,如果患者因身体虚弱,出现神志不清,频频空呕者,是隆风抬头的缘故、可用油脂加肉豆寇研末的药油涂抹按摩全身或四肢、掌心、并以酥油或藏糖焚火烟熏,内服骨汁汤抑制隆邪。
施治泻下之后,饮食方面,宜食用米粥、炒青棵粥等不加盐、油、肉的清淡饮食以补益身体。以后逐渐增加肉汤、稠粥等。特别对热证类,如瘟热症、疫热症、波动热症等在初发时便施泻下药者,宜进食冷水中加少许糌粑的粥、青稞粥,加水的乳酪等凉性饮食;陈旧热症,宜进食黄牛肉肉汤,茶、凉开水等凉性饮食。寒证类疾病泻下后,宜进食新鲜或陈旧羊肉汤、薄酒、融酥油、热食等热性饮食,量逐渐增加。否则,热性疾病反用性热的饮食,则生余热,寒性疾病反用性寒饮食,则息灭胃火,产生痞瘤。饮食调理最少也得连续半月之久。
泻下法有峻缓之分,峻泻则易造成体虚,诱发龙型疾病,胃火衰败。对此,须用热性饮食和药物扶助胃火。缓泻容易留下病根,易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病情加重,特别易诱发培根病和赤巴病。对此,须用光明盐、石榴等扶助胃火、补益身体。然而,泻下法生效时,疾病能迅速根除,不诱发培根与赤巴型疾病。身体轻松有力,内脏功能加强,食欲增加,大小便正常。
藏医擦涂疗法
藏医擦涂法是用药油及软膏涂擦、按摩患处,使腠理开启、气血流通,疏经通络,达到内病外治的一种方法。凡是皮肤粗糙,精血不足,体力虚衰,年迈衰弱,思虑过度,愁苦不欢,眼目失明,劳累过度,以及失眠等症。特别是一切隆病,均宜用油涂法疗治;痘疹及肌肤作肿、皮肤病,则宜以软膏涂治。但是凡属食物不化,不思饮食,大腿强直,珍宝中毒,以及水肿、培根病等,不宜涂擦法。
一、油涂法
在头部的百会、囟门、后囟、手心、足心、第6、7脊椎等处,用野牛浮油涂擦按摩,干后用豌豆面擦搓干净,治心风病及斑疹、疖痈等。隆病失眠,用植物油涂擦按摩隆穴(三会门、第一胸椎等)。全身涂擦植物油、酥油,可使精神旺盛。面部涂擦植物油,揉搓,可使头脑灵活,记忆力增强。疯癫、昏迷症,可用陈旧酥油涂擦按摩。黄水病,皮肤瘙痒,可用马、驴的油脂涂擦按摩。肾病、遗精,用水獭或雪蛙的油脂涂擦按摩腰肾部。虱虮多者,用鹿的油脂涂擦全身。被狗咬伤,应用犬脂擦涂。牛皮癣用猪油调黑硫黄涂擦。痘疹用山羊脂调紫草茸擦涂。陈旧的疱疹疖疮用酥油调檀香末擦涂。风病人骨疼痛彻骨者,用干姜、植物油调和外涂。热症失眠,用麝香与白酥油调和涂擦头面及全身。
二、软膏涂法
硫黄、黑硫黄。离娄或铁棒锤苗。水菖蒲、各种动物角锻灰,用童便制成软膏涂擦,可治炭疽。后晒太阳,治银屑、癣等皮肤病。鼠粪、金矿石研末,人乳调和软膏,涂于创伤、炎肿处,可以徘脓、止痛。棘豆(锻灰存性)、马、驴****调制的软膏涂擦治陈旧疮疡流脓、疖痈等。
白或黑芝麻研碎,调以酪汁,煎成软膏,擦涂,治痛风。水菖蒲、黄葵子、诃子、毛诃子、余甘子、黄牛屎、泥皮(淤泥日晒后卷起的泥皮)共研制成软膏,治跌打皮肤炎肿。
屋梁吊挂烟灰、姜黄、小檗、川木香、止泻木子等研末,用犏牛酪汁调和的软膏,治面蔽、疮疹、“且马”等面部皮肤病。
白芥子、水菖蒲。光明盐、唐古特莨菪或山矾叶研未,用黄牛溲调和软膏,涂于面部,治面蔽、“且马”、痘疹、疱疹等面部疾病。
水柏枝、诃子研末,用8岁童便调和软膏,治中毒症、四肢作肿。
紫檀香、麻花艽、藏黄连研末,用雪水调和成软膏,治胸部的血病疼痛、丹毒、湿疹等。
余甘子、五脉绿绒蒿,用新鲜酥油配制,涂擦全身,治大汗不止,瘟病等热邪逸于皮肤。
屋梁吊挂烟灰、川木香、亚大黄、瑞香狼毒煅炭存性,加盐、酒曲研末,用桶油(奶桶边上结的奶油)调和成软膏涂擦,治皮肤脱落、瘙痒。
黑蛇皮(煅炭)与猪油拌和,涂擦,治肉斑症、牛皮癣等皮肤病。泽漆、草玉梅研末,加酸奶涂擦于瘙痒处可止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