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学的诡计
36462400000031

第31章 爆米花竞争:生产中的经济学诡计(13)

公元383年8月,前秦皇帝苻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羽林郎(禁卫军)3万,共90万大军从长安南下,同时,苻坚又命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师7万从巴蜀顺流东下,向建康进军。近百万行军队伍“前后千里,旗鼓相望。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苻坚骄狂地宣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这就是成语“投鞭断流”的来历。

东晋在强敌压境,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丞相谢安为首的主战派决意奋起抵御。经谢安举荐,在晋皇帝任命谢安之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率领经过7年训练,有较强战斗力的北府兵8万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派胡彬率领水军5千增援战略要地寿阳(今安徽寿县);又任命桓冲为江州刺史,率10万晋军控制长江中游,阻止秦巴蜀军顺江东下。

双方在淝水展开激战。结果,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唯有鲜卑慕容垂部的3万人马完整无损。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鲜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苌等地族贵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国家。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前秦随之灭亡。

前秦的军队规模不可谓不大,但最终还是吃了败仗。看来,规模不一定能产生必然的正面效果。

若厂商的产量扩大一倍,而厂商增加的成本低于一倍,则称厂商的生产存在规模经济,与规模经济对应的是规模不经济。一般来说,随着产量的增加,厂商的生产规模逐渐扩大,最终厂商扩大规模使得生产处于规模经济阶段。

产生规模经济的原因主要有四点:第一,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厂商可以使用更加先进的生产技术。在实际生活中,机器、设备往往具有不可分割性,有些设备只有在较大的生产规模下才能得到使用。第二,规模扩大有利于专业分工。第三,随着规模扩大,厂商可以更为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包括一些副产品。第四,随着规模扩大,厂商生产要素的购买和产品的销售方面就拥有更多的优势,随着产量的增加,这些优势逐渐显示出来。

但是,规模经济并不意味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对于特定的生产技术,当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生产就会出现规模不经济,造成规模不经济的原因主要是管理的低效率。由于规模过大,信息传递费用增加,信号失真,滋生官僚主义,使得规模扩大所带来了成本增加更大,出现规模不经济。

在现实中,采取多大规模能实现成本最小化,取决于企业生产与市场的特点。

从生产的角度来看,一个行业所使用的设备越大,越专业化,技术越复杂,创新越重要,规模就越大越好。从市场的角度看,产品标准化程度越高,需求越稳定,规模就可以越大。例如,在钢铁、化工、汽车等重型制造业中,这些企业的规模往往相当巨大,小企业难以在这些行业生存。

相反,如果一个行业使用的设备并不是大型的,技术与生产工艺也不复杂,技术创新所需的资金和承担的风险并不大。从市场的角度看,产品标准化程度低,需求多变,规模就可以小一些。所以,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究竟是规模大一点还是规模小一点好,得依据现实情况而定。

为什么全部卖完反挨骂

专卖店里小吴看着自己负责的区域,有一个衣架是空的,那是因为一周内她将此款衣服全卖完了,比经理给她的两周内卖完提前了整整一周。她想,这个月的任务超额完成,今天晚上经理过来察看销售情况时,一定会对她大加称赞,没准还能得到销售月冠军的称号呢!于是,小吴不由美滋滋地笑了。

傍晚,经理真的来到店里察看销售情况。正如小吴所想到的那样,经理在空衣架前止住了脚步,盯着衣架旁贴着“已售完”的纸条,问小吴:“这是什么时候卖完的?”

“我的机会来了!”小吴不由暗自高兴,自豪地说道,“就在今天上午!”

小吴被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弄得不知所措,经理听完她的话后,大声喝道:“你为什么不提前通知我!你懂不懂销售的基本道理?”

“销售道理?”原本以为会得到表扬的,没想到却遭到严厉的斥责,到底是怎么回事?小吴感到既委屈又莫名其妙,于是决定直接向经理问个明白。

小吴:“我什么地方做错了呢?”

经理:“因为你把潜在机会丢掉了。”

小吴“什么?把机会丢掉了……”

经理:“对,潜在机会!”

其实,经理所说的潜在机会是指机会损失,也就是获得销售时机的反义词。怎么理解销售时机呢?就是将顾客需要的商品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提供给他们。现在一个人当老板的小卖部逐渐被大型超市和购物中心所取代,其原因就在于后者的商品品种齐全,数量丰富,顾客很方便就能买到自己想买的所有东西。后者在本质上是因为抓住了销售时机。

小吴只为自己把销售任务完成而高兴,却不知道在快要卖完之前,要提前通知经理以便经理及时安排进货。

如果小吴能在那款衣服卖得所剩无几时,及时通知经理,这款衣服就很可能在上午有新货,这样一来,卖掉的可能更多。

小吴过早陷入了“销售一空,库存为零”的状态,失去了创造新营业额的机会,即造成了所谓的“机会损失”。

按一般想法,可能觉得销售一空就万事大吉了,然而从经济学角度看“机会损失”是不受欢迎的。

例如,如果卖出了10件,有2件的机会损失的话,那么10件减去2件,相当于仅仅卖出了8件。因此,身为营业员的小吴要想被经理夸奖,最好在预计快要卖完时及时通知经理备货。

当然,比预计销售量多备一些货需要敏锐的眼光,这恐怕也是商业经营中最难办的事情之一。对负责采购的人而言,这是最大的挑战。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商品过度剩余的后果很严重,脱销的后果同样很严重。

我们不能因为把东西卖完了就庆幸不已,更应该把握销售时机,考虑如何再进货,争取卖出更多的商品。

萨缪尔森在其《经济学》中曾用热狗公司的事例来说明机会成本的概念。热狗公司所有者每周投入60小时,但不领取工资。到年末结算时公司获得了22000美元的可观利润。但是如果这些所有者能够找到另外其他收入更高的工作,使他们所获年收达45000美元。那么这些人所从事的热狗工作就会产生一种机会成本,它表明因他们从事了热狗工作而不得不失去的其他获利更大的机会。

为什么企业不能杀鸡养猪

2007年,猪肉价一路狂飙,以至于很多农民们都在杀鸡,为何?卖了鸡肉买小猪哦!那不知一年后当小猪长大后,肉价是涨还是跌?所以也有很多农民们守着自己的鸡群,日日祷告着:猪肉啊,降下来吧,鸡肉啊,涨起来吧!

唐僧四人正西行,突然,八戒身上叮咚作响,却是手机来电。抄起一看,原来是高老庄的老高头,老猪的泰山大人。

“喂,岳父大人好。”

“八戒吗?我是老高呀。唉,不知为何,我那女儿最近思念你的紧,整天寻死觅活的。不知你那经取的怎样了?能否回来一趟?”说罢不住叹气。

八戒又惊又喜,忙连声答应。一转头瞥见师父,却不知如何开口。但想到那美貌如花的高秀兰,哪里还把持的住?当下软磨硬泡,不住恳求。唐僧眼见留他不住,叹了口长气,也就随他去了。

不一日,八戒便来到高老庄。老高头摆下宴席,宴请亲朋好友,为女婿接风。八戒喝的酩酊大醉,由人扶回房去。刚进了屋,听得门外有人说话。

“高老,你这个妖怪女婿如此丑陋,脾气又大,你怎么又把他招回来了?这不是自讨苦吃吗?”

老高头洋洋得意地道:“现在这社会,家里养头猪,顶个暴发户啊。哈哈,哈哈……”

看来,这高老头宁可和妖怪在一起,也要得到涨价猪肉的好处,“有钱能让你敢杀妖”啊!但农民们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猪肉涨价了,是杀鸡养小猪,还是继续养鸡呢?天平一日一倾斜,真是愁煞人。

其实,管理企业和农民们养猪在本质上并无区别。都是以获得收入为目标,如果企业没有盈利,就会成为企业和社会的负担,成为“被杀掉”的对象。如果一直亏损,会导致贷款银行担忧、企业担忧、员工也担忧,但就因此申请破产么?恐怕很难有人会心甘情愿,所以,我们还是要坚持下去,或许还能起死回生,但一直亏损着,又无法交差,的确是个难题。对于这样的企业,最应该的是求助外援,如果没有任何制度和外界支援,很可能就面临着“被杀掉”的危险。

当然,求助外援也需要很大的努力,并非一日之功。需要企业自己不断的努力,还需要有人在外部给企业以支援,就像养小猪需要筑圈买饲料一样。在合适的时机、企业的努力、政府的支援等所有要素的共同努力下,企业的危机才有可能度过。这是一个团队共同努力协作后的结果,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功亏一篑。

牛根生,中国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他于1999年创立蒙牛集团,取得巨大成功,至2005年蒙牛集团已成为中国乳业前两强。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牛根生和蒙牛集团受到牵连,面临企业被外资收购的危险境地。内忧外困下,以至于老牛不得不苦求资金,写下万言书求援资金,并致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及长江商学院的同学,希望脱离困境。并在浙江第一会所——“江南会”上的一次中国高层企业家聚会中,痛哭流涕地讲述了自己企业的困境,称“蒙牛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为了可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力,企业就必须要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果运营困难,就需要大幅裁员,但这样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裁员并不能改变企业的核心结构调整,时间一长,弊端还会显现出来。所以,为了应付更长久的未来,企业应有必要进行结构调整,从问题的根本处入手,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从根本处入手,才会将问题彻底解除,将病根彻底铲除。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明显的今天,几乎企业的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国民经济。假如以看到没有暂时收益,就立刻“杀鸡养猪”处以极刑,很可能会“杀鸡不成,反蚀一把米”,也许再等等看,会有好结果。也许可以借鉴马云的做法,“我从来没想过我比别人幸运,我也许比他们更有毅力,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熬不住了,我可以多熬一秒钟、两秒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