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学的诡计
36462400000032

第32章 爱情甜到忧伤:两性间的经济学诡计(1)

男女博弈:看谁先陷入爱情

为什么皇帝的女儿也愁嫁

在中国这样一个男女比例常常失调的国度,打光棍的男儿不少见,嫁不出去的姑娘却没几个,更何况是皇帝家的女儿呢!

在封建时代,皇权是至高无上的,人的自利行为驱使男人们总想攀龙附凤。能够娶皇帝的女儿为妻,意味着一生拥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还能光宗耀祖。“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拥有先天优势的“皇帝女儿”在所处的时代成为万人竞相追逐的对象。而现今社会的“皇帝女儿”虽没能达到古代社会“皇帝女儿”垄断时代英才的地位,却也可以傲视群雄。

但却偏偏有一些人不懂得利害关系,而选择不娶皇帝的女儿,这使得皇帝的女儿也愁嫁了。在一般人眼里,娶公主当老婆、拜皇帝作泰山(即岳父),那还了得!不过,在某些衣冠世家的眼里,公主的吸引力并不见得很大。有时皇帝真心实意想把女儿许给他们,他们却未必心甘情愿肯当驸马。

东汉光武帝刘秀想把自己的姐姐湖阳公主介绍给大臣宋弘,这位宋大人以“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婉辞峻拒。光武帝刘秀知难而退。

848年,唐宣宗请宰相白敏中为爱女万寿公主选婿。白敏中挑来拣去,最后将以文雅著称的校书郎郑颢推荐给了皇帝。这年十一月,宣宗为公主与郑颢举行了隆重的婚礼。依咱们常人的眼光,郑颢似乎该对白敏中感激不尽;但事实却是,郑驸马对白宰相恨得咬牙切齿。

681年,武则天唯一的宝贝女儿——太平公主相中了薛绍,薛家的族祖薛克构冷言冷语道:“娶妇得公主,无事取官府,不得不为之惧也。”后来的发展倒也的确验证了他的预言,688年,薛氏兄弟因参与推翻武则天的密谋,全家悉数被斩,薛绍以尚主之故,特予全尸,杖一百,饿死在监狱里。

俗话说:“‘娶妇得公主,无事生官府’,实在令人感到可怕。”由张果跟薛克构的话都大同小异来看,这恰好是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一般人的看法,认为娶公主是一件既可畏又可怕之事,才可能产生类似谚语不断流传。既然社会上一般人都认为娶公主不是件好事而不愿跟公主结婚,所以唐朝的世家大族就更不愿跟皇室结为亲家。是故,在唐宪宗之前,没有世家大族的子弟做过驸马。所以早在唐太宗时就曾经讲过:“我贵为天子,可是一般社会人士都宁愿跟门阀世族联姻,却不愿意跟我们皇室结为亲家,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唐太宗这点疑惑,一直延续了百余年之久,直到唐宪宗以后,才出现极为少数的士大夫、世家大族愿意与皇室联姻之例子,但也是极其少数。

在婚姻市场上,一般也遵循市场规律,婚姻资源的配置强调的是门当户对,郎才女貌。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是俊男配美女,好马配好鞍。皇帝家的女儿,断不能像小户人家似的草草出嫁,总得选一个声名显赫的阀阅世家,挑一个才貌双全的乘龙佳婿才称心意。但这么一来,可就不容易了。

同时还应该从公主自身找找原因。唐朝的公主多半品德不佳:不知道是否是李唐皇室家教不良,多数公主表现出的品德往往不好。公主出嫁后的败德之事甚多,譬如高祖的女儿永嘉公主嫁给了窦奉节,却跟有妇之夫杨豫之****私通。同时,公主是皇帝的女儿,身份尊贵,所以下嫁以后,常常不肯用当时家庭礼仪来跟公公婆婆行家礼,反而要公公婆婆跟她行君臣之礼,也就是要公公婆婆来拜见媳妇,这实在违反家庭伦理的礼仪。

所以皇帝家的女儿也愁嫁,皇帝的女儿没有一段美满的婚姻按常理来说不可能,但它却可以用经济学的理论去解释。

为什么比尔·盖茨娶不到美女

有个长得十分漂亮的女孩子,金发碧眼,开朗大方,但一直没有男生敢追她。追慕者们这样想:这么漂亮的女孩,怎么轮得到我来追?肯定有那些比我更有钱的男人,比如巴菲特去追求她,于是长叹一声,转而追求其他女孩去了。

巴菲特在华尔街上巧遇来纽约观光的漂亮女孩之后,也颇为心仪,但是巴菲特转念一想:这么漂亮的女孩,怎么轮得到我来追?肯定有那些比我年轻的小伙子,比如比尔·盖茨去追求她,于是巴菲特长叹一声,转而与结发老妇相伴去了。

漂亮女孩去微软公司面试时,巧遇比尔·盖茨。面对如此佳人,比尔·盖茨心中一阵激动,但他转念一想:这么漂亮的女孩,怎么轮得到我来追?肯定有那些比我更强壮的阔佬,比如乔丹去追求她,于是比尔·盖茨长叹一声,埋头继续与司法部周旋。

漂亮女孩去观看篮球比赛时,邂逅飞人乔丹。面对如此佳人,乔丹岂能不打主意?但乔丹冷静下来一想:这么漂亮的女孩,怎么轮得到我来追?肯定有那些比我更英俊的小伙,比如她的什么同学或同事,早就已经把她追到手了,于是乔丹长叹一声,转身来个空中走步。

这就是漂亮女孩的困惑。

”巧妇常伴拙夫眠”,很多美女身边的男生却往往貌不惊人、能力平常。曾有这样一个笑话,讲的就是各种不同类型的男人在面对美女时的选择。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就在于,男生对美女的要求不甚了解,追求她的人相互之间又不能互通信息,不了解美女的处境和真实想法,结果每个想追求她的男人都只能根据自己的假设来决定是否要去追求美女。结果大家都假设美女一定有着高不可攀的要求,为了避免失败受挫,大家都选择了退缩不前。

其实在追求美女这个过程中,大家只注意到了美女的美貌以及自己的不足,而根本不知道其他任何信息。每个人都把追求美女的代价想得特别的高,结果都不敢轻易采取行动,待字闺中的美女们也就成为了单身美女。而最后能将她们追到手的,却往往是那些考虑问题简单、不知天高地厚的懵懂男生。也就是,劣币驱逐良币了。只不过,这里的劣币驱逐良币不是劣币的“势力”有多么嚣张,而是良币主动让步,把机会留给劣币了。

爱情的市场也是一个“劣币”与“良币”共存的市场,我们在逆向选择的作用下,或许不免阴差阳错地和你心目中最完美的梦中情人擦身而过。为了最大化的避免遗憾,要么,你在遇到心仪对象时好好把握,敢于追求,要么,和比尔·盖茨一样,收起自己不切实际的幻想,过平淡的幸福生活吧!

为什么一见钟情会一见就堵

冯楠:“赵刚,我见过你。”

赵刚:“冯楠,我也是。我正在想,我们在是什么地方……”

冯楠:“你不用想了,那样只会白白耽误时间的。爱因斯坦说过时空也能多维存在,我想,也许咱们可能在另一个时空里见过,或是……梦中?”

赵刚:“有可能。佛教认为人有六轮之回,人死后过奈何桥时被灌了迷魂汤,把前世忘得精光,但也有个别被漏过的,这种人能清楚地记得前世,有可能咱们前世见过,又凑巧都躲过了迷魂汤。”

这是电视剧《亮剑》里的冯楠与赵刚一见钟情的对话,也是电视剧中的经常会出现的场景。我们习惯认为爱情是一种男女间的相爱的最美好感情,因为数不清的文艺作品都是这样证明爱情的。我们也愿意这样定义爱情,因为我们需要这种给身心带来美妙感受的情感。不过可惜的是,我们不可能永远活在“一见钟情”里,至少,对于普通人来说是这样的。最初见面的那种兴奋、满足,相信遇见你,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当对方有一丝蹙眉时,你会伤心痛苦的所有心事,都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地被微不足道的小事所吞噬。

就像鲁迅笔下的美人“豆腐西施”变成了细脚伶仃的“圆规”一样,一见钟情的激情和青春,也逐渐地褪去颜色,变得平淡与无味。于是,有的人开始寻找新的“一见钟情”,有的人希望用新的面孔来面对旧的“一见钟情者”。但不可避免的是,无论哪种“新追求”,最终都会变成悬在你头顶的一把剑,一不小心,就会自作自受甚至作茧自缚。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就像经济学中的边际效应递减一样,初次消费带来的满足,随着消费量、消费次数的增加,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消费,满足感就会降低一份,直到最后边际效应变得很少很少,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跟所有恋情相比,初恋的边际效应是最高的。从另一方面将,所谓的“一见钟情”,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大多数人都想通过恋爱或者婚姻来保障或提升自己的权势、财富、地位、名声甚至是知识总量。因此,爱情也就被蒙上了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当我们揭开面纱,才发现对方原本不是当初的遇见的那个“他”。

梅兰妮是一个漂亮、聪明、做事干练、惹人爱怜的女孩,她住在纽约。没有什么人知道她的来历,只知道她清纯可爱、气质脱俗。一天,梅兰妮在酒吧邂逅了风流潇洒、年轻有为的单身贵族彼克。二人一见倾心,相互钟情,而后开始了迅速的交往。一下子成为周围人眼中羡慕的情侣。可是就在彼克提出结婚要求时,梅兰妮却支吾推辞。这让彼克很困惑。

原来,梅兰妮出生在美国南部的阿拉巴马,从小就向往都市生活,所以她来到纽约寻找自己的未来。上帝真是偏袒她,她不仅在事业上顺风顺水,还让全纽约“万人迷”的单身贵族安德鲁疯狂地爱上她。其实梅兰妮并不是一个单身女郎,她已经在家乡和一个名叫杰克的小伙子结婚一段时间了,如今她与彼克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但是随着幸福的一步步靠近,梅兰妮心里的不安和焦急却一天天猛烈。

但是随着幸福的一步步靠近,梅兰妮心里的不安和焦急却一天天猛烈丈夫却始终拒绝在离婚协议上签字,不得已,梅兰妮亲自回到阿拉巴马,劝其离开自己……

每个人总会刻意隐瞒一些对自己不利的信息,为了获得对方而有意表现好的方面,从而达到“讨好”的目的。爱情中的男女,请放弃脑海中一见钟情的完美,揭开心里那层虚伪的面纱。彼此坦诚相待,为对方提供自己足够而准确的信息,以加深了解,让爱情和婚姻更甜蜜长久。

而虚假信息的提供只会让你们的爱情打折扣,只有对真实而可靠的信息判断后,双方的最终决策,才能是最好的“抉择”。红尘浮世,人间冷暖,成败得失,背后都有一股利益暗流的涌动。

每一对相爱的情人,当走进现实生活,卸下了爱情头上浪漫的光环,走出虚幻的精神圣殿后,就会发现柴米油盐的平淡,和利益纷争的无休止,这时,尚能保持生命中的纯真、可爱,便会让爱情的“边际效应递增”,相反,则如置身不可挡的逆流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为什么情人眼里出西施

英国某经济学家评论英王爱德华八世为辛普森夫人放弃王位的行为时说:“20世纪,我们伟大的英国出现了一位‘最不理性’的****。原因就在于,他做了一项非常亏本的买卖。他选择了一位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都不合适的女性来做自己的伴侣,并因此放弃了继承王位的权利。

“这位被国王选择的对象(辛普森夫人),不过是个身份卑微的私生女。她离过婚,派头十足、自命不凡,固执又不出众,根本算不上漂亮,却恰恰蛊惑了一位富有责任心的国王,结果让英国损失巨大……”

一位学者转述威尔逊亲王对辛普森夫人的感受“那女人金发蓝眼,皓齿厚唇,体态丰盈,秀色可餐。言谈间风情千种,移步时仪态万方。威尔士亲王偷窥良久,怦然心动,不禁打破在女人面前冷若冰霜习惯,主动与那独身女子攀谈。”

为什么同样的一个人(辛普森夫人),在不同人的眼中会产生这样大的差别。尤其是在第一段话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那个经济学家的不满,在他眼中,至少威尔士亲王所做的一切是收益远远小于成本的。因为这个女人“离过婚,派头十足、自命不凡”,并且身份极其低微。但威尔士亲王在描述她时,却认为她美貌无比、风情万种,甚至为了她放弃王位也在所不惜。也许,这位经济学家不认为辛普森夫人具有多大的魅力。问题是,如果真的将爱情当做经济学里的一种消费品,那么他恐怕就不会这么草率地下决定了。

当我们将这样的道理摆放在爱德华八世和辛普森夫人之间时,就不难发现,同样是适用的。因为,恰恰是辛普森夫人那与众不同的性格吸引了爱德华八世,他喜欢的就是这样的女人,确切地说,是这个女人。至少他认为,同辛普森夫人恋爱将是一种无可避免的“偏好”。但爱情往往是自私的,为了能让自己长久地拥有这份美好的感情,他愿意为自己的这种“偏好”付出一定的代价。只是他为之付出的一切,若从整个国家的角度来看,的确是太大了。也许,只有身处恋爱中的人,才会忽略消费“爱情偏好”的代价。他们可以忽略其他一切,即使现实中对方并不出众甚至十分普通,也会认定对方是独一无二的,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产生影响。

三国时期,诸葛亮有个出名的丑妻——黄硕。人如其名,身体壮硕,黄头发,黑皮肤,皮肤上起一些疙瘩,是当地出了名的丑女。但诸葛亮偏偏对那些大家闺秀与美貌佳人不屑一顾,娶了黄硕。

后来,邻人多以貌取人,不明就里地讥讽:“莫学孔明择妇,止得阿承丑女。”可是诸葛亮不以为意,照样同妻子过着甜蜜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