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经学博采录
36471800000017

第17章 卷三(3)

⑨李宏信,字柯溪,号小李山房,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与桂馥、鲍廷博相友,《札朴》即出自他的手校。曾经为袁枚骈体文作注释,后为段玉裁劝阻,终身不作。

⑩曾子,指曾参(前505—前436),字子舆,春秋末鲁南武城(今山东平邑县)人。孔子晚年的著名弟子,以孝著称。事载《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北宋时追封为“武城侯”,南宋时加封为“郕国公”,元代又加封为“宗圣公”。著有《曾子》十八篇。

韦陟(697—761),字殷卿,唐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韦安石子。十岁授温王府东阁祭酒、朝散大夫。唐肃宗时为吴郡太守。好美食,相传“葫芦鸡”即出自他的家厨。卒后被赠为荆州大都督。永泰元年赠尚书左仆射,谥“忠孝”。

高诱,涿郡(河北涿州市)人。少时受学于卢植。建安十年(205)任司空掾,后迁濮阳令。著有《孟子章句》、《孝经注》(今佚)、《淮南子注》、《吕氏春秋注》等。

左思(约250—305年),字太冲,临淄人。官秘书郎。左思少时,貌陋口讷而博学能文,曾学过钟繇和胡昭的书法,也学过鼓琴。所作《三都赋》,一时京城豪贵之家竞相传抄,洛阳纸张为之昂贵。其《咏史诗》实则述怀,托古讽今,对当时的门阀制度有所讥刺。后人辑有《左太冲集》。

姚襄(?—357),字景国。十六国时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人。姚弋仲第五子,羌族首领。初为东晋平北将军、并州刺史。弋仲卒,拟率部西入关中,兵败复归东晋。次年复叛晋。后与苻坚战于三原,兵败被杀。

桓温(312—373),字元子,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娶晋明帝女南康公主为妻。少慕刘琨、陶侃的事迹。咸康七年(341年),任琅琊太守。永和元年(345年),桓温任荆州刺史,遂掌兵权。后与郗超等谋废晋而自立,事未果而死。

陈霆(约1477—1550),字声伯。号水南居士,隐居仙潭后,更号渚山真逸,晚号可仙道人,浙江德清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刑科给事中,正德初以忤刘瑾谪判六安。瑾诛,起历山西提学佥事卒。博洽多闻,留心风教。著有《唐余纪传》、《雨山墨谈》、《山堂琐语》、《水南稿》、《渚山堂诗话》、《渚山堂词话》等。

和峤(?—292),字长舆,西晋汝南西平(今河南西平)人。袭父爵上蔡伯,起家太子舍人,累迁颖川太守。为政清简。后任给事黄门侍郎,迁中书令。惠帝立,拜为太子少傅,迁光禄大夫。家富性吝,杜预谓其有钱癖。

孔绣山,即孔宪彝,字叙仲,号绣山,山东曲阜人。孔子七十二代孙。道光五年(1825)举人,官内阁中书。工诗、画、篆刻。著有《对岳楼诗录》。

曹石仓,指曹学佺(1574—1646),字能始,号石仓,福建侯官人。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官至四川按察使。著有《石仓诗文集》、《蜀中广记》、《石仓十二代诗选》等。

顾亭林,指顾炎武(1613—1682),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曾自署蒋山佣,一名顾圭年,学者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被认为是清代考证学的首创人之一。著有《日知录》、《音学五书》、《左传杜解补正》、《石经考》、《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李溶林,清初人,著有《溶林诗集》。

阎潜邱,指阎若璩(1636—1704),字百诗,号潜邱,山西太原人。世代业盐,侨居江苏淮安。晚年应召入京,得到雍正的隆遇。所著《尚书古文疏证》是清初辨伪名作,经其“引经据典,一一陈其矛盾之故”,基本上解决了经学史上历千余年的《尚书》真伪悬案。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对其人其著有详细介绍,可参阅。

方望溪,指方苞(1668—1749),字凤九,号灵皋,又号望溪,安徽桐城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官武英殿修书总裁,官至礼部侍郎。以孝著称,尤精“三礼”。著有《周官集证》、《周官析疑》、《周官辨》、《仪礼析疑》、《考工记析疑》、《礼记析疑》、《春秋直解》等多种,后汇刻为《望溪全集》。

张稷若,指张尔岐(1612—1677),字稷若,号嵩庵,山东济阳人。明末诸生,明亡,绝意仕进,潜心《仪礼》研究,著述终身。著有《周易说略》、《诗经说略》、《老子说略》、《嵩庵闲话》、《济阳县志》等。

李文藻(1730—1778),字素伯,一字茝畹,号南磵,山东益都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官广东恩平知县、桂林府同知。曾在德州、菏泽等书院主讲多年,嗜古好学,性好聚书。著有《恩平集》、《潮阳集》、《桂林集》等。

程晋芳(1718—1784),初名廷鐄,字鱼门,号蕺园,安徽歙县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进士。以吏部员外郎为《四库全书》纂修官,书成改编修。著有《诸经答问》、《尚书今文释义》、《群书题跋》、《勉行堂集》等。

丁杰(1738—1807),原名锦鸿,字小山,一字升衢,号小疋,浙江归安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进士,官宁波府学教授。肆力经史,擅于校雠之学。著有《周易郑注后定》、《大戴礼记绎》、《小酉山房文集》等。

邵晋涵(1743—1796),字舆桐,一字二云,自号南江,余姚(今浙江余姚)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进士,以庶吉士入四库全书馆,历任《万寿盛典》、《八旗通志》、国史馆、三通馆的纂修官。邵晋涵继承了浙东学派的传统,精于史学。所著《尔雅正义》,为清代十三经新疏之一。他校勘群经的成果均保存在《南江札记》中。

祁韵士(1751—1815),字鹤皋,山西寿阳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官编修,擢中允,大考改户部主事。嘉庆初,以郎中监督宝泉局。幼喜治史,于疆域山川形胜、古人爵里名氏,悉数记览。所著《西域释地》、《西陲要略》,皆考证古今,简而能核,是清代西北史地学的奠基人之一。

谢震,字甸男,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乾隆五十四(1789)举人,官顺昌教谕。与陈寿祺同举乡试。论学崇尚汉学,黜宋学。著有《樱桃轩集》。

郭象(?—312),字子玄,西晋河南洛阳人。官至黄门侍郎、太傅主簿。少有才理,好老庄,能清言。曾在向秀所注《庄子》的基础上作《庄子注》,该书今佚,其残文散见于皇侃《论语义疏》及《道藏》中。

何法盛,南朝宋人。宋孝武帝时为奉朝请,校书东宫。所撰《晋中兴书》,据《南史·徐广传》载该书不是出自何法盛之手,而是由郗绍编写。今已佚。清黄奭辑本五百二十余则,收入《黄氏逸书考》。另有汤球、王仁俊、陶栋等人的辑本,均可互补。

何则贤(1801—1852),字道甫,号三山樵叟、蓝水后人,闽县(今福建福州)人。道光十五年(1835)中乡举,官建阳县学训导。景阳书院山长。师事陈寿祺、陈庚焕、高澍然等人,并与林则徐相知,与余潜士、梁彬等交往密切。好藏书,并刊印有善本行世。著有《蓝水书塾诗文草》、《昭代碑传表志文集》等。

汤金钊(1772—1856),字敦甫,一字勖兹,浙江萧山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授编修。道光时,官至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鸦片战争时不附合议,因故降官,既而又授光禄寺卿。卒谥文端。著有《寸心知室存稿》。

傅昶,字青余,贵州贵筑(今贵阳市)人。道光举人。著有《三国志音证》、《十六国方域考》等。

平原,指颜真卿(709—785),字清臣,唐临沂人。唐开元进士,曾任平原太守。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善正、草书,为世所宝,称颜体。著有《颜鲁公文集》。

一行(673—727),高僧,俗姓张,名遂,巨鹿(今河北平乡)人。唐初郯国公张公瑾之孙。博学多才艺,精于历象、阴阳、五行之学。从荆州景禅师出家,隐居嵩山。开元五年(717),应唐玄宗之召至京师。曾翻译《大日经》,制造黄道游仪。著有《大日经疏》、《开元大衍历》、《易传》等,已佚。现仅存“卦议”一篇,收录于《新唐书》卷二十七上。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易纂》一卷。

李天经(1579—1659),字长德,真定府赵州人。明崇祯中为光禄寺卿。精于天文历算,与徐光启、李之藻及耶稣会传教士一起修订历法,著为《崇祯历书》。

黄梨洲,指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洲。学者称“梨洲先生”,又称“南雷先生”,浙江余姚人。明崇祯时,因草疏入京,为父讼冤,与阉党对簿时,携铁锥刺许显纯、李实等而名震京师。后遵父遗命,师从绍兴学者刘宗周。崇祯中为“复社”领袖。明亡,隐居不出,潜心研究学术。著有《易学象数论》、《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授衣随笔》、《律吕新义》、《明史案》,选编《明文海》等。今人编有《黄宗羲全集》。

张石洲,指张穆(1805—1849),字石洲,一字诵风,号斋,山西平定人。道光十一年(1831)优贡生,候选知县。通训诂、天文、历算、舆地之学。著有《蒙古游牧记》、《魏延昌地形志》、《阎若璩年谱》、《斋诗文集》等。

杨宝臣,字湘芸,号铁臣,闽县人。官户部,因与肃顺为仇家,去官。通晓天文历算及小学,以经世之才自命。与陈颂南为姻亲,精于经学。

凌仲子,指凌廷堪(1755—1809),字次仲,又字仲子。原籍安徽歙县,后随父迁居江苏海州。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例选知县,改宁国府教授。所著《礼经释例》,被誉为清代研究《仪礼》的佳制。著有《礼经校释》、《校礼堂文集》、《校礼堂诗集》、《元遗山年谱》等。

张衡(78—139),字平子,东汉南阳西鄂人。少善属文,通五经、天文、历算、机械制作。文学著作今传者有《西京赋》,见《文选》。明人辑有《张河间集》。

孙炎,字叔然,乐安(今山东博兴)人。受学于郑玄再传弟子,被称为东州大儒。曾征为秘书监,不就。相传他是中国古代首先发明反切注音方法者。著有《周易春秋例》、《毛诗注》、《礼记注》、《春秋三传注》、《国语注》、《尔雅注》、《驳圣证论》等。吴承仕《经典释文序录疏证》引邢《序》称“‘为义疏者,俗间有孙炎、高琏,皆浅近俗儒,不经师匠。’此别一孙炎,非东州大儒之叔然也。”

薛综(?—234),字敬文,三国吴沛郡竹邑人。孙权招为五官中郎将,除合浦、交趾太守,累迁尚书仆射、太子少傅。著有《私载》、《五宗图述》、《二京解》。

陈劭,指陈邵,字节良,西晋东海襄贲人。以儒学征为陈留内史,累迁燕王师。武帝泰始中,入为给事中,卒于官。著有《周礼评》。

干宝(?—336),字令升,东汉新蔡(今河南新蔡)人。勤学博览,好阴阳术数之学。元帝时以佐著作郎领修国史,著《晋纪》,时称良史,今佚。又编集神怪灵异故事为《搜神记》。另著有《易解》、《周易注》、《周官礼注》等,今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汉魏二十一家易注》中均有辑本。

崔灵恩,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淄博市)人。魏时为太常博士。南北朝研究《毛诗》的集大成者。著有《毛诗集注》、《周礼集注》、《三礼义宗》、《左传经传义》、《公羊穀梁文句义》等,今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集注毛诗》一卷、《毛诗集注》一卷、《三礼义宗》四卷。

赵一清,字诚夫,号东潜,浙江仁和人。赵昱之子。国子监生。少禀父教。以治《水经注》称名家。著有《水经注释》、《东潜文稿》等。

全祖望(1705—1755),字绍衣,一字谢山,浙江鄞县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曾主讲蕺山端溪书院。补辑黄宗羲《宋元学案》,编成百卷。又曾七校《水经注》,三笺《困学纪闻》。所著诗文有《鲒埼亭集》。

贡禹(前127—前44),字少翁,汉琅邪(今山东诸城)人。以明经洁行著闻,征为博士,凉州刺史。病去官。复举贤良,为河南令。汉元帝初即位,征为谏大夫。后迁为光禄大夫、御史太夫等,以敢言朝政得失著称。其所作疏议,今存四篇,见《汉书》本传。清严可均辑入《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