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每天学点经济学大全集
36486700000054

第54章 信息时代需要学点经济知识(4)

据报道,香港最有名的娱乐杂志《壹周刊》自1990年创刊以来,引起极大轰动,1991年凭着7万5千份的发行量成为全香港读者人数最高的杂志,其读者群体高达31万5千人。1995年发行量增加一倍,高达16万2千500份,读者高达106万。根据2003年AC尼尔森的调查,《壹周刊》是同类刊物中香港第二高销量的周刊。

当然,并不是任何隐私都有人愿意购买。在鲁迅的小说《祝福》里,祥林嫂不断向别人诉说自己孩子被狼吃掉的个人信息,当她再说“我真傻……”时,引起所有人的反感,人们对她的隐私已经没有兴趣。

隐私能值多少钱,取决于多大程度上满足公众的好奇心。正是因为名人的隐私不愿意被别人所知晓,名人隐私俨然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一般而言,名人的隐私能引起人们更大的好奇心,当然他们的隐私更值钱。一个普通老头娶一个年轻姑娘不会有太多人关注,但如果这个老头是社会名人,那他的婚姻自然会引起公众的好奇心。“物以稀为贵”,也就是说,名人隐私是稀缺资源,名人隐私当然更值钱。

在走向市场经济的今天,买卖隐私似乎已经成了不可抗拒的潮流,有人愿买,有人愿卖,别人无可厚非。但隐私的买卖理应当和其他交易一样要受到法律和道德的约束。法律是一种硬约束,道德是一种软约束。要使这些行为不至于败坏社会风气,必须有严格的立法,并不断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水平。

为什么有人能利用信息致富——信息提取

有则“九方皋相马”的故事。秦穆公对伯乐说:“你的年纪大了,你能给我推荐相马的人吗?”伯乐说:“我有个朋友叫九方皋,这个人对于马的识别能力,不在我之下,请您召见他。”穆公召见了九方皋,派他去寻找千里马。三个月以后九方皋返回,报告说:“已经找到了,在沙丘那个地方。”穆公问:“是什么样的马?”九方皋回答说:“是黄色的母马。”穆公派人去取马,却是纯黑色的公马。穆公很不高兴,召见伯乐,对他说:“你推荐的人连马的颜色和雌雄都不能识别,又怎么能识别千里马呢?”伯乐叹气,长叹:“九方皋所看见的是内在的素质,发现它的精髓而忽略其他方面,注意力在它的内在而忽略它的外表,关注他所应该关注的,不去注意他所不该注意的,像九方皋这样的相马方法,是比千里马还要珍贵的。”穆公试了试马,果然是千里马。

这则寓言故事说明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提取有效信息,才能发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在生活中面对同样的信息,不同的人可能做出不同的解读,从而做出不同的决策,这种差别来源于对有效信息的提取不同。

在美国有两家鞋子制造厂。为开拓市场,其中一家鞋厂老板派一名市场经理到非洲一个孤岛上去调查。那名市场经理一抵达,发现这里的人们都光着脚,一打听,才知道,他们没有穿鞋子的习惯。于是他立即给老板发电报说:“这里的居民从不穿鞋,此地无市场。”而另一家鞋厂老板也派了一名市场经理过去。当这名市场经理抵达后,见到同样的情况时,却心中兴奋异常,也给老板发了一份电报:“此岛居民无鞋穿,市场潜力巨大。”

同样的境况,因为有效信息提取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结论。这些故事,应引起每个人的思考。现在市场上存在的信息多如牛毛,但仍有人感叹自己的信息来源不够充足。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矛盾?问题的关键就是——有效信息提取的不同。市场上的信息无处不在,而我们所需要提取的是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这个信息提取的过程可能是长期的,但必须是正确的。只有确保了这种正确性,才能让信息为我们带来商机。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受到影响,市场上猪肉价格非常高。商人亚默尔观察这种现象很久了,他通过自己收集的信息认定,这种现象不会持续太久。因为只要战争停止,猪肉的价格就一定会降下来。从此,他更加关注战事的发展,准备抓住重要信息,大赚一笔。一天,他在报纸上挖掘到了这样一个信息:李将军的大本营出现了缺少食物的现象。通过分析,他认为,战争快要结束了,战争结束就说明他发财的机会来了。亚默尔立刻与东部的市场签订了一个大胆的销售合同,要将自己的猪肉低价销售,不过可能要迟几天交货。按照当时的情形,他的猪肉价格实在是太便宜了。销售商们没有放过这一机会,都积极进货。不出亚默尔的预料,不久后,战争果然就结束了。市场上的猪肉价格一下子就跌了下来。这时亚默尔的猪肉早就卖光了,而在这次行动中,他共赚了100多万美元!

现在,随着网络——“高速信息公路”的普及,我们正走入信息经济时代,但有几个人能像发现市场的营销经理和亚默尔那样,找到对自己有效的信息?如今,人们追求的已经不是信息的全,而是信息的有效。越来越多的信息充斥着电脑的荧屏,人们绝不可能困在对全面信息的无限追求中,那将耗尽我们过多的时间和成本。只要能收取到对市场影响最本质的信息,就足够了。

我们生活在信息社会中,提升自己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这是每一个人的必备功底。有句话说得好,“世界上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运用到经济生活中也是同样的道理——生活对大家都是平等的,成功也从来不是缺少机会,而是需要我们有一双敏锐的慧眼,来发掘有效信息。

第二节选择与决策

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机会成本

经济学的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的另一样东西。简单来说,可以裂解为把一定资源投入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利益。我们在做一件事情上权衡利弊,然后做出最优选择,那个被放弃的而价值最高的选择,就是机会成本。

阳光明媚的午后,好容易处理完公司的财务报告,喝杯下午茶休息一下吧,来点甜点怎么样,豆沙糕还是巧克力薄饼?“豆沙糕还是巧克力薄饼”类似于古老的“鱼还是熊掌”,被这个问题难住的人里面你不会是第一个,也可能不会是最后一个。豆沙糕还是巧克力薄饼、茶还是咖啡、鱼还是熊掌,这种选择实际上就是一种机会成本考虑。

如果你喜欢吃豆沙糕,但你更喜欢吃巧克力薄饼。在两者之间选择,你就会选择巧克力薄饼;假如巧克力薄饼恰好没了,那么来点豆沙糕也无妨。因此,接受豆沙糕的机会成本是放弃巧克力薄饼。不妨给食用这两种食物的收益设个数:吃豆沙糕的收益是5,那么吃巧克力薄饼的收益是10。因为吃豆沙糕的经济利润是负的,所以我只能选择吃巧克力薄饼,而放弃豆沙糕。

当然,你选择巧克力薄饼的同时就要面对放弃享受豆沙糕这个机会成本。但你愿意这么做,因为你的选择应该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吃豆沙糕还是巧克力薄饼?以上是经济学教给我们如何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机会成本是可以用货币进行衡量的。比如,要在某块土地上发展养殖业,在建立养兔场还是养鸡场之间进行选择,由于二者只能选择其一,如果选择养兔就不能养鸡,养兔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养鸡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可以根据对市场的预期大体计算出机会成本的数额,从而做出选择。但是有些机会成本是无法用货币来衡量的,它们涉及人们的情感、观念等。

因此,我们必须不断的决定如何使用我们有限的时间或收入。当你决定是否购买汽车,或是否上大学时,在每一种情况下,你必须考虑作出一个选择需要放弃多少其他的机会。有时必须做出选择,但也会因此丧失许多既得利益。

不管怎样,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应该时刻谨记机会成本的概念。经济学告诉我们,必须去面对机会成本的选择。如果去KTV和去电影院对你同样有吸引力,不妨掷硬币决定去哪儿。当然,如果是重大决策,还是多犹豫一些为好。如果选择爱人,可不能用掷硬币的方法。机会成本越高,选择越困难,因为在心底我们从来不愿轻易放弃可能得到的东西。的确,有时作出一个选择真是太难了,可我们不得不选,而我们的人生轨迹将随着我们选择的坐标前行,回头看看我们的选择,仔细算算我们所付出的机会成本,值吗?

机会成本广泛存在于生活当中。一个有着多种兴趣的人在上大学时,会面临选择专业的困难;辛苦了五天,到了双休日,究竟是出去郊游还是在家看电视剧;面对同时间的面试机会,选择了一家单位就不能去另一家单位……对于个人而言,机会成本往往是我们做出一项决策时所放弃的东西,而且常常比我们预想中的还多。按经济学观点,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定的成本,以读研究生为例做一番分析。

先算一下经济方面的机会成本。众所周知,如今的考研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考“钱”。据报道,一个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考研费一般在2000~4000元之间,在职考研者的花费也不会少于这个数字。还有心理压力成本。几乎每个考过研的人都认为那段时间(复习时间)非常难熬,来自社会、家庭以及自身的压力都很大。特别是家庭状况不是很好的考生,意味着不仅不能为家里创收,还要拿家里的钱。再算算其他方面的机会成本。时间方面,考研者的时间成本都大于其直接用于考研的时间,考的次数越多,时间成本也越大。相反的例子莫过于比尔·盖茨了,他停学创业,而不是继续求学。如果真选择后者,说不定他也错过了时机,成就不了今日的微软。从某种意义上说,那些考研者是不是错过了很多机遇呢?

考研也应该考虑机会成本的问题。首先,仔细考虑一下,考上了这个专业的研究生,三年之后,你的就业方向和出路在哪里。这样的出路,是否令你感到满意,是否令你觉得为其付出三年的时光是非常值得的?再想一想,自己所要考的专业以及这个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是否是你真正喜欢的,还是说只是迫于形势的无奈而作出的选择。要知道,一个人只有热爱他的工作,对他的工作时刻保有兴趣和激情,才可以作出好的成绩。最后要想,考上这个专业的研究生,是否能为你将来的就业增加一定分量的砝码,当然,这个砝码并非单指一纸文凭,还应该包括你自身学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

思考过以上的问题后,如果你当初的考研信念仍然坚定不移的话,那么考研仍是你的最优选择,那就静下心来全力以赴地准备考试吧;而如果你对自己是否考研产生了动摇,那么,奉劝你勇敢面对应该面对的问题,不要盲目作出选择。

信息不对称的产物——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交易中的卖方往往故意隐瞒某种真实信息,使得买方最后的选择,并非最有利于买方自己,这时候买方的这种选择就叫做逆向选择。“一个人掌握的信息达到何种程度,就会采取相应的选择。”这是信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在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总体而言,谁处于信息劣势,就会处于博弈劣势。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一些和常规不一致的现象。例如,在产品市场上,特别是在旧货市场上,由于卖方比买方拥有更多的关于商品质量的信息,买方由于无法识别商品质量的优劣,只愿根据商品的平均质量付价,这就使优质品价格被低估而退出市场交易,结果只有劣质品成交,进而导致交易的停止。

逆向选择违背了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的选择法则。在生活中,有些人常常会因虚假广告上当受骗,蒙受损失,这便是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我们常见的那些神奇的“减肥广告”,下面我们就从“减肥广告”这个具体案例中了解究竟什么是逆向选择,以及逆向选择是怎样作出的。

铺天盖地的减肥产品一路咆哮着向市场压来,什么“一个半月能减48斤”,“快速减肥”,“签约减肥”,“不反弹不松弛”……单从这些字眼来看,那些渴望瘦下来的人士无疑会心动。再加上那些华丽的包装、煽情的语言,还有一些不曾为人知的噱头。但是,等你尝试之后就会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商家正是利用消费者对减肥原理、减肥器械、“无效退款”等不了解或了解不深的情况,故意隐瞒一些真实信息,置买卖双方于信息不对称的情境下,以此诱惑消费者作出对他们并非最有利的逆向选择,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因为虚假广告上当,从表面看是因为受害者目光不够准确,一时冲动花钱当了冤大头,但是以信息经济学的眼光看,则是由于受害者掌握的信息不够充分,只能根据手头仅有的信息作出选择。消费者总是希望买到质优价廉的商品,但是现实生活中常常出现等到真正使用时才发现质量糟糕的状况,这就是因为他当初购买该商品时掌握的信息处于劣势,不能发现真相。

在日常生活中,逆向选择的案例还有很多。逆向选择在招聘场合也是经常发生的现象,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单位又慨叹招不到合适的人才。我们看到招聘会里人头攒动,人声鼎沸;我们又看到企业求贤若渴,迫不及待。两相对比的反差,正是招聘中逆向选择的规律在起作用。很多企业总是发愁,一个个求职者的简历五花八门,好不容易筛选出一份简历来,面试过关了,等到工作时,却没有实际能力,给企业造成浪费和损失。尤其是高层次人才,讲起话来滔滔不绝,使听者觉得他见多识广,经验也好像非常丰富,可是一旦开始工作,总是漏洞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