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学的诡计大全集
36491300000035

第35章 第三编 爱情甜到忧伤:两性间的经济学诡计(4)

结婚之后,遵照刘宇的意愿,小颖成了一名全职太太,并觉得这样的生活很不错。两年后,一直赋闲在家的小颖想要个孩子,她向刘宇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刘宇却一口拒绝了小颖的提议,给出的理由很直接:一旦生了孩子,小颖的身材就会受到影响。此事给了小颖很大的打击,虽然她也明白自己是依靠外形换来优越的生活,却没有想到婚后两年了,丈夫仍然只看重她的这一优点。

在她的一直坚持下,刘宇最终同意要孩子。但之后刘宇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后来甚至发展到了彻夜不归。终于,小颖发现丈夫有了外遇。

在中国,多少女性,在嫁人后,为了照顾家庭,而放弃了自己的一切,就因为放弃了自己的一切,不知不觉间,就成了男人身上的一根藤。从此不得不看着男人脸色过日子。男人对你好点,是你的幸运。男人出轨或由于其他的原因对你不好,你只能强忍着,因为离开了男人,自己就失去了生活的能力。

“能力是女人最极致的性感”,女人自身的价值决定其婚姻的价值!

能力至上,千古不变。婚姻并不是女人一辈子的依靠,女性甚至有可能因为婚姻而失去经济自主性,因此,小孟不断提醒身边年轻的女性朋友或同事:“先别想着嫁人,经济独立是第一优先。”

“婚姻是找一个体贴的伴侣,而不是求得一张长期饭票。”有过两次失败婚姻经历的小孟比任何女性都能够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女性问题研究专家苏芩在新书《20岁跟对人,30岁做对事》中特别给出了当代女性一些成长智慧建议。她说:“做剩女不可怕,可怕的是做劣剩女。如果能成为钻石级优剩女,也是女人的另一种价值体现,聪明的女人要学会做自己的生活投资人。”

女孩25岁,是朋友眼中最“顽固”的保守派。大一的时候,很多同学都成双成对了。也有男孩追她,可她无论对方是谁,一律回绝。她不想过早地涉足爱情,因为她知道自己还不够稳定,而她恋爱的目的不是“练爱”,也不是用以摆脱寂寞,而是实实在在地为了结婚。

对于正读大学的他们,未来还是一个未知数。人都如此不稳定,爱情怎么可能稳定呢?她这样想,也便时刻警示自己,一定要等自己相对稳定后再谈爱情。而这种相对的稳定,只能等到毕业后工作落实之后。

这个理由,这个信念,让她成为了“冷血动物”。她一直“顽固”地坚守到毕业,也未给自己一个“爱情”的机会。毕业之后,耍单的女孩更少了,甚至有的都开始谈婚论嫁。可因为没有工作的不稳定,她还是不敢接受任何男孩。

在女孩心里,只有工作稳定了才可以谈爱情。因为那时才知道什么样的是门当户对,才知道什么样的是“高攀”和“低就”。女孩不敢恋爱的主要原因,是怕某些“指标”不匹配或一旦发生大的变化而影响爱情的牢固性。

而如今,女孩在对找工作失去信心之后,开始怀疑自己最初的坚守可能是一种错误。她更为自己担心,再如此一年一年地找不到工作,自己的爱情岂不是会更惨?

于是,她在思想挣扎了几番之后,开始用人们常说的“工作好不如嫁得好”鼓励自己去找爱情。

对自己很负责的女孩这一决定是最为恰当的吗?她急于恋爱,不是出自对爱情的渴望。而是对自己找工作丧失了信心,和对世事的种种无奈。这是一种逃避。如果你像找工作一样寻求结婚,那你就是一名“婚活”族。“婚活”,由日本著名社会学家山田昌弘提出的名词,就是和结婚相关活动的总称。所谓“婚活女”就是一群为以找工作的态度和决心来找结婚对象的女人。

爱情不只是精神上的,也是物质上的。但它只是人生的一件附加品,可以属于你,也可以不属于你。而能力却永远只是你自己的,是别人无法掠夺的,是可以巩固爱情的,更是可以为你创造成就的。

婚恋网站珍爱网的一份调查显示,2009年头五个月与去年同期相比,该网站22岁至24岁本科学历的女会员增长率高达2.5倍,一般这个年龄是读大四或大学应届毕业的学生。这一数据充分说明,愈来愈多的女大学生倾向在毕业前后找到自己的另一半。

这里有一组统计资料:在1997~1998年间,结婚15~19年的夫妻离婚率增长了10.97%,而结婚20~24年的夫妻离婚率增长了13.8%。这就表明,结婚时间愈长的夫妻,离婚率愈高。这也特别提醒了女性朋友,千万别觉得有了“饭票”,就可以高枕无忧。如果不幸失去“饭票”,年龄越大,对于生活上的冲击也将越难以承受。

如此一来,女性怎么可以不及早追求经济上的独立?

经济独立的单身女性最快乐。人生的缘分奇妙而难预测。单身,也许是一个过渡,也许不是短期内可改变的状况,但公主与王子若没有良好的财务规划为后盾,也很难在结婚后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让现在的自己成为经济独立、财务规划稳健、坐拥成就与财富的快乐单身女郎,绝对是一个值得努力的目标。

如今,经济上完全依靠老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新时代年轻的女性朋友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及善用年轻的优势,让自己在经济上独立起来。因为愈早开始追求经济独立,愈能够让你在婚姻中保持独立和尊严。

为什么女方索要彩礼

现在有些地方仍保留着送彩礼的习惯。男子娶亲时,要给女方一定数额的钱,多则上万,少则几千,视男方的家庭状况而定;另外,还要准备一定数量的猪肉给女方,此肉称为“礼肉”或“离娘肉”,这是数十种彩礼中必不可少的一种。

“离娘肉”的选择很有讲究,一般是整头猪或一半。有些地区送肉的数量要根据新娘亲戚的数量来决定,像新娘的外祖母、姨、舅、叔、伯、爷等亲属,每家都有享受一块礼肉的权利。

但是这种风雅而有趣的“彩礼”现在是越来越少了。如今,中国人结婚时的“彩礼”都是直指金钱,让那些穷困而盼媳妇的家庭不堪重负,甚至因此而闹出打官司的事情来。

2008年2月18日,江西省永丰县人民法院对一起因彩礼返还问题引起的离婚案件做出一审判决,准予原告张某与被告李某离婚,由被告返还原告彩礼1万元。

法院经审理查明,原、被告于2006年2月经人介绍相识并确立恋爱关系,被告李某在订婚及婚前共向原告索要彩礼及接受礼品共计价值3万余元。双方婚后因性格不合经常吵架,导致夫妻感情破裂,虽经多方调解均无效。由于被告索要的彩礼过多,超过了原告家的经济承受能力,导致原告家庭贫困,原告的弟弟因此辍学。

一审法院认为,原、被告均表示感情破裂,同意离婚,因此,原告的离婚请求应予支持。由于原告婚前支付彩礼3万余元数额较大,导致其家庭生活困难,应当酌情予以返还。考虑到彩礼的给付并不违背双方意愿,并且在当事人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日常生活消耗,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作出以上判决。

彩礼一般是指男女双方完婚之前,由男方付给女方作为婚姻关系成立条件的财物。女方接受彩礼之后,婚事乃定。中国古代的法律将由此形成的婚姻称作“聘娶婚”,由此娶得的妻子称为“聘娶之妇”。

彩礼又称作下财、过礼、行聘礼等。彩礼是中国传统婚礼中纳彩的俗称。彩礼多少,因地而异,一般视家境的贫富而定。民间在行聘礼之前,往往由媒人先开列彩帖,写上首饰、衣服、布匹、绸缎若干,与女家商议,双方往往因彩礼的多少而争执不下,常常需要媒人往返数次才可以定下来。行聘礼之前,男方写有利书、开呈礼物,一并放入红漆木盘等器皿之内,请专人手捧肩挑,挑行成队,鼓乐相随,送到女方家后放在堂屋中央供女方亲友、邻里朋友观赏过目,以显示排场和富裕,女方收回后有回执奉还。

在东非,彩礼的实现形式基本上是实物和货币。在一些班图部族中,男方拿不出实物或货币,就以劳役来补偿。订婚的时候,男女双方达成协议,结婚前或结婚后,新郎必须到女方家劳动一定的时间。劳动可以集中在几个月,也可分散开来,只是在农忙季节去帮工。这属于彩礼的劳役补偿形式。

现今中国人结婚时的彩礼直指金钱,动辄上千上万。一般而言,农村人结婚房屋是必需的。此外,还需要一系列家用电器,如彩电、冰箱、音响、摩托车等,日常生活用品以及大量的服装衣物和婚宴酒席费用。这样平均算起来,农村结婚所需的全部费用大约在5~7万元左右。这笔钱在城市工薪阶层中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何况是经济落后的农村。大部分人为了这件人生中的头等大事都背上了沉重的债务,伤透了脑筋。下面我们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此进行一些浅显的分析。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婚姻是一桩交易,交易双方为男方和女方,其中男方为需求方,女方为供应方。供与求,双方必然涉及信息的因素。城市中讲求自由恋爱,男女双方在交往过程中具备充分了解的机会,信息较为对称;而农村中大多数人还沿袭着古老的传统——经人介绍,然后步入婚姻殿堂。男女双方几乎没有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恋爱阶段,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信息不对称,就会导致交易双方对对方的情况出于某种原因而了解不充分,因此也会导致供求双方在交易中不能真正体现自己的意图。根据现实条件,通过自由恋爱、正常交往来了解男方的可能性不大。在由媒妁之言促成的婚姻中,媒婆似乎成了信息传递的唯一渠道。但媒人在促成一门亲事后还大有利益可图,因此通过媒人来了解男方,也不能尽识“庐山真面目”。男女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就很难消除。

有这样一家婚姻介绍所,他们在给一位单身女郎介绍男朋友时,从中挑了一位男士的征婚广告,广告说这位男士长得英俊潇洒、仪表堂堂。单身女郎可能不会相信有这么好,这时婚介所的人就让她看了一小段关于此男士的录像。如此一来,再加上婚介所小姐的一番夸赞和劝说,这位单身女郎也极为动心,于是与婚介所达成这笔“交易”。

但过了一段时间,这位女郎发觉上当了,这位男士的确是仪表堂堂,但他有严重的口吃症。但是婚介所绝不会因此负任何责任,因为他们当初提供的信息的确是真实的,他的确长得帅,但这个信息是不完全的:他有口吃症。

而婚后男性的生活能力以及精神上对女性的关怀程度又都是女性在婚前必须要考虑到的,而这些来自媒婆和婚介所提供的信息又都是不确定的,为了弥补这可能造成的损失,女性在婚前通过彩礼预先得到补偿,无疑是非常明智的。而且彩礼本身作为信息传递的工具,也促使了交易的达成,即婚姻关系的确立。

为什么妻子反对丈夫娶小妾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村里有个农夫,他和妻子生活在一起。由于这几年的收成不好,日子非常艰辛,时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农夫便整天想着做发财的美梦。

一天,农夫偶然在柴堆里拾到一个鸡蛋。他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冲着在做饭的妻子说:“我有钱了,我有有钱了!”妻子急忙转过身,充满期望地问农夫:“钱在哪里?”

农夫郑重其事地将拾来的鸡蛋拿给妻子看,说:“喏,钱在这里。”

妻子十分失望:“这算什么钱啊?”

农夫说:“你这就没头脑了吧?你想,我拿着这个鸡蛋到邻居家,借他家的母鸡把它孵化了。等小鸡出来后,如果是只母鸡,那么小鸡长大后可以下蛋,一个月又可以孵出十多只鸡。然后,鸡生蛋,蛋生鸡,这样,不出3年的时间,我们就能得到300只鸡。想想看,300只鸡能换来多少钱啊!”

妻子尖叫着说:“10金!”

“对,10金!”农夫接着说,“有了这10金,我们可以买来5头母牛,母牛又生牛犊,牛犊又长成母牛,6年后,我就可以得到100多头牛,几百金了!到时候,我再拿着这300金去放高利贷!”

妻子似乎也觉得真的有金钱在眼前晃动。

农夫又歇了一口气:“有了这些钱,我就可以买田产房屋,买仆人、小妾,然后我便可以与你一起过上快活的日子了。”突然,妻子耳朵竖了起来,说道:“买小妾?”她拧着农夫的胳膊骂道:“什么,你还敢买小妾!”

说着说着,她越想越气,于是一把扑过去,一下把鸡蛋打碎了,说:“那就不要留下这个祸害!”

妻子反对丈夫娶小妾,一下狠心,宁可把将来的财富砸碎。可见,她是坚决反对一夫多妻制度的。一夫多妻的情况,在封建社会十分常见,达官贵人三妻四妾不足为奇,现在人们为什么要主张一夫一妻?

为解释这些问题,下面我们假设一夫多妻的制度合法化。

根据前提,一个男子可以娶到多个妻子,则对于已经有一个妻子的男人来说,如果他要重婚,通常要提供更多的优惠给下一位妻子,以弥补对方由于与人共享一个丈夫受到的损失。(何况,现在的女人同过去的女人比聪明很多,其中多的是精英白领,若想让她们作为重婚对象,男人付出的代价必然要更多。)这样,按照经济学的规律,男人娶的妻子越多,那他为下一个妻子付出的财富也就逐渐增加。于是,从成本上看,男子的经济负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