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不找借口找方法·升级精华版
36513100000011

第11章 不找借口+找方法+努力工作=成功

平凡不是平庸的借口,方法是通向成功的捷径

“如果一个人是清洁工,那么他就应该像米开朗琪罗绘画、像贝多芬谱曲、像莎士比亚写诗那样,以同样的心情来清扫街道。他的工作如此出色,以至于天空和大地的居民都会对他注目赞美:‘瞧,这儿有一位伟大的清洁工,他的活儿干得真是无与伦比!’”

这是著名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说过的一段话。

世上绝没有一份生来就造就平庸者的工作。所有正当合法的工作,都是可能造就卓越者的。如果你认为现在从事的是一种太过平凡的工作,短时间里也没有改变它的能力,那么,正确的办法应该正视它,抱着一种化腐朽为神奇、化卑微为高尚的精神去寻找方法。在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平凡的工作会成就你卓越的成功。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麦当劳总公司看好中国台湾市场。正式进军之前,他们需要在当地先培训一批高级干部,于是进行公开的招考甄选。由于要求的标准颇高,许多初出茅庐的青年企业家都未能通过。

经过一再筛选,一位名叫韩定国的某公司经理脱颖而出。最后一轮面试前,麦当劳的总裁和韩定国夫妇谈了三次,并且问了他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题:“如果我们要你先去洗厕所,你会愿意吗?”韩定国还未及开口,一旁的韩太太便随意答道:“我们家的厕所一向都是由他洗的。”总裁大喜,免去了最后的面试,当场拍板录用了韩定国。

后来韩定国才知道,麦当劳训练员工的第一堂课就是从洗厕所开始的,因为服务业的基本理论是“非以役人,乃役于人”,只有先从卑微的工作开始做起,才有可能了解“以家为尊”的道理。韩定国后来之所以能成为知名的企业家,就是因为一开始就能从卑微小事做起,干别人不愿干的事情。

无论你正在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要想获得成功,就不要轻视自己的工作。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劳动是卑贱的,鄙视、厌恶自己的工作,对它投注“冷淡”的目光,那么,即使你正从事最不平凡的工作,也同样会充满借口,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而卓越者,必是认真对待工作的人,他们是重视找方法之人。在他们的世界里,不存在困难和借口这样的字眼,他们相信凡事必有方法解决,而且能够解决得最完美。即使他们从事最平凡的职业,也绝不会因为借口而让自己成为平庸之人。他们用自己的经历一再证明,没有借口,看似极其困难的事情,也能寻找到方法,有所突破。

1978年包起帆到上海南浦港务公司机修车间工作,专门负责码头上的起重机的修理工作,从此包起帆开始了自己在平凡的一线不畏困难的发明之路。1981年10月,包起帆发明的“双索门机抓斗”成功运行,抓斗通过两根起重索顺利地打开和闭合,人木分离的目标实现了!中国港口史上第一只用来卸大船的木材抓斗诞生了。

1996年,包起帆担任上海龙吴港务公司当经理,在新的岗位上他又开拓了发明新天地。一直以来龙吴码头无法做外贸集装箱业务,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包起帆另辟蹊径改做内贸集装箱。包起帆先后4次到北京寻求交通部和相关单位的支持,8次到南方去寻求船公司、货主和码头的合作,历经艰难终于在1996年12月15日开辟了中国第一条内贸标准集装箱航线。

无论职位如何变化,包起帆都在坚持寻找方法攻克难关。他的卓越成就为自己赢得了全国劳模、“五一”劳动奖状等多项荣誉。

没有不重要的工作,没有不能成就卓越者的工作,只有看不起自己工作的人,只有不努力找方法的人。正是基于这一点,《福布斯》杂志的创始人B·C·福布斯说:“做一个一流的卡车司机,比做一个不入流的经理更为光荣,更有满足感。”

古今中外,凡是真正的卓越者,几乎都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手,都愿意积极主动寻找方法,擅长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卓越者讲究方法,讲究效率,用方法达到卓越,而平庸者往往忽略了这一些,只是凭着想法蛮干。

当人们为了困难、处境的艰难寻找借口时,有人放弃,有人坚持,有人莽撞蛮干,有人讲究方法,这就造成了面对同样问题的不同结果,并且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和成败。

高标准严要求,为自己工作的人不找借口

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很多员工这么说:

“我不过是在为老板打工!”

“活是给老板干的,那么认真干吗?”

“这公司的事,又不是我自己的事情。”

说这些话的,有一部分人都是喜欢寻找借口的人,他们本来有着丰富的知识、不错的学历,却由于经常不断的生活在抱怨中,而常常面临如何找到下一份工作的难题。

其实,他们最大的误区就是始终抱着“我不过是在老板打工”的工作观念,他们认为,工作就是一种简单的雇佣关系,做多做少,做好做坏,和自己没有多大的利益关系。其实,这样的工作观念让无数职场人错失了人生中宝贵的机会,甚至在不断地埋怨中埋葬了自己美好的职业生涯。

在现今的商业环境中,你手上的每一个工作,其实都是为自己做的,在服务别人的时候,你所得到的并不仅仅是工作的报酬,还有技术的锻炼,能力的提升与名誉的提高。

北大企业家班、清华总裁班、中央党校企业家班特聘教授高贤峰曾经提出一个“岗位股份制公司理论”,其内容主要是:“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是一个股份制公司。这个股份制公司有两个股东,一个是老板,一个是员工。老板向岗位股份制公司投入的是货币资本,表现为资金、厂房、设备、土地等,要求回报的是利润;而员工向岗位股份制公司投入的是人力资本,表现为知识、经验、技能等,要求回报的首先是知识、经验、技能。”

在这个理论下,我们是在为自己工作,多投入就等于多回报。多干一个工作,多积累一次经验,就等于多分红一次。克服一个困难工作,就等于争取了一次技能提升的机会,争取到了一次分红的机会。少解决一次问题,就少积累一次经验,就等于少分红一次。躲过一个困难工作,等于放弃一次技能提升的机会,同时又放弃一次分红的机会。

只要你是公司里的一员,你就应该抱着为自己打拼的态度,抛开任何借口,高标准严要求,将身心彻底融入公司,尽职尽责。倘若如此,那么任何一个老板都会助你成为公司的支柱。

日本是一个经济强国,但日本经济发展有一个致命的软肋:能源。

日本的能源完全依赖进口,在20世纪70年代,中东石油输出国实行石油禁运,日本遭受重大损失。1973年至1974年间,日本通货膨胀率竟然高达25%,经济出现大幅度下滑。

在这场灾难中,日本很多企业停产或破产,企业员工无所事事,很多人不得不暂时回家。那时,日本基本上全部实行的是终身雇佣制,回家等于休假或待岗。

但是,几乎所有回到家的员工都没有心思待在家里,他们又陆续回到企业,清理车间,剪除杂草,或者干点别的事情,不管干什么,都比在家里闲着踏实。而且,他们并不是受他人指派才这么干的,而是自发的,不是为了赚钱,而纯粹是出于对企业的忠诚和热爱,他们认为企业出现困难,自己有义务尽力帮助企业。有一位工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回到家时,妻子训了他一顿:“公司遇到如此大的困难,你怎能安心待在家里呢?”

日本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经济强国,之所以能够拥有索尼、松下、本田这样国际知名的大企业,和他们这种为自己工作的觉悟以及严格要求自己是分不开的。

你只要是公司的一员,公司或老板的利益同你个人的利益直接相联系。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为自己工作,高标准严要求是必不可少的。

在现代社会,“高标准、严要求”执行早已成为企业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不二法则,要知道,任何一家企业的久盛不衰,以及它的成功都是与它对自身各个环节的“高标准、严要求”分不开的。因此,企业也呼唤那些能够“高标准、严要求”的员工。

没有借口,高标准、严要求,就是追求卓越、追求完美的力,需要一种“自我批判”的态度。随时质疑自己,随时寻找改进做事的方法。从每一个细节做起,将自我反省和批判运用到具体执行中。如此,个人才会进步、企业才会发展。

作为员工,我们应该珍惜工作本身带给自己的报酬。譬如,困难的任务能锻炼我们的意志,不一样的工作能拓展我们的新的才能,与同事的协作能培养我们的人格和交往的能力,与客户的交流能训练我们的品性。公司是我们生活中的另一所学校,每一次为问题的解决找寻方法,都让我们的思想得以丰富,智慧得以增进;每一次要标准严要求,都让我们的工作技能得到提升,工作经验进一步充实。

迟干不如早干,蛮干不如巧干

曾经有人这样形容现代人的竞争环境:“每一条跑道上都挤满了参赛选手,每一个行业都挤满了竞争对手。”在人满为患的跑道上和拥挤的行业竞争通道中,怎样才能成为令人羡慕的领跑者呢?最简捷的方法就是:迟干不如早干,蛮干不如巧干。

我们正处在一个讲究效率的时代,在风云变幻的现代社会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稍有迟疑,就可能使原来非常杰出的构想,变得一文不值。因此,今天想好的好主意今天就得实行。

美因混合保险公司的创始人史东,觉得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一句话,来自于妈妈逼他遵守的一个行为习惯——立即就做!

有一天,他听到一个消息:曾经生意兴隆的宾夕法尼亚伤亡保险公司,因为经济大萧条发生了危机,已经停业。该公司属于巴尔的摩商业信用公司所有,他们决定以160万美元将这家保险公司出售。

史东想了一个不花自己一分钱就得到这家保险公司的主意。他马上对自己说:“立即就做!”于是他马上带领自己的律师,与巴尔的摩商业信用公司进行谈判。

“我想购买你们的保险公司?”

“可以,160万元。请问你有这么多的钱吗?”

“没有,但是我可以向你们借。”

“什么?”对方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史东进一步说:“你们商业信用公司不是向外放款吗?我有把握将保险公司经营好,但我得向你们借钱来经营。”

商业信用公司经过调查后,对史东的经营才能很有信心,于是,奇迹出现了:史东没有花一分钱,就拥有了一家自己的保险公司。之后,他将公司经营得十分出色,成了美国很有名的保险公司之一。

如果你认准了一项工作,那么就要行动起来,没有资金,没有人力,条件不充分……一切都不足以成为你延迟行动的借口,要知道世界上有93%的人都因拖延懒惰而一事无成。

没有提出任何问题,没有表示任何困难,并且立即去行动,用最快的时间,用最好的质量,给这次任务打上了一个漂亮的句号。“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成功的秘诀往往就是这么简单。

当然,丛史东的例子中,我们也看到了,成功除了早干也要有巧干。巧干是抓准了事情的关键,并找到了有针对性的方法。巧干既可以减少劳动量,又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芬兰有句谚语:“宁可花一天好好思考,也不要用一周时间蛮干徒劳。”做事不应该只顾蛮干,而应学会巧干。只有能在第一时间巧干,才能成为拥抱成功的人。

巧干说明能够摸清形势,慎重下手,巧用策略,即: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正如用钥匙开锁,摸清了锁的内部,用恰当的方法,才能轻易打开锁。

苏联有句谚语“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办事情其实就是这个简单的道理——蛮干不如巧干。一个人做事,若只知下苦工夫,则易走入死路,唯有三分苦加上七分巧才能更容易达到自己的目标。事实上,人们眼中的“懒汉”,常常是老板青睐的对象。

做任何事情,都要将“苦”与“巧”巧妙结合。正所谓“三分苦干,七分巧干”,“苦”在卖力,“巧”在灵活地寻找思路,只有这样,才最容易找到走向成功的捷径。

王勉是一家医药公司的推销员。一次他坐飞机回家,竟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劫机。通过各界的努力,问题终于得以解决。就在要走出机舱的一瞬间,他突然想到:劫机这样的事件非常重大,应该有不少记者前来采访,为什么不好好利用这次机会宣传一下自己公司的形象呢?

于是,他立即从箱子里找出一张大纸,在上面浓描重抹了一行大字:“我是××公司的××,我和公司的××牌医药品安然无恙,非常感谢抢救我们的人!”

他打着这样的牌子一出机舱,立即就被电视台的镜头捕捉住了。他立刻成了这次劫机事件的明星,很多家新闻媒体都争相对他进行采访报道。

等他回到公司的时候,受到了公司隆重的欢迎。原来,他在机场别出心裁的举动,使得公司和产品的名字几乎在一瞬间家喻户晓了。公司的电话都快打爆了,客户的订单更是一个接一个。

王勉的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处变不惊,有策略、有计划,通过一种有效的方法达到自己的目标。

同样是在工作,有些人只懂勤勤恳恳,循规蹈矩,终其一生也成就不大。而聪明的人却在努力寻找一种最佳的方法,在有限的条件中发挥才智的作用,第一时间行动将工作做到最完美。

现在我们找到了一个人提高自己工作效率和工作绩效的关键之道,不在于迟干,在于早干;不在于蛮干,而在于巧干。面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不仅仅要勤奋和认真,还要在第一时间找到最有效的方法,第一时间行动,唯有此,才能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迎来成功。

少点小聪明,多点大智慧

很多人总是在抱怨自己命运不济和人生的难以捉摸,其实命运本身却不如人们所言那样神秘莫测。洞察明了生活的人都晓得:幸运机遇通常伴随于那些勤奋努力具有大智慧之人,而不是耍小聪明的人。

小聪明者看上去聪明,但用一种更深刻、更长远的眼光来分析,就会发现他们其实并不聪明,更算不上真正的智者,因为他们只懂得围绕一己私利去思考、去做事,他们经常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寻找借口逃避困难。在他们看来,那些踏实寻找方法的人都是不及自己一半聪明的“愚笨”之人。这样的人总是流于形式,无法做出成效。

拥有大智慧的人,知道“亏一点是福”的道理。他们不会凡事斤斤计较,更不会为了眼前的一点点得失而去破坏友好合作关系。拥有大智慧的员工,为公司的发展寻找方法,他们甘于在自己的岗位上踏实奉献,没有任何借口,即使损失了自己的利益。

对人类求知历史的研究也表明,一些普通又平常的意志品质,比如注意力、专心致志和持之以恒等等,才是人们成就事业中最为有用的东西,才是人生中的大智慧,而天资倒是可有可无。甚至连那些常常被认为天赋异禀的人也不敢轻视这些品质的巨大作用。

事实上,就连那些真正有智慧的伟人通常也不相信天才的存在,他们认为,所谓的天才只不过是普通人中那些具备学识而又非常努力的成功人士,这些人才能堪称智慧之士。

英国画家雷诺兹对天才曾经有过这样的阐释,“天才除了全身心地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工作非常努力以外,与常人并无两样。”

众多的事实也在证明,非凡成就离不开的大智慧往往包括是勤奋和没有借口的付出。

卡尔森是卡尔森企业集团的老板,名下有全世界最大的旅行社以及瑞森大饭店。《福布斯》杂志估计他的财产近5亿美元。不可否认卡尔森是聪明的人,但他更是勤奋致富的典范。他是个从推着自行车卖奖券开始,一直做到全国首屈一指的大富豪的传奇人物。卡尔森认为,每周只工作40小时的人,不会有太大的出息,他的工作哲学是:“星期一到星期五是在保持竞争力不落人后,星期六与星期日拿来超越他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勤奋、踏实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种略显奢侈的事情,但只要有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借口,不怕脏、不怕累,多下笨功夫的人,永远比那些耍小聪明的人更具有发展的潜力。

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成功者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都是产生于苦难上的大智慧。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都有着艰苦奋斗,为困难寻找方法的岁月。面对严酷的现实、巨大的困难,他们没有借口,不屈不挠,吃苦耐劳,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宋佳慧是一名高职毕业的大学生,毕业之后进了一家大型公司做前台服务员。公司规定,每到年末,员工们都要写一份年终述职报告,将自己全年的工作形成书面总结,既要总结经验,也要制定目标,提出建议。公司里近千名员工都把这个举动讽刺为最大的形式主义。

所以,当宋佳慧开始一个字一个字地敲键盘的时候,老员工们说:“别傻了,从网上下个改改就得了。上千份报告摞起来比老总的个子还高,老总会看?笑话,肯定最后卖了废纸。”

宋佳慧没有理会,因为她工作了一年,确实有很多感受,也想借此机会提出建议和设想。于是,她每天晚上回到家,饭后第一件事就是冲到电脑前准备材料,绘制图表。一周之后,一本像时尚杂志般的年终总结送到了公司办公室。彩色封面上是公司的标志和宗旨,扉页上有目录和提要。正文分为3个部分,分别是我的工作、我的看法和我的建议。每一部分都有详细的数据和直观的图表,还用漫画形式展示了公司存在的不良作风和浪费现象,最后是态度诚恳的建议和充满激情的设想。

接下来的几天里,公司的每个员工都在谈论这份不可思议的年终总结。又过了3天,老总把宋佳慧喊到办公室,表达了自己的青睐之意,并把她调到了重要岗位。

就这样,这个公司里被认为是“最傻”的员工,在本科生云集、研究生成群的竞争中从前台接待做起,然后迅速在三年内登上了部门经理的宝座。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影响了别人。其实,她成功的秘诀很简单,就是拥有大智慧。大智慧是一种美德,是有远见和来自内心的自律。将公司的发展和安危和自己关联起来,没有借口地认真负责,宋佳慧把这些看得比眼前的小利更重要,因此比那些耍小聪明人的更快一步成功。

相比之下,那些凭着投机取巧发家或者最终放弃了吃苦耐劳精神的人,是做不了大事的。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一步登天的事情。人生中有很多过程是无法回避的,有许多路都需要按部就班、脚踏实地去走下去的。我们能做的只有戒骄戒躁,把眼前的每件小事做好,一点一点积聚自己的优势。积累了多大的势能,才能爆发出多大的动能。而习惯于耍小聪明的人不愿意付出努力,他们希望不经过艰苦的奋斗而渴望取得辉煌的成绩,却不知到头来两头落空,悔不当初。

成功的人,未必都很完美,也未必都很快乐,但他们有一种特质是常人所没有的,那就是肯下功夫的大智慧。如果你想让自己成为老板眼中最优秀的员工,就要让自己形成勤奋、踏实工作的习惯。勤劳、踏实、不找借口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与收获总是连在一起的,只有实实在在付出了,你才能有收获,才能得到自己期许的成功。

找借口只会放大失败,找方法才能催化成功

找方法能催化成功。一个成功的人是不会随随便便寻找任何借口的,他们会坚决执著地完成每一项简单或复杂的任务。一个成功的人就是要确立目标,不顾一切地去追求目标,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力量,最终达到目标,取得成功。下定决心,以热情、尽责的态度去对待每一项工作。决心,表明没有任何借口,改变的力量源自于决心;热情具有非常大的感染力,充满爱心,内心深处的爱是一切行动的源泉;尽责是最大的动力,把生活当成一种娱乐,并享受在其中。

常常找借口的人是很难获得成功的,借口只会加速失败。你可以悲伤、沮丧、失望、满腹牢骚,你可以每天为自己的失意找到一千一万个借口,但结果是你将毫无幸福的感受可言。你需要找到方法走向成功,而不要总把失败归于别人或外在的条件。成功的人永远在寻找方法,失败的人永远在寻找借口。

寻找借口唯一的好处,就是把属于自己的过失掩饰掉,把应该自己承担的责任转嫁给社会或他人。这样的人在企业中不会成为称职的员工,也不是企业可以期待和信任的员工,在社会上不是大家可信赖和尊重的人。这样的人,注定只能是一事无成的失败者。

借口注定只能是无谓的,如此下去你永远也不可能增加自己的竞争力。而且,你失败后以借口作为推脱,并没有客观地分析问题的关键在哪里,那么下次,同样的问题还是会再次、再再次出现。

卓越者必定是重视找方法的人。在他们的世界里不存在借口这个字眼,他们相信凡事必有方法去解决,而且能够解决得更完善。事实也一再证明,看似极其困难的事情,只要用心寻找方法,总会有解决的办法。

曾鹏是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装焊车间生产班班长,刚进工厂的时候,师傅对曾鹏说:“咱们当工人的,要多干活,少说话。”当时,曾鹏他们的工作都干得非常苦,可是,生产的车照样卖不出去,同时,产品的质量也在下滑,不少客户反映他们生产的车质量粗糙。

曾鹏并未因为师傅的话就放弃了思考前进的方法,他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除了“多干活儿,少说话”,还必须通过改进创新来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产品的加工质量。

于是,曾鹏时刻想着把这种意识传递给大家。机会来了,机盖班班长歇产假,工段领导决定,由曾鹏代理班长职务,负责班组管理。在代理班长期间,曾鹏制定了自己代理班长后的第一条班组管理制度——《职工日常行为规范》。

曾鹏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6西格玛”管理、“ISO 9000体系”、“精益生产”等先进的技术管理知识,为以后的“巧干”——技改技革铺路。

为了进一步把责任落实到个人,达到有效防范质量问题的目的,曾鹏又发明了与岗位质量提示卡配套的数码相机系统,曾鹏利用这一技术,制作了一套“工位装配流程”。

曾鹏的方法之旅终于使班组管理工作建立起了质量经济责任考核制度,踏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道路。全国青年岗位能手、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劳动模范等一系列的荣誉都降临到了他的头上。

曾鹏这样的员工才是企业最受欢迎的人,他没有借口,总是积极主动去寻找解决方法满足公司发展、进步的需要,这样的人必将收获成功。

所有失败与成功的经验无不在表明:借口只会放大失败,抛弃借口找方法才有可能成功。有人总结说:找借口是件轻松的事,但是却因此减轻了自己的生命质量,只有方法才能为自己的生命加重;借口是人生的滑梯,让你感到下滑的快感,但只有方法才能让你品味上进的豪情;借口是自戕的精神鸦片,让你在轻松逍遥的幻想中耗蚀生命,但只有方法才能让你宝贵的生命绽放光华……

真正杰出的人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问题找借口。因为他们懂得,寻找借口,只会使问题变得更棘手,更难以解决。真正杰出的人,都富有积极的开拓和创新精神,他们绝不会在没有努力的情况下,就找借口逃避。条件再难,他们也会创造解决的条件,希望再渺茫,他们也会找出许多办法寻找希望,因此成功离他们只有咫尺。

告别借口找方法,生活中你可以与热情为伴走向成功,亦可以抓住希望的翅膀继续飞翔;不找借口,遇到困难时不挖空心思编织花言巧语为自己开脱,而是义无反顾、积极主动地去面对,寻找解决方法。那样生活中的我们将永远充满热情,那样我们也就离成功越来越近。

蚁族的启示:“弱小的强者”诠释成功的真谛

当下有一群被称为“蚁族”的高校毕业、低收入、聚居的大学生们。他们高智、弱小、群居,在大都市逼仄的生存空间里过着质量不高的生活,但是,怀揣着理想与梦想,坚定的信念使他们不轻言放弃,诠释着年轻一代“奋斗”的含义。

“蚁族”和蚂蚁一样,是“弱小的强者”,他们的力量不大,却有着蚂蚁一样永不言弃的精神;他们有着蚂蚁所具有的奋斗情怀。他们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成功的真谛。

胡敏是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总裁,跟今天大多数“蚁族”一样,他曾经也是一名大学刚毕业的学生、人们眼中的知识分子。那时候,他离开湖南完全可以去一个小一点的城市找一份安稳的工作,但是可是为了心中的理想,他带着妻儿直闯京城,从一名民工做起,过着跟现在很多大学生一样的“蚁居”生活。

为了自尊的生存,也为了自我的证明,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在北京“活出个样来”,不能光溜溜地回去。那时候,不论春夏秋冬,他每天早上六点起来,背起工作包、草草地买点早餐,边走边吃着,每天都在为挤不上公交车而担心。工作了一天,又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在寒风中忍受难熬的饥饿,晚上依然还要为了能够早一点回家做饭、早一点休息而涌入挤车的大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着。

面对种种窘迫,胡敏从未退缩!他想了各种方法来改变困境。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他攒下第一个月的钱为自己买了一个MP3,每天上下班的时间都来听英语、励志演说或者其他相关工作与学习的内容。为了更好地生活,他一边在国际关系学院任教,一边在新东方兼课。因为他两边同样的敬业、认真,卖力干活,兼课没有引起学院的责难。

不断地努力和奋斗后,来到北京的第5年,胡敏开设了新东方雅思培训部,两年后,他成为中国雅思第一人。成功带给胡敏的不仅是财富,还有事业。2004年,胡敏辞别新东方,并率领国际化团队,以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和创新开放的教育理念创办了北京新航道学校。更大的成功更在等待着他。

胡敏用他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成功的真谛:没有借口、找方法、努力工作。在“活出个样来”的期盼面前,他毫无借口地选择了北京,选择了艰苦的奋斗;为了改变困境,他想办法提升自己的能力,他身兼多职赢资本;为了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努力。

很多人条件比胡敏好,但并未获得他那样的成功,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没有真正理解成功。我们还常常听到一些人抱怨:为什么昨天我还是天之骄子,今天却要做这些卑微的工作?为什么找工作这么困难?为什么我的收入这么低?为什么我只能干这么简单、这么基础的工作……这是成功者不应该有的。

如果你能常换个角度来看问题,你可能会很容易发现自己的人生照样很精彩。也许你暂时不能改变贫困,但你可以想办法改变你的才干;也许你不能改变目前的境况,但是你可以努力奋斗使自己蜕变,也许你现在拥有的困苦和艰难正是上天赐予你的磨炼,正是因为有了磨炼,你的人生与其他人相比才会异彩纷呈。

因此,在去往成功的路上,不找借口、找方法、努力一样也不能少。成功者的核心素质是,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总是能够没有任何借口地主动去找方法解决,即使失败了,也不会找理由辩解,而是在失败中找寻成功的方法。他们坚信:方法总比困难多,成功永远属于掌握方法并努力奋斗的人。

在现今的商场上,一系列优秀的企业都将奋斗和没有借口找方法纳入了企业文化之中,他们希望自己的员工是困难面前没有借口的,是能够埋头奋斗寻找方法的。因此,作为员工,如果想在这样的企业中获得个人的成功,首先需要理解成功的这个真谛,需要把它贯穿到我们的行动中,把自己打造成能够努力工作、为困难寻找方法的优秀员工。如此才能得到公司的青睐,才能走上实现成功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