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有限,方法无穷
美国康奈尔大学威克教授做过这样一个试验:拿一只敞口玻璃瓶,瓶底朝光亮的一方,放进一只蜜蜂。蜜蜂在瓶口反复朝有光亮的方向飞。它左冲右突,努力了多次,都没有飞出瓶子。尽管这样,它还是不肯改变突围方向,仍旧按原来的方向去冲撞瓶壁。最后,它耗尽了气力,累死了。
接着,教授又放进了一只苍蝇。苍蝇也向有光亮的方向飞,突围失败后,又朝各种不同方向尝试,结果最后终于从瓶口飞走了。
生活中很多人都像这只蜜蜂一样,为了自己的梦想和事业,努力付出,到头来却一无所获。问题不在于条件多么苛刻,而在于选择了错误的方法。这就给我们一些启示:世上没有打不开的门,也没有走不通的路。只不过开门的钥匙不是原来那一把,里面另有机关;走路的方式也不能按原先那一种,在陆地上不能行舟,在水上不能行车。总之,当我们不能改变环境的时候,就要从自身找条件,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但现实中面对问题,很多人首先想到是只有单位和外界满足了我的要求和条件,才会去做;否则,能推就推,能拖就拖。
事实上,世上有好多我们可能无法改变的东西,如果事事先讲条件,没有满足条件就不干事,条件不足或“不成熟”就不去努力,那么,事业就不会发展,个人也不会有大的成长。为了实现我们的目的,只有我们自己做出改变,改变我们的思路,从挖掘自己的智慧开始,那么在有限的条件下,也有可能创造意想不到的奇迹。
很多人之所以不能成功,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看低了,把困难放大了,过于依赖条件在工作中所起的作用。而那些能成功的智慧型员工,在面对条件有限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我能做什么?
张庆福使海尔冰箱和冷柜在尼日利亚份额排名第一;使波轮洗衣机在伊朗份额排名第一,而是他成了海尔集团“2005年度海尔集团10大功臣”的表彰大会上最耀眼的“明星”。而张庆福能够在尼日利亚打开冷柜销售市场,就是“条件有限,方法无穷”的充分体现。
2004年,海尔集团推进本部亚非中心的张庆福去尼日利亚拜访海尔在当地的营销经理。见面后,这位外籍的营销经理向他抱怨说,尼日利亚电网不严密,电压不稳定,经常会停电。由于天气炎热,前几天他特别想喝冰镇饮料,就去附近的商店买冰块,结果商店老板说已经停电十几个小时了,冰块早就化成了水。
冰柜要用电才能维持正常的运转,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停电也能吃上冰块,这不是在痴人说梦吗?
但是,张庆福并没有对客户“不合理的要求”置之不理,反而让大家一起想方法,最后,研制出了一款制冷后保温时间超过100小时的冰柜。
带着这个功能点的冷柜“重新”上市后,立即在当地引起了轰动,市面上几乎所有卖冰块的小商店全都换用了海尔冰柜,不仅如此,还带动了海尔其他产品的销量!
大多数人肯定以为这简直是“荒谬,不可能的事”,但张庆福做到了。他为什么能够做到?就因为他没有在有限的条件面前退缩,而是运用智慧将“不可能”变成了“完全可能”。
事实上,在工作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一些看上去在现有条件下无法解决的问题。而张庆福的故事却告诉了我们答案,条件有限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方法才是解决问题的真正的方法和钥匙。在困难面前,借口永远不可能取代方法,成为解决问题的途径。
我们一般人做的工作,是平凡的,甚至不被人重视,如果你没有利用自己的智慧,主动去做那些看上去与你无关的工作,就不要埋怨你的条件不够好,职位不够高。只有努力过,找过方法,你才有发言的权力。
即使做技术工作的你,遇到的是公司人力资源方面的困难,想想办法,或许你能解决难题;如果你是一个销售员,公司的产品存在某些问题,动一下你的脑筋提出宝贵的意见,可能公司就会走出危机……
这就是一流员工的表现,总是第一时间主动地、创造性地解决麻烦,无论这件事情与自己有没有直接关系,无论自己职位多么普通,都会当仁不让地寻找方法,而机会往往就会因此而产生。
一流的员工,也是善于寻找方法的。他们不像那些“死脑筋”的员工,总是从现有的条件出发,条件有多少,就做多少,也就是说,条件决定结果。他们是智慧型员工,善于从目标出发,反向推演,分析要达到设定的目标,现有条件的瓶颈和制约在哪里,然后缺什么,想办法补什么。
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我们也需要学习智慧型员工。改变一下思路,改变一下行事的方式,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从而成为赢家。
找不到方法,就改变问题
无论你做了多少研究和准备,有时事情就是不能如你所愿。如果尽了一切努力,还是找不到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那就试着改变这个问题。
一位商人在谈到卖豆子时充满了一种了不起的激情和智慧。
他说:如果豆子卖得动,直接赚钱好了。如果豆子滞销,分三种办法处理:
第一,将豆干沤成豆瓣,卖豆瓣。如果豆瓣卖不动,腌了,卖豆豉;如果豆豉还卖不动,加水发酵,改卖酱油。
第二,将豆子做成豆腐,卖豆腐。如果豆腐不小心做硬了,改卖豆腐干;如果豆腐不小心做稀了,改卖豆腐花;如果实在太稀了,改卖豆浆;如果豆腐卖不动,放几天,改卖臭豆腐;如果还卖不动,让它长毛彻底腐烂后,改卖腐乳。
第三,让豆子发芽,改卖豆芽。如果豆芽还滞销,再让它长大点,改卖豆苗;如果豆苗还卖不动,再让它长大点,干脆当盆栽卖,命名为“豆蔻年华”,到城市里的各间大中小学门口摆摊和到白领公寓区卖文化;如果还卖不动,拿到适当的闹市区进行一次行为艺术创作,题目是“豆蔻年华的枯萎”,并登报……
如上所述,循环一次。经过若干次循环,即使我没赚到钱,豆子的囤积相信不成问题,那时候,我想卖豆子就卖豆子,想做豆腐就做豆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如果我们找不到方法,那就改变问题。为问题寻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是通常使用的正向思维思考方式,但是,当难以找到解决途径时,实际上,也许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将问题改变,改变成我们能够驾驭的、善于解决的。
在形形色色的问题面前,在人生的每一次关键时刻,聪明的企业员工会灵活地运用智慧,做最正确的判断,选择最有利的行动。当他们发现自己不能找到更好的行动方案的时候,往往会转变思路,改变“问题”本身。
任何问题都有应对之策,在有方法的情况下,我们通过改变事物原来所依赖的解决路径,就能重新找到一条新路。
这就要求执行者在寻找方法的过程中做到:
1.深入了解问题
工厂的某台机器坏了,负责维修的师傅只是做一下最简单的检查,只要机器能正常运转了,他们就停止对机器做一次彻底清查,只有当机器完全不能运转了,才会引起人们的警觉,这种只满足于小修小补的态度如果不转变,将会给公司和个人带来巨大的损失。正确的做法是深入问题的根部,找出合理的方案,将问题一次性地彻底解决。
实践证明,能够明确目的,抓根本的人,能够迅速解决问题。无论是普通职场人士,还是管理者,要想成为一个高效率的工作者,就应该在问题出现时,迅速找到病根儿,然后确定方案,将问题一次性解决,这才是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
2.深入思考问题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件具有挑战性且非常重要的工作,它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工作取得进步,就是一个思考深入的过程。思考得多了,钻研得多了,自然就能从问题本身找到更多的方法。
老马是一家黄酒厂的老总。在年底的时候,由于黄酒滞销,资金短缺,甚至连工人们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了。
但是老马并不着急,他打电话把跟自己所有有业务往来的客户都请来了。
老马跟他们说:“你们年底是否给你们的客户送点小礼品?礼品虽小,但是能联系感情,一年到头都只是经济上来往,到年底的时候是不是带点礼品,像朋友一样走动一下?来年的生意应该会更好做一点。”
“礼品呢,要选有点实用价值的,香烟伤肺,白酒伤肝。”
“我们厂的黄酒?先不说味道,就这包装绝对够档次。”
“价格?大家都是朋友怎么讲,哎,外面的超市是卖108元一瓶的,这样吧,你们要拿的话给80元一瓶。”
就这样,老马卖了400多箱黄酒,资金短缺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老马成功决绝资金短缺的问题与其思考有很大关系,他从黄酒想到礼品,从礼品想到过年时候公司与客户之间的来往,自然就想到了销售黄酒的方法。善于思考和钻研的人都具有一个强大的思维能力,他们在很多领域能够发表独到而深刻见解,在困难和问题前面,他们可以得到超常人的思考力量,将困难转变成容易解决的,这种力量有的时候甚至能够做到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先人一筹地把握潮流和趋势。
而任何有利因素的出现,都是深入思考和钻研探索的结果,因此,要想改变问题就不能迷信、不能盲从、不能只用习惯的方法去认识问题,或只用已有的结论去思考问题。当然,也不能迷信专家、权威,而是要从事实出发,从需要出发,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寻找新的方法、新条件,从而得到新的结论。就在不断地锻炼自己思维的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会产生越来越多的灵感,改变问题,从而成功解决问题。
先下手为强,跟风者瞎忙
投资大师巴菲特不肯透露自己的股票,因为他担心别人会模仿他,如果他要更多地买进,他就得花更大的费用。他不和任何人提及此事,他甚至害怕说梦话,因为他的妻儿可能听到。坚持自己独立的判断,需要很大的勇气与自信。做到与众不同确实不易,但是,这是投资取胜的关键。
你起步晚了或慢了半步,人家就抢先成功了,商场上竞争是空前激烈的,据说在日本的那些知名企业里,每五秒至一分钟就可获得世界各地市场行情的变动情况,而商人面对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市场,错过一分一秒就可能导致失败。
如果经营思想陈腐守旧,产品面孔多年照旧,行销方式消极呆板,销售渠道狭小不变,不仅不能先人一步,反而要落后几步,肯定会被竞争对手拖垮,被市场的波涛淹没。
因此,一个成功的商人或投资者,要做到让自己的决策先人一步,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事业高人一层。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要使世界动,一定要自己先动。”中国的古谚语也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会哭的孩子有奶喝。”这些充满智慧的话语和谚语道出了同一个道理:凡事要主动,比别人主动,从而领先于别人,消极等待则有可能什么也得不到。
因此,企业需要哪些能够主动为企业着想,并在行动中为主动为企业贡献的人。
1983年,时任中国光大实业公司董事长的王光英看到了一份工作人员为他准备的报告。他从报告中得知,智利一家倒闭的铜矿由于急于还债,需要处理一批二手矿车。这批矿车都是倒闭前不久矿主为加快工程进度采购的,几乎没怎么用过。矿车均为名牌车,总数有1500辆。
王光英认为机会来了,他火速派人与矿山老板取得了联系,表示了买车的意愿。与此同时,一个负责购车的专家与工作人员派遣组火速成立了。临行前,王光英告诉他们,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力,只要认为车好价格好,就果敢拍板成交。
这位矿主虽说已破产,可他对仍对即将出手的1500辆车进行了很好的保护,甚至让工人将所有的车都细心地涂抹了防锈油。专家组人员经过验车,发现各项指标确实令人满意。他们丝毫不耽搁,马上开始了与矿主的讨价还价。矿主由于还债心切,最后双方很快以原价八折的价格成交了。协议刚达成,一位美国商人就来到了铜矿。
王光英的这次果敢决策,为国家净赚了2500万美元。
由此可见,速度是发展的优势,在这“快者为王”的时代,速度已成为企业和员工的基本生存法则。企业必须突出一个“快”字,追求迅速应对市场变化,在第一时间制胜;员工只有突出“快”别人一步,先于别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紧跟企业发展的速度,在发展中抓住机会,领先别人。
然而,某些员工却常常忽略了领先一步的重要性,当他们为企业的遇到的某一问题做出应对准备的时候,就发现其他同事已经将问题解决,并带来了可观的效益;当他们准备与老板探讨企业发展中的需要时,就发现其他同事已经将计划与发展对策放在了老板的办公桌上……这样的员工如何能先人一步找到成功的机会呢?
每个上司都希望自己的员工能够积极主动地工作,并且是思考着去工作,而不是每一个细小的问题都要一催再催,总是借口当头。对于上司布置的任务,说一点就做一点,不说就干脆不做,有问题都不是自己责任的员工,没有人会欣赏。只有那些主动理解上司意图,并充分发挥自身智慧和才能去工作的员工,才能领先他人,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人。
一个人要想走在别人的前面,就要领先别人一步。在职场上,比别人领先一步,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做出优越的成绩。比别人领先一步,才能把自己的新方法推出去,从而赢得先机,成就卓越的事业和人生。
要想领先他人一步,就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目的地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多年前,管理大师德鲁克就说过“不创新,即死亡!”没有创新的工作少了很多精彩的元素。可见,你想要领先于别人一步,让自己的工作更加美好,富有创意和远见就是你打开财富和成功之门的一把钥匙。
要想始终比他人领先,就必须将他人的想法、动向和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弄清楚,面对千变万化的世界,有所准备才能找到各种应对困难的办法。如果事到临头才研究对策,那么你必然会在这个千变万化的时代里落伍。
成功的先决条件就是处处领先别人一步,抢占成功的先机,领先一步,步步赢。如果没有领先意识,只是盲目地随波逐流,跟风附和,就尝不到最鲜美的果实。从现在开始,比别人更主动一点,比别人更积极一点,为你的领先和成功打下基础吧!
时代在变,方法也要变
《列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施家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喜好礼教,一个儿子喜好兵法。喜好礼教的儿子去齐国谋事,齐王让他当儿子们的老师;喜好兵法的儿子去了楚国,楚王让他当了军中的执法官。他们的俸禄和爵位为亲人换来的优越的生活和荣耀。施家的邻居是孟家,孟家也有两个儿子,一个喜好礼教,一个喜好兵法,却因贫穷而困窘。
看到施家逐渐富裕,于是孟家喜好礼教的儿子去了秦国,秦王说:“当今各诸侯国都是兵力相争,你用仁义道德来治理我的国家,那是让我自取灭亡。”于是将他阉割后才放走。另一个喜好兵法的儿子前往卫国,卫国国王说:“卫国弱小,在那些大国的威慑操控之下求存。如果凭借武力权术,灭亡马上就要临头了。你这样完好地走了,投奔到大国的话,将会给我造成的祸患不小啊。”于是把他的膝盖骨切去后遣还回去。
这篇故事告诉人们:对别人的经验不能死搬硬套,不然的话,必定会把事情办糟。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遇到有好的项目、看到别人通过某种方式挣钱了,马上就一拥而上,争相模仿,但经验并不总是带来好的结果。
习以为常、耳熟能详、理所当然的事物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使我们逐渐失去了对事物的热情和新鲜感。经验成了我们判断事物的“金科玉律”,存在的当然变成了合理的。随着知识的积累、经验的丰富,这些“金科玉律”使我们变得越来越循规蹈矩,越来越老成持重。
然而,事情总是变化的,好的办法可能也会随着事情的发展而不再适用,因此解决问题不能简单依靠老的办法,有时有必要寻找新的方法。而且,阻碍我们成功的往往不是我们未知的东西,而是我们已知的东西。我们往往因为局限在别人的成果或者自己的经验上,不能突破以往的思维。要摆脱这种现象,就必须打破“墨守成规”。
没有变化,就会落后,就无法生存。事变我变,人变我变,适者方可生存。想做一名杰出的职场人,就必须不停地进行调整,不停地适应社会的变化,这样才能打破常规迈出成功的一步。
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会完全按照我们的主观意志去发展变化。我们要想在变化中找到最佳方法,要获得成功,就得首先去认识事物的性质和特点,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改变自己的思路和行为方式。只有如此,才能在顺应事物变化的同时,驾驭变化,走向成功。
日本丰臣秀吉当政时期,有一次,一场暴雨使得河坝溃决。当时情况非常危险,丰臣秀吉立刻赶到现场指挥,鼓舞部下的士气。然而溃决河堤必须用土包才能堵住,而土包的制作需要很长时间,雨势却愈来愈凶猛,水位也跟着逐渐上涨。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束手无策的时候,石田三成跑过来,他打开米仓,命令将士们将米袋搬出来,去堵塞堤防的决口。由于这项随机应变的措施,避免了一场大灾难的发生。不久,雨势渐缓,水位也下降了。
这时,石田三成发布声明:如果附近的居民能够制造出可以堵住河堤缺口的土包,就用米做奖赏。周围的人纷纷响应,制造了许多坚固的土包,因此在很短的时间内,堤防就修好了,而且比以前更加牢固。看到这种情形,丰臣秀吉赞叹不已。
石田三成的随机应变给了我们一个启示:面对变化层出、意外不断的事物,只有改变方法,这样才能使问题迎刃而解。
现在的社会,一切都在瞬息万变。要顺势而变,顺时而变,不学会去变,或没有能力去变,绝不可能有生存的空间。
为了顺应变化,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及时打破思维的围墙,就需要我们有一定程度的知识积累,而且这种积累越多,越能在寻找方法的时候显示出优势。因此,通过不断充电,提升自我的能力是一个处在万变市场中的员工必不可少的行动。
俄国文学家布留索夫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如果可能,那就走在时代的前面,如果不可能,那就绝不要落在时代的后面。”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一个人要想改变自己的思考方法,就要善于在工作中捕捉知识,掌握更新的工作技巧,构建更加科学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适应工作和时代的要求。
米勒·佩利刚刚高中毕业,就不得不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到一家百货公司去打工,每周只能赚3美元。但是,他不甘心就这样工作下去,于是他每天都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想办法充实自己,努力改变工作的境况。
经过几个星期的观察后,他注意到主管每次总要认真检查那些进口商品的账单。由于那些账单用的都是法文和德文,他便开始在每天上班的过程中仔细研究那些账单,并努力学习法文和德文。
有一天,他看到主管十分疲惫,就主动要求帮助主管检查。由于他干得非常出色,以后的账单就由他接手了。
过了两个月,他被提升为部门经理。尽管米勒·佩利对这项业务一窍不通,但是,凭着对工作不断钻研、学习的精神,他的能力不断地提高。半年后,他已经完全胜任这项工作了。
如果每一个人都能有米勒·佩利的学习意识,就会做得像米勒一样好,甚至比他更为优秀。
不断充实自己不仅是为解决问题寻找方法的必要,也是一个人在如今的职场中生存的必要。在现今的企业环境里,没有打不破的铁饭碗。无论是就业者还是求职者,除了努力工作外,都应把一部分精力放在自己的再学习上,不断提高自己应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
时代变了,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新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打破思维的禁锢,提升自己视野的重要性,从而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持久的优势。
放飞想象力的翅膀,擦亮创新的慧眼
当你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总是觉得这太难了,怎么也想不出解决的办法。
当你着急想去做一件事的时候,总是有许许多多的障碍横在你的眼前,让你难以跨越。当你想要做成一番大事业的时候,却发现手中的资源少得可怜,对我们有利的条件更是几乎没有,很难做大做强……
如果某些时候你碰到了类似的问题,那么毫无疑问,这时候,你的发展遇到了瓶颈,是变“不可能”为“可能”的时候了。
如何变“不可能”为“可能”呢?
答案就是放飞想象力的翅膀,用创新决胜负。
在广告行业有这样一句话:“只要能够想到,就能够做到。”说的就是想象力的作用。在各行各业中,不管是创新者还是追求其他方面成功的人,这个道理都同样适用。所以,很多人常会遇到这种看似不可能的事,而有些人却变“不可能”为“可能”,用创新演绎种种奇迹。
音乐家莫扎特还是学生时,曾和老师海顿打过一次赌。他说,他能写出一段曲子,老师准弹不了。
世界上竟会有这种怪事?在音乐殿堂早已功成名就的海顿对此岂能轻易相信。
见到老师疑惑不解的样子,莫扎特伏案疾书起来,很快便将一段曲谱交给了老师。
海顿未及细看便满不在乎地坐在钢琴前弹奏起来。但很快海顿就弹不下去了,他惊呼起来:“这是什么呀?我两手分别弹响钢琴两端时,怎么会有一个音符出现在键盘中间位置呢?”
接下来海顿以他那精湛的技巧又试弹了几次,还是不成,最后无可奈何地说:“真是活见鬼了,看样子任何人也弹奏不了这样的曲子了。”
显然,海顿这里讲的“任何人”其中也包括莫扎特。
只见莫扎特微笑着接过乐谱,坐在琴凳上,胸有成竹地弹奏起来,海顿也屏住呼吸留神观看他的学生究竟会怎样去弹奏那个需要“第三只手”才能弹出来的音符。
令老师大为惊喜的是,当莫扎特遇到那个特别的音符时,他不慌不忙地向前弯下身子,用鼻子点弹而就。
海顿禁不住对自己的高徒赞叹不已。
当然,在古今中外也有很多类似的人物,如官渡之战中的曹操、赤壁之战中的周瑜、淝水之战中的谢安,他们面对复杂不利的局势,能化不利为有利,变不可能为可能,给自己的人生留下光彩的一笔。
变不可能为可能的秘诀是什么?主要就是创新。创新就是人的思维打开的另一扇窗,而那些积极思考的人,就能在这扇窗中找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从而能够变不可能为可能。那些拥有智慧的人都是因为放飞自己的思想才能结出果实的。
在会用脑、会思考的人眼里,一般人以为显而易见的现象,他们会产生疑问;一般人用习惯的方法解决问题,他们却有独创。他们的特点是喜欢思考,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提几个“怎么办”。在这样的问题中,找到别人想不到的点子。
安德烈·雪铁龙是法国雪铁龙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他可算得上是个思路活跃,善于创新的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向众人夸下海口:“以后要每天生产100辆汽车!”在那个战后经济萧条的年代,几乎没有人相信他,大家认为这个人简直是疯了。
雪铁龙是认真的,但他也确实看到了存在的问题。面对自己经验不足、战后人们的购买力低下等条件的限制,他构思了一系列的创意。
首先他聘请了一位汽车高级工程师作为他的帮手,而后面对人们购买力低下的状况,他专门走“低价”路线,生产耗油量小的汽车。这不仅降低了自己的成本,也让更多的人能够买得起汽车。与此同时,雪铁龙汽车公司也正式挂牌成立。
在对公司和产品的宣传方面,雪铁龙也是在有限的资源中,想出了巧妙的创意。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所有公路上的交通标志几乎已损坏。雪铁龙决定以公司的名义向法国政府提供各式路标并设立在全法国的公路上,这不仅帮助法国政府解决了交通管理上的难题,这些路标也成了雪铁龙公司的宣传广告。
这样一路走来,雪铁龙用自己的创意思路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成为欧洲第二大汽车制造公司。
安德烈?雪铁龙的创新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我们无法否认想象力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工作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但想象力的翅膀绝不能被钳制住。只要有想象力,就一定能找到创新的方法,找到困境中的出路。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只怕想不到的。
安东尼·罗宾斯说:“想象力能带领我们超越以往范围的把握和视野。”
爱因斯坦也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想象力在创新的过程中起着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因为有了想象力,人们根据飞鸟发明了飞机;牛顿从下落的苹果联想到了地球上的万有引力;瓦特从喷汽的壶盖想到了发明蒸汽机。
世界上一切革新、发明、创意、主张,都是思考的产物,都离不开人的想象力。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想象并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有科学根据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如果违背了规律,任何想象都不会产生有价值的创意,而只能成为“天马行空”般的臆想。
想象力作为人的一种思维能力,其与多方面的因素相关联。热情可以极大地促进想象力的发展,而情绪不高则会使想象力的发展受到抑制。想象力也要与逻辑思维结合起来,如果想出来的方案虽然很奇异但却不符合事实不符合逻辑,这样的方案就是没用的方案。另外,想象力是以自身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如果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毫无专业知识和经验的话,那么他在这个领域中也谈不上什么想象力。
因此,放飞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张开我们创新的慧眼,就需要我们在平时有一定的知识积累,面临的问题的时候保持一种激情,找到逻辑的解决办法。这是成为赢家的必备条件。
掌握有效的创新方法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新也是企业的灵魂。要实现企业的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首要的是要实现企业员工创新思维和行动的大转变,而制约着观念转变的最根本要素就是思维的禁锢;因而,突破思维定式,形成创新竞争力,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员工的共识。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几种有效的创新方法:
1.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途径和不同的角度去设想的展开型思考方法,向四方扩散,无拘无束,天马行空,甚至异想天开。发散思维可以使人的思维趋于灵活多样。
具有发散思维的人,在观察一个事物时,往往通过联想与想象,将思路扩展开来。拓展视野,而不仅仅局限于事物本身,就常常能够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事物与规律,从而提出多种新设想、新办法。因此,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发散性上。
一个星期天,法国著名医生雷内克瓦带着女儿到公园玩。女儿与爸爸玩跷跷板,玩了一会儿,医生觉得有点累,就将半边脸贴在跷跷板的一端,假装睡着了。突然,医生听到一声清脆的响声。睁眼一看,原来是女儿用小木棒在敲跷跷板的另一端。这一现象,立即使他联想到自己在医疗中遇到的一个问题:当时医生听诊,采用的方式是将耳朵直接贴在患者有病部位,既不方便也不科学。
他想:既然敲跷跷板的一端,另一端就能清晰听到,那么,是不是也可以通过某样东西,使病人身体某个部位的声响让医生能够清楚地听见呢?
雷内克瓦用硬纸卷了一个长喇叭筒,大的一头靠在病人胸口,小的一端塞在自己耳朵里,结果听到的心音十分清楚。世界上的第一个听诊器就这样产生了。后来,他又用木料代替了硬纸做成了单耳式的木制听诊器,后人又在此基础上研制了现代广泛应用的双耳听诊器。
雷内克瓦通过一次偶然的发现——跷跷板传导声音,运用发散思维从而研制出听诊器改进了工作条件。
2.逻辑思维
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而寻求这种内在的联系,以达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目的,则需要缜密的逻辑思维来帮助。
用逻辑思维,可以帮助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察落叶而知秋”。逻辑思维又称抽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运用已知推出未知,通过现象找出事物发生的原因。
有一个工厂的存煤发生自燃,引起火灾。厂方请专家帮助设计防火方案。
专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一堆煤自动地燃烧起来是怎么回事?原来,煤是由有机物组成的。而且,燃烧要有温度和氧气,是煤慢慢氧化积累热量,温度升高,温度达到一定限度时就会自燃!那么,预防的方法就可以从产生自燃的因果关系出发来考虑了。最后,专家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有效地解决了存煤自燃的问题:
煤炭应分开储存,每堆不宜过大;
严格区分煤种存放,根据不同产地、煤种,分别采取措施;
清除煤堆中诸如草包、草席、油棉纱等杂物;
压实煤堆,在煤堆中部设置通风洞,防止温度升高;
加强对煤堆温度的检查;
堆放时间不宜过久。
专家从产生自燃的原因出发,找到了解决存煤的措施。运用逻辑思维排除了火灾。有时,事物的真相隐匿得很深,我们看到的只是冰山的一角而非整个冰山。发现问题一是从原因到结果,二是从结果到原因。无论哪种思路,运用的都是逻辑思维法。善于运用逻辑思维的人能做到察于“青萍之末”,抓住线索探寻到海平面下面的冰山全貌。
3.逆向思维
传统观念和思维习惯常常阻碍着人们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展开,逆向思维就是要冲破框框,从现有的思路返回,从与它相反的方向寻找解决难题的办法。常见的方法是将事物的结果倒过来思考,将事物的某个条件倒过来思考,将事物所处的位置倒过来思考,将事物起作用的过程或方式倒过来思考。管理实践也证明,逆向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考能力,它对于人的创造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美国的一个城市有一座著名的大厦,因客人不断增多,大厦主人决定增建一座电梯。电梯工程师和建筑师为此反复勘测了现场,研究再三,决定在各楼层凿洞,再安装一部新电梯。不久,图纸设计好了,施工也已准备就绪。这时,一个清洁工人听说要把各层地板凿开装电梯,便说:“要是我呀,就把新电梯安装在大楼外边。”清洁工不以为然地说。这样既不影响大厦的正常营业,也解决了问题。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清洁工的一句话打破了两位工程师的思维习惯,打开了他们的思路,于是电梯安装到了大楼外边。
工程师一直习惯把电梯装在大楼里边,所以从来不会想在楼外装电梯。人一旦形成了某种认知,就会习惯地顺着这种思维定式去思考问题,习惯性地按老办法想当然地处理问题,不愿也不会转个方向解决问题,这是很多人都有的“难治之症”。殊不知,逆向去思考、去做,也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4.侧向思维
侧向思维要你避开问题的锋芒,从侧面去想,是在最不打眼的地方,也就是次要的地方,多做文章,把它挖掘出来,并把它的价值扩大。
塞正通侧,即有意不走“正路”,塞住走“正”的可能,却在侧向开辟道路,以达到更理想的效果,这就是从侧向找价值。“侧向凸出”的关键在“凸出”,即把独特的侧向价值挖掘充分,发扬光大。
日本电影公司的一位高级管理者遇到了问题,他需要找到最适合开电影院的地方。这位管理者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带领自己的下属到将要开设电影院的城市的所有派出所进行调查。调查的目标十分简单:哪个地方平时丢钱包最多,然后就选择丢钱包最多的地方开电影院。
结果证明,这个选择对了,这家电影院成了电影公司开设的众多电影院中最火的一家。做出这样选择的理由是什么?因为钱包丢失最多的地方,就是人流量最大、消费活动最旺盛的地方。
如果从问题正面来讲,那这位管理者需要让自己的下属先进性市场调研,然后统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如此一来,工作量增加了,而且工作难度也增大了。他却从侧面来思考,用了很少的时间、很简单的方法就找到问题的关键。
工作中,当一个问题出现在面前时,如果别人都是从正面的角度去审视,这时,你不妨去关注与此相关的侧面现象,说不定可以从中挖掘出独特的解决之道。
5.迂回的智慧
一块巨石挡住了河水,但河水依然从巨石的身旁迂回奔向前方,改变了路径并不会改变流水的最终方向。迂回思维是指在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时,用直接的方法得不到解决,就采取间接迂回的方法,设法避开障碍,取得成功。
小学课本里有曹冲称象的故事。在称量技术落后的古代,一只大象的重量,谁也无法称出。小曹冲非常聪明,他避开了无大秤的正面冲突,想到了把大象装在船上,刻下船在水中的吃水线。再牵下大象,装上同样吃水线的石子。这样,就把称大象的难题,转换成称同样重量的小石子。一把小秤,便把一只大象的重量称出来了,这就是迂回思维的力量!
在按常规思维解决不了的时候,要采用迂回的思维方法,不要陷入死胡同,一个劲地追到底。转个方向,通往罗马的道路有很多条,及时转换思路,改变方法,以退为进,寻找一条更加通畅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