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简明家庭经络保健手册
36527800000007

第7章 赶走10种常见五官症状

牙痛的经络调治法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谁都知道牙痛时非常难忍的,但是由于每天的冷热刺激和其他的影响,难免会出现牙疼的现象。在生活中,遇见了牙疼,可能首先就是忍一忍,到了难以忍受的时候就会去医院,但是通常会说这是炎症,不是开一些消炎的药,就是建议拔掉。当然有些牙出现了问题,就必须拔掉。但是一般的牙疼没有必要兴师动众的,毕竟牙齿是每天都要用到的,而拔掉了就不会再有新的长出来了。掌握一些牙疼的急救方与根治法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根据致病原因,中医将牙痛分为实证与虚证两类,其中实证是由体内蕴热,过食辛辣厚味,复感风邪,侵袭阳明经络,郁而化火,火邪循经上炎而导致的;虚证多发生于肾阴不足之人,所谓“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阴不足,阴虚生内热”,虚火上炎导致牙痛。

【TP】合谷、颊车、足三里、下关穴

用艾灸疗法治疗牙痛时,以合谷为主穴,配穴为颊车、足三里。风火牙痛大多属于急性症状,因此治疗以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为限度。合谷是止痛大穴,又是面部疾患常用穴。如果单用合谷效果不明显,可以加用颊车、足三里、两个都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并且颊车距离牙周很近,对牙周局部有活血通络的作用。重灸足三里可以泻胃火。风火型配外关、风池;胃火型配内庭、劳宫;虚火型配太溪、行间;牙龈红肿较剧配阿是穴。

牙疼时最主要是经常没办法直接确定就是哪一颗牙齿的问题,所以就更不知道应该如何来处理了。那么在牙疼的时候,分不清具体是哪颗牙疼。最快的办法就是在手上沿着每根手指的内侧和外侧找痛点和感觉有沙粒的地方。下面就来专门的说一说手上与牙齿对应的对应点。

手的用途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但手确实能治病,尤其是能治牙疼,恐怕很多人就不知道了。在左手大拇指靠近食指的一侧,也就是一些尺侧,第二指关节对应的是右侧第一颗大牙,靠上部对应的是上牙,靠下部对应的是下牙;左手食指靠近大拇指的一侧,也就是桡侧,第二指关节对应的是右侧第二颗牙,也分上下,尺侧则是第三颗牙,以此类推。两只手分别对应了人的32颗牙,而且左手对应的是右边的牙,右手对应的是左边的牙。这样,在牙疼的时候自己就可以寻找一下是哪个牙齿的问题,坚持用拇指推按,几分钟后,牙就不疼了。

所以通过手掌上的反射点是最快止牙疼的好方法,做的时候会很痛,但只要忍住疼坚持做,就会很管用。这个方法既可以确定牙疼的位置,也可以治疗牙疼,应该好好地记住。

【健康小贴士】

一般疼痛的时候在下关穴附近找到一个痛点,按顺时针方向按揉几十圈,再逆时针方向按揉几十圈,就会明显感到疼痛的化解。长期牙疼的人,每天这样做2~3次,也是一种很好的保健方法。在牙疼的时候用手指用力的按压合谷穴就能感到疼痛的缓解,并且能感到合谷穴有酸胀的感觉。

牙周炎的经络调治法

您知道吗,牙周炎已被医学界定为继癌症、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也是口腔健康的“头号杀手”。您了解牙周炎吗?知道怎么预防和治疗吗?看了下面的内容,您就会找到答案了。

牙周炎是一种破坏性疾病,主要侵犯牙龈和牙周组织,形成慢性炎症,它的主要特征是牙周袋的形成及袋壁的炎症,牙槽骨吸收和牙齿松动,它也是导致成年人牙齿丧失的最主要原因。引起牙周炎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牙菌斑、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咬创伤等都可引起。牙周炎的症状,主要有牙龈红肿、出血,不仅在刷牙时出血,有时在说话或者咬硬东西时也会出血,甚至没有什么原因而自发出血。牙龈退缩也是牙周炎的症状之一,但往往不易被察觉。时间久了,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还可能造成牙齿松动脱落。所以,牙周炎的治疗一定要尽早开始。

中医认为牙龈炎与肾虚和胃火旺盛有关。中医讲肾主骨生髓,齿为骨之余,靠人体精髓来滋养。所以,如果身体出现肾虚的话,不仅会出现腰酸腿软,还会出现牙齿松动脱落的问题。古人曾总结说:“齿牙之病有三证:一曰火,二曰风,三曰肾虚……凡属火病者,必病在牙床肌肉间,或为肿痛,或为肿糜烂,或为臭秽脱落,或牙缝出血不止,是皆病在经络。”中医根据经络循行,把上牙归属足阳明胃经,下牙归属手阳明大肠经,多为湿热蓄于阳明经而导致牙周炎。

对于肾虚引起的牙周炎,一般牙龈红肿疼痛不是很明显,而以牙龈的萎缩为主,同时可能伴有腰膝酸软、心烦失眠等症状。这时可以用手来按摩涌泉、太溪、照海、三阴交这些穴位,每天早晚各一次。平时可以用枸杞、生地、麦冬、川牛膝等来泡水喝。

要是胃火引起的牙周炎,表现就不一样了。一般会牙龈红肿疼痛明显,出血量较多,可能还伴有口臭、食欲旺盛、小便色黄、大便干燥等问题。病情不同,治疗方案也就不同,可以选择内关、合谷、天枢、内庭等穴位来治疗。泡水喝的药物可以选择生地、黄连、大黄等。

这些方法就好像是失火之后消防队员来灭火,但是我们平时要做好防范工作。首先,要改掉挑食、咬东西、常喝碳酸饮料等坏习惯。其次,要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刷牙时方法要正确,忌横向来回刷牙。

最后,教您几个小窍门,对预防牙周炎、坚固牙齿也有很好的作用。

牙龈按摩法:刷牙后用洁净的双手食指在牙齿和牙龈表面作环形的转动按摩。可以从上下颌后牙开始,逐渐移向前方。早晚各一次,每次10分钟左右。但是,在炎症急性发作时不能按摩。牙石较多的话,此方法不能去除。

叩齿:每天早晚空口咬合数十次,这有增强牙周组织和增进血液循环的作用。经常叩齿可以使牙齿坚固而不痛。

赤龙搅海:用舌头在嘴里舔摩内侧齿龈,由左至右、由上至下为序做9圈。然后,舌以同一顺序舔摩外侧齿龈9圈。这个方法可以使牙齿坚固,还可以强身健体。

气功:身体放松,闭口咬牙,自然呼吸,把意念集中在上下龈上。每次10分钟。

口疮的经络调治法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在口腔中发现“口疮”——绿豆大小,表面有黄白色膜的小点,虽不是什么大毛病,可是微微疼痛很“闹心”。口疮学名叫“口腔溃疡”,长口疮与心肾不交、虚火上升或脾胃温热有关。

人生在世,许多事都不可能按照个人的意愿发展,遇到不顺心的事或者受精神刺激是很正常的,有些人因此产生情绪波动时,口腔黏膜上会出现粟粒大小的水疱,水疱很快破溃,并迅速形成淡黄色如黄豆或豌豆大小的溃疡点,周围绕以红晕,有烧灼痛感,遇冷、热、酸、甜等食物刺激时,疼痛加剧,经过7~10天后可自愈,情绪不佳时会复发。

长了口疮,要少吃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刺激口腔溃疡,不利于愈合。如果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应适当补充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动物的肝脏、心脏、肾脏、蛋类、黄豆、花生等。

清代医学家邵兰荪认为,西瓜性寒解热,有利于治口疮。平时长口疮取西瓜半个,挖出西瓜瓤挤取汁液,瓜汁含于口中,2~3分钟后咽下,再含新瓜汁,反复多次,治口疮效果颇佳。如果口疮反复发作,可取西瓜皮30~50克,白糖少许。将西瓜皮切成小块,加水煎汤,取汁去渣,加入白糖,代茶饮用。如果能找到木槿,可取木槿嫩叶60克,洗干净后用沸水冲泡,当茶叶饮用,不但能治疗口舌生疮,还可治咽喉肿痛。

另外,泻火止痛汤可清热泻火,解毒止痛,主治心脾积热型口腔溃疡。假使有人口腔溃疡太严重,口腔内灼热疼痛,说话及进食时疼痛加剧。检查口腔黏膜表面有绿豆大小圆形或椭圆形黄白色凹陷,周围黏膜色红,甚至出现发热、口臭,需煎汤药治疗,抓取生地黄、木通、淡竹叶各10克,黄芩、黄连、黄檗各8克。每日2次,几日即可痊愈。

如果是虚火旺型口腔溃疡,就用知母、丹皮、泽泻、茯苓、红花、桃仁、白芷各10克,山萸肉、熟地黄、山药各15克,生甘草8克。水煎,每日2次。

嘴唇疱疹,可用茶叶1小袋,消炎止痛,治疱疹病毒引起的嘴唇疱疹。将煮沸的茶叶水冷却后,涂在嘴唇的疱疹处,或者将1小袋茶叶放在水中煮沸,然后取出冷却,贴附在嘴唇疱疹处,4~5天后,炎症即可消退。

【TP】合谷、足三里、三阴交、涌泉、天枢、大肠俞、中脘、胃俞、脾俞、关元、气海、天突、气舍

艾灸疗法在治疗口疮时,以合谷、足三里、三阴交、涌泉为主穴,便秘者加天枢、大肠俞;胃脘痛加中脘、胃俞、脾俞;气血不足者加脾俞、关元、气海;咽痛者加角孙。以上几种类型的口疮,都可以用艾灸疗法来进行治疗。采用艾条温和灸时,根据病人的症状每次选用3个穴位,每个穴位每次灸10分钟,每天灸1次,5次为一个疗程。采用艾炷隔姜灸时,每次根据病人的症状选用2个主穴和1个配穴,或用天突、气舍两个穴位,施以常规的艾炷隔姜灸,每天灸1次,每次每个穴位灸5~7壮,5次为一个疗程。

口臭的经络调治法

口臭是比较烦人的一个事情,因为每天都要跟人打交道,那么一定会跟别人说话。如果有口臭,别人肯定会找个借口走开,这样就心里也不舒服,人际关系也受到影响。那么为什么嘴里会出现很难闻的味道,不是葱蒜的味道就是吸烟饮酒出现的异味,而且大多数口臭的人都会感到嘴里非常的难受,就像有一团火在燃烧。

口臭最关键就是在口中,它出现在口里,那么就一定跟口中有密切的关系。首当其冲的就是牙齿,牙齿一般的病痛都是几种原因引起的,火气、蛀虫,还有就是中医认为的肾虚。所以口臭跟牙齿最大的因素就是火气。如果口气很重,还会有牙床或牙龈不好,那就一定是因为牙齿的关系引起的口臭,或者是牙龈肿或者是牙龈和牙齿痛,严重的时候还会流血。

口臭的另外一个影响因素就是胃,因为人体的消化系统最上边的就是口腔,那接下来的就是胃,所以当胃中有火气的时候,口腔中就一定会出现难闻的气味。例如吃了特别油腻的东西,胃中就会有湿热,那么湿热向上方走就导致了口臭。

经常口臭的人会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睡觉比较容易流口水。大多数的人都不会把口臭和流口水联系到一起,也会认为睡觉的时候谁不会流口水呢。然而口臭和流口水都是一个原因引起的,那就是脾胃中的湿热,所以根治了这些湿热,口中的异味就会减少,无论是趴在桌子上还是睡觉的时候都不会流口水了。

那究竟怎么能把这些湿热都祛除掉呢?这时就要知道在人体脚上边一个重要的穴位,那就是内庭穴。内庭穴就在脚背上,第二个脚趾和第三个脚趾之间的缝纹端,这个地方有个凹陷,就是内庭穴。重点刺激内庭穴就可以使脾胃的湿热得到治理,那么口臭也就慢慢消失了。在刺激和按摩内庭穴的时候,可以借助一些头部圆小的器具,但是不要过于尖锐,因为用手指在内庭穴进行按摩通常的效果不会很深透。

口臭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是却给人带来很多的麻烦。有过这样经历的人都会深有体会,大家都不喜欢近距离的接触或者是说话。其实只要多多注意一下,通过简单的穴位刺激就会变得吐气如兰,那么大家也就会愿意相互接近了。

结膜炎的经络调治法

平时我们会说嫉妒心强的人有“红眼病”,其实真正的红眼病是眼睛结膜的一种具有传染性炎症,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但是还是春季和夏季比较常见一些。因为这个病有传染性,所以一旦患病,应及早治疗,减少传染。

得了红眼病,不一定会两眼同时发病。在刚得病的时候,病人会感到眼睛发烫,甚至有烧灼感,比较怕光,眼睛红,觉得眼睛里像有沙子似的,磨得很厉害。紧接着可能会有眼皮红肿,眼屎多,怕光,流泪的症状。有的病人在眼结膜上出现小出血点或者出血斑,有的会在睑结膜上形成一层灰白色的假膜而影响视力,严重的可能还会伴有头疼、发热、疲劳、淋巴结肿大等全症状。红眼病不会影响视力,一般治疗两周就可以痊愈,但也不能因此而不重视这个病,治疗不当的话是会导致慢性结膜炎的。

【TP】攒竹、睛明、太阳、丝竹空、四白、曲池、合谷、外关

因为红眼病很容易传染,所以得了红眼病后一定要积极治疗,一般要求要及时、彻底、坚持。所谓及时就是一经发现,立即治疗,坚持的意思是说不要中断,彻底是指症状完全消失后仍要继续治疗1周时间,以防复发。中医把红眼病称为“暴风客热”或“天行赤眼”,一般为外感风热邪毒所致,治疗时要祛风散邪,清热解毒,可以自己按摩眼睛周围的攒竹、睛明、太阳、丝竹空、四白这几个穴位,每个穴位按揉36次,早晚各1次。如果同时配合上肢的曲池、合谷、外关这几个穴位,效果就更好了。

【TP】太阳、风池、合谷、行间、太冲、少商、上星、液门

艾灸疗法治疗结膜炎时,以散热祛邪、消肿明目为治疗原则。以太阳、风池、合谷、行间为主穴,风热者加少商、上星;头目痛加太冲;目赤痛甚加液门。太阳穴可宣泄患部郁热,风池穴散风除热,消肿止痛,手阳明经合谷穴散风潜热,行间清胆泄热,风热者加少商、上星宣散热邪,头目痛加太冲泄肝止痛,目赤加液门清心泻火,疏通三焦经气。以上穴位采用艾条悬灸的方法,每个穴位每次灸3~5分钟。

还有一种灸治方法:在灸治时,令患者端坐,患病的眼睛和同侧的上肢弯曲肘关节至170°~180°,然后手臂向上、向后举,肘部贴于同侧头部,肘关节位于肩上方,前臂过肩尽量往同侧背下部伸,中指旁开脊柱2横指,中指尽头即是穴位(相当于心俞、督俞部位)。如两眼同时患病,则两手同时取穴。选好穴位后,将艾条在穴位上悬灸5~10分钟,至局部皮肤中度红润即可,每天灸治1次。

对治红眼病,贴敷法也很有效。在药店买块大个的生地,最好能比眼睛大一些,用凉水浸泡,直至比较软,然后敷在眼睛上,就这样睡觉就行。坚持三天,一般病就好了。如果你觉得去药店买药太麻烦了,也可以在家切片生姜来代替生地,同样也有效。

得了红眼病以后,眼睛可能会怕光流泪,很多人就想用纱布把它遮上,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遮盖患眼后,眼部的分泌物就不能排出来,同时还会增加眼局部的温度和湿度,使细菌或病毒更容易繁殖,从而加重病情。

得病之后,饮食最好清淡一些,酒类还有辛辣刺激性食物最好还是不要进食比较好,以免加重疾病。还有就是最好让眼睛能好好休息,不要勉强看书或者看电视,出门时可以戴太阳镜,避免阳光、风尘等刺激。

眼屎多的经络调治法

谁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早晨起床对着镜子洗漱时,就会发现眼睛的内眼角上总是会有些眼屎,只是有时多一些,有时少一些。你也许会想:眼屎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明明睡觉前已经洗干净了脸,睡着以后眼睛又是闭上的,脏东西不可能进去啊。但是为什么会有眼屎呢?

这要从眼睛的生理结构来说起。我们觉得眼皮里那个像软骨一样的那个东西叫做睑板,在睑板上整齐排列着一种叫做睑板腺的腺体,它们开口在睑缘上。睑板腺会一直分泌油脂,白天的时候,可以滋润睑缘,防止泪液外溢和外界的杂质进入眼内。当晚上睡觉时,这些油脂可以使眼睑闭合得更加紧密,防止泪液蒸发,避免造成角膜干燥。当这些油脂与白天进入眼睛里的尘土以及泪水蒸发后的残留物混合在一起时,就形成了所谓的“眼屎”。

正常情况下眼屎很少,甚至没有。但是如果突然眼屎增多,有时会把上下眼皮和睫毛粘在一起,使眼睛不容易睁开,这就很可能是眼睛有了问题。西医认为,细菌病毒侵入眼睛,使机体产生炎症,刺激了睑板腺,促进了油脂的分泌,使眼睑上和眼角里的油脂比平时增多;同时,血液中的白细胞都聚集在这里来消灭外来的病菌,这些被杀死的病菌残骸以及在战斗中“光荣牺牲”的白细胞都混到眼屎里,这样一来,眼屎就变多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下眼睑的睫毛生长的方向是向着眼睛内部,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倒睫毛,由于睫毛刺激眼角膜也会出眼屎。

中医认为,眼屎增多是上火惹的祸,常见的情况有两种。

第一种情况是肺有热,比如说最近有点感冒,嗓子疼,流黄鼻涕,眼睛肿胀疼痛,也可能还发红,觉得看不清楚东西,眼睛总流泪,要是出现了上述问题,那可能就是风热引起的。治疗风热引起的眼屎多,可以点按手太阴肺经,并点按大拇指指甲根内侧的少商穴,第一、二掌骨之间的合谷穴,以及头上的上星和风池穴,按的时候最好有酸麻胀痛的感觉,每天早晚各1次。这种方法可以疏散风热,清热明目,很快眼屎就不会那么多了。

【TP】瞳子髎、头临泣、侠溪、少商、合谷、风池、行间、太冲、内庭

第二种情况是肝胆脾胃有热引起眼屎增多。这大多数是由于平时喜欢吃鱼、虾、肉等热量高的食物,很少吃水果、蔬菜等引起的。这时除了眼屎多以外,还经常会伴有怕热、容易出汗、口苦、想喝水、小便黄、大便干燥、舌苔黄厚腻等表现。治疗的最好办法是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多喝水。按摩的话,可以用双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在额头反复横向推搓,直至额头发热,然后用这三指在太阳穴附近揉搓。点按头上的瞳子髎、头临泣,还有脚上的行间、太冲、内庭、侠溪这些穴位。通过按揉这些穴位,可以疏肝解郁、清胃泻火,这样眼屎也会逐渐减少的。

上面说的这些都是针对成人的,宝宝的情况可能有所不同。比如说孩子一出生,眼睛上可能就有一层灰白色东西,这可不是眼屎,这层灰白色的东西医学上称为“胎脂”。胎脂有保护皮肤和防止散热的作用,可以自行吸收,您不必担心。还有婴儿鼻泪管发育不全也可能引起眼屎增多,母亲在照顾宝宝时,可以每天用手在宝宝鼻梁处稍加按摩,这样有助于鼻泪管畅通,眼屎多的问题也会随之解决。

麦粒肿的经络调治法

在人的手指的中指指端的地方,尖端中间的位置有一个穴位叫做中冲穴,这个穴位是手厥阴三焦经上的最后一个穴位,也是经气血液充足的地方,而且运行的速度会很快,所以用冲字来定义穴位的名字。

那么这个中冲穴到底有什么作用呢,这就要说一种非常常见的眼部疾病,麦粒肿,有很多人在眼睛的周围会经常长一些小痘粒,俗称“针眼”。出现后非常的难受,而且因为是在眼睛的旁边,所以不敢随便乱动。那无论是从美观的角度还是从其他的方面,这些小颗粒非常的讨厌。

从医学的角度看,麦粒肿是极其一种普通的眼病,人人可以出现。而且多发于青年人。麦粒肿也非常容易复发,严重时可遗留眼睑疤痕。所以真的长了麦粒肿就会感到非常不方便,很苦恼。

中医学认为麦粒肿主要是由于脾胃热毒太盛,上攻于目所致。治疗应从清热解毒,调和脾胃着手。在中医里很早就有对于麦粒肿的治疗方法,简单又有效,那就是放血法。在民间这个放血疗法也是非常常见的,那么麦粒肿放血的方式有哪些呢。

首先就是开始提到的中冲穴放血,用三棱针或者是家用的缝衣针,用火或者是酒精消毒之后,紧捏住手指的中冲穴皮肤,迅速点刺几下,然后挤出十滴左右的血就可以,最后用棉签按压稍事止血。一般来讲只要放血到三次左右,眼睛的麦粒肿就会基本消失了。

另一种放血的方法就是在耳尖的位置放血,在双侧的耳尖部位消过毒之后,用无菌注射针尖垂直往下扎,不用扎的太深,只要扎大概2毫米,让耳朵能流出一滴血就行。每天扎一次即可。用这种办法,大部分人一两天就能好,而且不会化脓,很好用。

放血疗法可以帮助身体泻火,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使用这种方法来治病了。其经久流传,说明它确实有疗效,才会流传到今天,否则的话,还不早就被时间的长河给淘汰掉了。这种方法虽然好,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用,比如说血小板减少、有出血倾向、晕血、贫血、低血压等情况下,最好不用这种方法。

流鼻血的经络调治法

所有的人都会出现流鼻血的现象,或者是外力作用撞击了鼻子,或者是感到天气炎热鼻子微微的流血。其实这都是比较正常的现象,通常的情况也是仅仅出现一点点的血,立即就会止住,所以也不用采取太多的措施。

那么还会有一些人,经常性的流鼻血,或者是在晨起后就发现鼻子开始流血了,而且这种情况止血会需要一段的时间,也会流很多的血。尤其是女性的话,会感到流血后头晕身体不适。所以对于这样的情况就一定要采取迅速止血的好方法。

在了解治疗爱流鼻血的方法之前,先来解决一个疑问:鼻子为什么会流鼻血,或者说为什么会经常性的流鼻血。对于一般情况,可能会是由于空气比较干燥,鼻子黏膜受影响,也就非常容易出现流血,这种在北方比较常见但是归根结底的原因还是由于肺脏的因素,从中医的理论中看,与肝、脾也有相当大的关系,综合起来就是因为体内的脏器出现了问题了,例如肺脏最容易感到干燥,这时就会引起出鼻血,脾脏会管理血液的运行,它出现问题,血就会从鼻子流出来。

如果是老年人流鼻血会发生在冬季,可能跟高血压和脑出血有关系,是一个全身出现疾病的征兆。而年轻人出现流鼻血可能就是因为体内的火气太大,例如吃过多的巧克力。如果怀孕的孕妇出现流鼻血,有可能是因为体内的激素在调整,导致血管扩张。所以引起流鼻血的原因有很多。

经常的流鼻血可以用蒜泥外敷涌泉穴的方法,涌泉穴就是人足底的前脚心位置,使用时最好用独头蒜。如果是右侧流鼻血就贴在左侧足底的涌泉穴,那么相反左侧流鼻血,就贴在右侧足底。这种方法重要的是要引血下行,会很快地使鼻血止住,如果感到了足底有刺痛的感觉就可以揭下来。

在治疗的时候需要有几个方面进行注意,一方面是一定要“左病右治”或者是“右病左治”,因为这是跟经络的走行有关系的,如果不按照这样的规则就会失去效果。另一方面是出血的时候不要头向后方仰,或者是仰卧,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做法。最后就是一定要把蒜捣成蒜泥,这样能让大蒜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如果用温水浸泡双脚后再贴敷蒜泥会使效果更加明显。

如果还想更好的治疗爱流鼻血的现象,可以借用一些经络针灸的方法,配合刺激迎香穴,迎香穴就在人体的鼻翼两边,也可以用“天灸”的方法在穴位上进行灸法,例如选用涌泉穴,效果会超过贴敷蒜泥的方法。

人体的血液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不能让血经常白流出来,流鼻血只要能多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完全可以很好的祛除。

慢性扁桃体炎的经络调治法

慢性扁桃体炎困扰着许多人,本病多由链球菌、葡萄球菌侵入扁桃体引起。祖国医学将其归属“乳蛾”范畴,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尤以儿童、青壮年多见。

慢性扁桃体炎是咽部常见疾病之一,其原因是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未得到及时彻底治疗,或病人体质较弱,病菌毒力较强,隐窝内细菌不能被排出,在其中生长繁殖而致病。本病在发病时发热或不发热,咽喉肿痛,扁桃体充血、肿大,甚至有黄白色点或片状渗出物,易拭去,拭后不出血,兼风邪伴发热畏寒。

中医认为慢性扁桃体炎与体质虚弱,脏腑虚损有关,主要与肺、肾阴虚有关,治疗大多用滋补肺肾,生津利咽的方法。

1.肾阴亏损,虚火上炎:患者症见咽干而痒,有时刺痛,伴有腰膝酸软、午后潮热、耳鸣等症状,这时的治疗应以滋阴降火为主。

2.肺气虚怯,邪毒留恋:患者五心烦躁,咽干咳嗽,大便干结,午后或有低热情况出现。针对这种症状,治疗应以养阴润肺为主。

3.禀赋不足,气血双亏:患者一般面色暗白,手足不温,全身乏力,经常感冒,易于出汗,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针对这种症状,治疗应以补益气血为主。

【TP】扁桃体穴、合谷、少商、风池、大椎、角孙穴

艾灸疗法在治疗本病时,以疏风清热利咽为治疗原则,取扁桃体穴、合谷、少商,风寒严重者加风池,发热者加灸大椎。扁桃体穴(位于下颌角下缘,颈动脉前方)可用于消肿止痛,此为治疗扁桃体炎的经验效穴;合谷穴具有清热散风,通经活络的作用;少商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热;风池多用于疏风解表;大椎则可散风清热。以上穴位均用艾条悬灸法将艾条点燃后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每天施灸1~2次,每次每个穴位灸5~10分钟。

此外,灯心草灸可用于治疗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用灯心草浸入食油后点燃迅速烧点角孙穴皮肤,听到“啪”的声响即可,一般点烧1次即可。个别的次日再作1次,烧点后1小时即逐渐解除痛苦。

慢性扁桃体炎的病人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还要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在饮食方面应多进清淡饮食,少进葱、姜、蒜、辣椒等有刺激性的食物。

【健康小贴士】

由于慢性扁桃体炎会反复发作,患者应该预防感冒,及时治疗咽喉部急性炎症病变,平时要注意饮食清淡,结合食疗,多食慈姑、海蜇、海带.白木耳、荸荠、芋艿之类食物。

慢性中耳炎的的经络调治法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极为常见,是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临床上以耳内反复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减退为特点。

中医认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为肾元亏损及脾虚湿困,上犯耳窍所引起。治疗应以补肾健脾、祛湿排脓为主。根据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特点,可将其归为三类:

1.脾虚湿困型:主要症状为耳内流脓不止,时多时少,脓液白黏或清稀,无臭味,耳膜穿孔,听力下降,耳鸣重听,头晕头重,倦怠乏力,面色萎黄。

2.肾阴亏虚型:主要症状为耳内流脓黄浊黏稠,或黑秽或如豆腐渣样,日久不愈,件有恶臭味,耳膜穿孔,孔周微有红肿,耳鸣耳聋,头晕目眩,腰膝酸软,手足心热。治疗应以滋阴降火、化脓解毒为主。

3.湿热蕴结型:主要症状为耳内流脓黄黏而稠,有臭味,时流时止,耳膜穿孔,潮红,头昏沉,伴口苦粘腻,舌红。治疗应以燥湿清热、解毒排脓为主。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为慢性,或为急性坏死型中耳炎的直接延续。鼻、咽部存在慢性病灶亦为一重要原因。一般在急性炎症开始后6~8周,中耳炎症仍然存在,统称为慢性。有部分中耳炎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TP】身柱、液门、后溪、翳风

艾灸疗法在治疗慢性中耳炎时,以疏肝解郁、清热泻火,滋阴补肾,育阴潜阳,双补气血,濡养肌肤为治疗原则。治疗时以身柱、液门、后溪为主穴,采用艾炷直接灸的方法,每个穴位各灸3~7壮,本法具有清热解毒,化脓消肿的功效,适用于慢性中耳炎耳中流脓发炎者。

此外,用艾条温和灸翳风穴,可令耳中脓液排出。翳风是手足少阳经的交会穴,位置又在耳周,灸此穴可以起到疏肝利胆、清热利湿的作用。具体操作方法是:先用消毒棉球粘取出外耳道的脓液,并用消毒棉球拭净外耳道,将艾条点燃后在翳风穴处施温和灸。每次施灸10~15分钟,以局部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每天灸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中耳炎化脓时多有黏膜红肿,流脓,伴有难闻气味,所以耳内清洁很重要。患者可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或4%硼砂水,或3%过氧化氢或冷开水洗耳道,每日1~2次,动作要轻。患者不宜游泳、潜水,淋浴时也应防止污水入耳,避免加重病情或引起复发。饮食清淡,禁食辛辣、刺激之物,如辣椒、胡椒、葱、蒜、韭菜及煎炸食物,还要多饮开水以冲淡毒素,并供给身体足够水分,以利毒素排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