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曾国藩官学
36550300000019

第19章 四 不能把朋友变成敌人

曾国藩认为,做官最高明的地方是要不树敌,也就是掌握把敌人当做朋友的智慧。如果你无法得到一个朋友,那么宁可让他成为一个形同陌路的人,而不是把他变成你的敌人,因为树敌过多只会危及自身。在朋友之间发生龃龉的时候,采取忍让谦恭的方式可以避免朋友变成仇敌。

曾国藩早年在长沙岳麓书院读书,有一位同学脾气暴躁,爱和别人争吵。

一次,曾国藩的书桌放在窗前,那人就说:"我读书的光线是从窗中射来的,不是让你挡住了吗?赶快挪开你的书桌。"曾国藩听后并不发怒,照他的话把书桌移开了。晚上,曾国藩掌灯用功读书,那位同学又说:"平常白天不念书,夜深还要聒噪别人吗?"曾国藩只好低声默诵。曾国藩高中举人后,喜报传来,那人大怒说:"这屋子的风水本来是我的,现在让你夺去了。"在旁的同学听着很不服气,就责问那位同学:"书案的位置,不是你叫人家安放的吗?

怎么能怪曾某呢?"那位同学说:"正因为如此,曾国藩才夺了我的好风水。"同学们都认为那人无理取闹,但曾国藩却和颜悦色,并不在意,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没有使事情激化。事后,曾国藩对同学说,在一起读书,不能成为好朋友也不要成为敌人,何况是因为一点小事情哪?由此可见,青年时代曾国藩的涵养和气度就令人钦佩了。

曾国藩认为,对于别人不真实的诽谤应该取付之一笑的态度,而用不着去辩解。因为诽谤往往是由自己的缺点和不足造成的,要依靠自己的修养进步来制止诽谤。在受到他人欺侮时,我们应该检点自己,宽容大度本身就是一种人格的魅力,是对自己缺点的正视,也是改进自己的开始。

曾国藩在居官以后因为求才心切,也有受人欺骗的时候,但他心胸宽广,不希望产生一个敌人,因而宽恕了欺骗自己的人。

曾国藩创建湘军的时候,人才十分缺乏,有一个冒充校官的人拜访曾国藩,曾国藩当然礼贤下士,此人高谈阔论,有不可一世的气概。曾国藩心中虽然并不喜欢说大话的人,但见此人言辞豁达,也不好打断此人的谈话。

谈话中,此人论及用人须防止被欺骗的事宜,他说:"受欺不受欺,关键在于自己。我纵横当世,有一点自己的见解。像中堂大人至诚盛德,别人不忍欺骗,像左宗棠公严气正性,别人不敢欺,但有的人别人没有欺骗他,但他怀疑别人欺骗他,或者是被人欺骗而不知的人,也是不少的。"曾国藩一向注重识人,见此人的谈论颇有道理,不禁心中大喜,对他说:

"你可到我的军营中,寻找可以使用的人才。"此人答应了。

第二天,此人在拜见营中文武各位官员后,十分认真地对曾国藩说:"军中的人才确实不少,我从中发现有两位君子式的人才。"曾国藩问是谁,此人回答是涂宗瀛及郭远堂。曾国藩认为此人有识别人才的本领,待为上宾,并给他安排了一个重要的职位——督造船炮。

可是没过几天,兵卒向曾国藩汇报说此人携带造船的上千银两秘密逃走了,请曾国藩发兵追捕。曾国藩沉默了一会儿说:"不用了,随他去吧。"兵卒退下后,曾国藩双手抚着自己的胡须说:"人不忍欺,人不忍欺啊。"身边的人听到后也不敢发笑。过了几天,幕僚壮着胆子问曾国藩为什么不发兵追捕,曾国藩的回答高人一筹:"现在,捻军和太平军同时危害着湘军的存在,此人仅仅骗一些钱财,危害并不大,如果逼迫太急,此人一旦逃入敌人的阵营,对我方的危害就大得多了。"从这件事情中,我们一方面看到曾国藩考虑事情的周详,另一方面也说明曾国藩对待交朋友的态度,即无法成为朋友的人,一定要避免成为敌人。

这一点上,历史上有不少的反面教材。三国时期的蜀国大将张飞作战勇猛,武艺高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当阳桥上一声吼,吓退曹操追兵,那是何等的英雄气概!可他的死,却一点也不壮烈。

张飞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便是对待部下过于严厉,有一点小小的过失。便要重罚,因此将士人人都怀恐惧之心,他也最终因此而在睡梦中被手下人断命。

曾国藩深谙与下属处理关系的手段。任何一名上司,总免不了要有对臣下进行惩处的时候,有时处理得妥当,有时难免存在执法不公的情况。受惩处的人,自然也有的心服口服,有的则会结下仇怨。当身居高位、权势在手的时候,他对你无可奈何,只好忍气吞声,由此埋下危险的种子;一旦官场风云变幻,当你不得志,或者是对方飞黄腾达的时候,双方的关系就可能发生变化,心中有仇怨的人就可能报复自己。因此,在对待下属的过程中,是要注意不能发展成敌人的关系的。

曾国藩认为,做人和交友必须胸襟坦荡,这样可以使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彼此信赖,同时取得人们对你的支持和帮助,有助于自己事业的成功。

曾国藩担任考官时发生的一件事,也足见曾国藩的胸怀。考生中有一个叫刘长佑的人,颇有才华。曾国藩担任阅卷大臣时,想索取刘的楷书以便事先认识他的字体,刘长佑不知出于何种考虑坚持不给。后来,刘长佑做了直隶总督,当时捻军的势力正旺,曾国藩成了刘长佑的顶头上司。一次,刘长佑以草写的文稿呈上,他的幕僚说:"如果曾公心怀旧恨,不满意我们怎么办?"刘长佑说:"大敌当前,顾不了那么多了!"曾国藩看到了这个文稿后觉得非常正确,给予肯定。刘长佑知道后,对那位担心的幕僚说"涤翁(曾国藩)

对于这件事没有一点芥蒂,只有圣贤才能达到这样的修养。"曾国藩的雅量大度,深深影响和教育自己的同僚和下属。李鸿章提携后辈深受曾国藩的影响,在为人处世方面表现得很大度。由于李鸿章长时间身居要职,他的僚属都不免对其阿谀奉承,李鸿章因之不时流露出傲慢无理的态度。然而,当有人指出他的过错时,李鸿章即深深地自责,并积极改正。

一次,一位下属进见他行礼时,李鸿章抬头望天,好像没看见一样。进见的官员坐下时说:"听说中堂政务繁忙,身体不适,特来看望你的病情。"李鸿章说"外间的传闻不可信,身体尚可。"官员说道:"不,以卑职所见,中堂可能患了眼睛的疾病。"李鸿章笑道:"荒谬。"官员立即说:"刚才卑职向中堂请安时,中堂没有看到卑职,您的眼病已经很严重了,只是您自己忙于政务没有觉察到吧。"李鸿章大笑,意识到自己的过错,随后向该官员道歉。

宽容大度,以诚待人,这不仅为曾国藩增加了不少人格魅力,获取人们对他的支持和帮助,更重要的是使曾国藩减少了敌人,减少了办事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