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陕西·2008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报告集
36658200000106

第106章 文化名人与发掘文化产业资源的思考

文化产业是以文化为基础,以知识内涵为核心内容,借助于技术的介人和产业化的方式生产、制造、营销不同形态文化产品的新兴产业。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社会消费需求变化的必然结果。在我国国民经济结构的转型时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立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一样,已成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而且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越来越大。陕西省是一个文化大省,在全国有着得天独厚的历史地位。在两千多年漫长岁月中,曾有十三个王朝在这里兴衰更替,曾演绎过无数惊心动魄的故事,创造过多少震撼世界的历史壮举。浩荡的历史长河,在其伟大的行进中积淀了举世惊骇的文化瑰宝,成为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这些文化财富是陕西发展文化产业极其宝贵的文化资源,是不可替代和转移的宝贵的宝藏。伴随着历史,在这方土地上,也诞生了灿若星辰般数不清的伟人、名人、奇才、贤士。所有这些都是发展陕西文化产业的优势所在。而历史文化名人,则是这些宝贵文化遗存的集中体现。他们是历史事件的载体,也是民族文化的代表和传承者。他们作为传统文化的实践者和代表人物,都将永垂青史。我们不能对民族的历史失忆,更不能淡漠这些历史文化名人创造的业绩。保护文化名人的成果,传承他们的精神,作为新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宝贵资源而加以发扬光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无论从世界文化发展角度,还是从文化产业的角度来看,文化名人都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名片。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地方,就是因为有了自己的文化名人而蜚声世界,成为人们追慕观光的朝圣之地。艾汶河畔的斯特拉斯福小镇,因诞生了莎士比亚而闻名遐迩,成为每位访问英国人士的必至之地。我国偏远的湘西小镇凤凰城,就是因为有了沈从文、黄永玉这样的文化名人而名扬海内外。我们陕西省的三原县,也因为诞生了于右任先生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同胞从台湾、从海内外前来造访。

近年来从事于右任研究、宣传工作的实践,对我们在如何以文化名人发展文化产业这个问题上,有着深刻的启示。

文化名人是历史事实,但要发现他们的现实延续性,就需要研究、整理、宣传。只有这样,才能把他们所代表的那种历史文化价值体现在现实的文化产业之中。例如,很多人都知道于右任,但更多了解的是他的书法成就。实际上,对这位出生于陕西的“乾坤大布衣”,我们知道的太少了。于右任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国民党元老,真诚的爱国者,激情的诗人,一代书法大师。于右任先生1901年加人同盟会,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推翻满清封建政权的民主革命道路,他相继创办了《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吁报》,秉笔直书,为民请命,倡言革命,孙中山先生曾以“博爱”、“戮力同心”为之题词,1917年,于右任先生回陕任靖国军司令,保卫西北革命成果,一时成为孙中山最倚重的一支军队。于右任先生是最早拥护、力倡国共合作的国民党元老之一。1937年中共中央在武汉创办机关报《新华日报》,周恩来、朱德专门邀请于右任先生题写了报头。1948年,毛泽东主席赴重庆谈判,于右任先生设家宴招待。周恩来总理评价于右任先生“为人正直,有民族气节”。他一生布衣粗食,对祖国、对人民忠贞不渝。他创办了上海复旦大学、西北农学院、三原民治中学、民治小学等等。他主持修建的泾惠渠至今仍福泽人民。他自费高价收藏的名碑387方,全部捐赠给西安碑林博物馆。于右任的书法自成“于体”,大气磅礴,强焊奇崛,充满着正气之神韵,被誉为“旷代草圣”。他花费数十载创立的“标准草书”在书法界独树一帜,堪称草书美的典范,影响至今,邓小平、胡耀邦为他的书法集亲提书名。于右任先生学识渊博,精通诗文,一生做诗词千余首,始终贯穿着爱国主义激情,被柳亚子称为国民党诗人之“最髙”。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答记者问时,曾吟咏于右任先生《望大陆》一诗,称其为“震撼中华民族的词句”,在海内外引起极大反响。可以看出,于右任先生所创造的文化伟绩,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民同悲欢的胸怀。从于右任这样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文化名人,我联想到时被称为陕西“德、言、容、功”者四人:德,即大德高僧印光法师;言,即《大公报》记者张季鸾;容,即于右任先生;功,即陕西水利专家李仪祉。如果对这样的文化名人进行群体性研究,将会对提升地区的文化产业知名度影响力大有裨益。陕西有许多重要历史文化名人,例如韩城,除了司马迁,近代的王杰也值得一提。这位陕西第一名清代的状元,一生耿直,甚至在晚年告老还乡时,嘉庆皇帝还御制诗赞其清正曰“直道一生立廊庙,清风两袖返韩城”。研究这些人物,我们会发现,他们的历史文化价值要丰富得多、宝贵得多。要使文化名人的价值在今天体现出来,成为文化产业的宝贵资源,研究和宣传是重要的一步。

如果我们把文化名人的研究、整理、打造品牌看做是生产,那么文化交流(广义的交流,包括专题活动、会展、旅游、媒体和出版等)则是以名人品牌产生文化效应和经济效益的流通环节,是关键性的一步。自己作为于先生的后人,有责任作更有条件继承先辈的遗愿和志向为陕西的文化产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在文化交流方面,我们机构近年来做了一定的工作,在文化产业方面做了一些尝试。2004年11月,在北京举办了有国家领导人参加的“于右任《望大陆》爱国诗作发表四十周年暨于右任书法真迹展”,2005年在陕西联合举办了“纪念抗曰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展”》2006年在北京举办了“《于右任诗词曲全集》座谈会”,2007年在西安举办了“海峡两岸于右任先生书法真迹展”。近年来还相继整理出版了《于右任书联集锦》、(于右任诗词曲全集》、《于右任海峡两岸书法集锦》、《于右任标准草书集锦》等等。文化的承传,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产业的推进,必须顺应时代的进步,借助于社会所能搭建的新技术、新产业平台,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把文化品牌的实力,名人效应的影响·发掘出来,使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的文化产业。

文化要产业化,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产业,它具有精神、思想层面的特点,具有强烈的教化性、现实的宣传性和明显的导向性,既体现了历史的传承,又顺应着现实的需要。我们要认识到这种特点,又要发挥优秀文化传统的作用,并在与现实的对接中寻求认同,做先进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于右任先生作为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他献身革命、矢志爱国、热爱人民的事迹,他刚直朴素的人格,他热心教育、极力保护祖国文化遗存的精神,他一生追求真理的崇髙风范,连同他那充满爱国激情的诗词和留下来宝贵的书法精品,都是对我们和我们的后代进行爱国教育、侉统教育的好素材,具有教化的意义。文化名人资源的产业化,将为发挥这些宝贵遗存提供更多的机会、更现代的方式和更广阔的平台,体现文化产业的引导性和教化性,体现发展文化产业与促进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于右任先生是海峡两岸共同尊崇和钦佩的文化名人。他的名人效应当前更多地反映在两岸的和平统一与交流上,这也是历史名人导向效应的一个例证。前些年,一些人极力恶化两岸关系,甚至拆毁了于右任在台北的雕像。但是以于右任为品牌的交流活动不但没减弱反而更热,更成为两岸交流的一个象征,一个不可替代的独特现象。最近以来,海峡两岸呈现了有利于祖国和平统一的新情况,经济文化沟通进一步加强。台湾的有识之士与民众对于右任的历史功绩更加怀念,对于右任的研究与整理更加重视,有人还提出要恢复于右任的雕像。这更说明,于右任是增进两岸人民互相沟通融合的重要纽带。因此,对于右任这样一位文化名人的宝贵资源的开发,对于弘扬同根同族的精神力量,凝聚和平统一之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复兴繁荣的背景下,需要我们从全面的文化资源梳理中,从基础建设和软实力两个方面同时努力,并借助相关产业的力量,来促进文化业态的发展和更新。这样,我们所拥有的文化资源就会发挥出强大的蕴力,促进文化资源大省变为文化产业大省。发展文化产业最重要的是从文化产业总体规划、协调和文化从业人员队伍建设两个方面做起。当前,政府已经加强了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而作为文化产业结构和从业人员,最紧迫的是面对一个全新的课题、全新的领域,如何不断提高自身的产业自觉性、文化素质和创新意识。文化产业发展的形势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面对一种文化品牌,怎样使它形成一个文化现象,造就一个文化产业群,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面对历史文化资源,怎样去发掘、整合、提炼,怎样以此去为成就本地区的辉煌而做出努力。

我们正处在陕西由文化资源大省转变为文化产业大省的重要时机,我们文化产业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以往的实践需要总结和提高,现有的产业规模需要扩大,打开新局面需要政府的支持。我们要进一步为陕西文化大省的产业化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