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遗址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我国古代文明史史迹的主体,最能体现我国文物古迹特色和优势。1997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中采用了“大遗址”的提法,在这个意义上,其概念是我国独有的,反映了现代中国保存的历史文化遗产的基底性特色。多数大遗址是历史上重大事件发生的地方,作为历史事件的物质载体或证据,大遗址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对其价值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历史文化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等方面。其中,旅游开发是实现大遗址社会价值的有效途径之一。
西安是我国古代王朝都城的集中所在地,以大遗址为代表的重大历史文化遗产集中分布于此。开发西安大遗址的旅游价值,是促进西安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文化品质彰显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西安旅游吸引力,推动城市旅游发展的有利选择。大遗.址属于人文旅游资源,在保护的前提下对大遗址进行旅游开发,充分发挥其旅游吸引力,就要选择适合的旅游文化载体使大遗址承载的文化内涵物化。研究大遗址旅游开发的文化载体,是大遗址旅游开发的重要问题。
-大遗址旅游开发与旅游文化载体
国外许多学者都根据自己的研究对遗址作出定义。Angkoi·认为遗址是人类历史上的杰作,在建设发展、艺术和景观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的遗迹。PeterHoward认为遗址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建筑等物质形体几乎破坏殆尽,且具有较高文化内涵的遗迹。国际上通用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对遗址的定义,将文化遗产分为三类,遗址是其中之一,是指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类的联合工程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国内学者喻学才认为遗址是前人留下的具有社会经济和文化价值的建筑物等人类活动遗迹,是历史的化石,文明的碎片,文化的载体和旅游的对象。而大遗址的概念是我国独有的,1997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中采用了“大遗址”的提法。陈同滨认为大遗址的概念主要运用于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指文化遗产中规模特大、文物价值突出的大型文化遗址、遗存和古墓葬。孟宪民认为大遗址是祖先以大量人力营造,并长期从事各种活动的遗存,是大规模的文化及环境遗产,大小是相对而言的。
目前对大遗址价值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对其历史文化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的评价方面。众多学者在进行此方面研究时,都提到大遗址的旅游价值。可见,大遗址的旅游开发是实现大遗址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对大遗址进行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大遗址,尤其是早期遗址,几经岁月沧桑,其地面建筑已经荡然无存,历史环境也已不在,其价值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文物古迹逊色不少,观赏性普遍较差,“有听头,没看头”是遗址类旅游资源的普遍现象。在体验经济时代来临的大环境下,旅游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更加强调“体验”、“参与”的成分,而不满足于单纯的被动式参观游览。如何在保护大遗址原真性、完整性的基础上对大遗址进行旅游开发,生产出符合现今旅游市场需求、令旅游者喜闻乐见的大遗址旅游产品,是大遗址旅游开发中亟须解决的问题。纟从旅游资源分类的角度来看,大遗址旅游资源属于人文旅游资源,这类旅游资源中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是其灵魂。但文化是一种精神产品,具有无形性的特征,要把这种无形的精神产品表现出来或者传递给旅游消费者,必须借助一定的有形载体对其进行恰当的物化。对旅游文化进行物化的过程就是寻找并开发旅游文化载体的过程。充分挖掘出大遗址所蕴含的旅游文化,积极寻找和开发恰当的旅游文化载体,对一个大遗址旅游景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西安大遗址旅游开发中文化载体的选择
大遗址旅游开发中,对旅游文化载体的选择应当建立在对旅游文化载体进行深入考察的基础上。事实上,依照不同的标准,旅游文化载体分为不同的类别,对这些旅游文化载体类别及其特征的了解,将有助于对大遗址旅游文化载体的恰当设计、选择。
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旅游文化载体可被分为不同的类别。根据形成时间的不同,旅游文化载体可以分为现代载体和古代载体。根据存在形态的不同,旅游文化载体可以分为静态载体和动态载体。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旅游化载体又可以分为有形载体和无形载体。根据文化表现程度的不同,旅游文化载体可以分为完全载体和不完全载体。这些不同分类标准下不同类别的旅游文化载体,其定义、特点等见表1。
目前,国内提出了许多大遗址的保护与利用方式。由于大遗址是由遗存和周边环境构成的,对大遗址的保护与利用也包括了整体保护和局部保护与利用。整体保护与利用主要将整个遗址区建成遗址公园,将遗址区与风景区结合,建成旅游景区,将整个遗址区建成森林公园,将遗址保护与现代农业园区结合,建成遗址历史文化农业园区等四种主要方式。局部保护与利用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将部分遗址建成遗址展示区,二是将部分遗址建成遗址博物馆。
西安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着名的旅游城市,是我国以大遗址为代表的重大历史文化遗产集中分布的城市。西安的秦咸阳城遗址、秦阿房宫遗址、汉长安城遗址、汉阳陵、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唐大明宫遗址等均是我国大遗址的重中之重。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和开发大遗址旅游资源,将在营造城市绿色空间和文化休闲环境、提供特殊文化体验、提升城市国际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对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和城市发展至关重要。对目前西安大遗址旅游资源开发、选择的文化载体进行研究,将会对今后的大遗址旅游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结合旅游文化载体的理论,对西安大遗址的旅游开发与利用方式进行研究与分析,可以看出:
(1)西安许多大遗址位于城市近郊,交通便利,周边基础设施完备,具备旅游开发的条件。
(2)西安遗址旅游开发有整体保护与利用、局部利用与开发和二者结合的几种方法。整体保护利用采取的手段有:将整个遗址区建成遗址公园,将遗址区与风景区结合,建成旅游景区,将整个遗址区建成森林公园,将遗址保护与现代农业园区结合,建成遗址历史文化农业园区等四种主要方式。如:大明宫遗址公园的建设、汉长安城遗址内建设观光农园。另外将遗址区建成森林公园适用于城郊墓葬区。而遗址的局部利用与开发,存在兴建遗址展示区和遗址博物馆两种主要方式。目前,国内的遗址保护展示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露天保护展示。设施围护,如秦阿房宫前殿遗址西侧采用简易护栏。现状加固,如陕西的夯土遗址,进行过土还、小青砖支护。2)原址回填地表模拟展示。如汉长安城内的桂宫遗址,在回填覆盖考古现场遗迹后,原位地表模拟表现。3)保护厅棚。如半坡遗址部分房址、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坑等。4)重建。重建的类型一般为基台和建筑物,台基大多数是根据考古资料,在遗址上复原重建,如唐大明宫的含元殿遗址。
(3)目前西安大遗址的旅游开发中文化载体的选择,以现代的、静态的、有形的载体为主,如:遗址公园的建设,遗址露天展示、建造保护厅棚、重建复原等。由于受到资源禀赋的影响,古代的载体现存较少。作为无形载体的导游讲解水平有待提高到专业、广博的层次,而不能简单地停留在陈述加传说的层面。另外,在动态载体的开发方面,现在已经有了可喜的进步,如文艺演出、固定节目和仿古表演,已经在部分景区存在,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如华清池长恨歌、大唐芙蓉园梦回大唐等文艺表演。另外,作为旅游文化无形载体的景区整体氛围营造,包括对旅游者听觉、唤觉的冲击,在大唐芙蓉园“五感公园”理念中充分的体现,并借助一定手段付诸实现。但是,已进行旅游开发利用的大遗址,只是西安具备旅游开发条件和旅游吸引力的大遗址中的一部分,而且并不是每个已进行旅游开发利用的大遗址均充分地利用了与其相适应的文化载体。有相当的大遗址在开发旅游过程中,其文化载体的选择比较单一。在今后的发展中,应从产品设计入手,开发丰富的文化载体。
参考文献:
[1]陆建松·中国大遣址保护的现状、问题及政策思考[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20-1260[2]桓占伟.人文景观旅游文化栽体初探[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76-79。
[3]李海燕,权东计.8内外大遣址保护与利用研究综述[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6-19。
[4]刘军民,赵荣.试论西安近郊文物大遣址区的经济发展对策[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
[5]权东计,霍小平.大遣址保护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初探一汉长安城保护与利用规划[J]-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2):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