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是进入后工业化时代西方发达国家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据有关统计,美国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12%,英国为10%,日本为17%,意大利则高达25%。美国经济的第一大产业不是汽车制造,不是航空航天,而是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已成为经济增长最关键的因素之一,美国400家最富有的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企业,美国的音像业仅次于航天工业居于出口贸易的第二位,占据了40%的国际市场份额;英国文化产业年产值近60亿英镑,平均发展速度是经济增长的两倍;日本娱乐业的年产值早已超过了汽车工业的年产值;加拿大文化产业的产值也超过了诸如农业、通讯及信息技术等行业。大牌的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21世纪全球最有前途的产业有两个,一个是高新技术产业,而另一个就是文化产业。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也是一个文化大国,文化产业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广告业增长速度更达到了年均18%-22%左右,很多省份都把文化产业做为支柱性产业,甚至沿海一些发达地区或中西部许多文化存量资源并不髙的省份,也制定了“文化强省”战略。文化资源丰厚的河南省更是提出“文化产业兴中原”、“文化兴,则河南兴”的口号,陕西也把文化强作为强省的三大战略之一。
在文化产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关注和研究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就显得尤为重要。文化产业的研究即是文化问题又是经济问题,但既然是产业,主要的就是经济问题,所以就应该从经济的角度审视和考量文化产业。为了更清晰地认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历程,我们先从闪电式地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基本的经济形态开始。
一影响力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
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从宏观的角度看,我们主要经历了两种经济形态:一种是计划经济形态,另一种是市场经济形态,这两种经济形态大致可以以改革开放为标志。
1.两种经济形态与三种具有代表意义的经济模式进人市场经济时代之后,计划经济形态与市场经济形态并存的状况下,我们又经历了三种经济模式:一是劳动力经济模式、二是注意力经济模式、三是影响力经济模式。从生产力发展、技术进步和市场化程度的角度来看,在这两种形态和三种模式中,我们又可以按经济成分划分为传统经济和新经济。
新经济包括网络经济、信息经济、高新技术、IT产业、知识经济、虚拟经济、创新经济、注意力经济、影响力经济等。除了劳动力经济之外,注意力经济和影响力经济模式是新经济典型的两种经济模式。劳动力经济时代是产品经济的时代,经济的特点是短缺经济;注意力经济时代是网络经济时代,经济的特点是科技经济;影响力经济时代,我们说是文化产业的时代,经济的特点是概念经济。劳动力经济的支撑点是气力,注意力经济的支撑点是技术,影响力经济的支撑点是文化;劳动力经济卖的是产品,注意力经济卖的是眼球,影响力经济卖的是概念。这三种模式发展的趋势是,劳动力经济模式呈现出从产品经济到品牌经济的发展趋势,注意力经济模式呈现出从技术经济到资本运作经济的发展趋势,影响力经济模式呈现出从虚拟经济到实体经济的发展趋势。
劳动力经济指的是依靠劳动力资源创造财富的经济模式,这种模式下,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资本增值主要依赖劳动力的付出,劳动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体力。
注意力经济是以科技产业为基础产业的经济,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科技资源的占有和配置。随着科学成果转化为产品速度大大加快,人类创造财富的能力大提高,所以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作用退居其次,科学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2.影响力经济模式的到来近年来,一个新的概念——影响力:越来越被频繁地使用,无论是媒体、企业还是广告公司,都开始尝试以“影响力”作为衡量人与事物的最新和最重要标准,影响力这个词被无限地放大,甚至越过了“最好”、“最大”、“最高”等评价的标准,成为综合各方面因素之后的一个综合的考量标准。
奥运会前,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覆盖了95%以上的中国网民,整合了新闻、贴吧、空间、百科以及MP3、图片、视频等各产品线中与奥运相关的资源,对50个奥运品牌,奥运会全球合作伙伴、赞助商和供应商,从媒体关注度、政府关注度、个人关注度三个方面的指标,推出了《奥运品牌影响力报告》,整体地衡量一个品牌的影响力,这是中国第一次从影响力的角度对所有的行业进行的排名,这是影响力全面进人社会生活的一个标志。
此前,中国国际影响力城市排行榜、中国各省的影响力排名、中国名村影响力排行榜、中国汽车企业影响力排行榜、中国家电品牌影响力排行榜、中国高校影响力排行榜、中文出版社世界影响力排名、福布斯全球华商影响力100强、福布斯中国最具影响力25大明星排行榜(按影响力而不是财富)、中华人物影响力排行榜、最具影响力MBA排行榜、企业领袖影响力排行榜、商界女性影响力排行榜、大学校长影响力排行榜、中国地产十大影响力人物排行榜等影响力评比此起彼伏,风起云涌。通过这些排名和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影响力已经是一个可以衡量这个时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说明我们早已经悄悄地进人了影响力经济时代。正像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所说的:互联网产业在经历了“注意力经济”后,将进入“影响力经济”的时代。
说影响力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并不是说注意力经济已经过去,而是同时存在,都属于新经济的一种,只是影响力经济更为活跃,空间更大。就像我们说新经济时代到来的时候,也并不是旧的经济形态就不存在了,多种经济模式是并存不悖的。
影响力经济是新经济的一种新形态,普遍存在于新经济形态和传统经济形态之中,影响力时代虽然已经到来,但影响力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目前还没有完全成熟,也正是因为如此,才需要对这种新的经济形态有一个及早的认识,等到完全成熟的时候拨就已经过去。我们要用敏锐的眼光和全新的理念关注和审视影响力经济的发展,对影响力经济的发展态势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密切关注影响力经济的发展与变化,以便更好地和更清醒地认识时代经济发展的规律,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每个时代的经济发展都有那个时代特定的经济特点,比如说劳动力经济时代,注意力经济时代,一直到影响力经济时代。劳动力经济时代是靠劳力挣钱,注意力经济时代是靠“眼球”挣钱,影响力经济时代是靠概念挣钱,如果认不清时代经济的特色,财富就会和你擦肩而过。
3.经济模式的三次转化与财富的三次转移从劳动力经济到注意力经济再到影响力经济,我们所看到的经济模式发生了三次明显地转化,财富也相应出现了三次转移。
第一种模式:劳动力经济模式改革开放初期还停留在劳动力经济模式,最发达的地区是广东珠三角地区,当地的民营企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调查显示,资本密集型占17.26%,技术密集型占22.84%,高新技术密集型企业占10.15%,而仅劳动密集型企业一项就占到了49.75%,相当于前三项的总和。这说明劳动密集型企业是广东省珠三角最主要的企业类型。温州的民企是从家庭作坊等个私企业发展而来的,企业的发展壮大基本上靠的是企业和企业主自身的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积累发展起来的,底子较薄,其产品基本上集中于衣服、鞋类、打火机等轻工业产品,多属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企业。这一时期创造财富主要是靠生产产品,我们也把它叫做产品经济时代。
第二种模式:注意力经济模式注意力经济是指最大限度的吸引用户或消费者的注意力,通过培养潜在的消费群体,吸引大众的注意力,获得最大的商业利益。在这种经济状态中,最重要的资源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力,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资本,也不是信息本身,而是大众的注意力,只有大众对某种产品注意了,才有可能成为消费者,也正由此,注意力经济也称为“眼球经济”。典型的行业是互联网业,IT行业,我们把叫做眼球经济时代。
第三种模式:影响力经济模式影响力是一种无形资产,影响力经济是指通过影响力将虚拟资本转化为商业价值,是从无形的概念到有形的资产。影响力经济的核心是概念,是项目,只要有好的概念,好的项目,要多少钱,有多少钱,多少人拿着钱、拿着投资找不到好的项目,其实是找不到具有好的概念的项目。
劳动力经济是生产的时代,注意力经济是信息的时代,影响力经济是概念化的时代,劳动力经济模式是劳动密集型生产经济,注意力经济模式是信息密集型事件经济,影响力经济模式是文化密集型概念经济。
每一种经济模式的变化都带来新的财富转移的机会,随着经济模式的三次转化,财富的重新分配也发生三次转移。
第一次财富大转移是社会财富转向生产者和流通者。八十年代初,我国处在一个短缺经济时代,那个时代是产品为王的时代,财富的主要流向是产品的生产者,传统的劳动力经济的主导稀有资源由土地、矿产、机械化设备、工厂等物质因素转变为财富。
第二次财富大转移是社会财富转向股票和证券,中国有几亿人炒股,大量的财富转向了上市公司,而注意力经济的典型代表互联网企业独占鳌头,阿里巴巴市值曾高达200亿美元,形成了所谓的股票经济。
第三次财富大转移已经到来,是社会财富向概念经济转移。影响力经济不靠传统的劳动力的土地、矿产、机械化设备等物质因素创造财富,而影响力经济是靠影响力创造财富,谁有最好的概念,谁将拥有财富。
影响力是一种无形资产,影响力经济是通过影响力将虚拟资本转化为商业价值,把影响力背后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转换为财富。模型是:影响力——无形资产——虚拟货币——资产——财富,影响力经济的形式是从虚拟经济走向实体经济。
二影响力经济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广州市委书记林树森说,“很多中国人都知道美国的纽约、法国的巴黎,它们为什么如此着名,是因为GDP水平高吗?我保证没有几个人知道这些城市的GDP究竟是多少,真正能让人记住的城市乃至国家最终还是依靠它们的文化影响力。”
文化产业是后工业化时代的主导产业。因为随着工业化的完成,人们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而休闲时间大大增加,精神文化需求成为主导型需求。文化产业就是专门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而兴起的一个新兴的产业。根据国际上的研究,在人均GDP跨越1000美元时,精神消费类支出开始大大上升。我国目前人均GDP在1000多美元,北京已接近3000美元,西安人均GDP已接近2000美元,人们对文化、教育和娱乐的消费需求开始逐渐增长,文化消费需求旺盛,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发展空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将在21世纪完成工业化,迸入后工业化时代,文化产业必然成为其主导产业。
1.文化生产力概念的提出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的学说,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学说,使我国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发展科学技术的政策和计划。在中共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代表中共决策层重点提出了“文化生产力”的概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学说,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文化是生产力,当然,只有产业化的文化才是生产力,如果文化不是生产力,文化产业就无从谈起,但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文化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目前美国各类文化产值约占GDP的25%,英国约为10%,意大利约为25%,日本约占17%,而我国仅占3%。
2.文化生产力要素分析文化是生产力,但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是生产力,文化是生产力必须具备的一个最基本的要素:只有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才是生产力,没有影响力的文化只能是负生产力。
关于生产力要素学说,有二要素说,三要素说,多要素说。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多要素说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但无论是几要素说,生产力的三大要素: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都是不可或缺的。
生产力理论的发展是和社会生产模式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新的经济模式的出现,形成了三个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