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传统优势资源整合力度加大,文化产业集团初具规模。陕西天然的文化资源优势使得陕西文化资源的开发较早,但产业化程度较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陕西在摸索中意识到产业集团对资源开发的促进作用。于是,陕西旅游集团公司、中国西部电影集团、曲江文化产业集团、陕西省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女友期刊产业集团以及西安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等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公司相继成立。其中最典型的和成立相对较早的要数1998年12月28日成立的陕西旅游集团公司。陕旅集团当时以3亿元人民币注册起家,集团公司包含了20家下属公司及参股公司,经营着华清池、关山草原、楼观台以及少华山等着名风景旅游胜地,管理北京长安戴斯大饭店、西安凯悦(阿房宫)酒店、西安宾馆、唐城宾馆、东方大酒店5家星级酒店和歌舞剧院餐厅唐乐宫;拥有具有经营人境、出境和国内旅游业务资格的大型旅行社陕西省中国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和陕西海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此外,陕西旅游设计院和陕西省旅游汽车公司也是陕西旅游集团公司中的一员。集团将旅行社、景区、客运、餐饮酒店、演艺及旅游设计等资源进行了有效合理的整合,使文化产业的基本产业链形成,大大提高了文化资源利用的效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006年底,集团系统接待国内外旅游者492万人次,收入近8亿元,总资产超过21亿元。而曾经辉煌的西安电影制片厂也在2000年蜕变为中国西部电影集团,成为我国六大电影集团之一。
估价二陕西文化资源的开发与文化产业的推进确实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纵观全国各地我们发现,跟国内其他省市相比,陕西的文化产业水平还处在比较落后的位置,全国文化影响力相对较弱,跟陕西所拥有的文化资源在全国的地位极不相称。“文化资源大省”没能成为“文化产业大省”,是哪些因素在制约着陕西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呢?
早期陕西文化的着名,尤其是旅游产业的兴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陕西那几个过去被视为“王牌”的着名历史文化古迹。不加修饰的历史古迹仅凭自己原始的面貌就获得了长久的关注,所以陕西人的文化心理总是优越的。而在文化产业化、文化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恰恰是这些“王牌”资源曾经带来的风光限制了陕西人的视野,带给陕西一种“自己的文化产业已经很发达”的错觉。于是在这种简单“固守”中,陕西文化产业原地踏步。而别的文化资源远不如陕西的省市,尤其是经济实力相对较强的沿海城市,少了固有文化观念的桎梏,更容易接受新的发展理念,文化产业发展的脚步显得轻松而富有活力。
在意识到观念落伍的同时,我们还看到,陕西文化产业市场的秩序还处于非成熟阶段。陕西整体经济实力较弱,文化产业化的程度较低,大部分文化资源呈分散状态,缺乏有效的梳理与整合,无法转化为有价值的文化商品;而已经开发的部分具有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同时,我们还注意到,陕西的文化市场尚未成熟,居民对文化商品价值的认识不足,文化消费能力在全国范围相对较弱;文化产品的定位也存在很大偏差。无论对于本地消费群体还是外来文化消费群体,大部分文化商品的供应不是品种少、类型单一,就是缺乏时代特色,没有吸引力。大型知名的文化商品品牌还比较少,少数消费者喜爱的文化产品还没得到应有的提倡和鼓励,更谈不上产业化。
文化供应与文化消费的不契合,势必造成人力、物力和文化资源的浪费,造成市场秩序的混乱和市场的疲软,从而阻碍文化产业的发展。事实上,进人21世纪以后,我国文化市场的发展整体上处于上升的势头。国家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精神文明的需要自然增长起来。尤其是近些年,法定假期的增加和一些全国性文化事件的影响,使得国民的文化消费整体大幅增长。电影电视业、图书音像业、旅游业、娱乐服务业等也都在消费的刺激下呈现出勃勃生机。而传播媒介的高度发达,使得文化消费也产生了变革。精英或是缺乏好的策划营销,或是没有与现代工业方式相结合,也处于无人知晓、没有市场的逾尬局面。如此一来,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脱节,市场规律起不了作用,文化市场就无法正常运转,文化产业化的进程就必然受到影响。
三陕西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分析
1.陕西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市场考察陕西省省长袁纯清2008年1月16日在陕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陕西省2007年生产总值预计达5330亿元,增长14.3%,是近20年增长最快的一年。财政收人达到891.6亿元,是2002年的3.2倍,年均增长26.3%,比上个五年提高11个百分点。这样的成绩值得肯定,但与兄弟省份相比差距依然很大。2007年山东省生产总值达到近2.6万亿元,江苏省的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则突破2.5万亿元,都约为陕西的5倍;同样地处内陆的河南省2007年的生产总值突破1.5万亿元,是陕西的近3倍;湖南省2007年生产总值也达到了9245亿元,约是陕西的2倍。陕西经济实力的差距相当明显。经济基础的薄弱,投资力度不足是陕西省文化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
文化转向大众文化,休闲娱乐文化逐步成为居民文化消费的主流。陕西省也不例外。
2.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途径(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陕西特色文化资源和文化商品,寻找其与当前大众流行文化的结合,制造大众文化消费的热点,引领大众文化消费的趋势,拉动文化消费的增长。
陕西的文化资源很丰富,可是我们究竟要把哪些资源转化成文化产品呈现给世人呢?受众和消费者不是专业研究人员,他们一般不会花太多的心思去琢磨应该生产点什么样的商品,他们所作的只是对产品的选择。尤其是对文化消费,有这项产品,消费者需要,便去消费;如果没有这个文化产品,消费者即使需要,由于不是生存所必需的,他的消费欲望有可能随着这项产品的缺失而降低,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无论是物质还是文化消费产品,如果能够主动引起消费者的足够关注,而在功能和价值上又具备被消费的可能,消费者就算原本对这个产品没有消费欲望,也会逐步投入精力和财力。传播学理论中有个名词叫“议题设置”,认为大众传媒只要对某些问题给予重视,为公众安排议事日程,就能影响到受众的关注点,引导大众舆论主题。那么,我们在认淸了陕西文化资源实力的前提下,也可以借鉴“议题设置”的理论,对精选后的文化产品进行高度重视和宣传,创造强势的宣传氛围,让受众和消费者在耳潘目染之中接触这项产品,发现这项文化产品的闪光点并喜爱上它,从而自觉进行文化消费。
(2)携政府和社会之力,倚地区优势资源,继续打造特色文化聚集区,整合同类型的优势文化资源,集中优势力量,创出文化品牌。
近些年来,从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比较好的城市和地区我们发现,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对地区文化市场的健全、促进文化消费和创立文化品牌产生了良好的配置和带动作用。山东有“曲阜新园文化产业园区”、“潍坊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嘉祥石雕文化产业园”;江苏有“南京世界之窗创意产业园”、“南京数码动漫创业园”;湖南有长沙“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等。陕西也有一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曲江新区”。文化园区对文化资源、人才资源和资金的聚集裨益良多,对文化资源产业规模的形成和扩大也有很大帮助,更能以少数文化资源的繁荣带动更多文化资源的产业化,以单个产业联动多个产业,形成系列产业链,拉动产业合作和良性循环。
从西安“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园区的蓬勃发展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园区给产业发展带来的种种实惠。事实上,陕西境内有潜力成为文化产业园区的地区很多,西安市文艺路地区就是-个“天然”的“演艺基地”,具备成为文化产业园区的各项潜力。西安市文艺路位于陕西省会城市西安主城区的南边,毗邻西安的主要交通干道二环路。由于规划布局和长期发展,文艺路地区拥有陕西省杂技艺术团、陕西省歌舞剧院、陕西省乐团、陕西京剧团、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陕西省人民艺术剧院、陕西省电影公司、西安市群众艺术馆、阳光丽都大剧院、陕歌大剧院和戏曲研究院剧场等众多艺术单位和演出场地;邻近地区还有市歌舞剧院、西安话剧院、西安儿童艺术剧院、万达影视城和唐乐宫等单位。从再大一点的范围看,文艺路地区周围还有繁华的经济圈,如小寨、钟楼等地区,有众多着名的高等学府,如西安音乐学院、长安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等。因此,文艺路的确是西安文化演出创意、人才和物质资源的中心地,发展为有特色有影响的“陕西文化大观园”是有充分条件和基础的。
(3)强调“创意”在文化产业中的重要作用,敢于创新,敢于尝试,大力吸收文化产业创意人才,用“创意的头脑”将文化资源的优势扩大。
创意和文化产业的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产生的“创意产业”的流行,初步证明了创意的能量。我们经常见到的电影、电视、动漫产业、广告、软件开发、音乐创作等都可视为创意产业。其实,创意并不只是创意产业的专利,它对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通俗地说,创意就是人的奇思妙想。而创意在文化产业中的体现和运用,就是人的智慧与文化资源、科技、艺术和经济有机结合的过程。无论是世界闻名的迪士尼公司,还是河南“少林”系列主题活动,抑或是湖南卫视的节目,吸引人们的最大亮点就是新奇的构思、对特定文化资源的独特解读以及新颖的传播方式。而上面所说的创造文化消费热点和建立文化产业园区,也都必须用好的“文化创意”作为基础,否则就难以在五光十色的社会里吸引消费者的目光,难以寻找到优势资源在当代的最佳价值实现和最佳生存方式,难以建立相互促进的产业链条,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就没有了活力。可以说,“创意”是文化产业制胜的法宝之―,也是赋予文化资源新的生命力的唯一利器。
就像前面提到的文艺路地区,如果要建立文化产业园区,将现有文化资源的价值充分开发出来,也需要大胆、独特的创意。文艺路地区聚集着西安市乃至陕西省优秀的戏曲、歌舞、杂技、戏剧文化表演资源,而陕西本身还有许多同类文化资源,如秦腔、眉户等特色地方戏曲,流传自唐代的乐舞表演艺术和歌舞伎,技艺高超的民间杂技艺术,以及历朝历代无数值得玩味的传奇和故事,都可以拿来作为创意的基本素材。
例如地处文艺路的陕西杂技艺术团,虽然在国内外的各种比赛中都获得过奖项,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很难看到杂技团的节目。其实,杂技自古以来都是人民群众喜爱的一项艺术形式,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艺术性,完全有可能被当代民众所接受。在文艺路文化产业园区内,杂技演出在继承传统的情况下可以多结合现代流行的和民间的元素,也可以结合当代故事、社会问题或陕西民间艺术资源,创作出新鲜有趣,有故事情节又具艺术价值的杂技节目。在园区内还可设置公益性的小型杂技、魔术表演,或是借鉴迪士尼乐园的定时游园形式,让杂技、戏曲、民间特色文体活动联块组成游艺队伍,从而加强受众的现场感和参与感。同时还要配合“议题设置”,加强宣传力度,制定长期的演出计划,比如可印制节目单表,发放至机场、车站、酒店、商场、学校等公共场所,并与旅行社联袂,使观看表演成为旅游项目中的必选,让杂技在人们头脑中的印象再次“清晰化”,使更多的人爱上杂技艺术。杂技完全有理由成为拥有不同年龄观众的、甚至比乐舞和戏曲更受欢迎的艺术。
(4)注重开发吸引本地居民的文化产业项目,培养和提高本地居民的消费能力,力图创造以本地的规模消费形成特色、从而吸引和带动更多外来消费者的局面,真正由内而外地打开文化市场。
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产业化,尤其是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常常给人一种错觉,旅游项目是专为外地人准备的,以至于本地的消费者很少去主动消费。就像文艺路上陕西省歌舞剧院推出的“唐乐舞”系列演艺节目,如果不是邀请外地朋友去观赏,西安居民可能都很少去看。其实,本地消费者是文化产品的一个力量很大的消费群体,也是某个文化产业项目规模能够得以扩大的最直接的促进者。同时,本地文化消费者的积极参与还能使文化产业的根基更稳,品牌更加响亮。口碑的力量是无穷的。从社会学意义上讲,还能提高地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民文化素质的提高。
像文艺路文化产业园区可以在已有的群众艺术宫和文化中心的基础上,为普通市民开辟出一些有主题的特色活动区。这些区域不需要太大的场地,重在突出用意,突出主题,为市民自发的体育和文艺活动提供场地。另外,园区还可以利用自身演艺文化资源,以传统节令习俗为基础,结合本地饮食、休闲、娱乐等产业资源策划一系列文化主题活动。如端午节可开展陕西端午风情展示,端午题材的戏曲、杂技、皮影戏演艺,民间手工艺展示,陕西或国内其他地区有关端午的饮食习俗展示等等。这些活动均可以以演艺、现场体验和有关商品销售为手段进行。既有文化意义,也能产生经济效益,更能拉动相关产业的消费。再比如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借鉴日本樱花节的做法,可举办仿唐式的踏青、游园、赏景、交友活动,这样不但能够方便和鼓励市民开展文体活动,形成健康良好的文化氛围,也能成为我们的独特文化景观,吸引外地游客;更重要的是,还能让本身具有珍贵价值的传统艺术如陕西民间戏曲、杂技、乐舞等多了与本地消费者接触的机会,更有利于文化产业项目的发展和传统艺术的传承。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04年4月。
[2]陈庆德,马钟炜文化经济学),中8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10月01曰。
[3]刘吉发,乔艳,陈怀平:(区城文化经济发展研究:陕西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西北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