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文化产品,给文化产业一个明确的定义,我个人认为,文化产品是-个社会、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某些典型内容,而这些典型内容形成于载体的研发、生产、销售,并产生利润的过程,就是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核心——文化产品,它不同于一般的物质产品,本身具有艺术性、创意性、个性化的独有属性,正是这些属性赋予了文化产品不同的创新原则和赢利模式。正是因为文化产品的这一特殊属性,决定了文化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三个规律:
一充分顺应市场需求
从1978年到现在,30年的改革开放,可以说市场现在已经成为中国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力量,中国社会资源多数都纳人了市场配置的轨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企业所提供的文化产品,除必须要响应政府倡导、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以先进文化为导向外,同时还要具有商品所必需的能够吸引住消费者个性的特征,才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在文化市场中立足。
中外名人文化产业集团,紧跟时代思潮、顺应发展需要,从2005年一~2008年连续四年,成功组织并以市场方式运作了央视“中秋双语晚会”;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合作,连续四年成功举办“年度中国企业发展髙层论坛”;主办了“全国道德模范大会”“东西方文化比较与交流学术座谈会”;“2008中国文化产业新年国际论坛”等近百场次各类有较大影响的大型社会活动。
我们在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同时,也认识到,文化,不仅仅有传播中国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加强对外辐射力的软实力,更直接以市场经济参与的形式,增加我国的经济硬实力。
二文化产品的市场流通
改革开放,百业兴旺,各类经济空前繁荣的同时,大批西方文化思想也涌人国内,不仅在文化经济上,更在思想上抢夺阵地。如何继承我国传统文化、保持国人文化思想的先进性成为文化工作者的使命。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时的文化,已经不再像以前的八大样板戏-样,种类单一、内容重复,已经不能再仅仅依靠政府政策性推广来普及,我们必须采取“兼容并包、吸取精华、保留个性”的态度,依据时代发展需要、满足人们对各类文化的需要,而把文化作为一种商品,正满足了上述需要,同时,商品化的文化,活跃了文化产业,刺激了文化企业在竞争中最大化创造经济效益、求新发展。
从1992年我参与创办中外名人文化产业集团,至今已经走过16年的历程。从成立之初我们即以“政府倡导,市场需求,受众喜爱”为经营原则。经过十六年的发展,从创办30多家卫视的《南方剧场》,到独家经营央视《开心辞典》、《全家总动员》、《星光大道》、《晚间新闻》等栏目,再到今天成功举办央视“中秋晚会”、拍摄热播历史电视剧《贞观长歌》、主办“年度中国企业发展高层论坛”“平遥国际摄影展”等一系列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活动,逐步形成集电视节目研发制作,大型活动策划实施,广告经营品牌推广,公关服务为一体的文化产业集团,在中国文化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三文化产品应具有积极的思想内涵,高艺术水准的形态
如我于1988年参与创办的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先后编辑出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读》、《中国精神》、《中国当代名人录》、《世界名人简志》、《中国人物年鉴》、《中外名人学术文库》、《中国名人志》等近百部人物辞典和哲学历史类大型辞书。在如今中国图书市场种类繁多、制作出版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这一系列图书不仅取得了有关领导和文化界人士的认可,更在向大众普及文化的过程中取得了极好的经济效应,究其根本,一是我们投消费者“所好”,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二是在编撰制作过程中,以“创造经典艺术”的精神和标准来要求自己。
以上从文化及文化产业自身特点出发,浅谈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那么现在中国文化市场空前繁荣的背后,我们也有了担优,目前的文化市场,到处都充斥着如同流水线般生产出来的文化产品,文化的个性化和艺术特点不足,如青春选秀类、庸俗搞笑娱乐类节目充斥着大众生活。作为文化企业,此时,应该深思的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在哪里”。
回顾改革开放之初,首先做的事是在农村搞联产承包责任制,今天谈到这个话题,没有什么,在当初那是多么了不起的一大步。安徽滁州凤阳县小岗村18位村民,率先开始了土地承包经营,这一事件,立刻激起了什么姓资姓社,复辟资本主义,中国要改变颜色了等诸多说法,多么耸人听闻!可是这些人没有去想一个最简单最基本的问题:这样做是不是让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这样做会不会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只有使人们的积极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他们所做的事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那么今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同样是不能只喊口号,重要的是使人们能够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自内心地全身心地投入。首先是文化产品的创造者们有最大的积极性,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发挥充足的智慧、艺术才气来完成他们的创造,一个好的文化产品创造出来了,还需要文化产品的推广销售人员全情投入,把它推销出去。世界上最难的有两件事,第一,把别人究里的钱装到你的兜里。第二,把你的脑子里的思想装到别人的脑子里。
文化产品推广销售,恰恰是这两件最难的事的结合体。文化产品是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求的产品,是影响人们思想的产品,是把自己的思想要装进别人的脑子里的事,而作为一个文化产品销售,是要别人付费购买的,是把别人的钱要装到你自己的兜里的事。你说是不是最难的事?正因为如此,文化产品的生产者首先要求自身必须是思想积极健康向上,人生观价值观是引领社会前行的,正确导向的,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唯有这样,他的文化产品才有可能是思想导向正确无误的。与此同时,他的产品必须是从艺术角度、创作手法上具有创新风格,较髙水准,为此,人们才愿意花钱去消费。由此可以说文化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的过程,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分支过程。相对其他行业而言,也是最为艰难的行业。
现在发展文化产业,国家文化体制改革,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后,国家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实行文化的改革与发展,有可以参考和借鉴的基础。因此我提出了前面提到的“找到文化产业发展的真正动力”,那就是找到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需求一他们的全身心付出和努力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反过来想,如果他们所做的工作和付出的努力与他们的需求无关,他们怎么可能全身心投入和付出。没有他们的全身心投入和付出,怎么可能有优秀的文化产品的问世?文化产业怎么可能大发展。
那么他们的需求是什么呢?从最基本层面上说无非是精神的和物质的。从精神层面上说,他们的付出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从物质上来说,他们的文化产品可以获得最好的经济利益回报。说起来是多么简单,但做起来真的不容易。大家知道文化产品的生产者——艺术家,相对多的更注重精神层面的东西。那么怎么满足呢?大到国家,到省市级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十七报告中专门提到“设立国家荣誉制度,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小到一个具体的单位,一个公司。举例我们公司,对策划创意人员就设立有文化创意大奖。你的研发、策划、创意的文化项目得到实施,获得社会的认可,我们就给予大奖。首先是精神的,我们会颁发“创意杰出”奖,还伴有一个奖是可以无故不来上班一个星期的奖励(这是一种自由奖)。当然同时还有物质的一奖金。只有使他们感觉到,他受到了真正的尊重、理解和认可,他心情会大悦,聪明才智得到最充分发挥,产品才最佳,作品才最优秀。
根据我在自己的一个单位实践经历来看,我认为国家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一个省市要大力发展推进文化产业,应该出台具体的可执行的相关政策。
我在列席政协的常委会时提出,应该具体落实十七大精神。设立国家荣誉奖,且给予优秀文化产品以高于其他任何奖项的物质大奖。一部优秀电视剧,一部优秀小说,一部优秀电影,一支优秀歌曲,可以给出500万,1000万的大奖。
且对于文化作品的评选一定要放宽,有大众的参与,同时有些门类的文化作品,其获得的直接经济收益也应该是其评选的条件之一。比如一部书发行了多少万册?一部电影票房是多少?在国家层面马上执行有难度,在一个省,一个市总会好些吧。
另外文化产业的发展一定要有政府的宏观引导,产(作)品要是积极向上的,是符合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还应注意一些只是急功近利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文化产品。同时应该坚决抵制和杜绝一些低级庸俗,甚至隐含反对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作品去毒害社会。
文化产业创新是发展基础,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这里的创新有两个层面,一是文化本身从内容到形式的创新,一是文化企业自身从思想到体制,再到管理、工作上的创新。下面,我仅从自己亲身参与的中外名人文化产业集团的发展,谈一下心得体会。
1.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动文化内容创新,创造一系列知名文化品牌中外名人广告公司作为央视众多品牌栏目的代理,不满足于客户与媒体之间的传递介质的角色,而是积极寻找突破口,随片广告、场地实物广告、以全国联播形式的“南方剧场”等,都开创了广告行业的先河;在与各栏目合作的同时,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参与到栏目的研发、创作和推广当中去。这一系列创新,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更为中国广告行业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紧跟时代发展潮流,适应市场需求,关注新兴媒体,开创新的文化传播形式。中外名人将在今后的1至2年的时间内,将业务定位从“央视媒体广告代理公司”发展成为“娱乐和综艺性视频媒体广告运营专业公司”。在2至4年的时间内,将业务定位进一步从“娱乐和综艺性视频媒体广告运营专业公司”发展成为“专注娱乐和综艺性视频内容制作及视频媒体运营的文化传媒专业服务公司”。
中外名人业务体系的整合和发展将立足于自身最为擅长的娱乐和综艺性视频内容和媒体运营,并由此构建跨越多种媒体的立体传媒体系,同时按照价值延伸原则,拓展相关内容的衍生性经营。
2.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激发了文化发展活力在与央视等媒体的合作方式上,中外名人充分发挥自身在国内外社会和文化上的强大资源优势,前瞻性地运用播出制作与经营运作分离的合作方式,优势互补,为电视栏目的品牌推广和内容创新提供了强大助力。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电视台会进一步推进制播分离。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曾指出,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在国内外文化市场竞争曰益激烈的情况下,早改革早主动,晚改革就被动,不改革没出路。从这一点不难看出,文化投资领域的对外开放是和文化体制改革进程联系在一起的。中外名人在积极充分利用外行业、甚至国外投资资本,发展本土文化市场方面也做出积极的探索。
3.始终以人才为依托,推动人才队伍创新,形成了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中外名人在抓企业创新发展的同时,更注重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培养出了一大批企业管理、策划创意、制片服务、影视制作等专业人才。现有专业人员200多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占91%,40岁以下的员工占90%,从事卞专业3年以上的员工占85%。核心经营团队包括了拥有教授、高级工程师等高级职称以及博士、硕士等高学历的经营人才,在中国的民营广告企业中绝无仅有。
以中外名人文化产业集团的成长为缩影,纵观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我深深地体会到,中国文化产业只有关注市场发展,不断加强从结构到体制、从形式到内容等各方面的创新性,才能在未来的改革开放中,创造更多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