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陕西文化资源优势及文化产业基础
陕西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灿烂的革命文化、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和具有相当实力的现代文化。拥有6大世界文化遗产,6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5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6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类型丰富的陕西文化资源,是陕西文化产业开发利用的重要基础。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奋斗目标。先后出台了《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纲要》、(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贯彻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人文化产业若干规定的实施意见》、《陕西省贯彻落实(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等。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为突破口,公益性文化单位改革有了积极进展。以创新体制,转换机2008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制为突破口,经营性文化单位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
近年来,陕西省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建成了覆盖全省城乡的现代化广播电视信息网,组建起了全国第一家省、市、县三级贯通、具有现代企业性质的广电信息网络公司。陕西成功组建西部电影集团,全省影视制作公司已达170多家,影视生产综合实力居全国前三位。文艺演出方面,近年来,陕西全省举办各类大型文艺演出近千场,涌现出了像舞台剧《迟开的玫瑰》、《大唐赋》、《仿唐乐舞》、《华山魂》、《长恨歌》,电视连续剧《激情燃烧的岁月》,电影《图雅的婚事》等一批文艺精品。在旅游和文化的结合上日趋紧密,用革命文化打造延安红色旅游,依托大唐文化建设曲江文化旅游新区。经营性文化单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的陕西新华发行集团公司2006年实现利润2366万元。陕西广电网络公司2006年实现了公司整体上市的目标,增发8000万新股,融资8.8亿元。文化产业生产总值已达到260亿元,占全省GDP的6%。基本形成了包括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艺演出、文化娱乐、电影发行放映、音像、网络文化、动漫游戏等产业门类的文化产业体系。
二谋划陕西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应把握的原则
1.放在全国乃至世界文化产业格局和陕西发展大局中来定位。准确把握全国、全球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找准陕西文化的优势,借势发展,错位发展。从陕西建设西部强省的总体目标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握内在联系,确立发展战略,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2.遵循双规律,坚持双效益。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文化发展规律,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同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3.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文化与经济、金融、高技术的高度躲合。此为发展文化产业的内在规律要求,也是当前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所在,关键在于体制机制创新。
4.实施“大园区(基地)、大集团、大品牌、大市场”战略。这是实现陕西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必须把握的重要战略取向,因而作为一条原则提出。大园区是区域概念,而不是行政区划概念。大集团是靠资本为纽带建立。大品牌靠市场认可而非宣传获得。大市场是指全国乃至全球市场。
5.正确把握资源优势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我们以往多是沉醉于丰厚的优势资源之中,误以为文化资源均可变为文化产品,资源大省必然会成为产业大省。关键是以市场需求为尺度来选择。
6.大力引进和培育战略投资者,立足于形成资本多元化格局。陕西诚然缺资本,更缺市场信息和生产管理要素,因而,不能满足于吸引资本。虽然陕西国有文化企业产值总量并不大,但在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中占的比重却不小,可见,资本多元化是多么重要。
三关于战略定位及战略目标问题
战略定位应从在全国乃至全球文化产业格局中的地位及在全省产业格局中的地位来考虑。对于前者,应该有一个雄心:成为全国文化产业强省。确切地讲,文化产业总产值要处于全国各省市前列,至少是前十名。具体到区域,西安应成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之一和重要基地。在特色方面,应有园区(基地)、企业集团、品牌在全国有巨大影响力,在国际上有较高知名度。对于后者,文化产业要有力地支撑起西部强省的文化强方面,成为陕西的支柱产业。据此,全省文化产业总产值增加速度要高于全省GDP增加速度。同时可考虑战略目标分解为以下方面。
1.建立起更加合理的陕西文化产业区域布局。形成以西安为中心,关中、陕北、陕南三大文化产业板块联动的格局。
2.形成以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演出、动漫游戏五大产业门类为主的产业布局。
3.建成若干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能够支撑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形成一批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的辐射全国、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旗舰式大型文化产业集团。
4.能够持续不断地生产具有陕西文化特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形成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化活动品牌和文化服务品牌。
5.建立起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和辐射力的文化产品、文化资本、文化人才市场。
四关于陕西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举措
1.区域战略:遵循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发挥优势、注重实效的原则,以西安为中心,在空间布局上实现关中、陕北、陕南三大板块联动。形成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结构合理、效益显着的陕西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格局。
以西安为龙头,包括咸阳、宝鸡、渭南等地市,突出关中历史文化资源与产品特色,打造关中文化产业集聚区。突出西安龙头地位,进一步提高西安文化产品生产能力和文化服务功能,实现文化生产要素的快速聚集和高效组合。加快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旅游、文化演艺、创意设计、广告会展、动漫游戏等产业集群,力争使西安成为全国文化产业开放程度髙、发展活力强、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地区之一。以延安为中心,突出陕北革命文化、黄土文化、民俗文化资源和产品特色,打造陕北文化产业集聚区。进一步强化文化产业的集聚与扩散功能,促进陕北地区文化经济快速崛起。以陕南为支点,进一步加强同湖北、四川等周边省市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依托陕南优越的人文风光,打造陕南城市文化品牌,加强陕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在区域战略中,园区(基地)建设尤为重要,目前陕西省已规划了十大园区(基地),可根据形势发展,作适当调整。特别是集中精力打造有竞争力的功能区,如曲江文化旅游区、西高新动漫游戏基地、法门寺佛教文化区等c园区(基地)应错位发展,避免形成资源分散和盲目投资。
2.产业门类战略: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影视、演艺、动漫游戏五大门类。
(1)加强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有机融合,积极发展陕西文化旅游业。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较好地解决分属不同部门管理的文化、文物、旅游、会展等产业门类有机融合问题。要树立精品意识,善于挖掘文化资源,凝练文化主题,提高旅游的文化含量。要重点做好兵马俑、法门寺、华山、延安、秦岭等重点文化旅游区建设。
(2)进一步繁荣发展陕西新闻出版业。调整优化陕西报刊结构,注重内涵发展,推进报.刊业由数量型向规模型、特色型、品牌型、效益型转变。加强对华商报、陕西日报等重点报业的支持、培育力度,尽快成立组建陕西日报报业集团。出版集团、发行集团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契机,吸引多方资本投人,进一步做大做强。
(3)建设名副其实的西部影视基地。陕西影视业的特点是专业人才多,影视企业多而小,必须通过吸引战略投资者来整合资源。同时要延长产业链,加强市场、后期制作环节。要深人挖掘陕西特有的文化资源,形成陕西影视产品的独特优势。要加快西部影视集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使其真正担当起龙头作用。加快影视剧的数字化进程,满足多种媒体、多种终端对影视数字内容的需求,形成陕西广播影视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4)深化陕西文艺院团改革,培育市场主体。按照“一团一策”的原则,整合现有艺术院团及演出场所资源,引进战略投资者,合理安排股本结构,采用整体转制、部分剥离、兼并重组等多种形式,推动一般艺术院团及演出场所改革创新。支持和引导国有艺术表演团体,以市场运作的方式进行艺术创作、生产和营销。健全现代演出体系,组建陕西演出联盟,吸引全省主要艺术院团、演出中介和演出场所自愿加盟,打造演艺剧目创作生产、营销推介、演出场所等完整的产业链,促进全省演出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要以政府为主导,着力打造文艺路演艺基地和曲江演艺基地。
(5)加强陕西动漫产业基地建设。依托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建设陕西动漫游戏创意产业基地。充分发挥基地孵化、提升、集聚、创新四大功能,培育新兴企业,吸引国内外优秀企业,推动本地资源与外来企业、资金、项目相结合,促进动漫产业“产、学、研、服”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科技、教育大省的优势,推动核心技术研发。加大对动漫产业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核心技术和产业化支持力度,鼓励软件园区、动漫基地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整合优化资源,建立共享机制,搭建动漫游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品牌战略:充分利用陕西在文化资源方面的优势,以陕西现有的六大文化品牌为基础,培育和壮大一批具有研发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品牌。
陕西省目前已形成了以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汉唐帝王陵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品牌;以延安革命圣地为代表的革命文化品牌;以秦腔、眉户、商洛花鼓等传统戏曲,户县农民画、凤翔泥塑、长安古乐、陕北民歌以及皮影、剪纸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品牌;以西部影视、陕西作家群、长安画派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品牌;以法门寺、大慈恩寺、玉华宫、楼观台等为代表的宗教文化品牌;还有以华山、太白山、终南山为主体的自然风光品牌。这些品牌中虽然有一部分国际影响大、市场化程度高,已经形成产业规模,但是,大多数的影响力还仍局限于国内和区域内,市场化程度不高,没有形成产业规模的品牌。因而,在品牌战略中,必须要把文化企业做大做强,使资源品牌转化为产品品牌和服务品牌;对于重要的资源品牌,要有一定的管理办法,防止一些企业滥用而导致品牌形象受损;要探索资源品牌向产品品牌转化的路径传统元素,现代表达”;要以资源为基础,创造新的文化品牌。
4.集团战略:整合陕西新闻出版、影视、演艺等资本和人才资源,以资本为纽带组建大型文化产业集团,提升整体实力。
目前,陕西新闻出版、影视、演艺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但这些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产品单一、品牌不多,创新能力不强,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的问题比较突出,且行业内部分割、不同行业缺乏交流,不能以市场为内驱力进行科学有效的资源整合。针对这些问题,应以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加快资源整合力度。一方面对现有集团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改造,提高其内部活力及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采取得力措施及优惠政策,引进和培育战略投资者,以资本为纽带整合现有文化资源和企业,成立跨地区、行业、所有制大型企业集团。
5.人才战略:大力培养、造就和凝聚高层次、创新型文化领军人才,加强对优秀民间文化人才的挖掘、保护和利用,建立文化产业人才队伍。
目前陕西文化产业缺乏创意人才、经营人才和管理人才。应充分利用陕西高校众多、科研实力雄厚的优势,加大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开发力度,积极创建文化产业人才交流的国际化平台,提高人才素质和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建立和完善符合国际惯例的人才流动、引进、培养、使用、分配和服务机制。支持本地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与文化创意企业联合建设陕西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加快培养、培训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经营管理、营销经纪人才。要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价值评价机制、劳动分配机制和选人用人机制,创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6.保障体系:从投融资体制、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入手,为建立和完善结构合理、机制灵活、技术先进、优势明显的陕西文化产业体系提供体制和政策保阵。
设立文化体制改革专项资金,切实解决好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过程中的财政税收、投资融资、资产管理、土地、人员分流安置、收人分配等问题。切实将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和民办文化产业项目统一纳人陕西文化发展规划,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积极鼓励、引导民间资本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伙制及个体私营等多种形式参与兴办文化企业,逐步形成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以企业投人为基础、以银行信贷和民间资金为主体、以股市融资和境外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使陕西经营性文化实体的投融资环境得到根本的改善。鼓励文化企业相互持股,联合经营。开辟多种融资渠道,形成以企业投人、政府资金、银行贷款、文化基金、证券融资、民间捐助、境外资金等相结合的多元化文化产业投人机制。设立社会化、市场化的陕西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建立文化产业风险投资机制。加强陕西文化产业立法工作,研究制定《陕西省文化产业促进条例》,通过法定程序逐步将文化经济政策上升为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