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地处黄河中游腹地,自然之力在这里交合,丝绸之路在这里起点,十三王朝在这里定都;一岭、两原、三条水系自身的风光及历史遗存,把秦地打造成了独甲天下、极具魅力的文化风景线和中华文明的摇篮。
然而,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文化资源共享促使旅游业持续升温后,作为资源硅谷之地的陕西省却日见落伍,在国家排行榜上,名次由第五位下滑至十一位。
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在文化产业的政策研究、资源整合、品牌打造、产业连锁及资本运作上都还缺少一些务实性的思路,特别是在如何以旅游业的新型服务为突破口,加速文化体制改革、加大投资力度、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促进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从而以显着的效益推进文化强省进程上,缺乏战略性的考虑。
旅游可以说是一个古老的产业和新兴的文化。它在现代历史条件下,一方面因自身的资源优势,马拉松式般,有力推动着各类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一方面又由于倍量增长的各层次旅游者的复杂心理、行为需求,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事实面前,文化资源的优势整合、文化产业的科学连锁以及重大产业项目的建设等,巳成为旅游业发展上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连横合纵,优化整合文化资源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就需要大幅度提高资源的本体价值和文化附加值。实践证明,除自身挖潜而外,主要靠系统工程和市场经济双重标准下的资源配置形成产业基地和区域特色产业群体来实现这个目的。优势互补的规模性资源大大降低了资源与资本相互转换的成本,这就为资源价值的有效提升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同时也为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以重实施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拓宽了路子。
宏观地横向而看,茫茫的秦岭和滔滔的黄河、汉江如同纵横的两条轴线,在陕西版图上构筑了一个大坐标,散布于其间的黄陵、法门寺、楼观台自然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框架。在这个自然和人的力量所构筑的体系里,物质性的、非物质性的遗存异常丰富,它们共同负载和演绎着中华的文化与文明,见证着民族由历史走向现代的进程。
以人文遗存而言,大三脚架上的黄帝大治思想、释迦上善伦理、老子道德观念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是中华文化坐标系的基础。如果我们能打破条块分割的格局,以高层峰会为切人点,在原创性上结合实物进行深人的学术研究,就一定会有精品力作的出现,这就会进一步迅速提升三地的国际知名度与竞争力。
无和有的转化,在基础层面上,实质就是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的相互转化。精神对物质的巨大作用是历来被人类的生产实践所证明了的。以自然遗存而言,华山的绝险、终南的奇秀、太白的独神是历来被人们所称道的。遍布在这锦绣画卷中的林木、珍禽、古建、别业不计其数。如果我们在管理上能积极消除山头主义的隐患,使各自资源体系在特色旅游服务的大前提下能得以有效整合,那么它的潜能自然就会尽量地发挥出来。
仅以森林生态资源而言。这是一个天然的巨大浴场,每立方厘米一万五千多个负氧离子的存在,使它成为人们养生健体、祛病除劫的绝好去处。近十几年来,德国、日本的生态林区相继推广森林疗法,遗憾的是,面对都市边缘的这架无际宝山,我们竟没有一点思路!
微观地纵向而观,体系内的自然、历史、人文遗存又自成体系,不断发展的脉络异常清楚,而且又各自具有自己独特的身份和文化。
如果我们能由浅人深地对其各自体系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并在效益、效应上对其进行量化分析,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为优势互补、效益转换创造优越条件,促使资源科学整合,就会非常有利于效益型文化产业群的建设。
就陕西水系资源的深度开发而言,也是一个很薄弱的环节。以洽川湿地而言,这里的水生植被基本保存着原生状态,万顷芦荡、千眼神泉、百种珍禽、十里荷塘、三面环山、一条黄河为主要框架,在烟水氤氲中组成了博大而深沉的史诗人文遗存。
如果我们能从诗性内涵的深入挖掘和诗化田园板块的精心打造上确定好开发建设的思路,科学、艺术、系统地整合洽川一应资源,全力打造绿色、生态、诗国的亮丽品牌,努力使静态的自然景观和动态的歌乐服务在诗性上相得益彰,努力使诗源的探索同资源的开发互为表里,从而能把洽川如诗如画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它必然吸引国内外更多、更高层次游客、文人、学者的走近。
具体而言,古风小街、古代建筑、金石遗物、历史遗迹及自然风光都可以自成的体系系统整合,然后在周时遗风的再现上予以必要的打造,使之成为诗学研究的参考。
深入一个层次的周时遗风,比如踏青采菜、婚嫁在瀵泉浴洗、农夫早耕、黄河舟渡等也都可以以艺术的手法同一定的环境相结合,与以真切地再现,必要时还可借助于民俗演艺形式,比如线戏、社火、鼓乐等配合助兴,以增加热烈气氛,吸引更多的游客。
在更深的层次上,我们应当认识到,文化资源开发的起点,是在历史回归的过程中自我发现与觉醒,也是一种反思古文化,发现新生活,发现存在与自身文化价值的科学思维过程,它决定资源开发的优劣成败。因而我们要在双重效益最大限度转化的基点上认真确定好资源开发的基点与起点。
诗者三百篇,史者三千年,利者三百代,洽川的自然、人文资源理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统筹兼顾,科学连锁文化产业
对于现代旅游业而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在于采用文化创意产业的方略,积极促使资源自身潜力向生产力的转化,从而得以发挥支柱性的作用。
陕西自然、人文资源所能形成明显效益的产业主要有:文物复制加工业、资源性工艺品加工业、药品食品加工业、森林生态保健业、经典书画复制等。
这一方面,我们的资源产业可冠名的品牌许多都是国内独有、世界顷级的,比如人文始祖黄帝、天下第一的老子、医学圣祖孙思邈、东方的美神杨贵妃等。
只要我们在整合一处资源的时候,以品牌为依托,辐射于周边地区,我们就会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开发出富有地域特色的、更多、更好的优质优效产品,使资源效益的大幅度提升成为可能。
巴西总统卡多索曾非常感慨地说,只有以制度化的方式把民族文化同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使民族文化获得再发展的平台,使民族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卡多索在这里把经济的实力,文化的价值同一个民族的发展等量齐观,的确是击中了唯一神圣的科学原则下现代环境危机的要害。如果我们能面对严峻的现实认真思考一下,便会对文化产业的应有地位有一个更明确的认识。
具体于资源产业的开发,我想以黄陵、药王山、楼观台三地为例,提出几点个人的设想。
黄陵的自然资源以桥山风水胜,就是在这里衍生了中华民族的龙凤文化。
基于黄陵区两个文明反差所导致的生态建设重负,基于华夏盖功的人文始祖与富强祖国的海内外精英,我曾产生过在黄陵区营造“拱月陵寝工程”的初步设想。
这一工程,以印台山为起点,相继串联青龙、玄武、白虎、朱雀诸方位山峰,与黄陵呈众星拱月之状,与之连锁的有田园观光、林园特产、逸养别墅群等相关产业。
“拱月陵寝工程”的设想和启动,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文资源开发转换上的一个有益尝试,是重构共有精神家园的另类方式,也是在祭祀文化上寻找古人文资源于经世致用上的可行途径。
药王山的自然资源是其丰富的药材,人文资源是功垂万代的药圣孙思邈的养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