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试图通过对西安电影院的现状,以及电影院在电影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的实证分析,从电影产业链和产业能力的角度看西安高增长下本土电影院线及电影院的衰落及重振对策,探讨产业链和产业能力对于发展电影产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讨如何构筑陕西电影产业的产业链、培育产业能力,进而为形成和培育陕西文化产业的产业能力提供借鉴。
一问题的提出
电影产业本身的产业链由电影的投资、制作、发行、放映和后产品构成,电影产业的延伸和拓展,不仅包括越来越多的电影后产品,特别是数字化的后产品,还包括电影产业外的文化产业与非文化产业等其他产业领域。众所周知,迪斯尼的动画电影不仅包括了许多后产品,而且延伸到服饰、玩具、文具等多个制造业领域。电影院是电影产业链中的放映环节,是电影产品的销售终端。美国电影产品本身(即电影院放映)与后产品的比例已经达到3:7。因此,一部电影能否有大量和持续不断的后产品,取决于这部电影在电影院的票房,正是从这一点讲,电影院放映电影,被看成是整个电影产品链,特别是后产品的广告。电影院在电影产业链中的作用日趋重要。
截止2008年6月30日,西安电影院和电影市场已经形成外地的奥斯卡院线、保利万和院线、万达院线和本土的长安院线四足鼎立的局面。但长安院线明显处于劣势,且有被瓦解和被整合的危险。单从西安市民的立场看,电影作为完全同质化的产品,到哪儿看电影都是看电影,如果从电影产业看,一旦西安本土电影院线被瓦解或被整合掉,陕西电影产业的产业链将被切碎,构成严重的缺环,西安的电影产业的产业能力将会削弱,直接威胁到陕西电影产业的发展,以及陕西成为鼎足中国电影产业一极的可能。
中国电影真正的产业化进程不过数年。从2002年国家开始推动和组建电影院线,已经建立了36条电影院线,大部分省区都把本土原有的电影院组建成本土电影院。如今六年过去,国内已经出现电影院的异地扩展和电影院线的整合趋势,业内预计,未来五年,中国电影院线会整合为10-15条,这还不包括境外资本进入大陆电影院产业。目前国内对境外资本在大陆组建电影院线仍有政策障碍,规定所占股本最多只能达到49%,正因为如此,最早进入大陆的华纳电影院线在经营两年后自动退出。但这一政策限制迟早要打破,因此,外资院线加上国内强势院线势必迫使弱小院线退出市场,形成产业的集中。根据美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历程,经历过电影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历程,即电影投资、制片和放映结盟,以控制电影的放映,进而拓展后产品的开发,即电影制作必须和发行放映及后产品一起组成产业链,才能形成产业能力。美国好莱坞电影能够称霸世界,不仅仅是能够制作出“大片”,而且在于制作公司和电影院线的关联关系,也就是说,一个电影院线只放映或必须保证放映其所联结的制作公司的电影,再好的电影,如果不是院线所属公司的电影,也没可能在这一院线中放映,因此,好莱坞八大电影公司在世界上疯狂收购或建立电影院,通过对于电影院的掌控,构筑起完整的产业链,从而形成强大的产业能力,形成对产业及市场的绝对控制权。国内电影产业和电影院线目前也已经明显呈现出这一趋势。电影院线这种整合集中趋势,导致了一个结果,就是一地的电影产业如果失去电影院线和电影院,产业链将被切碎,由于严重的缺环,可能导致一地制作出来的电影无处放映,电影产业的削弱甚至瓦解。因此,西安本土电影院线和电影院已经不是西安百姓有没有可看电影的电影院的问题,而是关乎陕西电影产业未来能否构筑完整的产业链,能否培育产业能力,能否发展,能否成为鼎足国内电影产业的一极的问题。
进而本文认为:未来五年到十年将是国内文化产业整合发展的关键时期,各地虽然都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聚积了一定的力量,但未来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不取决于今天通过政策聚集一定数量的同质化企业或建设若干园区,更不取决于区位和资源优势,而取决于谁能有效构筑完整的产业链,形成强大的产业能力。产业能力才是产业发展最后制胜的法宝。这一点即使被更多的人所认同,也缺乏对产业能力形成机制的实证分析和研究。本文正是在对西安电影院长达数月的全面调研基础上,拟以西安为例,就电影院在电影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通过电影院及电影产业的实证分析,阐释如何构筑产业链,培育产业能力,进而将借鉴西安电影院和陕西电影产业发展以及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探讨陕西怎样才能形成文化产业的产业能力。
二西安电影院和电彩市场的变局和对陕西电影产业的威胁
西安传统的电影院和电影放映体系,由城市电影院、城市工人俱乐部、单位剧场礼堂俱乐部、县镇电影院和乡镇固定放映点组成,1992年共有631个放映单位和放映点,达到最高峰。1992年以后,随着整个中国电影产业和电影市场的大幅下滑,西安电影市场和电影院也遭遇长达十年的寒冬,导致传统的电影院和电影放映体系全部瓦解,几乎荡然无存。
我国自2002年开始推动电影院线,同年西安电影公司整合西安城市电影院、工人俱乐部和部分二级城市电影院,组成“长安院线”,共有16家电影院。到2007年底,长安院线仅存六家,西安市的西北影城、钟楼电影院、阿房宫艺术电影院、和平电影院、边家村工人文化宫以及咸阳电影院。2006年长安院线西安五家电影院票房总额为1496万元,2007年1376万元,下滑8%,其中下滑幅度最大的和平电影院下滑26%。长安院线票房最高的西北影城2007年票房639万,全国排行131位。长安院线在2007年在全国28个电影院线中排名第26位。
与此同时,除中影集团下的中影星美以及上海联和、广东珠江等位处经济发达地区的而具有先天优势,迅速占领本地黄金地段并大肆异地扩展,一些与西安处于同等水平的城市的电影院线,如郑州的河南奥斯卡、成都的四川新干线、武汉的湖北银星,以及民营的万达等都在抓住机遇,获得迅速的发展。根据我们对西安的调研和《2007年中国电影市场报告》提供的全国数据,比较人均年收人相差不大的几个内陆城市,2007年西安人均电影支出仅3元,人均年平均收人略髙于西安的成都12元,武汉17元,人均年平均收人略低于西安的哈尔滨25元。就单个电影院看,2007年成都超千万元的影院4家,武汉4家,哈尔滨1家,即使银川也有一家超千万元的电影院,而西安没有1家。
可以说,西安本土院线和电影院环境陈旧、设备老化、观众观影热情下降、电影市场缺乏新的力量和因素,无重大突破,影院体制改革滞后,长安院线缺乏竞争对手和改革动力,呈衰落状态,政府在启动本地电影市场,电影院体制改革,电影产业整合发展上缺乏整体认知和实质性的推动。
西安电影市场的变局始于2005年10月1日,邻省的河南奥斯卡院线进人西安,在髙新区世纪金花三层开业的奥斯卡金花影城,将多厅、环境好、服务好、放映效果好的“新电影院”引入西安。“新电影院”打开了西安观众的眼界,使西安观众得到了观赏电影的享受和体验,激活了西安市民的观影热情,激活了西安的电影市场。奥斯卡金花影城2007年票房为762万,一举超过西安影院老大西北影城,充分展示了“新电影院”的潜能。随后,2007年10月位于骡马市的奥斯卡国际影城开业、12月位于小寨西路的保利万和开业,同月,签约(加盟)万达院线位于东二环的红叶电影城开业,2008年2月7日位于解放路的万达国际影城开业,5月16日位于李家村的万达国际影城开业。截止2008年6月30日,西安已经开业的“新电影院”达六家,全部为外地院线。此外,保利万和在小寨雁塔新天地的新影城,奥斯卡在北郊凤城路的新影城,曲江的大唐不夜城的新影城都在加紧建设。在不到两年时间内,西安涌进外地院线开业六家和在建三家的“新电影院”,与此同时,雅图数字院线在西安的第一家数字影院于2007年12月开业,外地数字院线已经开始在西安抢滩登陆,而西安本地的城市数字院线至今仍在酝酿之中。
2007年西安电影院总票房为2831万,其中“新电影院”1455万,长安院线1376万。虽然多个“新电影院”都是年底才开业,但票房瞬间就超过了长安院线全年总额。对2008年西安全年票房的预测,长安院线全每票房再次下滑已无悬念。据各电影院的预测和我们的测算,2008年全年票房,红叶约1200万,奥斯卡金花与国际共约2000万,万达民乐园和李家村两家共约1600万,保利万和2家(雁塔新天地将于8月1日开业)1500万,7家“新电影院”年票房将达6300万,长安院线西安市内5家按下滑8%计算,2008年应为1266万,西安2008年全年票房为7566万,保守估计,西安全年票房将突破7000万,较2007年增长247%。有消息说国内最大的院线中影星美正在筹划进入西安,西安还将建设5-7家新电影院,西安电影年票房将很快突破1.2亿并冲向1.5亿。与西安同类的成都、武汉等相比,这几个城市2007年的票房都已超过1.2亿。看好西安市场,看好电影院投资,看好电影产业,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
显然,西安电影市场已经进人高增长期。这来自两个方面,第一是西安本土电影院线和电影院长期缺乏竞争对手,缺乏改革和发展动力,政府缺乏对电影院在电影产业中的作用的深层认识,甚至忽略电影院,导致体制僵化,改革滞后,使西安本土院线和电影院失去最好的发展机会,致使西安电影市场长期低迷,留下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正是这一市场空间给了外地院线抢占西安市场的良机,正是外地院线及“新电影院”的大量涌现,激活了西安市民观影的热忱,激活了西安的电影市场,大幅度提升了西安的电影票房。同时也对西安本土的“长安院线”及旗下的“老电影院”造成极大的威胁,压迫西安本土院线节节败退,甚至有被彻底瓦解或被整合的危险。如果从西安市民观看电影的立场,电影作为完全同质化的产品,到哪儿看电影都是看电影,但如果从陕西发展电影产业看,则陕西电影产业的产业链会因此而被切碎,瓦解的不是几个电影院,而是陕西电影的产业链和产业能力。从这一点看,西安本土电影院线和电影院的衰落,将直接威胁到西安电影产业的发展。
三陕西电影产业的产业链和产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