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苏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江苏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文化建设,1996年率先在全国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2006年又提出加快向文化强省跨越的构想,并先后三次召开全省文化工作会议,对文化建设作出全面部署。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的迅速增长,江苏文化产业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传统重点产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日益彰显,新兴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产业组织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多元化文化产业格局已初步形成。
1.产业总量快速增长江苏省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04年以来,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6年,全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437.25亿元(不含个体经营户),比上年增长27.97%,既髙于全省GDP14.9%的增长速度,也高于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17.1%的增长速度。2007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约达570亿元(不含个体经营户),比上年增长27%,占全省GDP的比重为2.23%,比上年提高0.21个百分点。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产业优势明显,基本形成了出版发行、广播影视、文化旅游、工艺美术、休闲娱乐、文艺演出等优势文化产业门类。2007年,江苏省出版发行业实现销售收人730亿元,广播影视业总收人89.26亿元,均居全国第三位。文化旅游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位居全国之首。工艺美术业产值为320亿元,占全国总量的五分之一。同时,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手机报、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网络电台等新兴行业门类逐步兴起。
3.产业主体日趋壮大、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大型出版传媒产业集团。2007年,凤凰出版传媒集团销售达90亿元,名列全国同行业第一;省广电集团经营收人超过21亿元,比上年增长30%;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收人超过10亿元,比上年增长10%;省演艺集团实现经营收人4939万元,比上年增长24%;省文化产业集团已形成跨所有制、跨经营领域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涉及数码文化、影视等领域,销售收入达到2260万元,比上年增长152.51%04.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提高江苏目前拥有南京、苏州、无锡、常州4个国家级动漫基地,4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18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07年底,全省动漫企业258家,其中:常州105家、无锡70家、南京51家、苏州32家;224家入驻省内4个国家级动画产业基地,动漫产业资源加速集聚。
江苏文化产业在取得显着发展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困难与问题:一是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份额仍然偏小。2007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虽然较2006年有所提高,但与北京、上海、广东、湖南等比重超过4%的省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二是文化资源产业化经营不到位。受传统文化管理体制的制约,文化企业成长比较缓慢,拥有现代企业制度的专业性文化企业不多,产业主体发挥群体力量和作用不到位,导致文化资源整合困难较大,产业化开发不足,文化产业链的完善和壮大距离市场需求差距较远。三是引导、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力度还需要加大。指导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构建的政策还需要完善,在税收、市场培育等方面的优惠措施还需要到位。四是文化产业创意和营销等专业人才缺乏。与许多省份相比,江苏发展文化产业的资金、技术和文化资源不少,紧缺的是发展文化产业最需要的创意、营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尤其在数字网络、动画设计等科技含量较高并需要综合性人才的领域。
二加快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关建议
为促进江苏的文化建设,今年初,省政协党组会议和主席会议一致确定5月下旬召开江苏省政协十届二次常委会议,专题研究加快建设文化强省。为此,在省政协主席亲自率队在省内调研的同时,三位驻会副主席分别率队赴陕西、湖南、山东三省学习考察,取得不少真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们将它们编为此次常委会议的参阅材料。在常委会议上,大力推进江苏文化产业发展,是委员们踊跃建言的重要方面。委员们认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必要组成和重要支撑,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发展规律,不断更新发展观念,以适当的政策措施,引导江苏省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科学认识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客观规律意识形态与产业形态的统一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特征。对待文化产业,既需要用政治观点来看待,又必须以市场意识去经营。一方面,发展各类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正确导向,注重文化产品品位的提高和大众鉴赏的引导,把文化产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另一方面,作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产业,文化产业发展必然要受价值规律支配。文化发展期滋养的过程。文化产业也有其必然的发展规律。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文化建设,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推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并相继出台了许多扶持政策。政府部门的强力推动,有利于现有文化资源短期内的产业化,但“一哄而起”也极易“一哄而衰”。为此,要牢固树立市场意识和持之以恒的观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规划和规范文化产业的发展,确立必须依靠市场的思想,避免走进主要依靠政府投人和政策扶持的误区,引导文化产业走上可继2.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与布局当前江苏文化产业结构呈现以下格局:在出版发行、广播影视、文艺演出等文化产业“核心层”,拥有一批大型公有产业集团。这些集团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虽经“管办分离”、“事改企”等改革,仍带有较强的事业单位色彩和垄断色彩。在动漫、软件、休闲娱乐、广告会展等文化产业“外围层”和文化产品的生产、销售等文化产业“相关层”,有大量民营资本进入,但企业规模小而散,在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等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结构,要依照《江苏省“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继续促进公有文化企业集团体制改革的深化,在尊重市场机制的前提下,以资本为纽带,推进资源整合、多元持股和优势互补,尽快建立与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培育跨媒体跨地区的综合性文化集团和战略投资者。充分发挥政策和扶助资金的导向作用,重点培育一批民营重点文化企业、龙头文化企业,增加非公有资本在文化产业结构中的比重,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新格局。综合应用高新技术积极推动文化产品的高层次开发和网络化服务,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开发新兴文化产业,努力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文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发挥人力资本在文化产业中的特殊作用文化产业是高度创新的非物质经济业态。人才是文化产业赖以发展的核心要素。江苏作为制造业强省,制造人才众多,紧缺的是创意和营销等方面的人才。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必须把高素质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政府及其文化、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对人才培养和引进进行规划、指导、投入。高等教育要适应社会的需求,积极进行学科整合、教学改革、科研创新,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为文化产业培养各式各样的新型创意人才和管理营销人才。同时,积极引进各门类、各层次人才,尤其是高层领军人物,为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积蓄人力资本。鼓励和支持各类文化专门人才,将其智力资源以资本的形式参与文化产业投资和收益分配。
4.着力解决文化产业投融资难的问题要坚决摒弃只讲投入、不计产出的落后观念。真正发挥政府文化产业引导资金的“造血”功能,重点投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有利于推动产业链形成和产业化发展的项目,以及在行业发展中具有领军和先导作用的文化企业。尽快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为文化企业提供银行担保等服务。鼓励并引导银行和风险投资资金在充分市场评估的基础上,以品牌抵押等方式支持文化企业的投融资需求。引导和扩大社会资本投人文化产业。逐步形成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企业投人为基础、银行信贷和民间资金为主体、股市融资和境外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
5.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政府和主管部门应进一步细化《江苏省“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及时发布年度性文化产业投资导向目录,确定优先发展的投资领域和投资项目,引导资金、项目、人才进人文化产业的高地,帮助文化企业朝着理性、规范的方向发展。在文化产业投资和引资方面,既鼓励各据优势、公平竞争,又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里,给予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省内统一的税收、用地等方面的优惠,避免各地在政策优惠等方面出现同质恶性竞争的情况。积极稳妥地推动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部门体制改革,建立科学有效的文化产业管理体制,理顺文化产业内部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逐步改变现有文化产业分别归于不同部门管理,同一产业链在不同部门间游离发展的现象。在管理方式上,从单纯以行政手段直接管理为主向以行政、经济、法律手段综合管理为主转变,逐步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服务体系。积极推广苏州、无锡、常州等地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成功做法,组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推动建立依法经营、违法必究、公平交易、诚实守信的良好市场秩序,严厉打击盗版、侵权等非法行为,切实保护知识产权,激发精神产品生产者的创新动力,推动文化产业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