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陕西·2008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报告集
36658200000081

第81章 对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在全球化浪潮中,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关键。为了进一步弘扬积淀深厚的陕西文化,激发文化创造力,增强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最近,我对进一步发展陕西省文化产业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的研究和思考。

-机遇和成效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我国经济增长正以向内地延伸和向海外扩展的两种方式实现,区域经济合作之势正在迅速形成,文化产业也开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陕西作为黄河文化、黄土文化的代表地区,三秦文化源远流长,人文资源得天独厚,历史遗产独领风骚,革命文化影响深远,民俗文化特色鲜明,现代文化前景广阔,自然与人文的有机融合,构筑了陕西文化的独特魅力,为陕西省文化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充分发挥和实现文化产业对陕西省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在引领全省人民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同时,高度重视并采取诸多重大举措,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展现出新的成效。一是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纲要》《陕西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人文化产业若干决定的实施意见》《陕西省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陕西省文化厅关于加快非公有制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我省文化产业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规范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文件。毫无疑问,这不仅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升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有力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政策指南,而且也为陕西省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大的现实机遇。二是坚持以地域资源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特色文化、广电、旅游产业品牌为发展重点,调整和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挖掘文化产业资源,文化市场系列产业项目、广播电视产业资源开发和旅游业等取得了长足进展,文化创意产业取得了可喜成效。三是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积极支持和引领民营资本兴办文化产业,一批重大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如省杂技团阳光丽都大剧院、人民剧院名流天地大厦、蓝天电脑城项目等纷纷落成。四是加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和管理,相继召开了全省第一次和第二次文化产业工作会议,命名了35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单位),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示范、窗口和辐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五是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彰显陕西省文化品牌优势,促进文化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主要是建立了陕西省“文化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库”,并在陕西文化信息网上常年推介;积极搭建促进文化产业项目走向市场的平台,成功举办了第八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文化产业博览会、陕港经贸合作周“华夏魂之旅”文化旅游展览演出活动、第九届西洽会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促进活动;组织全省有代表性的文化产业单位参加了中国西部(昆明)文化产业博览会展演活动,集中展示了陕西省文化旅游资源,推介了一批文化旅游招商引资项目,取得了积极成效。

二前进中的不足和主要问题

当前,陕西省文化产业尚处在起步、探索、培育和发展的初级阶段,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突出地表现是:

1.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创新意识不够强烈主要是一些同志对文化的产业属性和特征缺乏正确认识,片面强调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而忽略了文化的产业属性。由此,在加快文化体制改革中他们往往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矛盾心态和摇摆心理,即:既盼望改革又惧怕改革;既想要改革又不知如何改革。一句话,总担心失去自己的既得利益。毫无疑问,这种患得患失、缺乏大局意识和发展意识的心态,必然障碍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2.经营机制不活,资源整合较慢,规模经营偏小资料显示,目前陕西省优良的文化资源大量集中于国有文化单位,而这些单位中,有的各自为政,有的见事推诿扯皮,部门与部门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沟通协调不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无序、分散、条块分割的弊端。这对文化资源的整合和综合开发十分不利。另外,从政府宏观管理的角度看,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是: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及其运作缺乏必要的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的有效监管,而对不该管的经营性文化企业也往往不能按照市场要求进行管理,因而导致文化资源大量闲置,文化资产运作水平和效率低下。

3.大集团、大公司的数量偏少,文化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较小加快国有文化资本向市场前景好、综合实力强、社会效益高的领域集中,这是充分发挥国有文化资本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加快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步骤。但是,陕西省在运用市场机制,培育和发展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方面步子较慢。陕西同重庆、四川等省市一样,也是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省份之一,但重庆市在摸清家底基础上已经成立了4大文化产业集团由市文化资产管理公司统一管理,四川省成立了8大文化产业集团已运营好几年,他们致力于人力、资金、出版、发行、土地、信息等方面资源整合,各成员单位在改革中明显受益。而陕西只成立了一家发行集团和一家出版集团,从上到下的管理关系还正在协调中,体制转换中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也还较多,引导示范作用不明显。

4·缺少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开拓创新能力不够目前,陕西省文化事(企)业单位普遍人员结构失衡,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受体制不活和物质待遇等方面的影响,优秀人才外流,急需的人才进不来,在职的又因知识结构和年龄等因素很难充分发挥作用,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普遍存在。例如,陕西省某集团下属的几个单位共有860多名职工,其中,专科以上学历的占总人数的80%,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占70%。总体看,人员素质较髙。但多数是技术性人才,会经营又善管理的人才比较短缺,尤其是在管理层中真正拥有业务策划创新和市场营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太少,形成选题重复,策划滞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三对策与建议

文化产业依托的文化资源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民族性和历史性,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要求地理区位上的相对集中,而且要求在生产和创作中要相互匹配和协调。因此,与其他物质生产领域的产业相比,文化产业具有更强的集群化特征。因此,提升陕西省文化产业竞争力,壮大文化经济整体实力,最关键的还是要培育大型文化骨干企业,整合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的集群化发展。

1.突出重点和特色,加快文化企业的战略重组,培育大型文化骨干企业集团目前,我国文化发展正经历着一场广泛而又深刻的变革,市场主体正在取代政府主体,在文化资源的配置、开发、管理中,市场作用日益明显。文化市场的开放必然带来文化市场的重新洗牌,实力薄弱的中小民营文化企业在市场上竞争乏力,并且外资进入通常会选择大型国有传媒集团和有实力的民营公司合作。在这种情况下,陕西省必须加大文化领域的产业整合力度,将文化资源与经济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文化产业与公众需要,与世界市场需要密切结合起来,根据区域经济特点和文化资源的集中程度以及产业链的关联效应,加大对文化支柱产业的投入,加快组建具有规模优势的文化产业集团,尽快形成文化经济的生产和竞争力。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依托资源优势,凸显陕西特色,培育品牌,加快重点项目和特色项目建设。充分发掘历史文化、民俗文化、革命文化等优势特色资源,鼓励支持文艺演出、影视制作、动漫传媒、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出版发行业等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着力抓好大唐不夜城、法门寺文化景区、西部影视城、陕西省民间艺术博物馆、陕西长安大剧院、西北出版物物流配送中心、西部文教传媒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汉唐长安城、汉阳陵、唐大明宫等一批重点遗址保护展示园建设。打造始祖文化和周秦汉唐历史文化品牌、延安革命文化品牌、西部影视制作品牌、文化演艺品牌、文化创意品牌。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重点支持西安曲江新区文化产业示范区、西安高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园、西安临潼文化旅游产业区、西安印刷包装产业基地、西部影视城及延安革命文化园区加快发展。鼓励支持文化单位、机构和企业的产业项目在园区和基地落户,提高产业集聚和孵化功能,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2.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经济属性较为突出的文化资源向文化商品转化,进而形成有影响力的陕西文化品牌实践证明,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文化产品,关键是要搞好市场开发。把文化产业做强做大,关键也在市场开发。法国的戛纳原本是个只有9万人口的小城,但自从1947年在该城举办首届世界电影节以来,由电影文化带动了该城的商业、餐饮、旅游和会展等一系列文化经济产业的持续发展,使戛纳成为法国的“商业之窗”和文化旅游名城。

陕西文化资源丰富,内容博大精深,具有巨大的经济文化开发潜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如三秦文化、黄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等,以及众多的历史名人,这些为我们打造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作品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要借鉴美国好莱坞对电影《泰坦尼克号》、动画片《花木兰》等文化产品的运作经验,着重从人类的精神需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深层的人文关怀上进行文艺创作,感动人们的思想情怀和精神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战略眼光,认真研究文化消费规律,创造符合时代要求的先进文化艺术精品,促进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进而形成有影响的文化品牌。

要继续抓紧实施艺术精品战略,推出一批既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又受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艺术作品。增强创新意识,促进具有陕西特色的品牌艺术的创作。今后,省上应在抓好整体创作的基础上,每年指导艺术院(团)重点抓好1一2部大型剧(节)目的创作,各市每年也应重点抓好1-2部剧(节)目的创作,力争创作出具有较髙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剧(节)目。与此同时,要积极做好重点剧(节)目的宣传评介和扶持工作,争取有一批剧(节)目在全国范围内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梅花奖”以及陕西文艺大奖等评奖活动中取得佳绩。

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整合文化资滹步伐陕西省拥有丰厚的文化历史资源,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哲学、创造力和生命力。陕西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应该自觉地植根于这个丰富的民族文化宝库,它不仅可以为文化产品赋予鲜明的民族、思想、内容、形式和美学特色,而且能为文化产品提供特殊的文化魅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而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要对这些文化历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注入当代精神的价值要素,使之能够与当代人的精神发生互动,再通过相关或系列资源的相互补充与烘托,使之成为具有完整市场吸引力的商品。要进一步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当前,尤其是要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特别是文化部门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消除“利益驱动”和条块分割、部门壁垒的不良做法,促进“一盘棋”、“大文化”、“大产业”的尽快形成。要以文化旅游、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艺演出为发展重点,构建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和文化企业,打造一批具有陕西特色的优势文化品牌,增强陕西省文化产业竞争实力,使之成为陕西省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撑。4.发挥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项目优势,加快文化产业体系建设要按照《陕西省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坚持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科技为先导,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构筑以西安为中心,关中、陕北、陕南三大板块联动,以文艺演出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民间艺术品业、文化网络业为重点,以一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示范单位和文化企业为支撑的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格局,推动全省文化系统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5.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这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重要保证。要建立和完善人才建设的政策制度,形成有利于广纳群贤、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和鼓励人才创新、充分施展才华的激励机制。要充分发挥陕西省的人才优势,以人才资源开发建设为主题,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抓住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三个环节,拓宽人才培养渠道,造就一批理论素养好、专业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文化人才。当前尤其要注重改善文化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尊重人才,优化环境,使他们能够心情愉快地为建设文化强省贡献自己的力量。要注重不断提高文化工作者的自身素质,教育他们不断克服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自觉坚持“敬业、拼搏、创新、奉献”的高贵品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