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自2003年8月被确定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一系列相关重要文件精神,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将文化产业确定为西安市五大主导产业之一,先后出台了(西安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方案》、《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实施意见》等指导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西安未来文化产业发展勾画了宏伟蓝图。近三年来,西安文化产业增加值平均达到20.37%的增幅,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推动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西安文化产业的显着特点
西安文化产业基于地域文化的基础和渊源,基于政策的重点扶持和政府引导的作用,企业的自主开发与创新,初步形成了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取得了以下成绩,或呈现以下特点:
(1)文化产业增速明显加快,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升,已经成为西安经济增长结构中极具增长活力和潜力的产业之一。(2)传统文化产业平稳增长,新型文化产业迅速扩张,文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3)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文化硬件实力不断增强,为文化产业大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4)非公资本和外资进人步伐加快,文化产业多元投资格局初露端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5)广播影视、文化娱乐、新闻出版、文化旅游、文物及文化保护、广告会展等六大重点文化行业整体推进,网络文化服务、文化旅游业和会展广告业增长迅猛。(6)以曲江新区、高新区、临潼文化旅游板块为代表的七大板块建设已具一定规模,产业聚集效应明显增强,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二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不足和制约因素
1.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文化产业意识滞后于文化产业发展一些国有企业和管理部门不能正确认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产业观念淡漠,市场观念跟不上,思维方式和工作套路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下的思维定式和模式;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尚未具备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运行机制,作为现阶段发展西安文化产业的主体体系大而不强,行业图景比较破碎,体制、政策还不系统。
2.文化产业内部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体制改革仍需深入从2004年-2007年的情况来看,西安文化产业核心层增加值的比重基本保持在42%左右,外围层比重从18%上升到21%,相关层比重从39%下降到37%,可以看出,核心层在总量结构中所占比重没有明显提高。这说明经过几年的努力,西安市文化产业结构得到一定改善,但是仍存在结构不合理、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挖掘利用等问题。
3.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有待进一步强化,骨干企业弱小,缺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品牌2007年西安市文化产业单位近3000家,但上规模的文化产业主体还不足5%。每个文化产业单位2007年创造的增加值平均为31万元左右,远低于全国46.16万元(2004年)的平均水平。至今,西安没有大型的报业集团、传媒集团等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主体,企业之间互补性不强,不能更好地服务于产业链的完善与壮大。
4.本地文化消费市场容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外地相比,西安市民的可支配收人不仅大大落后于发达地区,与中部和西部的周边城市也存在明显差距。从消费支出结构来看,当前居民的主要消费还集中在食品、衣着、居住、教育等领域,文化消费增长较为缓慢且主要集中在教育和旅游等部门。另一方面,受发达地区消费观念影响,私家车、移动电话等产品消费增长很快,2007年私家车支出增长了一倍,对文化消费也产生了消减。
5.文化产业人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文化产业是高科技与高文化相结合的产业,是一个特别需要高素质人才运作的领域。现在从事文化产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创新能力都不能满足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要求,既懂文化建设规律、又懂市场管理和经营的人才缺乏,高级管理人才奇缺。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对西安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6.文化产业配套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相配套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政策、产业组织政策、财税政策、人才政策、金融政策、土地政策等文化产业配套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在投融资、人才引进和培养、鼓励奖励政策等方面相对不足,文化统计工作相对落后。对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滞后,文化市场还不够规范。这些都对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建议与对策
经过近年来的实践和探索,特别是西安市十一次党代会确立建设“文化强市”和建设“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的奋斗目标后,西安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更加淸晰,形成了符合实际的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但尚需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突破。
1.进一步深刻认识发展文化产业在西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开拓精神,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为此要把握两个关键环节·.一是要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文化发展观,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既实现和保障好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二是要坚持以改革为动力,统筹兼顾,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具体来讲就是要加强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协调发展;加强提升宏观控制力与增强微观竞争力协调发展;加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盘活存量与扩张增量协调发展。
2.整合现有资源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挥高科技优势,提高文化创意产业能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与经济优势在西安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与积极部署下,近几年西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很快,势头很好,但是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相比较,西安市文化创意产业刚刚起步,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较低。要使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成为西安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必须下大气力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由市政府牵头,组织力量尽快制定西安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二是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推动作用,出台相关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三是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为西安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积蓄后劲;四是整合资源,加快高新区、纺织城及西郊工业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步伐,提高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能力,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效应;五是必须注重内容生产,制定优厚的吸引政策,把真正有创意的艺术人才和有前景的企业引进园区,形成“化学聚变”,打造具有创意、生产、销售、反馈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条的创意产业园区,形成整体竞争实力。加强园区建设投资引导和科学发展规划,转变观念,避免“圈大地、盖大楼、赚大钱”的历史教训,必须在指定政策上将政府投人用在产品开发、扶持原创和“内容文化”的发展上。
3.创新机制体制,整合优势资源,着力打造具有西安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西安发展文化产业要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和动力,以重点项目建设为载体,用资本整合、对接资源,以点带面,彰显板块特色,重塑市场主体,努力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目前,曲江新区、高新区、经开区、浐灞生态区、城墙景E、临潼景区和秦岭北麓沿山文化旅游带等七个文化产业板块已初具规模,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正在日益显现,下一步要继续强力推进,继续加大扶持力度,着力将其打造成具有西安特色的文化产业强势品牌。同时,要下工夫打造历史文化品牌、革命文化品牌、民俗文化品牌、宗教文化品牌、文化艺术品牌、休闲文化品牌、自然风光品牌和节庆活动品牌,努力提升西安在西部乃至全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4.加大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建设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2007年,西安经济发展取得突出成效,城乡居民可支配收人约增长16%,收入差别过大导致高收人支持的“先导型”消费群、中等收人支持的“升级型”消费群与低收人支持的“培育型”消费群的消费结构差异巨大,但总体消费结构并没有实质性的启动和结构性的升级,文化消费增长较为缓慢。因此建设与完善现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人民群众潜在文化需求转化为现实文化需求,启动文化消费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性任务。为此,要求政府退出公共文化产品“垄断性的生产和提供者”位置,创造各种条件保证文化产品和服务能够有效提供,要加大公益性项目投资力度,适度加强基础性项目投资,减少竞争性项目投资。政府投资主要用于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型文化企业的组建和大型文化产业项目的启动,传统文化保护开发工作(特别是民间文化艺术等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为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提供改革成本等方面。进一步做好西安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工作,随着西安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建议增加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数额,加大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政府财政要加大对回收期长的远线投资项目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向西安市七大文化产业板块和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大唐西市等民俗文化产业园基地开发建设予以倾斜。通过政府贴息、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扶持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同时,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多种形式有效吸纳社会资金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
5.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文化产业需要多学科人才的有机综合,要营造有利于发挥各类人才智能的生存环境;完善人才管理系统,建立文化产业专门人才数据库;要制定政策吸引人才,特别是汇聚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端创意人才和既懂文化规律又懂文化经营的管理人才;实施文化产业人才战略,还必须加大人才机制创新力度,创造优秀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上的识才用人机制,建立起有活力的文化产业优秀人才、特殊人才的使用与激励机制;要充分利用各种现有社会资源,开辟多种渠道,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打造竞争上岗的择优用人机制,加大各类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开发和培养力度,利用陕西教育、文化和传统力量支持,加快培养具有文化科技复合创新的人才和文化产品。
6.完善文化产业配套措施,注重文化市场培育,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特别要完善投融资、人才引进和培养、鼓励奖励政策,同时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的统计工作,保护知识产权,重塑文化市场主体。建立健全文化产品生产创新机制,鼓励和支持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占有率高的原创性产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在文化市场中发挥主导作用。着力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合理配置文化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重点文化产业。加强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建设,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重点培育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影视剧等文化产品市场。充分发挥西安作为大城市中心市场和区域专业市场的主导和辑射作用,加强资本、产权、人才、信息、技术等文化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培育和规范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兴文化市场。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健全文化行业组织,鼓励和引导文化消费。加强文化市场监管。目前西安市要下大气力健全市场规则,建立市场准人和退出机制,明确准入条件;严格市场主体资质审査,把好资质、产品、资金、人员、技术等准入关。建立依法经营、违法必究、公平交易、诚实守信的市场秩序,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西安市工商、税务、统计和文化主管部门等各方面信息资源共享,加强决策指导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时效性,提高文化市场管理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盗版、侵权等非法行为。完善和界定各级综合执法机构的职能,理顺与公安、工商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加大文化市场执法力度,确保西安市文化市场建设步入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科学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