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身残志坚降伏虎——孙膑
36691900000009

第9章 庞涓任将(1)

转眼到了公元前359年,孙伯灵和庞涓追随鬼谷子学艺已有三年。三年里,山中花开花败,草荣草衰;山外风云变幻,战争频繁。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逼迫列国竞相改革,竞相招募富国强兵的人才,以寻找强国图霸之路。公孙鞅自公元前361年去了秦国,很快得到秦孝公的信任,虽然阻力重重,举步艰难,但是,围绕着他提出的“国富兵才强;国不富则兵不强;兵不强则不可摧敌”及“重农战、讲进取、主法治”等一系列政治见解而采取的改革措施正一步一步实施。公孙鞅果然如魏相公叔痤所说的,是个年轻有为的“奇才”。

每次一算,上山已有三年,庞涓就心生浮躁之情。他时常为自己设想下山后的锦绣前程,时常想能像公孙鞅一样投奔一个大国而一展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勃勃雄心时常如旺火一样烧着他的心,让他寝食不安,看书学习也时常走神。

庞涓自以为自己三年里勤勤恳恳,刻苦钻研,已掌握统兵打仗的本领,当个将军、统帅已绰绰有余。只恨没有人推荐、没有如公孙鞅一样的机会。

这天,庞涓借口砍柴,拿上刀和绳索便直奔山下。

下了山,庞涓见人便叫住攀谈,问这问那。路人有的拿他当拦路抢劫的,不敢多说,快步离去;有的拿他当乞求施舍的,存着戒心,也不敢妄言,因此,庞涓与十几个人打招呼,竟没有一个人停住与他长谈。

庞涓气哼哼地想:“真是草介匹夫,怕我干什么?我又不吃你们!”想想这该不就是下山谋取功名的先兆吧?他揣摩起来:众人皆怕的是勇武之人;众人不约而同躲避的人当是统率千军万马的大将军啊!

如此这么一想,庞涓心胸豁朗、精神振奋,信心百倍。他在路上又远远见一个人朝他走来,便不等那人走近就躬身行礼,叫道:“老人家,请允许晚辈提个问题。”

那人哈哈笑起来。庞涓抬头一看,见面前站着的竟是一个比自己小许多岁的后生,顿生恼怒,脸上露出愠色。

那年轻人忙叫:“大哥!”

庞涓心中稍平静些,转念想:自己叫错了怎好迁怒于别人?于是就说:“啊,没事,有事你也帮不上忙。”

那后生却出口不凡:“那可不一定,大哥您只管说什么事,也许我就能帮上这忙呢?”

庞涓见后生相貌平平,而且衣着朴实,不像显贵人家公子,倒似平民人家孩子,便不屑地挥挥手说:“你不懂,不懂。去吧,赶你的路吧!”

后生却执意不去,又问庞涓什么事。

庞涓轻描淡写地说:“我随便问问,魏国国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有什么大事发生?”

后生笑了:“嗨,你问对了!问别人还不一定说得上来呐!”

庞涓一听惊喜万分,不料眼前这个年轻人竟正是自己要找的,他高兴地说:“那你快说。”

后生问:“听说过公孙鞅吗?”

庞涓点点头。

后生又说:“时下三国(指三家分晋后的赵、魏、韩三国)只有魏国侯称王。魏惠王也早有吞并韩国和赵国之意。公孙鞅走了,魏惠王后悔极了,感叹没有听从国相公叔痤的话。于是魏惠王颁公文、出厚币招揽四方贤士和豪杰。听说前不久,孟轲到大梁拜见魏惠王。知道孟轲是谁吗?”

庞涓早就听傻了,这时也只有摇头的份了。

后生又说:“孟轲是邹国人(今山东省费、邹、腾、济宁、金乡等地间,国都在邹县),字子舆,是子思门下的高徒。子思是孔子嫡孙。孟轲得圣贤之传于子思,胸怀济世安民大志。听说魏惠王招贤士,便来到魏国。魏惠王到大梁郊外把他迎进城去,并待为上宾,问他,‘你给我带来了什么利益?’孟轲说,‘为人君,重要的是施行仁义,怎么能张口就要利呢?’惠王听不进孟轲那套仁义,因此没用他。现在,惠王正急于用人,四方贤士仍有自荐或他荐而被惠王召见的。”

后生看看庞涓,见庞涓一身布衣,身体虽然魁梧,却也像个书生模样,就问:“先生是何方人士,为什么不亲自去大梁看一看,也找个人推荐去见惠王呢?”

庞涓早听得晕头转向。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个比自己小许多的小孩子竟知道这么多,此时又听他问为何不自己去大梁,更觉惊喜和惭愧。

庞涓问道:“敢问这位兄弟姓什名谁,家住何方?”

少年说:“我叫王团,家住大梁。”

庞涓此时才真正感觉相见恨晚。他扔下手中工具,躬身深拜不起:“王团兄弟,请受愚兄庞涓一拜!”

王团连忙回礼,问:“请问庞涓大哥你家住哪里?怎么会在此相遇?”

庞涓兴奋地感叹道:“在此相遇正是咱兄弟俩有缘呵!”

庞涓一五一十地把自己拜鬼谷子为老师学艺已三年,胸怀报国大志,苦于无处施展才能,正欲寻机下山求发展等事说了一遍。

王团为庞涓怀才不遇的感叹而嗟叹。他当时就答应庞涓,庞涓去大梁后,他帮助找荐举的人,并保证说一定找个“国相”,把庞涓高兴得恨不能立马就去见见这个“国相”。可是,他不能马上走,他还没向鬼谷子和仁兄孙伯灵辞别。他与王团商量,邀王团一同上山等他一夜,明天一早他即随王团下山去大梁。王团不便推辞,再说想拜见鬼谷子,于是就随庞涓一同上了鬼谷山。

庞涓引王团上山时,天色已晚。迷迷蒙蒙中,鬼谷子见庞涓出去一天未背柴回来,手中仍然只有一把柴刀和一根绳索,且身边跟着一个面目清秀、衣着简单的少年,心中已经明白了七八分。

庞涓走到鬼谷子身边,把鬼谷子介绍给王团:“这就是我的老师鬼谷子。”

王团屈膝低头就拜:“晚辈王团拜见先生!”

庞涓又对鬼谷子说;“先生,这是我新结识的兄弟。”

鬼谷子说:“你引这位新结识的兄弟来见我,该不是又让我收个徒孙吧?”

庞涓语塞,想告诉鬼谷子真情,又怕鬼谷子阻拦,心想,还是从长计议。因此,他说:“王团是路过此地,久仰先生盛名,再三托我引荐,学生推不过才引他来见先生。先生如没事,学生告辞了。”

王团跟着庞涓离开后,王团不高兴地问庞涓:“明明是你有求于我,在先生面前怎么反倒变成我有求于你?”

庞涓连忙笑着说:“兄弟误会,我怕先生拦我下山。我还没敢跟他提下山之事呐!”

王团不解:“怎么,你卖到山里了吗?”

庞涓想着王团把他当鬼谷子的奴隶了,心中抑郁不悦,但又不便表露,就拉起王团说:“走,我领你去拜见我的师兄。”

孙伯灵正在一支松明灯下读书,见庞涓领一陌生人进屋就忙起身相迎。

王团上前施礼道:“大哥在上,小弟王团有礼!”

孙伯灵回过礼就拉王团坐炕上。两人一见如故,才聊几句,就彼此感觉非常投机。两个人你来我往地正叙说家常,一旁正浮躁不安的庞涓耐不住了:“我说仁兄,你帮我出个主意吧!”

当听说王团上山正是为庞涓下山去大梁之事时,孙伯灵沉默不语了。下山寻求事业发展是他们所有做学生的目的。可他总觉得自己还不具备成就大事业的才能,因此,无论谁下山,他都心不动。此时,庞涓告诉他意欲下山,他的心里不知为何竟激动了一阵子。

“仁兄,你也下山吧?咱们一道去大梁?”

孙伯灵说:“不。”

“仁兄,那你就去对先生提我下山的事好吗?先生最赏识的就是你。你要是提出来我下山的事,先生定不会阻拦。”

孙伯灵摇了摇头。

庞涓急了:“仁兄,这可是我的一次机会。失去这次机会还不知道又要等到什么时间呢?”

孙伯灵没答应。他想:先生不会不让庞涓走。庞涓让他去找先生说不过是尊重他这个师哥罢了。

庞涓见孙伯灵不答应,就狠了狠心说:“那好,我自己去说。我相信,先生就是再不愿我走,也会为我的前途着想。他总不能让我们在这山上待一百年,跟他一样变成一个白胡子老头,也没谋个一官半职吧!”说完,气哼哼地出了门,消失在夜色中。

孙伯灵对王团说:“我这位贤弟今天有点着急上火,唯恐去不成大梁呐。”

两个人又聊了一阵,当王团得知孙伯灵是吴国大将军孙武的后代,又见孙伯灵一脸正气,为人谦恭友善,便兴奋得握住孙伯灵的手连呼“大哥、兄长”。

庞涓离开孙伯灵和王团,几步冲进夜色之中,快走到鬼谷子住处时,却又犹豫起来。他该如何对鬼谷子说呢?鬼谷子会同意吗?

庞涓在鬼谷子的门口徘徊了半天,不知该不该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