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新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相当数量的企事业组织无论在运作法则,经营模式,还是在知识的运用、消耗的存储等方面都有别于工业经济时代。与上个世纪相比,“知识经济”中所说的“知识”,是一个更加宽泛的概念,一方面它包括人类迄今为止所创造的所有知识。其中,科学技术、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的知识是最重要的部分,所以“知识经济”中的知识有更多的经济含义。
从经济学范畴来研究,知识是专指那种能够作为资源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并在生产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现代知识。美国学者斯图尔特曾经说过,“知识,增值的商品”。意思是,不被利用的知识是没有经济学价值的。
人类的知识在“知识经济”中分为两类:即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所谓“显性知识”是指那些可以被系统化、并用公共化的形式、语言等清晰而充分表达出来的知识,例如各门类科学和各种理论知识等。“隐性知识”是指那些高度个人化,难以用形式化、公共化的语言工具充分表达和交流的具体知识,例如个人的经验、技巧、诀窍及某种类型的信仰性知识等。自古至今,人类社会的经济时代已经经历了数次更迭,如果我们把这种依次更迭的经济时代从产业结构变化的角度来划分,可以依次排列为:采猎时代——畜牧时代——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毋庸置疑,在人类社会的展进程中,任何一个经济时代都离不开知识;同样不可否认,在这个演变过程中,工业文明从前只与个人具体情况有关的知识中相当大的一部分,通过科学化的努力而被公共化,系统化了。从这个意义上看,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已经得到了大幅度地提高,而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文明取得的巨大成就等都得益于知识显性化的努力。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隐性知识不仅与显性知识平等地纳入了人类知识范畴之内,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隐性知识是显性知识得以产生的原动力和源泉的地位。
通常来说,知识经济中的知识具备五个特性,即:可扩充性、非消耗性、共享性、非稀缺性和易操作性。知识的这五个特性决定了知识与其他生产要素相比有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表现为知识已不是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而是经济增长的内在核心因素或主导因素,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力量”。
当知识成为主要经济要素后,经济的增长方式会发生根本变化,长期持续的增长成为可能。由于知识具有以上特性,所以人类的任何一种活动都离不开知识,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更离不开知识的作用。
在不断发展的当今人类社会,知识对经济的作用表现得尤为突出。据统计显示,目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主要成员国的知识经济形成的产值已经超过其国内生产总值的50%。
目前,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也越来越得益于科技知识在发展经济中的作用。例如,中国科学院近年来创建的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像联想集团、成都地奥制药有限公司、长春热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产值成几倍、几十倍、几百倍地增长。还有着名的北大方正集团、清华同方集团、海尔集团等,都显示出科技知识在促进经济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当然,伴随着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相关的企业也蕴育了千千万万的知识企业和知识型员工。
对知识型员工的认识
对于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来说,未来发展中企业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运作方式、控制结构、生产模式、生产技术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劳动力结构等深层次的革命上。
(1)知识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能动作用,特别是在运作方式、生产模式等方面的演进常常需要通过组合或融入特定的知识才能完成。
(2)企业知识是不断演进的趋势,而且这种演进是井然有序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
(3)只有将知识有机地融合到企业经营战略和企业运行过程中,才能真正发挥知识的效用。当前,世界上发达国家制造业中所发生的变化就印证了这些结论。例如,一般人认为知识经济是以电子业、信息业、计算机业、软件业、网络业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发展的经济。但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仅没有排斥制造业,相反,根植于工业经济基础之上的高新技术产业恰恰提升和变革了传统的制造业,使得制造业获得了全新的生机与活力。其中,知识的创新与演进起了巨大的作用,知识的广泛应用成为制造业升级换代的推进器。从这个意义上说,拥有知识的员工就成为推动知识企业形成的载体——即知识型员工应运而生。
“知识型员工”是由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首先提出的,含义是指“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当时主要指某个经理或执行经理,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型员工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拓展。
通过对经济时代下的企业和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企业变化进行比较,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简单的、以体力劳动为主的成分在减少,而知识性的、以技术创新为主的成分在增长,在这种以智能为基础的劳动中,劳动力的结构也发生了转移和变化,主要表现在:蓝领工人迅速减少和白领工人逐渐增多,而目前大量出现了钢领工人、金领工人等。其中,“钢领工人”是指那些智能化的机器人,而“金领工人”则是指那些善于将智慧转化为能力进行创造性劳动的生产者。金领工人就是知识经济中的知识工人,当然,知识型员工的概念也涵盖了大多数的白领工人。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把知识型员工定义为:那些从事生产、创造、扩展和应用知识的活动,为企业组织带来知识资本增值,并以此为职业的人员。
正确理解知识型员工的概念应把握住三个要点:
(1)知识型员工是以脑力劳动为主,并接受过较多、较高文化教育,熟练掌握相关技能知识的工人。
(2)这里所说的知识主要是指一个人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
(3)知识工人不仅存在于高新技术产业中,而且更多的工作在知识经济形态下新型制造业等企业中。知识型员工不同于普通员工的本质特征是拥有知识资本这一生产资料,也就是说知识型员工是知识所有者。
知识型员工的特点
(1)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由于知识型员工以脑力劳动为主,普遍接受过较多、较高的文化教育,所以大多都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知识型员工不仅靠脑,更主要是靠智慧来劳动;不仅对于专业知识,而且对于经济、管理等都有较多的认识,掌握着最新的技术。
(2)知识型员工是一个富有活力的群体,其自主性很强。与传统的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被动地适应设备运转相比,知识型员工更倾向于拥有一个自主的生产流程式工作环境,不仅不愿意受制于物,更强调工作中的自我设计、自我引导。
(3)劳动过程中追求高价值的创造性劳动。知识型员工的劳动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①劳动的方式难以规范、难以标准化。
②雇佣交易不是一次完成,而是全过程的价格博奕。
③知识的付出量受制于情绪影响。
④劳动关系的独立性与管理的统一性相互对立。
⑤崇尚被尊重与被信任。
⑥员工的创新过程是知识的再生产过程,要完成这种过程既需要5~10年的厚积薄发,也需要天才般的灵感和思路。
由此可知,知识型员工从事的不是简单的重复性工作,而是在易变和不完全确定的系统中充分发挥个人的才干和灵感,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推动着技术的进步。
(4)劳动过程难以监控,劳动成果难于衡量。知识型员工创造性的劳动主要依靠大脑而非肌肉,其劳动过程往往融入了大量的技巧技能等无形因素,加之工作并没有固定的流程和步骤,其他人很难模仿。因此,对劳动过程中人的劳动实施监控既不可能,也没有意义。与此同时,由于知识型员工的劳动过程难以监控,而且也往往因为知识型员工的劳动成果依赖很多因素,包括同事、团队的协作完成等,因此劳动的成果一般难于衡量。
(5)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强烈。知识型员工的需求一般在比较高的层次上,他们往往更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强烈期望得到单位或社会的认可。知识管理专家马汉·坦姆什的研究表明,知识型员工注重精神层面的需求比注重物质层面需求的比例要高得多,因此,对他们的激励因素至少包含以下四项:个体成长(约占总量的34%)、工作自主(约占31%)、业务成就(约占28%)、金钱财富(约占7%)。很明显,在这个理论中,金钱财富因素并不占主导地位,知识型员工更重视能够促进他们发展的、有挑战性的工作。
7知识管理的模式与实施方案
知识管理的含义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管理概念也作出了全新的理解,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1)知识管理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
(2)知识管理是对知识进行管理和运用知识进行管理的学问。
(3)知识管理是当企业面对日益增长着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变化时,针对组织的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即组织的能力等重要方面的一种迎合性的措施。本质上,它嵌含了组织的发展进程,并寻求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人的发明和创造能力这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
(4)知识管理乃是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明确的、仔细的建立、更新和应用,使企业与知识有关的活动得到最大效果,从知识资产得到最大回报。
(5)知识管理乃是在一个组织上对知识进行明确的管理,以达到公司的目标。
(6)知识管理是获取恰当的知识在恰当的时候交给恰当的人,使他们能作出最好的决策。
从上述这些知识管理的定义来看,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知识管理就会作出不同的解释,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同时,人们对知识管理理论的研究还仅仅处在初期,因而对其内涵和外延的认识难免带有几分片面性。但是,如果进行归纳分析则不难看出:
近年来,关于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基本上沿着两条主线进行,第一条是把落脚点放在信息管理上,因为信息是知识的载体,通过对错综复杂的信息内容和信息工具的管理来实现知识管理。这个领域的研究者们大都是具有信息技术与计算机专业背景的人,他们致力于信息系统、人工智能等工具方面的设计研究。另一条主线是把重点放在对人的管理上,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专家、学者一般都具有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专业的背景,例如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或商业管理等。他们着重研究人的行为、技巧和思维方式。对他们来说,知识等于过程,是一个对不断改变着的技能等的一系列复杂的、动态的安排。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得知,知识管理兼有技术和人文两个范畴,具有高度复杂性和跨学科的特性。所以,我们要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来加以综合研究。
我们通过利用系统方法从整体上综合加以分析,并根据已有的各种定义,结合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具体做法,知识管理可以表述为:知识管理是指将知识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充分运用集体的智慧,通过对知识资源进行开发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应变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的管理活动。
知识管理的概念包括五点含义:
(1)知识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是企业重要的管理对象。
(2)知识管理的本质是提高企业员工对知识的有效共享。这些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容易通过计算机进行整理和存储,而隐性知识则难以掌握,它存在于员工的脑子里,是员工的个人经验和管理者的管理技能。知识管理就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
(3)知识管理的任务是对企业的知识资源进行全面和充分的开发以及有效的利用,这也是知识管理区别于其他管理的一个重要标志。
(4)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这一点与其他管理的终极目的是一致的。但知识管理的直接目的是要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这是知识管理在新经济时期之所以必然出现并广泛兴起的直接驱动力。
(5)知识管理不同于信息管理。信息管理侧重的是建立并维持一个通畅而且高效的信息网络,从事信息的收集、检索、分类、存储、传送和分析等。而知识管理是对包括信息在内的企业所有的知识资源实施全面的管理,并且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人、信息与过程有机联系起来,与其他资源相结合以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中的一部分内容。
以上五点含义,是正确而全面把握知识管理概念的关键所在。
知识管理的特点
过去,企业主要是围绕信息、财务、物流和人力资源而进行管理。在新的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更注重的是如何开发、共享、利用和衡量知识,以便为顾客、员工和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因而对知识的管理就成为企业班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作为企业的重要资源,它的作用超过以往的人力、物力资源的作用,所以,知识管理必然表现出自身一些明显的特点。
(1)人是知识管理的关键要素之一。知识从产生到识记以及最后的运作,都是以人为主导的。因此,人是知识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