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怎样当好班组长
36695500000005

第5章 班组的生产管理(2)

(6)物料、设备、工艺、资料异常的发现和反馈。在生产过程中,亲身实践能够发现很多物料、设备、工艺、图纸及标准等方面的异常状况,这些状况要详细记录下来,积极寻求相关部门解决。

生产准备活动是企业的全方位活动,班组长在其中承担了大量基础工作,事情千头万绪,问题此起彼伏,虽然可能让人紧张烦恼,却是锻炼人的绝佳机会。班组长在工作中不妨采取清单的方式跟进工作,以防止遗忘。

另外,任何在生产准备中发现的问题、异常、不便等,都应认真记录下来并寻求解决之道。新产品的投产是全企业都关注的大事,在准备阶段提出的问题一般都能得到重视和解决,错过了这个时机,解决问题要经过更多的程序、部门,时间将会拖得更长。

简单来说,班组长在日常管理中的生产准备活动包括:作业标准确认、人员状况确认、设备、仪器、工装、夹具及工具点检、材料确认、作业指导书确认、4M变更点确认等方面。

5执行标准化作业的方法

标准的特征

标准是指应用流程使作业人员更安全、更容易地工作,以及企业为确保顾客、质量及生产力的最有效的工作方式。它有两种不同的形态管理标准和作业标准。管理标准是指管理员工的行政工作所必需的,包含管理规章、人事规则以及政策、工作说明书、会计制度等。作业标准是指员工实践质量、成本、交货期、安全所应执行的工作方式。标准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1)代表最好、最容易与最安全的工作方法。标准是集合员工工作多年的智能及技巧的结晶。当要维持及改进某件事的特定工作方式时,要确认不同班别的所有作业人员,都遵守同样的程序。这些标准就能成为最有效率、安全、成本效益的工作方法。

(2)提供一个保存技巧和专业技术的最佳方法。如果一个员工知道工作的最佳方法,却没有将此知识共享,这些知识将会随着员工的流失而流失。唯有予以标准化、制度化,这些知识才得以保留在企业内。

(3)是衡量绩效的基准和依据。凭借所建立的标准,管理人员可以评估工作的绩效,没有标准,就没有公正的方法来衡量了。

(4)表现出因果之间的关系。没有标准或是不遵守标准就会导致异常、变异及浪费的发生。

(5)提供维持及改善的基础。上面讲过,遵守标准即为“维持”,而提高标准则为“改善”。没有标准,就没有改善,因此标准是“维持”及“改善”的基础。

(6)作为目标及训练的依据和目的。一旦建立了标准,下一个步骤即是训练作业员,使其能习惯成自然,依照标准去工作。

(7)是现场工作检查和判断的依据。在现场,工作标准经常被展示出来,作为作业员工作的主要步骤及检查点。无疑,这些标准可作为提醒作业员之用,但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管理人员检查工作是否正常地进行,标准是否正被执行着。

(8)防止问题发生及变异最小化的方法。只有在改善的成果予以标准化后,才能期望相同的问题不会再发生。质量控制亦指变异控制。班组长的任务是要对每一个流程的主要控制点予以确认、定义及标准化,而且要确认这些控制点经常都能被执行着。

标准的种类

根据作用对象的不同,我们把标准分为两类,一是程序类标准,一是规范类标准。程序类标准是指规定工作方法的标准,如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规范类标准是指规定工作结果的标准,如技术规范等。

标准化的定义

对于一项任务,将目前认为最好的实施方法做成标准,让所有做这项工作的人执行这个标准并不断完善它,整个过程称之为“标准化”。

标准化包含制订标准、执行标准、完善标准三个步骤。

标准化实际上就是制订标准、执行标准、完善标准的一个循环的过程。无标准、有标准未执行或执行得不好、缺乏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以上种种,都不可称为标准化。

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企业追求效率、减少差错的重要手段。企业标准化最大化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生产率。简单来说有:

(1)减少次品、缺陷。

(2)节约原材料。

(3)提高成品率。

(4)节省劳力、能源和资源。

良好标准的制订要求

很多企业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标准,但仔细分析,你会发现许多标准都存在操作性差、不明确等问题,例如,“要求冷却水流量适中”,什么是流量适中?不可操作。“要求小心地插入”,什么是小心?不可理解。其实,一个好的标准的制订是有要求的,要满足以下六点:

(1)目标指向。标准必须是面对目标的,即遵循标准总是能保持生产出相同品质的产品。因此,与目标无关的词语、内容请勿出现。

(2)显示原因和结果。比如“安全地上紧螺丝”。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如何上紧螺丝。

(3)准确。要避免抽象,“上紧螺丝要小心”,什么才算是要小心?不宜出现概念模糊的词语。

(4)数量化、具体化。每个读标准的人必须能以相同的方式解释标准。为了达到这一点,标准中应该多使用图和数字。

(5)现实。标准必须是现实的,即可操作的。标准的可操作性非常重要。可操作性差是国内许多企业的通病。

(6)修订。标准在需要时必须修订。在优秀的企业,工作是按照标准进行的,因此标准必须是最新的,是当时正确的操作情况的反映。永远不会有十全十美的标准。

标准化的效果

在企业的内部管理活动中,标准化的作用更是功不可没。

其效果可分为三类:通用效果、附带效果和特别效果。

(1)通用效果。

①防止混乱、明确责任。

②降低成本。

③文件化、系统化与自动化。

④少量化及量简化。

⑤互换性与共通性。

⑥确保品质。

(2)附带效果。

①技术知识普及。

②技术积累及进步。

(3)特别效果。

①环境保护

②安全生产。

③不当利益的防止。

作业标准的条件

(1)要确认好目的。作业标准本身虽看起来很合理,整理得很有条理,但如果不在工作场所中实际使用,则只是为订标准而订出的标准,没有任何意义。这种无法促使工作圆满完成的标准,是属于形式上的标准,没有什么用途。

(2)易读易懂。所谓费解的作业标准,是指工作人员稍有不注意,就会失败的标准,反之,易读易懂的作业标准,即使是工作不熟练的员工,只要使用适当的工具和配件,就能很容易地完成工作。例如,操作冲床时,一不小心就会受伤,但是如果装配了不用双手按按钮就不会冲压的设备,就可避免发生事故。拟订作业标准时,“不得”、“要注意”等一类用语是不理想的。

(3)重要的是能实行,不讲究形式上的理想。出于不愿写出不好看的东西的想法,往往会趋于写出形式上的、理想化的内容,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拟出没有使用价值的、只能被存放起来的作业标准。

(4)不从开头追求完善。与其从开头追求完善,不如经过逐步检查、修订后再拟订标准,这一点很重要。好的作业标准应该具备如下效果:依照标准工序,就能做出所要求的品质,工作稳定,能显示出管理状态等。特性发生变化时,如果作业标准也能迅速随之变更的话,那么作业标准就会趋向完善。

(5)抓住重点。发生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但重要的原因却很少,因此,不要将之漏掉,要好好抓住。

(6)明确责任范围。发生问题时,为避免辩解或将责任转嫁他人的事情发生,要明确规定责任的所在及范围。

(7)经过有关人员同意。由有关人员协议,并获得全体人员的认可,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要避免由单方面做决定的做法。

(8)对于发生变更或异常情况的处理要事先有所规定。工作条件发生变更,原材料、设备等发生变化时,要根据各自条件,规定好不同的作业标准。另外,对生产中出现不正常的情况时该如何处理,也要事先做好明确的规定。

标准的执行

(1)执行标准的重要性。班组长让作业者彻底地遵守标准作业是非常重要的。

①保持作业流程通畅。无论多么完美的标准作业,作业者如果不遵守的话,就没有通畅的作业流程,班组长就必须为解决突发事故,解决不良的作业而奔走,就会和很多无意义的工作联系在一起。另外,为了让作业者理解遵守标准作业,首先班组长自身必须充分了解、掌握标准作业,对作业者进行深入、透彻的培训指导直到作业者能够领悟。

②树立作业者的责任感。必须把遵守标准作业的理由说清楚,具体讲解不遵守的后果,让作业者具有做出好产品的愿望,及对待产品品质的责任感等,这些精神面的启发很重要。对于不能遵守标准作业的情况,一定要追究原因,并且必须把标准作业改为任何人都能简单遵守的标准。

③可以发现异常状况。班组长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检查标准作业实施后的结果,对于异常状况,彻查原因,寻找对异常状况恰当的处置办法。这样,班组长就明白了标准作业自身不完备的地方,并能及时进行修正。班组长要把修正的内容、理由彻底地对全体员工进行公布。

④标准作业是改善的基础。“现在的标准作业是唯一的最好的标准作业,所以没有改善的余地”这样的话不能说。标准作业一旦设定,并不是说在这之上没有更好的,标准作业本来就是由于改善的需要,层层积累而产生的,必须将现有的标准废弃埋葬,只有经常改善,新的标准才能诞生。

(2)执行标准的要点。如何让员工自觉执行并成为习惯,这是每一个管理者面临的难题。

①标准是最高的作业指示。如果没有付诸实施,再完美的标准也不会对我们有所帮助。为了使已制订的标准彻底地贯彻下去,我们首先需要让员工明白这样一个思想:作业指导书是自己进行操作的最高指示,它高于任何人(包括总经理)的口头指示。

②班组长现场指导,跟踪确认。做什么,如何做,重点在哪里,班组长应手把手传授到位。仅教会了还不行,还要跟进确认一段时间,看其是否领会,结果是否稳定。

对不遵守标准作业要求的行为,班组长一旦发现,就要立即毫不留情地予以指出,并马上纠正其错误行为。

③宣传揭示。一旦设定了标准的作业方法,要在显着的位置揭示出来,既让人注意也便于与实际作业比较,对于作业指导书,则要放在作业者随手可以拿到的地方。

④发现标准有问题时的做法。要经常这样教育员工:如果你发现标准存在问题或者你找到了更好的操作方法,不要自作主张地改变现有的做法(因为你认为的好方法有可能是在漏考虑了某种因素的情况下得出的),而应当按下面的步骤去做。

将你的想法立即报告给你的上司。

确定你的提议的确是一个好方法后,改订标准。

根据改订后的标准改变你的操作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⑤不断完善。虽然标准暂时还代表着最好的作业方法,但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改善永无止境。对于别人的质疑要虚怀若谷,诚心接受。即使指责得不对也不要尖锐反驳。要始终抱着这么一个想法:现在的作业方法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是改善和进步的一个起点,更好的在后边。

⑥定期检讨修正。发生以下情况时,我们要对标准进行修订:

标准的内容难以理解。

标准定义的任务难以执行。

产品的品质水平已经改变。

当发现问题及步骤(人员、机器、材料、方法)已经改变。

当外部因素(如环境问题)要求改变。

当法律和规章(如产品赔偿责任法律)已经改变。

上层标准(ISO、GB等)已经改变。

请看下面的案例。

2005年6月至8月,第一汽车集团解放公司卡车厂车架车间装配线班长小刘到一汽天津丰田公司参力。了3个月的脱产学习。通过这次学习,小刘亲身体验了丰田公司先进的管理模式,熟练掌握了标准化作业的知识和方法,并有着立即在自己班组中进行实践的冲动。

小刘所在的班组有员工24人,是以生产汽车车架总成为主的流水线生产班组,其工作特点是员工劳动强度大、作业时间长。

回到久别的班组,小刘对班组的一切都感到那么的熟悉和亲切,但对照刚学到的先进管理方法,看到的却是过去员工在操作过程中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种种不协调、不合理现象和浪费现象。小刘更坚定了在班组尽快开展标准化作业的决心。

利用休息时间小刘将自己的学习体会向班组员工进行了汇报,重点对标准化作业的目的、作用及方法进行细致的讲解,同时指出员工们现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对于班长总结出来的各种问题,大家很不以为然,纷纷议论道,“班长学习前大家一直都是这样操作的,并没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怎么班长学习回来就变成不合理现象和浪费现象了呢”、“大家都如此努力了,还认为生产效率低,那真不知该什么办了”,等等。

面对大家的不解,小刘没有做过多的解释,心想随着标准化作业的开展,大家会逐步对这些问题有新的认识和理解的。

小刘首先选择生产效率较低的新产品车型车架总成实践标准化作业。他先组织大家对班组各个工位进行作业写实,将节拍时间内的作业内容分解成走动时间、准备时间和纯作业时间,用秒表测出每个要素的作业时间,然后,是将班组各工位作业内容以柱状图的形式在目视板上显示出来。同时对每个员工的作业过程进行录像,小刘一边组织和引导大家对照录像中每个员工的作业过程进行分析,一边讲解七种浪费现象和动作经济原则。大家渐渐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有了认识,并纷纷指出发现的各种新问题,如每次作业都弯腰取件,加大了劳动强度、器具摆放不合理造成取件走动路线长、作业时工位间相互干涉造成等待,等等。

看到班组员工这么快就增强了发现问题的意识,小刘感到非常欣慰和高兴,鼓励大家继续深层次剖析问题,进一步认识到平时看似紧张忙碌的工作,由于存在很多无效劳动,最终导致班组的实际生产效率并不高。

那么,如何改变目前的状况呢?小刘组织班组骨干成立改善小组,以走动时间和准备时间为重点,运用人机工程分析和动作分析等方法逐一对工位实施动作改善;运用柱状图表对全班工作量进行平衡分析,找出节拍时间内影响生产效率的瓶颈,对班组各工位工作量重新进行调整和优化,使各工位工作量在满足节拍的前提下趋于均衡,从而有效提高了班组的整体工作效率。

为了确认调整后的工作量是否合理和确定标准作业顺序,小刘组织大家编制“标准作业组合表”。这种图表能够直视人和机械工作的时间过程,显示作业时间和节拍的关系。每个工位的标准作业顺序确定后,小刘都要亲自进行操作,确认在节拍时间内能够完成,再对操作员工进行培训,以此规定每个作业人员在节拍时间内必须执行的操作顺序,从而杜绝员工作业时的随意性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