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竞争的必要性
青少年时代不同于人生的其他时期,这一时期,他们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这是每一个求学的青少年必须完成的历程,而我国目前由于高等学校的招生能力有限,注定许多青少年在经历了苦读寒窗之后,却无缘迈入大学的校门。而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对青少年的要求却越来越高,没有高等学府的文凭,在就业中会失去很多机会。特别是在我国内地的一些不发达地区,考上大学被看作是改变自身命运的唯一途径,而考上大学的前提是考上一所好的中学,既然不是每个人都能上大学,既然上大学会带来命运的转机,于是,青少年在求学中将要面临的巨大压力是可想而知的,这种压力来自社会,来自学校,来自家长,来自青少年本人。同学之间在学习中的激烈的竞争就不可避免了。
但我们认为,竞争的存在还是必要的,同学之间在学习中有竞争,可以促使青少年更加发奋学习,珍惜时间,争取学的更好。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竞争,青少年在学习中就会没有压力,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而停步不前。一位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在自己的作文里写下了这样一件事,他在一次模拟考试中,考出了全班第一的成绩,回家后他兴冲冲地把消息告诉了自己的父母,本想听到父母的表扬,没想到他父亲却反问他说:“你知道这次考试的全县第一名是多少分吗?全地区第一名是多少分?全省第一名又是多少分?而你不过才是全班第一。”父亲的话使他猛醒,他说在以后的学习中,他不再满足于自己的全班第一的成绩,他总是想全国各地还有许多更优秀的学生,高考中他要与他们进行竞争。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他一直和这些看不见的对手竞争,拼命努力学习,结果高考时,他一举考入了全国著名的学府北京大学,在当地成为爆炸性的新闻。回忆起自己的成功,他归功于自己父母的正确引导,归功于竞争对自己起到的激励作用。竞争的存在会使青少年感到学习的压力,但适当的压力也会变成学习的动力,促使他们更加刻苦。
在现代社会中,竞争是激烈的,谁也不能保证每个青少年都成为竞争后的胜利者,失败的存在就会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二)正确对待失败
青少年阅历浅,缺乏应付各种困难的社会锻炼,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甚至是遇到比较严重的挫折和失败,乃至引起失意感和不良情绪的淤积。青少年在追求社会理想和个人抱负的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限制,遇到挫折和失败是难以避免的,具体说来有三大类:第一类是自然挫折。比如天旱地涝、交通阻塞等,使青少年的一些行为遭到挫折。第二类是社会挫折。政治、经济、法律、道德、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可能与个人的行为发生抵触。如社会上的脑体倒挂、分配不公现象,校园里读书无用论的泛滥,同学间关系紧张,教师教育方法不当等等,都易使青少年感到不顺心。第三是自我挫折。这是指由于个人体力、智力条件或性格、能力、思想品质等的限制而引起的心理挫折。如青少年健康状况不佳影响学习成绩,容貌上的缺陷或性格内向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的不利影响,只是经验不足或智力一般使自己在竞争中遭到失败等等。
青少年在遭受种种挫折后,心理上往往处于紧张状态,便急于寻找宣泄的途径。
采取适当的、合理的方式进行宣泄,是应该的。但是,青少年往往采取偏激的形式来宣泄不良的情绪。
那么当青少年面对失败的打击,应该如何把握自己,保持健康、向上的情绪呢?
第一,青少年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人们通过对心理的研究发现,情绪的基础是人类的主观愿望和要求,一旦这种愿望和要求能够实现,就会产生积极乐观的情绪和体验。但是,应该指出的是,青少年需要的满足程度和满足的方式要受到当时的社会所能够提供的各方面的条件的制约,这些条件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思想的、文化的甚至是传统观念和民族心理的限制和约束,所以青少年要想使自己的主观需要能够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必须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局限在上述条件许可的范围之内。
第二,青少年要提高处理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愿望和需要毕竟是青少年的主观要求,至于能否实现,一方面取决于青少年的努力程度,另一方面更取决于客观物质世界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当然失败和挫折对青少年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是严重的打击和伤害,但这也正是考验和锻炼青少年的意志与品质,提高解决和处理棘手问题能力和水平的绝好时机。如果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对造成自己失败的原因进行客观地、冷静地分析,把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当作自己奋发向上的动力,那么就会使青少年更快地走向成熟,更会极大地提高自己独立解决和处理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青少年必须培养起良好的心理素质。乐观、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对青少年年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青少年应该朝气蓬勃,像早上七八点中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良好的心理素质往往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在这方面家长和学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如果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向青少年讲授和宣传古今中外在各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伟人们是如何珍惜时间、在逆境中自强不息,尤其是面对挫折和失败如何奋发向上,直至实现自己伟大的理想和抱负的,就会极大地激发青少年努力学习、顽强拼搏、排除困难、锐意进取,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年轻人模仿能力极强,家长和教师如果能做到以身作则,身教的效果更要好于言传。
第四,青少年面临挫折和失败时,不要自我封闭,要把个人融入社会大家庭中。当失意、忧伤、自卑、孤独、苦闷等等消极的情绪和心理体验向自己袭来时,假如人为地封闭或麻醉自己,青少年很容易陷入痛苦的深渊而难以解脱,甚至采取极端的行动或走上绝路。这时,最好的方法是把自己同外界紧密地联系起来,融入社会大家庭中。比如,可以找自己最亲密的伙伴和朋友倾诉和宣泄自己的苦恼;可以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像音乐沙龙、各种聚会,甚至舞会;还可以游览一下风光秀丽的景区,在迷人的湖光山色中把自己的烦恼和忧愁甩在脑后等等。尽管这些做法不能解决青少年面临的问题,带有逃避的嫌疑,但毕竟可以暂时摆脱消极的情绪体验,为正面解决问题,走出困境做好了心理上的和情绪上的准备。因为青少年在极端消极的心境做出的决定往往是错误的,甚至是有害的。
(三)保持健康心态
长期以来,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往往局限于肌体的生理方面,很少注意心理方面是否健康,有无障碍。今天,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已经突破了纯生理学的范畴,进入心理领域。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或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所谓“心理健康”,至少应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无心理疾病;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无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具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则是从积极的、预防的角度对人们提出要求,目的是要保护和促进心理健康,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倾向,使心理处于最佳的发展状态。
对心理健康与否的评价标准是相对的,它随时代的变迁而变迁,随文化背景的变化而变化,随年龄、性别、情境的不同而不同。根据时代要求、文化背景和年龄特征,当今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应该包括: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协调;自我意识统一;性格健全;人际关系和谐;行为表现得体这几项。
那么应该怎样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呢?对于青少年心理不健康的种种表现,可以通过个体自我调试来达到心理健康,也可以借助于外界力量帮助他们摆脱不适应,以保持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