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正一品
3675000000009

第9章 端阳(二更)

到家时已是烈日偏西,

芸娘笑着说:“可饿坏了吧?”

李彦抚着直打鼓的肚子,尴尬地苦笑。

对芸娘说去安置那些带回来的小东西,就提了一把柴刀跑了出去。路上络绎不绝地走过背着大鱼篓的村民,看那吃力却笑容满面的模样,想是收获不小。

李彦跟他们笑笑,算打招呼,一溜烟跑到河边的小竹林,拣小臂粗的砍了一根,拖回家。

他前世在老家糊过灯笼,笼子也照灯笼一样做,不过竹篾要编密些。

不大会儿功夫,就做了五个,幼鼠有十多个,分开养将来等它们长大了生活空间就不会显的狭小,也不会因为争食而使其死亡率大增。

在笼子中放上干燥的茅草,把内部空间分成起居室和活动室,再把小鼠放进去就大功告成了。

打量着自己的杰作,心里很是满意。

芸娘也做好了饭,走到院中叫李彦,见到摆在院中的五个小巧笼子,很是惊讶,李彦以前可没显示过这种绝活。

她提着笼子左看看右瞧瞧,爱不释手。

菜是上午挖的野菜,还有芸娘抓水耗子时顺便捞的几条小鱼打的鱼汤。

鱼汤是放在李彦面前的,、芸娘说她吃不得,她一吃肚子就难过。

说实话,这种缺盐少油的菜很难吃,可不像后世的野菜放了上十种调料精心调制而成。但看着芸娘吃得津津有味的模样,李彦既心酸又觉那种暖融融的感觉直把他的心填满——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水耗子被芸娘剥了皮,掏了零碎,皮挂在屋檐下晾干,肉则洗净抹了盐放在罐中腌制。等腌制好了放在烈日下晒干,用干粽叶密封包着,等到缺菜的冬天又是一道美味........

***************************************************

第二天芸娘没有出门,说是明天就是端阳了,要扫一下屋顶的扬尘,还要采来菖蒲、艾叶挂在门口,驱邪避凶。

算算日子,是呀,后天就是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传统节日。

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

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李彦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这一天天津人都会到古文化街的乔香阁挑选中国结,来祈求吉祥。

李彦早起例行是打一趟太极拳,再做俯卧撑锻炼身体,等日出时刻便闭目静立按太极心法搬运内息。

几个月来,发现他的力气越来越大,以前的麻杆胳膊手无缚鸡之力,做不到十个俯卧撑,现在做个二百多是小意思,做完连气也不喘一口。

帮芸娘提那一大桶上百斤的湿衣裳也脸不红心不跳,举重若轻。

当朝阳的第一缕阳光射在身上时,游走全身的麻痹感更强了,仿佛要千万条电蛇在经脉、筋骨血肉中乱窜。

不过现在不会使他动弹不得,而且游走路线也渐渐变得有规律起来,和传说中的太极心法正好相反。

前者暴烈,后者温和;前者刚劲,后者柔韧。虽两者禀性截然不同,但依然一副水乳、交融之感。

感觉身上没有了麻痹之感,李彦舒爽地长吁了口气,便气沉丹田收功了,依然是太阳不过才冒头罢了。

吃完早饭,芸娘带李彦采来菖蒲、艾叶后便忙开了。

她拿出昨天就洗好晾了一夜的粽叶和放了碱而浸得饱满金黄的糯米在房中包起粽子来。

李彦本来想去帮忙的,但很快就退下阵了,看着手中不能收口的四不像,再看看芸娘包得秀气非常的粽子,实在汗颜不敢再班门弄斧。

他看着芸娘如同艺术般的优雅模样,很是赏心悦目地欣赏起来。

还一边吊他的书袋:“话说春秋时有一人叫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还有一说东汉有一孝女曹娥,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此时李彦不由想起了前世,端午节本来就是李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老百姓为寄托对忠于楚王,却遭小人谗言而被流放,最后在楚国灭亡前投汨罗江而死的屈原大夫的哀思形成的精神传承,是中华民族赖以屹立于东方民族之林的精神瑰宝。

可笑可气可恨的是韩国棒子竟然说屈原是他们韩国的,端阳节也是他们国家独有的传统节日,还要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是小国寡民,寡廉鲜耻。这时中国政府和民间才对此关注起来。

与之类似的还有清明节,所以我们现在清明端午节时都有了三天法定的假期,可以轻松几天吃我们的传统美食,参加我们的传统活动,感受我们蕴藏丰富内涵的伟大中华文明。

时间过得很快,端阳眨眼间就来临了。

芸娘起得特别早,她没有像往常一样去做饭,捏着李彦的鼻子叫道:“小....小夫君,起床了,今天可有龙舟赛莫要错过了——那场面,可好看了。“

睁开眼睛往窗外望去,外面黑乎乎的,清冷的月光依然洒在窗棂上。但依稀可闻此起彼落的吆喝声和犬吠声。李彦疑惑地问道:“龙舟赛?”

芸娘一把把他拉了起来,拿着衣服一边给他穿上一边道:“是啊,往年你可是一听到龙舟就心都飞到河边去了,记得有一次你被人挤到河里,浑身湿透还不舍得离去——听说今年方圆百里内有十多个村子挑战我们村呢。那可是十几条船,今年一定热闹着呢。来,我给你戴上香包,祈求夫君平平安安,没病没灾。”

李彦睁开朦胧的睡眼,打量这个系在腰间的香包。

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戴香包颇有讲究。

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竿、斗鸡赶兔等。

青年人戴香包最讲究,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别致的香包,赶在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小伙子戴着心上人送给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围男女的评论,直夸小伙的对象心灵手巧。

这是一个用五彩丝线织成的精巧香囊,针脚细腻,表面光滑,边角圆润,两面还绣着鸳鸯戏水的图案,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再仔细看那些丝线有粗有细,有丝绸有麻棉,显然是

以前缝补衣物时留下的线料还有些可能是从哪件衣服上现抽下来的细丝,但这些丝线搭配的错落有致,看上去说不出的大方美观,小巧精致。顺了顺香囊边上的红色小穗,抚着它如同摸芸娘绸缎般柔滑的面颊,心中一股暖流涌过。

和往常一样练完功,吃了芸娘昨夜蒸好的粽子当作早餐,李彦就和芸娘出门去了。

路上成群结队的走着李家村的村民,见了他们打招呼:“小十六(李彦在族中李彦这一代排行十六),早啊。”

李彦也笑回道:“同早,同早。”

随后欢声笑语不断一起往河边走去。

***************************

求收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