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在历史与伦理之间
36751300000046

第46章 新加坡的道德教育(3)

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学校之外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作用,并且采取了强有力的改革措施。新加坡的各项相关的政策法律的制定,为新加坡中小学校的道德教育能够取得成效奠定了较好的社会外部的基础。例如,作为国家意识的新加坡“五大共同价值观”的出台,就是政府重视从政策方面加强社会范围内道德教育的一个典型事例。这五条“共同价值观”可以说覆盖了社会中几个重要矛盾的多方,从大的方面建议了个人、家庭、社会、国家以及各种族之间、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比如其中的“家庭为根”就是政府所要推崇的重要价值观之一。这在其一系列政策及相关制度中可以体现出来。如“居者有其屋”计划中的组屋政策规定:凡三代同堂的家庭以及父母和已婚并单独组成家庭的子女居住相近的,在购房时享受优先权;年轻单身男女不得购买组屋,如与父母同住,购房条件可以放宽,等等。新加坡统治者认为上一辈人的良好的价值观可以通过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道德的养成,但是由于很多年轻夫妇更愿意与老人分开住,这就造成了这种教育资源的浪费。于是,为了维护家庭结构的完整,新加坡政府在住房制度及税收方面都实行了优惠政策。这样,一方面可以发挥老年人的教育作用,同时也方便子女照顾老人。

实行法治,是新加坡治国的一大法宝。新加坡的第一代领导人从英国殖民政府手里接过政权的同时,也保留了其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新加坡法律之完善、执法之严厉是全球闻名的。新加坡有完善的文化立法,这在净化社会环境方面可说是颇有成效。新加坡有《不良出版物法》、《报纸和印刷品法》、《电影法》等相关法律。新加坡的文化立法准确具体,可操作性强。

比如《新加坡广播电视节目法》就明确规定涉及“淫秽、粗俗的玩笑、歌词、言语或行为表示”等10个方面内容的节目不能播出。这给新加坡依法管理文化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对于违反社会利益,不顾社会公德的种种不良行为,政府又规定了许多严厉的惩罚措施。新加坡通过执法的严厉和法制教育的普及,使得法制观念深入人心。富有针对性的法制教育,加上严明自律的政府形象,这一切与学校的道德教育相辅相成,有效结合,营造出了纯洁向上的社会风气,不仅保障了良好的社会秩序,也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空间。

追求效率,注重职业道德,是新加坡包括行政部门在内的各行各业的共同的目标。为了使新加坡人廉洁自律的形象得到更好的保证,除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培养工作之外,新加坡政府专门制订了《公务员指导手册》。

《手册》条款清晰具体,内附《反贪污法》,促使公务员自觉遵纪守法,切实维护法律尊严,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国家公务员在新加坡国民心中树立起了良好的形象,信誉很高。

学校外面的世界是一个真实的世界。由于校内校外的价值观追求是一致的,这就在良好的社会环境的背景下为学校中的公民道德教育的实施铺平了道路,有效地保证了学校公民道德教育的实效。

3.统治者的文化价值取向

新加坡从独立建国到现在,历任领袖人物都非常重视青少年的道德意识教育和东方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传承。前总理李光耀、现总理吴作栋及副总理李显龙,都曾在各种场合作过关于维护东方传统价值观的演说。前总理李光耀在任时这样,退下一线,做了资政仍然没有放松对东方价值观的维护和强调。他曾作过很多与此相关的演讲,留下了许多充满真知灼见的言论。如他担心新加坡青少年会越来越受到西方腐朽堕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就曾说过,“人是最重要的”;“但人不论天赋多高,不经过教育也不能成才”;“我相信最安全的办法是在文化上加以预防,只要我们的青少年及早受到自己传统价值的熏陶,我们对西方的歪风和偏差,自可以旁观而不受其害”。李光耀把儒家的“忠孝仁爱礼义廉耻”视为儒家思想的核心,提倡把这八个字化为新加坡人的具体行动准则,并一一赋予新的含义。比如,在对“忠”的重新阐释上,他认为,“忠”就是忠于国家,就是爱国,就是要把国民培养成具有强烈凝聚力的新加坡人,使国民具有强烈的国家意识。他赋予“忠”两层含义:一是要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即每个新加坡人都要意识到自己是新加坡共和国的国民,……要认同和归属于新加坡,把新加坡看成自己的故乡而扎根于斯。二是国家利益至上。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要以国家利益为先,牺牲个人利益,在必要时甚至牺牲生命来维护国家利益。李光耀并非马克思主义者,但是他却能很好地运用一分为二的唯物辩证观点对待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使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焕发青春,放出灿烂的光彩。这种思路和观念,为我们学习儒家思想,将儒家学说现代化作出了光辉的榜样。

吴作栋上台以后,也表示要追求卓越的教育,要把新加坡建成一个真正的在物质和精神上都高度发达的国家。对于部分新加坡人片面追求经济收入而忽视精神追求和高尚道德的问题,他强调说:“没有道德价值观,我们或许能够把新加坡发展成为史上最富有的国家,但它将是一个粗野的社会,不值得别人尊敬。”

有人称新加坡的国家制度是“大家庭制”,李光耀、吴作栋等就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对此,前总理李光耀并不否认。他认为,新加坡的成功,关键就在于有一个好政府,而建立好政府的关键使这个国家的领袖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念和责任感,“身为领袖者,无论是否民选,都必须有把自己当成人民的信托人的意识。传统上的族长都是专制的,甚至是独裁的。但他们对于本身的部族都有责任感”。

新加坡国家领导人对其国家性事务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正是由于国家领袖对公民道德教育的强调和坚决支持,使得新加坡中小学的公民道德教育能够得到较好的重视,并且始终保持新鲜的活力。

4.高速现代化进程

独立以来,新加坡从依赖转口贸易的殖民形态的经济结构,转向工业化道路,又从替代进口工业发展成为面向国际市场的出口导向型工业,如今的国家竞争力已跃居世界前列。高速的经济增长极大地改善了新加坡人的生存环境,短短的30年,新加坡已经从一个脏乱、落后的殖民地海港变成了一个市容整洁美丽、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商务繁忙的蒸蒸日上的国家,在物质条件和物质设施方面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急速的社会变迁和现代化节奏又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随着西方的各种价值观念、社会思潮和思想观念像潮水般涌来,再加上现代化大生产结构的形成与效率原则的贯彻,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与物质主义等消极颓废的精神生活方式开始盛行。新加坡政府在这些问题面前没有退缩,而是积极采取措施,作出回应。20世纪末,在新时期条件下对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课程内容等进行改革就是新加坡政府在学校教育领域内对此作出的一个有力的回应。

第二节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检验一个良好教育的标准,主要看它是否有利于培养公民以文明的方式生活、劳动、竞争和协作。他是忠诚、爱国的吗?如果需要的话,他是一个好士兵吗?他能够随时准备保卫他的国家,从而保卫他的妻子、孩子吗?他是否孝敬父母,孝敬长者,守法、仁慈和负责呢?他能照顾他的妻子、孩子和父母吗?他是一个好邻居和可以信赖的朋友吗?

他是否能容纳不同种族和不同宗教的新加坡人呢?他是否爱干净、整洁,做事勤奋和态度谦恭呢?

——李光耀

在历史上,新加坡中小学的公民道德教育,有时侧重公民教育,如建国初期,目的在于在当时特殊的情况下统一各民族,寻求共性,塑造新加坡国民形象;有时又侧重道德教育,如19世纪80年代,新加坡在经济上取得高速增长,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东西方文化失衡等许多新的社会问题,为了免受西方文化中某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新加坡政府开始强调亚洲价值观塑造公民良好道德的作用,在中小学校里大力改革道德教育,包括试图用宗教的力量教化国民,开设宗教知识选修课等。我们对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历史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那么,目前的新加坡中小学的公民道德教育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

进入20世纪末,新加坡政府又一次顺应时代的要求,对道德教育进行了新一轮的改革和实践。1999年,新加坡教育部公布了新的《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纲要》和《中学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纲要》,据此,课程规划与发展署组织教材编写组编写了新的中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教材,并决定从2000年开始在中小学实施新教材。中小学道德教育课程统一名称,都称作《公民与道德教育》,小学用母语作为教学媒介,中学则用英语教授。

实际上,新加坡中小学所开设的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都具有传授价值观念、培养学生品德及公民训练的作用。其中主要以公民与道德教育、社会研究、历史、地理等科为主。在这些课程中,尤以公民与道德教育科为重。

该科教材是在继承《好公民》、《儒家伦理》等课的基础上,结合新加坡实际与新的时代特点,在道德教育领域开展的一次新的改革。在这里,作者主要针对当前的中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科进行分析探讨,以使大家对新加坡中小学道德教育核心课程的情况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

一、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目标

1.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目标:

小学阶段,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在课程时间安排上,小学低年级(1~3)每周2个学时,小学高年级(4~6)每周3个学时。

新的课程大纲所规定的教育目标在框架上与过去没有大的不同,仍然是注重培养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但在具体内容上,更加具有时代特色,更加注重学生在新的世纪里所需要的素质的培养。

《新加坡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纲要》规定,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完整的、平衡发展的人,培养具有强烈的道德价值感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将对社会和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的人。在学期结束的时候,期望达到如下目标:

能够辨别是非

学会分享,学会把别人放在首位

能够和别人建立友谊

拥有对事物的生动的好奇心

能自己思考、表达自己

为他们的工作感到自豪

养成健康的体魄

爱新加坡

《公民与道德教育》的整体教育目标又体现在知识的探求、技能的训练和态度的养成三个子目标上,新课程对三个目标同等重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态度目标的具体内容如下:

知识目标:

认识那些有助于养成诸如诚实、尊重、个人责任、坚定及道德勇气等道德品质的价值。

了解家庭传统,知道那些能够保持家庭团结的素质,如爱、关心、对家庭成员的责任和欣赏、尊重家庭成员、义务、维护家庭荣誉。

了解团队工作的原则,在学校和团体中,这些原则能够使他们和别人合作得更好。

了解社区的一些事务,知道怎么样能对社区贡献力量。

知道新加坡的不同种族的一些风俗传统和信仰。

了解国家的理想,清楚一个负责的公民所应有的行为。

技能目标:

在作出决定、解决问题和道德两难情景中,能够应用道德推理和创造思维的技能,能够弄清问题的性质、检查可供选择的办法、预见可能的结果、评价他们的选择以及选择行动方针。

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关心照顾别人。

在和包括不同种族和不同才能的人在内的其他人交往的时候能够显示出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

在团队工作中能够和他人相互合作。

当与别人观点相异时,能够和别人共同努力达成一致。

通过周到的、礼貌的和体谅的行为表现向别人展示自己的谦和。

对父母和祖父母孝顺。

在社区中能够利用自身的才干和能力为大家服务。

能够参与为他们组织的相关活动,为全面防卫作贡献。

态度目标:

对自己的能力和潜能有信心。

具有道德勇气和个人责任感。

面对困难的时候能够坚持不懈,主动迎战。

自愿照顾帮助别人。

尊敬父母、祖父母和年长者。

承认接受和自己不同的人。

支持别人的努力和成就。

尊重不同种族群的人民和他们的文化。

显示出公民意识和负责的公民的行为意识。

自愿为社区和社会服务的态度。

显示出对新加坡的归属感和爱。

2.中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目标:

中学的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也作了修订。在中学里,公民与道德教育的教学媒介是英语。每周两个学时的课程。每个年级的教学材料都分A、B两册。中学低年级与高年级的课程有一定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