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淬炼三国
3675800000106

第106章 蒙园(1)

荀彧转过身来,恭敬地道:“我们所站的这一段,有三十二个字,应是四句话,‘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只此一段,便可称得上是字句工整,文采斐然,最难得的是,此文平白如话,音韵谐美,朗朗上口,很适合开蒙之用。只是此等文字竟放在脚下平白任人践踏,对此文作者实在有些不敬!”读书人无不以著书立说、名扬天下为荣,但将文章刻于路径之上,任由庶民践踏,却是闻所未闻,同为读书人的荀彧不由得为此文作者大抱不平。

忽然在他身后传来一阵笑声,“先生目光如炬,只可惜还未能体会到此中苦心。”

荀彧回头一看,却是方才教授那群孩童的老者走了过来,这老者脸上的皱纹层层叠叠,身子也有些佝偻,拄着一根桃木拐杖,走起路来,有些迟缓,衣衫都是粗麻质地,不过面对何顒这三个锦衣之人,却没多少卑微之态。

“敢问老人家,此中有何深意?”

老者淡淡一笑,冲何顒三人拱了拱手,缓缓道:“三位相貌堂堂,衣着不凡,一看就是贵人,或许生来就无温饱之忧,读书识字亦寻常事。可贫寒人家平日里恨不得一文钱掰成八瓣花,别说是笔墨纸砚,便是一部《仓颉篇》都买不起,大字不识才是寻常事。龙校尉说‘书山有路勤为径’,于是编写了这些文字,特意铺嵌于小径之上,便是希望贫家子弟能以这石径为书,园中沙土为纸,树枝草棍为笔,分文不费却能识得些文字,知晓些祖宗事迹,莫如蝼蚁一般浑浑噩噩度日。如今我们襄国的男女老少,感念其恩德,只要做工之余,每天都会在这园中多走几趟,如今勤奋有心的人都已认得上百个字……”

荀彧三人耸然动容,颍川荀氏虽为经学世家,但却是耕读传家,不善经营,家境虽不致拮据,但也说不上富裕,荀彧的从兄荀悦因其父(荀氏八龙之首荀俭)早亡,以至家贫无书,后来得到几位叔父周济,才得以入学。而何顒人世浮沉经年,自然知道民间疾苦,而另一人衣着虽最为华贵,幼年的家境反倒是三人之中最为贫寒的。老者这番话让他们不胜唏嘘,但其中一句却最让他们惊讶,何顒失声道,“这是明远……龙校尉写的?”

那老者点头道:“自然是校尉大人所作,这全城人都知道,他本打算用一千个不重样的汉字编写完成。只可惜他公务繁忙,中途又出征乌桓人,如今才写出两百个字来,不过也足够这些孩子们学一阵了。”他向旁又走了几步,用拐杖指着路旁一块供人休憩的青石,“你们看,校尉大人还让我们从《急就篇》里挑了些最常见的名词,与其图样一同刻到这沿途的石头木墩上,这种看图识字的好处就是无人讲解,也能一目了然。”

荀彧和何顒都是饱学之士,自然知道老人口中的《急就篇》,乃是时下最为流行的蒙学之书。这本《急就篇》,乃是西汉史游所著,取速成之意,比之《史籀》、《苍颉》、《凡将》等蒙学篇章更胜一筹,全书收录两千余字,文辞雅奥,其内容涉及一百多个姓氏、四百多种器物名称、一百多种动植物、六十多种人体部位器官、七十多种疾病药物名称,还有官名、法律和地理等实用的知识。若说门类之广,名词之多,的确无出其右,不过也正因其将同类名词罗列在一起,在音韵方面比龙毅所选的《千字文》略为逊色。

荀彧走到青石旁一看,果然每一个图样旁都有对应的文字,这一块青石上刻着的乃是十二生肖图中鼠、牛、虎、兔,四个动物的形象都是用简单线条勾勒而成,让人一看就懂。类似这样刻有红漆图案的石头一块接着一块,遍布于小径四周。

何顒好奇地问道:“老人家,照你所说,龙校尉是打算把这园子建成一个蒙学学馆不成?”

“正是,此园的名字便叫做‘蒙园’。只不过我们这个学馆非比寻常,乃是一个全然开放的学馆,这天、地、山、水、花草树木、鸟兽鱼虫都是学习的内容。校尉大人认为幼童的天性便是亲近自然,感知天地万物远比识字更重要,与其将孩子们圈在一个屋中,令其缘木求鱼、闭门造车,还不如放逐于山水草木之间,一边玩耍一边学习与自然相处之道,识字背书反倒是顺带之事。”

何顒与荀彧相顾愕然,龙毅此举完全颠覆了他们所接受的儒家思维,儒家最重礼仪,非正襟危坐,不得读书,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之时,更需肃然相对,哪里能像蒙园里这般儿戏。若是太学里的那些宿儒得知此事,只怕要跳脚怒骂不可。

那老者见何顒三人默然无语,似乎猜到他们的疑惑,顿了顿手中拐杖,笑道:“原本我们也觉不妥,校尉大人说口说无益,不如推行起来试试再说。谁知孩子们十分喜欢,而且识字的速度超乎了我等想象。后来校尉大人又问我们,仓颉造字之时,可是对着竹简苦思冥想出来的?我等这才恍然大悟。”说到这里,他轻轻捶打腰脊,“老朽年纪大了,需回去休息一下,便不多陪各位,失礼之处,还请多多包涵!”说罢,便与三人拱手道别。

望着老人渐行渐远的背影,荀彧心头涌起一丝疑惑,他并非刻板腐儒,对龙毅这颇有离经叛道之嫌的举措,不仅不反感,反而有几分欣喜。颍川荀氏的先祖荀子乃是继孔、孟之后又一位丰碑式的儒学大家,他提出了与孟子“性善”论相对的“性恶”论,认为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有恶。孔子的道为“仁”,孟子则为“义”,而这位荀子的道却偏重“礼、法”,同时又精研帝王之术,两位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和李斯都是其入室弟子,但也因此被不少人质疑,荀子是否是真的儒者。

颍川荀氏在经学鼎盛的汉代一直对饱受争议的这位先祖保持着低调的尊崇,即便有人提及,荀氏也只会侧重其在经学方面的贡献。而荀彧作为承接荀氏的学术衣钵之人,不仅将诸经烂熟于胸,对治国安邦的王道有他自己的理解,他一向认为民存则社稷存,民亡则社稷亡,似龙毅这般从民众的实际状况出发,让百姓惠而不费得到有效的教化,而且还细心地顾及到孩童的天性,恰是他所欣赏的民本思想的体现,钦佩之余,越发对龙毅这个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那面白无须的壮汉一屁股坐在那块十二生肖的青石上,喟然道:“若是当年我能有一块这样的石头,也不会像现在这样目不识丁,遭你们这些读书人耻笑。”

何顒微微一笑,“蹇大人此言差矣,你若想识字,这里有大把的石头,可是等你满腹经纶了,陛下可会如此倚重于你?”

那人怔了怔,旋即无奈地摇了摇头,自嘲地笑道:“也是,我就是个粗人,委实不是读书的料,若真是读通了心窍,陛下只怕也就厌了我……”

此人是天子十分宠信的宦官,名唤蹇硕,不仅生的高大英武,性子也直爽得很,完全不似十常侍张让、赵忠之流那般阴险狡诈,算得上是宦官中的一个另类。虽然作为党人,何顒与宦官阵营向来是冰炭不同炉,不过对蹇硕他倒没太多恶感,有时也会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

“堂堂天子宠臣在这里自怨自艾,若是让人知道了,不知会有多少人气得要跳河了!”

正这时,不远处忽然传来一阵孩童们的笑闹声。

“哈哈,我的老鼠吃掉了你的大象!”

“你干什么……不许悔棋……你耍赖!”

“悔棋”二字一下子勾起了三人的好奇心,都在奇怪,小老鼠是如何吃掉体形庞大的大象的。

沿着小径走了二三十步,就见林间的空地上,有七八个童子分为敌我双方,站在由卵石隔成横九纵七的一个棋盘格子里,中央有三个形似拱桥的小土坡,把棋盘一分为二。一个抱着白色木雕老鼠的童子正挥舞着小胳膊,向身旁抱着黑色大象的童子大呼小叫。

他们一见何顒三人,立时像是意识到了什么,连忙收敛了叫声,眨着眼睛不敢吭声,等了半天也不见何顒他们出言斥责,那个抱着老鼠的圆脸童子龇着小牙道:“先生,我等知错了,不该在林中大呼小叫……能不能……”

“能不能什么?”何顒正不知所以,就听身后传来一个的声音,“犯了错还想作弊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