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毅赠送的环刀,虽非百炼精钢宝刀,可是二十札皮甲一挥而断,如切腐草,绝对是千金难求的利刃。
骏马、宝刀都是每一个武将梦寐以求的东西,如今短短几天竟然就得了个齐全,关羽面如重枣的面皮上全都是绷不住的笑容,张飞的嘴更是咧到了耳根子,连连冲龙毅拱手致谢,将胸脯拍得山响,“校尉大人如此恩德,今后但有所求,俺老张赴汤蹈火,绝不推辞。”
刘备嘴里比吃了黄连还苦,他可以咬牙送出一百匹好马了偿龙毅送马的人情,可他就是砸锅卖铁也没地儿去找如此犀利的环首刀去,更何况,龙毅这次并没有厚此薄彼,而是刘、关、张人手一把。这让关、张二人结结实实地在心中将“识英雄重英雄、厚义轻财”与龙毅的名字画上了等号。
“这真是人比人气死人,拿人手软啊!”刘备哀叹一声,硬生生挤出一张菊花般的笑脸,领着关羽、张飞再三向龙毅躬身致谢,之后便像逃跑似的跳上战马,在夕阳的映衬下绝尘而去。
“玄德兄慢走啊——”龙毅笑容可掬地挥手相送,直到滚滚烟尘中再不见一丝背影,这才神情肃然地走回自己的寝帐。一进帐,便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笑意,倒在榻上爆笑不已。
夏侯兰竖起大指,也笑个不停,“两匹换一百匹,大哥你这买卖简直太划算了。”
荀彧一挑帐帘,慢慢走了进来,一看这兄弟二人都很没形象地歪倒在坐榻上,没好气地哼了一声。
夏侯兰一见荀彧,连忙规规矩矩地站了起来。
龙毅知道荀彧很看重礼数,只好坐起身子,揉着笑得发酸的脸颊,冲夏侯兰扬了扬下巴,“三弟,去数数马匹,看够不够百匹,有没有残疾。”
夏侯兰知道二人肯定有正事要谈,笑着应诺一声,转身而去。
“你何苦老跟玄德过不去?”
“诶,这话可不对”,龙毅笑得有些无赖,“是他先算计我好不好。我家乡有个姓耶的大儒教导我说,别人打了你的左脸,你可以把右脸也露出来让他打。我替他当诱饵,还送好马,让他兄弟立功,立了功,又送宝刀作为贺礼,我觉得此举深合孔圣所说的‘以德报怨’啊!”
“我怎么觉得是你在打他的脸,你看玄德走时那副表情……”
荀彧还未说完,龙毅就好像想起什么似的,忽然收敛了笑容,歉意地插话道:“文若兄,今晚我有要事要忙,你老兄如果不是专程来替刘玄德鸣不平的,不如咱们转入正题吧。”
荀彧一怔,“要事,你今夜就打算去那里?”
龙毅点点头,“今夜还请文若兄在此撑个场面”。
“好吧,那咱们长话短说”,荀彧不再多问,从怀中取出一卷帛书道:“你的这些设想,我已然看完,但这第一项只怕我便无法认同。”
“哦?”龙毅大感意外,这卷设想是他与何顒、荀彧密谈之后,行军途中写就的,包含了他打算在襄国实施的一些措施,以及他对治国策略的一些想法,当然其中大部分还是来自后世的耳濡目染,何顒和荀彧都是当世英才,他很想听听他们的意见,毕竟他们才是最懂这个时代的人,但他没想到,第一项就遭到了荀彧的反对。他自知对历史一知半解,那个“后两千年”的见识说起来能让人沾沾自喜,但一涉及到细节就立时显得苍白,他哪里敢在荀彧这个“王佐”之才的面前卖弄什么,连忙恭恭敬敬地施礼道:“还请文若兄解惑。”
龙毅在襄国的举措,确实能让人耳目一新,但细究起来,就会发现那一切都是建筑在全城军管的基础上,远不能解决大汉的痼疾。而且在何顒和荀彧的眼中,其中理想化的成分显然多了些,不过这些举措中所蕴含的亲民思想令荀彧十分欣喜,因此他主动留在龙毅的后军,打算与其进一步交流。
“你的设想中讲,‘土地为国之根本,当收为国有,全民共享。’此话看似有理,实则不妥。”
他顿了一下,见龙毅一副大惑不解的表情,便做了一个入座再谈的手势。
二人相对坐定,荀彧顺手给自己倒了一杯茶,缓缓道:“土地为立国之本,这无须多言,但土地是国有还有私有,却是关乎国运兴衰的大事,须慎之又慎。你说的全民享有,不会是想恢复为井田制吧?”
所谓“井田”是指将方一里的九百亩土地划为九块,边角八块为私田分属八个家庭,而中间百亩为公田,由八家共耕。这种制度在西周以前颇为盛行,但人都是有私心的,生产技术越是发达,人们对公田就越不上心,当铁农具出现后,“井田”便走向了没落,到商鞅变法时被彻底淘汰,但后世儒生对其却一直情有独钟,认为它是最为理想的土地制度。
龙毅自然知道“井田”的不现实,连忙摇头道:“我对井田制没有兴趣,只是觉得大汉土地兼并越演越烈,百姓因此流离失所,黄巾之乱只是一个序曲,长此以往,大汉必将分崩离析。与其让权贵把持土地,还不如将所有土地都收归国有,农夫们有权耕种,但无权买卖,这样耕者有其田,权贵无利可图,也就无土地兼并危机,岂不更好。”
荀彧笑着摇摇头,“我猜你便是如此想的,但实际上这行不通,而且土地兼并也并非你所想的那样。首先我给你讲讲,世家大族为什么要收买土地。就以我荀氏为例,如果没有战乱瘟疫,我荀氏的人丁一定会不断壮大,那么就需要更多的土地钱粮来养活族人。相比种田而言,经商更容易积累财富,这我们都知道。但经商需要相应的才能,同时更需要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如果到处都是关卡,盘剥严重,那么疏通关节就是一大笔成本,让许多商人无利可图甚至破产;疏通的过程则需要商人委屈求全,甚至放弃自尊和原则,这对于荀氏以及其他耕读传家的家族来说,几乎是不可接受的。更可怕的是,如果某地的官吏发生了变更,之前的努力便可能付之东流,经商便会成为一种无利可图、甚至是破家灭门的行为。所以不是我们不想经商,而是受不了那份羞辱,这也是商人被士人轻贱的一个原因。最终,能够经得起商的就是那些实力雄厚且有官员坐镇的家族,而余者就只能将目光投向土地。所以,囤积土地并非世家大族的狭隘之举,而是环境所迫。”
荀彧瞧了一眼若有所思的龙毅,接着道:“我们再来看土地兼并的另一方——出卖土地的农夫,试想一个农夫如果过得下去,怎么会将自己的土地出卖?你知道,本朝的税率三十税一,可说是极轻,文帝之时,还曾多次免除农夫的赋税,那时家家户户都有余粮。但你看看现在,农夫头上的苛捐杂税多如牛毛,一年辛苦到头,可能连肚子都吃不饱,拥有田地反而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与普通的农夫相比,世家大族在当地的影响力显然要大很多,即便是贪官污吏盘剥也得要掂量一番,而且世家大族在购买土地后,也需要人手来耕种,一个种田好手在大族眼中的价值不亚于十亩良田,往往会千方百计地挽留。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堪重负的农夫将田地卖与世家大族,并托庇于其下成为一个佃农,尽管上交的田租可能会达到收成的五成,但却免去了之前难以承受的税赋,这显然是一个更为有利的选择。当然勾结官府强占强买的事情肯定是存在的,但更多的还是农夫的自愿行为。土地兼并绝非造成流民的根本原因,而解决土地兼并,也不能总想着剥夺农夫和世家大族的土地所有权,而是应该解决吏治败坏这个根源。明远,你明白了么?”荀彧停顿下来,没再向下说,但龙毅却明白了他的潜台词,吏治败坏的根子在天子身上,如果不是天子任人唯亲、卖官卖爵,贪官污吏也不可能如此肆虐。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得从制度上杜绝天子的胡作非为,也就是何顒这些“奔走之友”所一直奋斗的事情。
龙毅轻抚着额头,荀彧所说大大出乎了他的认知,但他不得不承认,这似乎更符合他眼前这个大汉朝的实际情况。
“文若兄,照你这么说,土地私有才是大势所趋?”
“不错,土地不仅应该私有,而且应该彻彻底底地私有,成为可以自由流转、代代相传的财产,即便是天子也无法夺占。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只有土地彻底为我所有,我才会为子孙后代计,妥善地养护它,而不会急功近利只为出产一年的钱粮,轻易耗尽所有地力。”
“土地可以自由买卖,那有钱的人岂不是会占据绝大部分土地,如果他们不种粮食而把土地都盖成了房子,那怎么办?”
荀彧失笑道,“明远你怎么会有如此怪异的想法,你不知宅地与田地是不可混同的么?一座百亩的豪华庭院不过百万钱,但那需要雇佣多少僮仆洒扫操持,可良田就大大不同,不仅价格要高出三成,而且还可年年有产出。你说,谁会发了昏似地把良田变成一堆不能当吃喝的死物?”
龙毅哑口无言,大汉朝的宅地在他眼里,那真是便宜得掉渣儿,一亩大的普通宅院不过两三万钱,实木的梁柱,实木的地板,而且可以传子传孙,一直住到海枯石烂。只要不违礼制,邻居没意见,爱怎么盖怎么盖,掘地五十尺,挖五口水井都没人理你。
“明远,你不要像那些腐儒一样,以为土地国有是一件好事。纵观古今,历朝历代,无非是三个阶层:天子与官宦组成的朝堂阶层,与朝堂阶层有千丝万缕关联的权贵阶层,还有就是庶民阶层。朝堂阶层左右国策,享受权力带来的种种便利,权贵阶层则利用对国策的先知先觉,谋求最大的利益,而庶民无疑是最弱势的,被迫接受双重盘剥不说,还要对朝堂阶层感恩戴德。没有澄清的吏治,土地国有的结果,将会使这种盘剥更加肆无忌惮,其结果就会像春秋时期那样,朝堂阶层和权贵阶层以国有的名义占据所有土地,连一文钱都不需要付出。为了谋求统治的稳定与最大的利益,庶民必须被牢牢束缚在土地上,朝堂阶层和权贵阶层会合力编制出一张大网实现这个目的。庶民只能被动地接受,最终沦为一无所有、任劳任怨的田奴。朝堂阶层却随时可以用国有的名义剥夺庶民耕种居住的权利,甚至是生命,这比我大汉的失田农夫要悲惨得多。也许你觉得我所说耸人听闻,但事实就是如此,如果当今天子颁诏要将土地国有,大汉会立时分崩离析。”
龙毅瞪大了眼睛,简直无法理解怎么会有如此严重的后果。
“我荀氏算不上什么大族,全族的土地不足百顷,但那是我们祖祖辈辈积攒下来的。如果有人想********,我荀氏一定会誓死抗争,这不是一句玩笑话。王莽当年要将全国土地王化,结果举国皆曰可杀,其败亡之快令人瞠目结舌,我荀氏也非袖手旁观者。”
荀彧没有理会龙毅眼神里的震惊,接着道:“士人眼中的家、国、天下,家族是第一位的。我也不例外,读圣贤书,心怀天下是没错,但没有荀氏也就没有我,所以我有义务要首先保证家族的延续,才能谈到报效国邦。国邦不过是一个个家族姓氏的集合,至于国君或者说天子,是赢姓还是刘姓,对于我们而言,并没有多大区别,所以你说虚君也罢,还是完全不要天子,我都可以理解。”
他将身子前倾,双目注视着龙毅,语重心长道:“但是明远你记着,如果你想成就一番大事,土地国有之念,从这一刻起,连存都不能存,否则你便会成为第二个王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