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信息源的优势。回族七村的少数民族企业家,是我国较早涉足信息网的一批人。他们早在10年前,就从互联网中获取了运动鞋的技术、市场等信息,并以此作为发展生产和改进技术、提高效率的依据,这一切都为抢占市场先机奠定了基础。回族七村在生产经营中利用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把国际流行的款式和民族风格结合起来,使投入市场的产品以新、快、廉、齐取胜,特别是国内外市场上流行的新款式,一个星期左右,回族七村就能生产出来,并投放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回族七村企业建立互联网的有170家,占企业总数的6.2%。陈埭镇回族事务委员会还设立了文化网站,通过企业和文化的互动而增加知名度和扩大影响力。
四是营销队伍的优势。回族七村已经有上百家企业在全国12个省的150多个大中城市开设了近千个专柜或批零点。回族七村中有近千人“离乡又离土”,长期驻外,从事营销活动。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还踏进了东南亚、俄罗斯、东欧、美国、日本等国家与地区。回族七村企业还参加国内外的各种博览会、展销会、交易会,进一步了解国内外市场信息,立足国内,走向世界,参与世界大市场的竞争。
乡镇企业这一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随着其发展空间的转移以及企业制度的改革,会分化为个人独资企业、股份合作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形式,乡镇企业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回族七村也是如此,到2002年回族七村已有7家年产值超亿元与15家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公司。
总之,市场化拉动工业化,推进城市化,城市化又促进市场扩张,形成新的市场张力,新的市场张力反作用于企业的发展,加速城市化进程。企业素质普遍提高,随之,对交通、电信、金融、广告、信息咨询等一系列生产服务业的需求迅速增加,因此,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城镇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从而促进城市化进程。形成庞大的第三产业市场,增加非农业产业就业,从而为城市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人口基础。回族七村的城市化之路越走越宽。如位于镇政府驻地的四境回族村是陈埭镇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里具备了县城的商贸格局和城市的雏形。四境回族村于1994年便有了19家有限公司,116家工厂,经营制鞋、服装、五金、塑料、印刷等以鞋业为主的产业。全村有12户种粮专业户,承包了村上80%的耕地。全村集资800多万元修建了12条7~12米宽的水泥大道。在新兴的大街上有350多间店面,经销各类鞋业原辅材料,是当今福建全省最大、最齐全的皮革市场。这里,还有近300个摊位的小商品市场,经营服装、鞋帽、日用家具等各类商品。这里的农贸市场共150多个摊位,销售各类食品与副食品。四境回族村还设立了多家旅馆、饭店。占地400亩的四境农民新城已经建成,90%的四境村民住进了农民别墅,家家饮用自来水,户户有冰箱、彩电、空调器,全村安装了1350门程控电话,许多家庭配备了手机、传呼机。村里组建了25人的环卫队,配有洒水车、机动垃圾车负责全村17个公共厕所和街道的环境卫生。
三、人与城市的亲和关系:回族七村的文化建设
城市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秩序化、社会化、商品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市民们按照既定的游戏规则自由地进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这里自律、自尊、自强成为社会风尚,这是现代文明的灵魂,是城市社会的真正魅力之所在。陈埭作为欣欣向荣的新兴城镇,正力求实现城市社会的基本特征,以实际的举措呼唤着城市文明的到来。
陈埭镇先从硬件建设开始,镇政府已于1998年对全镇的28个中心村作了总体规划,规划调整包括道路交通、绿化系统、城镇景观、旧村改造、环保环卫设施、防灾工程、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等专项内容。在规划调整中,注意处理好城镇建设同经济发展、资源利用、人文历史、环境保护等的关系,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主动接受市区的辐射,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使规划更具有科学性、适度超前性、可操作性和地方特色。回族七村均纳入了规划之中,四境、坪头两个回族村是实施规划的试点村。
城市化是一个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广大农村渗透和传播的过程,城市化进程是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它可以使更多的国民有机会提高自身的素质,并参与到知识经济发展的浪潮之中。科技与人才是城市化的灵魂,城市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环境,能够集中精英施展才华。陈埭镇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含量还不高,目前还不能储备足够的城市化所需的人才(见表7)。因此,回族七村重视文化建设,他们充满对民族历史的怀念、对传统的眷恋与现代文化的渴求。他们以实际的措施和行动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适应日趋推进的城市化步伐。
重视教育是回族七村的传统,在明清科举时代,陈埭丁氏回族陆续有人进入仕途。据统计,他们中先后有24人与14人分别考取举人和进士。清代后期,回族七村还有文人社团,名“鹏霄榭”,其功能是团结七村文人,吟诗作文。“鹏霄榭”的活动一直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虽然这种活动带有家族文化的色彩,但重教兴文之风仍为人们所倚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回族七村均有设备齐全的小学、幼儿园,其中位于四境回族村的求聪中心学校、阿梅幼儿园等较为著名,阿梅幼儿园为泉州市一级达标幼儿园。1965年陈埭创办了民族中学,该校集初中、普通高中、职业中专于一体。现有在校学生1800余人,36个班级,教职员工148人。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初中为80.88%,高中为19.17%。学校新建了教学楼、图书馆、科学楼、学生生活区、教师生活区等。该校设立了校董事会,由回族七村干部与企业家组成,总人数65人中有企业家57人,占88%。校董事会协调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协助政府解决学校的问题与困难,帮助完成学校硬件建设,为老师与退休教师提供奖金或慰问金等,如兴建校教学大楼就捐助了100万元。学校从四川、湖南、湖北、江西、新疆等省区引进了本科毕业生32人,以加强师资力量。民族中学为全国民族中学教育协会理事校、全国民族中学示范校、中学三级达标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