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道身为一国之君,本来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躬身为自己的大臣做事。然而,周文王不仅将自己的辇给大臣姜子牙坐,而且还亲自拉他行走了八百七十三步,他这种虔诚求贤的做法打动了姜子牙,终于获得姜子牙的鼎力辅佐,成就了霸业。
周原来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部落。在夏朝末年,这个部落就在今天的陕西、甘肃一带活动。后来,因为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下的平原定居下来。
古公亶父的孙子姬昌(后来称为周文王)继位时,周部落就发展得非常强大和繁盛了。周文王又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政治家,所以他的生活方式和为政方式跟纣王正相反。纣王喜欢喝酒、打猎,对人民滥施刑罚。周文王却禁止喝酒,不准贵族打猎,糟蹋庄稼。此外,他还鼓励人民多养牛羊,多种粮食。他还虚心接纳一些有才能的人,因此,一些有才能的人都来投奔他。
周的强大,使纣王异常恐惧,于是他逮着了一个机会,把文王抓入监狱。之后,周部落的贵族把许多美女、骏马和其他珍宝,献给纣王,又送了许多礼物给纣王的亲信大臣。
纣王见了美女和珍宝自然高兴得眉开眼笑,还得意洋洋地说:“光是一样就可以赎回姬昌了。”于是,立刻把周文王释放了。周文王见纣王昏庸残暴,丧失民心,就决定讨伐商朝。可是他身边缺少一个有军事才能的人。他暗暗想办法物色这种人才。
一天,周文王坐着车,带着他儿子和兵士到渭水北岸去打猎。在渭水边,他看见一个老头儿在河岸上坐着钓鱼。大队人马过去,那个老头儿只当没看见,还是安安静静钓他的鱼。文王看了很奇怪,就下了车,走到老头儿跟前,跟他聊起来。
经过一番谈话,文王知道此人叫姜尚(又叫吕尚,“吕”是他祖先的封地),是一个精通兵法的能人。文王非常高兴,说:“我祖父在世时曾经对我说过,将来会有个了不起的能人帮助我把周族兴盛起来。您正是这样的人。我的祖父盼望您已经很久了。”说罢,就请姜尚一起回宫管理国家大事。
姜子牙便问周文王:“大王请我,怎么让我进京呢?”
周文王说:“骑马、坐轿,随你挑。”
姜子牙说:“我一不骑马,二不坐轿,大王的辇让给我坐我就跟您回去。”
跟周文王来的文官武将听姜子牙这样说都愣了,心想:“这辇只有帝王才能坐,你姜子牙算老几?还要坐辇!”
可是,周文王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姜子牙又出了难题:“我坐辇,还得大王亲自拉着。”
文官武将更是吓了一跳:“姜子牙居然把周文王当成大骡子大马啦?罪过不小!胆子可真大!”
可是,周文王又很爽快地答应了。
姜子牙坐上辇,周文王拉着,一步一步地走。看来,周文王是真心真意的要请姜子牙!一个大王,平日里肩不挑担,手不提篮,这回拉了个辇,哪能拉得动!拉了一段路,停下来歇脚。看姜子牙,在辇里还睡着了!周文王歇了一阵,再拉一气,又拉不动了;再歇了一阵,再拉。拉了三段路,歇了三次,累得汗珠子赶点儿滴,连气儿都喘不上来了,只好对姜子牙说:“实在拉不动了!”
姜子牙睁开眼睛,下了辇问:“大王拉我走了多少步?”
周文王说:“我没数。”
姜子牙说:“大王拉我走了八百七十三步,我保大王的子孙坐八百七十三年的天下。”
周文王一听,后悔了,连忙说:“你快上辇,我还拉。”
姜子牙摇头说:“晚了,不行喽!”
之后姜子牙就随周文王回朝了。
因为姜尚是文王的祖父所盼望的人,所以后来叫他太公望;在民间传说中,他叫姜太公。太公望是周文王的好帮手。他一面提倡生产,一面训练兵马。周族的势力越来越大。有一次,文王问太公望:“我要征伐暴君,您看咱们应当先去征伐哪一国?”
太公望说:“先去征伐密须。”
有人反对说:“密须国君厉害得很,恐怕打不过他。”
太公望说:“密须国君虐待老百姓,早已失去民心,他就是再厉害十倍,也用不着怕。”
于是,文王听从了太公望的建议,很快发兵到了密须,还没开战,密须的老百姓就先暴动了。他们绑着密须的国君归附了文王。过了三年,文王又发兵征伐崇国(在今陕西省沣水县),是商朝西边最大的一个属国。文王灭了崇国,就在那里筑起城墙,建立了都城,叫做丰邑。没过几年,周族逐渐占领了大部分商朝统治的地区,归附文王的部落也越来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