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帝王非常道
37308100000115

第115章 独特的治国手法

非常道各个皇帝都有自己治国的方法,辽太宗当然也有自己一套独到的方式,他的手法不仅使国力强盛,而且还缔造了契丹族与汉族的良好关系。

辽太宗对辽朝的贡献较大的就是发展和完善了辽的政治制度。辽太宗将后晋的一整套汉族官制带到了辽国,加上原来阿保机时期确立的官制,终于在部分汉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官制。

随着辽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大,辽太宗为了更好地治理不同民族的事务,还制定了“因俗而治”的原则,形成了北、南两套完整的官制。即北面官制和南面官制。

北面官制就是辽朝契丹族的官制,官吏一律用契丹族人,掌握契丹的一切军政事务,也是辽朝的最高权力机关。之所以称为北面官,是因为辽国有崇拜太阳的习俗,喜欢向东,辽王的大帐就面向东方,而且以左为上。辽王大帐北面就是左,也就是契丹族官吏的办公地点。在北面官中,又分为几种类型:北面朝官,北面御帐官,北面皇族帐官,以及北面诸帐官和北面宫官。

和北面官相对应的就是南面官,在辽太宗得到燕云十六州之后,进一步完善了汉族的官制,仿效唐朝的官制,设立三省六部等一整套治理机构。以此来招徕汉族人,管理汉族人的事务。南面官主要由汉人来担任,契丹人也有在南面官中任职的,他们被称为汉官,也穿汉服。南面官由于办公的营帐在辽国王大帐的南面,所以称为南面官。

而在地方官制当中,辽朝也是两套制度并存,即部族制和州县制,契丹人和其他游牧民族用部族制,而汉人和渤海人则使用唐朝时用的州县制。

耶律倍投奔后唐之后,辽太宗还趁机整顿了东丹也就是原来渤海国的行政制度。先让耶律倍的妃子主持东丹政务,然后采取措施加强了对东丹的控制。东丹国在原先并不是辽中央政权直接管辖的地区,东丹是个亲王的封国,东丹王对于本地的事务可以全权管理,自己可以建立年号和国号,而且有权直接和外国交往,对于宰相以下的官员可以自己任免。耶律倍走后,辽太宗就在东丹国设立了中台省,派遣官吏到那里参与政务管理,从而加强了对东丹的控制。

辽太宗治理辽国的过程是学习汉族文化、总结汉族治国经验并运用于实际的过程。辽太宗很重视农业发展,不但支持汉族人在农耕地区发展农业,在草原地区适合发展农业的地方,他也让人开垦土地,发展生产。为保护农业生产,防止没有重农习惯的契丹族人有意无意的破坏,辽太宗下令禁止随从们随意践踏庄稼,行军时也命令部队绕开农田。农业的发展对辽国多种经济的发展起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也增强了辽的国力。

发展农业的同时,辽太宗尽量征召人才,尤其是汉族人。得到燕云十六州后,曾经选拔了一批汉族的知识分子治理各州的事务,其中有不少能干的良才。辽太宗又仿效汉族皇帝的做法,让下属举荐有才德的人任官。后来还下诏书招聘贤才,如果考核时确实很突出的,马上就可以担任很高的职务。在援助石敬瑭的战争中,辽太宗得到了后唐的书记张砺,他觉得这是个难得的人才,非常高兴,让手下以礼相待。张砺为此也非常感动,从此真心辅佐辽太宗,辽太宗也很器重他,将他升为翰林学士,后来又任命为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成了辽太宗的宰辅之臣。重用有才德的汉人,对于辽太宗的统治帮助很大。

与此同时,辽太宗还学习汉族的一些做法,比如对贪官污吏的处罚,整顿赋税制度,减轻百姓过重的经济负担。对于汉族政权的一些礼仪他也尽量吸收。他还废除了婚姻制度中姊死妹续的旧民俗。下令做汉官的契丹人随汉族礼俗,可以和汉族人自由通婚,从而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进一步的融合,也从根本上密切了契丹与汉族的关系。